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峡工程地下厂房围岩块体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现场地质调查及块体理论分析,确定了只考虑重力作用条件下三峡电站地下主厂房块体的典型失稳模式。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及变形监测分析,探索了不同部位、不同自然应力场条件下块体的二次应力场及变形特征,揭示了块体变形局部化特征及围岩应力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变形演化机制模型。利用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分别对块体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指出了采用极限平衡方法进行块体稳定性分析的误差特征。  相似文献   

2.
由于层状岩体的稳定性受层面控制,在该类岩体中进行开挖常常导致块体的失稳,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危害。本文从层面与结构面组合形成的块体系统稳定性分析入手,运用改进的块体理论,进行了块体稳定分析程序的开发,对定位、半定位块体的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以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为例,对围岩中的块体进行了系统稳定分析。通过实际开挖验证,表明了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开发的程序可供同类工程参考使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为地下工程施工期的超前预报、围岩的系统锚固支护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岩质边坡的关键块体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杰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2):249-252
岩质边坡的关键块体是边坡安全分析和支护设计的重要方面,影响关键块体稳定性的因素较多,本文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关键块体稳定的重要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价不同物理力学参数对关键块体的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为工程提供合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某水电站地下洞室随机块体稳定性评价及系统锚固设计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地下洞室中的随机块体是指由岩体中的随机节理或者基体裂隙构成的不确定性块体 ,在已建的地下厂房中 ,这类块体大量存在 ,这类块体的稳定性会对洞室的施工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设计中这类块体常常是通过系统锚杆进行加固 ,但由于块体位置随机性和几何特征的不确定性 ,使得系统锚杆的长度和间距很难确定。本文以某水电站的地下洞室为研究对象 ,在深入了解地质条件、岩体结构特点的基础上 ,找出可能构成随机节理的分布规律 ,再分析节理与节理、节理和Ⅰ、Ⅱ类确定性结构面可能的组合 ,得到可能的随机块体 ,然后采用块体理论评价其稳定性 ,得到随机块体的几何特征和稳定状况 ,总结出最优的锚杆长度 ,为地下洞室的系统锚杆长度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复杂地质条件下顶拱大型不稳定块体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锦屏一级水电站2#尾水调压室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复杂,在桩号0+320~0+360和0+0~0+120之间开挖时局部掉块严重。本文综合分析后,提出了2#尾调室顶拱未开挖域产生大型不稳定块体的必要条件是:(1)由节理①④F183组结构面和开挖临空面切割产生;(2)块体大小主要取决于节理组①和④的延伸长度;(3)较大不稳定块体的产生区域,必然位于F18断层带下盘。对2#尾调室顶拱进行搜索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潜在块体位于未开挖区域桩号0+180~0+260之间,规模约为50m3,重达133.5t。根据块体理论分析,其稳定性系数为1.052,处于临界状态,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支护补强措施。  相似文献   

6.
变质片岩区的边坡破坏与结构面和坡面的组合密切相关,块体理论在分析结构面和坡面组合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秦岭北坡西安市黑河水库左岸108国道边坡为例,说明变质片岩区边坡稳定性的块体理论分析方法。作为准备工作,本文编制了块体理论相关程序和制作等密度图的相关程序。通过现场调查,本文将黑河库区108国道沿线边坡分成了15段,其中有4个潜在崩塌段。针对这4个潜在崩塌段,本文在每段中选取一个典型点,借助自编程序,使用块体理论分析方法寻找可动块体、关键块体并计算剩余下滑力。计算所得关键块体的结构面组合形式和实际相吻合,所得剩余下滑力计算结果表明4个潜在崩塌段中有3段崩塌危险性较高,且需要采取工程措施以防止崩塌阻断108国道。说明了变质片岩区边坡稳定性的块体理论分析方法,对变质片岩区其他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块体理论是适用于裂隙化岩体变形失稳分析的有效方法。运用块体理论赤平投影法研究某水电站超大型调压井围岩随机块体的稳定性,将圆形断面调压井开挖临空面抽象简化为八个方位的边墙加以研究,分析了井周各部位可能的关键块体及其运动形式,计算了关键块体的净滑力。分析结果对工程施工具有可靠的现实指导作用,为锚固设计和永久衬砌设计提供了依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裂隙岩体一般块体理论初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用方法解决任意大小裂隙、任意形状工程岩体的岩石块体识别及稳定性计算问题。在这一方法中裂隙既可以是实测裂隙也可以是通过随机模拟方法生成的随机裂隙,工程岩体可以是任意由多面体组合成的形状,如复杂边坡或地下洞室,而且岩体和裂隙面可以是非均质的。这一通用过程被称为一般块体理论。它克服了关键块体理论(或楔形体法)中存在的弱点:即把裂隙假设为无限大的不连续面,因此无法预测岩石块体的数量和位置,而且一般只能识别出简单形状的凸形体。它在块体识别的同时将复杂的块体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凸形块体,从而使复杂块体的几何描述、体积及重力计算、力学分析、可视化表示等一系列问题大大简化。在对一公路边坡的裂隙进行了详细观测之后,利用本文的方法进行了块体识别和稳定性分析,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初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9.
龚芯磊 《贵州地质》2023,40(2):193-200
岩质边坡具有不连续性、多变性及各向异性的特点,其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受边坡内部发育的多结构面的影响,表现为块体的不稳定性,因此,寻求对边坡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的关键可动块体是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块体理论全空间赤平投影与矢量计算的方法,捕获关键块体,并通过矢量计算确定块体的运动方式,计算其稳定系数,证明了全空间赤平投影在确定可动块体上的简便性,其直观的图示能避免矢量法较为繁琐的计算步骤,而在可动块体运动形式的判别上,两者必须相辅相成。通过应用块体理论确定的关键块体相较于传统方法应用于岩坡稳定性分析时强调的“整体性”而更加侧重于边坡内部块体的“个体性”与“精准性”,突破了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模糊性问题,也使边坡防治更精准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夏露  刘晓非  于青春 《岩土力学》2010,31(12):3991-3996
表征单元体(REV,或典型单元体)的存在是应用连续介质方法研究岩体问题的前提,因此,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研究是岩体力学及岩体水力学中的一个基础问题,表征单元体的存在与否可以从不同物理参数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岩体块体化程度的角度对其存在性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把岩体中由裂隙圈闭形成的孤立块体的总体积在岩体中所占体积百分比定义为裂隙岩体的块体化程度。介绍了GeneralBlock软件的基本分析过程,利用软件建立了三维裂隙岩体模型。根据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的裂隙分级,针对5个延展性级别、7个间距级别建立了35种岩体结构模型。利用GeneralBlock对这35种岩体进行了块体识别,分别讨论了这35种岩体结构的块体化程度随着模型范围变化的波动情况。由于所建立的岩体结构模型是随机的,对每种结构的每个研究范围进行了5次随机实现。结果表明,对所有的35种岩体,表征单元体的尺寸在4~8倍间距之间,不超过8倍间距。  相似文献   

11.
感潮河段双向波水位演算模型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假设感潮河段洪水位可以视作上游洪水波和下游潮水波双向传播后的叠加,根据从水量平衡方程和槽蓄方程推导出的水位演算基本方程建立感潮河段双向波水位演算模型。通过建立理想模型采用3个试验对双向波水位演算模型的洪潮分离假设条件、模型稳定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来论证洪潮分离理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洪潮分离理论假定建立的双向波水位演算模型结构合理,模拟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Kronrod  E. V.  Kronrod  V. A.  Kuskov  O. L.  Nefedyev  Yu. A. 《Doklady Earth Sciences》2018,483(1):1475-1479
Doklady Earth Sciences - The bulk composition of the silicate Moon (crust + mantle, BSM) i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inversion of gravitational and seismic data. It is shown that the mantle...  相似文献   

13.
The performance of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ASP) is evaluated by the effluent quality which is determined by five different variables of the treated wastewater such as ammonia, total nitrogen, COD, BOD5 and TSS. To keep these five variables within the limits as p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nitrate and nitrite concentration (S NO) in the second anoxic reactor and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S O) in the last aerobic reactor of the ASP should be maintained at prescribed levels. To do that, a closed-loop control configuration is required and proper set-points for these closed-loop control configurations are needed. In this paper, the optimal values of controller set-points are determined for nitrogen removal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Effluent quality limits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evaluate the optimal set-points for the Indian climatic conditions. Once the optimal set-points are determined, PI controllers are used to control S NO in the second anoxic reactor and S O in the last aerobic reactor of the ASP. Further, feed-forward control is incorporated to minimize the effect of disturbances, which enters along with the influent. No case studies of BSM1 model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 Indian wastewater. In this work, the dynamic simulation of an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is performed using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located in India.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showed that feed-forward with PI control strategy, ASP can be efficiently controlled without any effluent violations, when compared to BSM1.  相似文献   

14.
深基坑施工变形预测VAR建模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春泉  王磊 《岩土力学》2012,33(Z2):395-400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基坑变形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很难用力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而根据已有的监测数据建立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形发展趋势,进而对当前施工方案进行评价、调整,方法更可靠。首先,分析深基坑施工实际监测数据的发展规律,由经济预向量自回归测VAR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建立基坑施工变形预测VAR模型,并结合监测数据进行模型精度评价和预测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模型精度排序为:VAR模型>新陈代谢模型>神经网络模型>GM(1, 1)模型,模型预测比排序为:VAR模型>新陈代谢模型>神经网络模型>GM(1, 1)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土石混合体填筑路堤中的非线性蠕变模型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新荣  黄明  祝云华  钟祖良  裴丽 《岩土力学》2010,31(8):2453-2458
针对土石混合体填筑路堤工后沉降的非线性蠕变特性,提出了一种能考虑材料非线性黏弹性变形的蠕变模型。基于目前对土石混合体蠕变机理研究,将路堤工后的蠕变沉降部分考虑为非线性的衰减蠕变过程,建立了修正的Kelvin模型、广义修正模型,且得到了模型参数的识别方法;通过对修正模型分析表明,非线性常数取值对蠕变曲线变化有较大影响,修正模型的蠕变长期应变值比Kelvin模型要小;结合相关文献中对土石体填料的蠕变试验研究资料,用修正Kelvin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并对参数进行了反演,反演效果良好。修正模型的建立可为编制非线性黏弹性数值计算软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数值模拟常受到模型不确定性、观测资料不确定性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十分必要。将差分进化自适应梅特罗波利斯(Differential Evolution Adaptive Metropolis,DREAM)算法与MODFLOW模型结合应用于地下水数值模拟不确定性的定量分析。以模型结构概化、水位观测资料误差这两种重要不确定性来源为例,通过一个理想地下水流模型,系统分析两者对模型参数及模型输出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结构概化及水位观测资料误差共同引起了地下水数值模拟的不确定性,但模型结构概化起到了主控作用。模型结构概化合理时,模型参数及模型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小,并随观测资料误差不确定性的增大而增大;模型结构概化不合理时,模型参数及模型输出结果主要受控于模型结构概化带来的影响,且不确定性显著增大;观测资料误差相同情况下,模型结构概化越接近于真实的水文地质条件,模型参数及模型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越小。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水均衡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道水面蒸发量、渗漏量、漫溢量的分析,建立了以月为单位的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水均衡模型.该模型以阿拉尔来水量为输入,输出包括干流主要水文站点的水量、各河段的蒸发量、渗漏量、漫溢量等.利用1981—1995年逐月的水文资料进行了模型参数率定,以1996—2000年的水文资料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利用该模型分析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转化消耗的规律,得出河道漫溢尤其是中游的漫溢是塔里木河干流主要的水量消耗.考虑堤防建设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利用修正后的水均衡模型分析了堤防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递函数-自回归模型在地下水埋深估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阳  袁星  谢正辉  刘志雨 《水文》2006,26(4):55-59,93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标定传递函数模型的参数,并利用自回归模型将残差转化为白噪声,建立降水估计地下水埋深的传递函数一自回归模型,将其应用于资料缺乏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的估计。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参数标定所得模拟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改进资料缺乏地区地下水埋深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型为利用降水估计地下水埋深提供了一种简洁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Groundwater flow in fractured rocks is modeled using a coupled model based on the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 In the model, the fractured porous medium is divided into two non-overlapping sub-domains. One is the rock matrix, in which the medium is described using a continuum model. The other consists of deep fractures and fissure zones, where the medium is described using a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DFN) model. The two models are coupled through the continuity of the hydraulic heads and fluxes on the common boundaries. The coupled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groundwater flow in a hydropower s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simulates groundwater levels that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groundwater levels. Furthermore, the model’s parameters relating to deep fractures and fissure zones a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ree different models (the continuum model, coupled model, and DF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pled model can capture and duplicate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study domain, whereas the continuum model overestimates and the DFN model underestimates the measured hydraulic heads. A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fracture aperture has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the groundwater level. So, when the fracture aperture is large, the coupled model or DFN model is more appropriate than the continuum model in the fracture domain.  相似文献   

20.
目前盐腔围岩蠕变模拟中计算网格生成多是理想化的,并没有充分利用真实探测数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计算模型生成方法。借助HalfEdge数据结构,基于研究区域边界、DEM(digital element model,数字高程模型)和钻井数据,构建了研究区域地层三维模型;基于声纳测腔数据构建了盐腔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拓扑检查与修正;将地层三维模型与盐腔三维模型进行三维空间布尔运算,获取盐腔围岩三维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三维空间网格离散,得到盐腔围岩四面体网格单元,即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通过该方法构建的三维计算模型,可以为后期盐腔围岩蠕变数值模拟过程提供有效的计算网格,进而可以为盐腔的建造,尤其是安全合理地利用盐腔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