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华山岩体是一个高位复式深成杂岩体,具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根据同源岩浆演化的观点、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方法,将该杂岩体划分为窑里超单元、蜜蜂街超单元、玉华山超单元和桃溪独立单元,并通过对其组构、变形、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特征的分析,提出其定位的隐爆拓宽机制、岩墙扩张机制及火山口塌陷机制。  相似文献   

2.
玉华山岩体是一个高位复式深成杂岩体,具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根据同源岩浆演化的观点、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方法,将该杂岩体划分为窑里超单元、蜜蜂街超单元、玉华山超单元和桃溪独立单元,并通过对其组构、变形、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特征的分析,提出其定位的隐爆拓宽机制、岩墙扩张机制及火山口塌陷机制。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1:5万区调填图中,应用岩石谱系单位的理论、方法、将著名的锥子山复式深成杂岩体进行了解体。建立了黄土坎超单元,南大天超单元,焦家沟超单元和围场超单元,构成锥子山超单元组合。并从岩体内部组构,变形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提出了岩体就位的底辟机制,破火山口塌陷机制及岩墙扩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玉华山高位侵入杂岩定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位侵入杂岩独特的成岩环境使其形成了一套与深成岩体不同的构造,这些构造为分析岩体的定位提供了依据。区域构造的演化与伴随早期超单元所形成的一系列构造,共同影响着超单元方式的选择。玉华山杂岩定位受到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次构造的控制,先后以隐爆拓宽、破火山口塌陷、岩墙扩张机制定位。  相似文献   

5.
锥子山复式深成杂岩体由7个复杂深成岩体组成。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岩化上均具有可分性。共解体出124个侵入体,归并为24个单元,建立了7个序列。它不是海西末期侵入的与康保-赤峰深断裂有关的花岗岩体,而是早侏罗-早白垩世所形成的与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有关的杂岩体。解决了过去一直存有争议的期次划分、时代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秦岭中生代花岗岩岩性带特征及岩石谱系单位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北颖  陈陇刚 《中国区域地质》1998,17(3):266-272,277
小秦岭中生代花岗岩是由老牛山,华山,闵峪等岩体组成的复式深成岩体,岩体发育多类型岩性带,表明具有多层次熔融分异,侵位的演化规律,具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通过岩性、成分、结构构造和接触关系,时空位态研究,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建立了华山超单元组合,提出基本岩序是花岗岩地质填图中最基本的观察和描述性单位,是谱系单位划分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北秦岭富水基性杂岩体位于商丹断裂带北侧,为新元古代深成杂岩体。通过1∶5万地质填图将该杂岩体划分为5个岩石谱系单位:金盆中细粒变辉石岩单元、黑潭沟细粒暗色变辉长岩单元、马槽沟中粒变辉长岩单元、丁家沟中粒变辉长闪长岩单元和八里湾变角闪石黑云母二长岩、正长岩单元,合并为一个序列———富水序列。依据接触关系、包体特征确定了其侵入序次,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在岩石矿物组成、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形成于北秦岭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高秉璋 《江西地质》1997,11(4):33-40
火山作用-深成作用的相互联系是研究岩浆活动从侵入到喷出,以及演化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高位深成岩体是其过渡类型,其中中心式环状杂岩体尤为重要,关键是要识别含棱角状捕掳体及破碎捕掳晶的侵入凝灰岩,包括侵入角砾岩,爆发角砾岩等一系列具侵入特征的火成碎屑岩类;大量的上覆火山岩碎块作为捕掳体出现在充气岩浆中,模糊了深成岩类和火山岩类,但根据产出形态及接触关系等特征仍可加以区别,本文对此问题作了明确的阐明,并以玉华山杂岩体为实例加以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玲珑花岗质杂岩体是一个具有长期演化历史,多次改造重熔的复式岩体,与金矿化有关的郭家店型,郭家岭型岩体分别定位于燕山早期及燕山晚期。通过16条重磁剖面反演获知,玲珑花岗质杂岩体是一个以郭家店为重熔中心,向北呈低角度超覆、向南与围岩呈高角度接触的箕状岩体,86%以上的金矿赋存在岩体厚度小于4km的区域中。  相似文献   

10.
福建德化上涌地区中生代复式深成杂岩体是由印支期、燕山期两个构造岩浆旋回所形成的不同组合类型的深成岩体组成。岩石类型以钾长花岗岩为主,二长花岗岩次之。共圈定深成岩体3个,独立侵入体2个,共12个单元,归并为3个超单元和1个序列。通过调查认为上涌地区中生代侵入岩浆以同熔型为主,基本查明中三叠世复式岩体为挤压环境下的主动就位,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则主要为拉张环境下的被动就位。并认为寿宁一华安火山基底断隆带中断印支期伸展-滑脱构造、燕山期断隆带的形成均与中生代岩浆上侵就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复式岩体和杂岩体是花岗岩类岩体组合的两种基本形式,也是华南花岗岩类岩体的普遍特征之一。所谓“复式岩体”系指不同时代花岗岩类岩体在空间上的共生,组成复式岩体的各部分彼此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成因联系。所谓“杂岩体”则是指来自同一岩浆房(或岩浆源地)的同源岩浆多次分离、上升和侵入定位所形成的岩体共生组合。研究花岗岩类岩体组合演化的规律,按照明确的涵义,正确地区分复式岩体和杂岩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漳浦复式岩体是一个主要由辉石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及晶洞碱长花岗岩组成的大型中生代复式岩体。通过详细的室内外调查研究,根据侵入体之间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岩石化学、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等特征,以成分演化单元为基本单位,漳浦复式岩体可划分出早侏罗世—晚白垩世共16个基本单元,归并为古美山、漳浦、漳洲3个超单元及4个独立单元。R1R2图解及巴尔巴林岩浆构造分类,漳浦复式岩体中各超单元(单元)侵入岩分别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据岩浆演化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该复式岩体是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白垩世及晚白垩世等5个构造—岩浆活动旋回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北秦岭富水基性杂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秦岭富水基性要岩体位于商丹断裂带北侧,为新元古代深成岩岩体。通过1:5万地质填图将该杂岩体划分为5个岩石谱系单位:金盆中细粒石岩单元、黑潭沟细粒暗色变辉长岩单元、马槽沟中粒变辉长岩单元、丁家沟中粒变辉长闪长岩单元和八里湾变角闪石黑云母二长岩、正长岩单元,合并为一个序列--富水序列。依据接触关系、包括特征确定了其侵入序次,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在岩石矿物组成、岩体成分、微量元素有稀土元素组  相似文献   

14.
黄泥岭岩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大瞻  曲森 《吉林地质》1994,13(4):41-49,7
黄泥岭岩体出露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自老至新(剔出中生代侵入岩后)可划为七个单元,归并为两个序列,两个独立单元。其中菜子序列和黄泥岭序列为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演化规律:由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式由较平缓型向右倾型演化;结构由细粒—中粒—似斑状。岩体经历了同碰撞期—造山晚期演化阶段(Pt_3—∈_3)。呈两侧对称的北西向带状展布,老的在两侧,新的处中间。岩体的就位机制经历了热点—扩张—扩充三个阶段,颇具大洋中脊基性岩墙群依次向外扩张的特点,最终形成了具四期以上侵入活动的复式深成杂岩体。  相似文献   

15.
聂凤军  张洪涛 《地质论评》1989,35(4):297-306
本文从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研究角度出发,详细论证了哈达庙含金侵入杂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认为:侵入杂岩体内的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和隐爆火山角砾岩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与含基性岩成分较多的陆壳岩石深熔作用有关。从杂岩体边缘到核部,随着岩体从中基性到酸性方向的演化,碱质组分、成矿元素(Au、Ag)和挥发份的不断聚集,不仅形成了一系列隐爆火山角砾岩脉,同时也促进了金的沉淀富集。对比研究表明:流纹岩脉与侵入杂岩体是异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赣东北横峰县港边岩体是我国罕见的填图尺度上表示的岩浆混合杂岩体。该杂岩体出露于古江南造山带的南侧,实际上它是该造山带晚元古代增生柱内岩浆混合作用的典型产物。文章从地质学、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不同角度确证港边岩浆混合杂岩体形成于开放体系下岩浆演化的独特方式--岩浆混合作用。因此,我们在填图时没有采用封闭体系下岩浆演化的谱系单元-超单元方法,而是以岩浆混合作用理论为基础,应用端员-混合物-端员的区域地质测量方法对港边岩浆混合杂岩体进行了有效的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小秦岭中生代花岗岩是由老牛山、华山、闵峪等岩体组成的复式深成岩体。岩体内发育多类型岩性带,表明具有多期次熔融分异、侵位的演化规律,具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通过岩性、成分、结构构造和接触关系、时空位态研究,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建立了华山超单元组合。提出基本岩序是花岗岩区地质填图中最基本的观察和描述性单位,是谱系单位划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白马尖超单元组合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详细填图,将白马尖复式杂岩体解体出91个侵入体,归并6个单元,3个超单元,它们均属燕山期产物,物源于壳幔混合岩浆。岩石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方向演化,岩浆活动由弱强弱,一幕一幕向上推进,呈向北东迁移趋势。区域构造活动和岩浆自身演化的双重因素制约了白马尖超单元组合。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中部白垩纪碱性花岗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罗飞  罗照华 《现代地质》1995,9(2):203-211
作者通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深成侵入岩类同源岩浆演化系列的研究,首次发现了一个典型的碱性花岗岩杂岩体.在详细的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解体,并对该碱性花岗岩超单元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对杂岩体的成因性质及岩浆起源的物化条件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沙尔塔拉碱性花岗岩超单元是形成于早白垩世的A型花岗岩,是该地区造山期后陆壳整体抬升过程中拉张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的发现将对本区构造岩浆活动发展史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单观嶂岩体是一个深成复式岩体,根椐同源岩浆演化的观点,岩石谱系的划分方法,将其划分为中排、大坑尾、梅屋一期结构单元和小龙归二期结构单元。从地质、岩石学、稀土元素、副矿物特征方面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