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地壳分层的震后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球体粘弹性地球模型,研究走滑断层、逆断层、张裂断层。顾及不同地壳分层结构的震后变形影响,定量分析了实际地壳分层模型与模拟均匀模型之间的地表变形差异。计算结果显示,地壳结构的不同对震后地表变形的差异影响很大,超过现有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空间大地测量(LAGOS)NASA(美国)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方法得到的测量成果方面的处理为例,阐明了地球半径现时变化有可能获得不低于0.2mm/a的精度。由所研究的结果初步认为,地球半径较为实际的增加值达(4.5±0.27)mm/a,这与根据“热”模型地球处于扩大趋势的地球扩展假说或波动假说是相当吻合的,同时也能够说明冰后期地壳上升和其它原因影响的估计。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对至今所完成的观测数据和现有的地球物理资料,依现代数据处理方法获得评估的可能性。给出了为确定地球形状与大小变化所必需的数学论证资料。  相似文献   

3.
区域构造与成矿作用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矿产勘查中,对断裂构造控矿作用研究已从局部扩展到全球,从大洋扩展到大陆,从地表浅部扩展到地壳深部乃至地幔,从而使断裂构造对矿集区的控制作用研究提高到新的高度。多年来,围绕岩浆成矿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岩浆成矿专属性的基本观点,认为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热液的演化导致不同成矿作用的发生。在这种观点指导下,认为热液流体主要来自岩浆,而矿化则与岩浆本身有关。然而,地壳规模的构造控制着地壳内部大规模流体的流动。巨型矿床可以看成地壳规模的流体流动系统的产物。储存于中至下地壳或地幔储库中的流体可排放到中至上地壳的沉积场所。由于构造是控制流体迁移、存储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按照这种思路,矿产勘查战略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从原来围绕岩体找矿,转变为围绕构造找矿。这种思路的转变,极大推进了区域成矿作用地球动力过程研究,将岩浆作用、流体作用、成矿作用与区域的构造演化尤其是深部构造作用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建立与维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大地测量学对毫米级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需求,该文简单回顾了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发展概况,系统地介绍了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建立方法及基准约束的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两种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维持方法,即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维持方法的框架点坐标位移模型改进情况、地球质心运动模型改进情况,及监测网和并置站的布设情况;最后,给出了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改进计划,指出了动态实时维持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对参考框架维持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地学领域全球观测及分析模拟的大数据进行空间关联,可以促进数据共享利用,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及社会公益事业。本文分析了全球大数据的共享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介绍了一种基于球体退化八叉树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ESSG),及其和现行坐标系统的关联与转换方法;提出了基于ESSG的三元组数据结构、全球大数据空间关联模式、大数据集成组织与对象表达原理;并基于云环境和Web服务技术,设计了基于ESSG的全球大数据共享服务模式。搭建了试验环境,开发了软件,以全球地壳数据、DEM和大气数据为例,实现了全球大数据空间关联、集成可视化与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6.
张捍卫  刘学谦  马国强 《测绘科学》2004,29(4):67-70,82
地球自转的精确测定是高精度大地参考系建立的理论基础,也是天体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了液核弹性地球自转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修正了固体潮和地球自转对地球惯量张量元影响的表达式;首次顾及了日月高阶岁差章动力矩对地球自转的影响,引进了周期满足小于等于0 5d和大于等于1 5d的其它摄动机制(例如:大气、海洋和地表水分布等)对地球自转的影响;形式上对Rochester的耗散力矩表达式进行了变换,使得耦合系数变为无量纲的参数。本文的推导理论上更为严格,形式上更为完美对称,并为以后定义液核地球模型的CEP轴和CIP轴打下基础。本文给出的理论公式可为动力大地测量学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测绘》2011,(2):14-17
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3月11日发生该国有地震观测记录以来最高震级地震.强震不仅显著改变日本地貌,而且对地壳位移、地球自转.全球气候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认识地球、关注地球发展规律, 保护人类共同家园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共同发展地球观测技术, 提高对地观测能力成为新世纪世界各国的共同要求。2003年发起, 2005年由欧盟组织的地球观测部长级峰会上通过了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 GEOSS)十年执行计划, 构成了世界范围内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主流。中国地球观测领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并提出了该领域的全球性发展战略, 预示着中国将在国际地球观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中国地球观测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 在分析中国参与全球地球观测领域国际合作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促进中国参与该领域国际合作, 为中国乃至国际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球参考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球参考系的研究无论在基础科学,还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空间大地测量技术(VLBI、LLR、SLR和GPS等)的发展,对地球参考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地球参考系的定义,建立和维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综述了地球参考系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可为从事地球参考系研究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球自转的精确测定是高精度大地参考系建立的理论基础,也是天体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了弹性地球自转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修正了固体潮和地球自转对地球惯量张量元影响的表达式;首次给出了高阶岁差章动力矩对地球自转的影响;介绍了大气对地球自转影响的数值积分法,并给出了负荷理论方法;总结了大陆水分布对地球自转影响的数值原理;研究了海洋负荷潮汐对地球自转影响的理论和方法,在推导过程中抛弃了传统的直接数值积分法,直接以负荷引力位为基础,并将海潮潮高引入表达式中,推导出了海潮对地球自转影响的有关公式。本文给出的理论公式可为动力大地测量学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determination of baseline lengths from certain space techniques is based on the derived coordinates of the terminal stations. As such, the estimated baselines are susceptible to systematic errors that affect the relative coordinates. One source of error is in the set of parameters which describes the continuously changing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Terrestrial (CTS) and Inertial (CIS) Reference frames. Due to these errors, the coordinates of each terminal station may in fact refer to a slightly different coordinate svstem, and, therefore, when used for computing the length between the stations, errors will result. The expected magnitudes of such errors and their possible presence in current solutions are investigated. In conclusion, we find that the present level of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he available parameters connecting the CTS and CIS (e.g., the ERP series) is unsatisfactory for centimeter level baseline length determinations. The available options are either the use of strictly simultaneous SLR data sets (similar to the VLBI data sets) 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arameters connecting the CTS and the CIS. The first long-range step in the latter direction is the support of the IAG/IAU Joint Working Group COTES proposal [CSTG Bulletin, 1982], endorsed by both the IAG and IAU in various resolutions [IAU, 1983; IAG, 1982].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Fal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San Francisco, December 7–15, 1982, and at the Fifth Annual NASA Geodynamics Program Conference and Crustal Dynamics Project Review, Washington, D.C., January 24–28, 1983.  相似文献   

12.
GPS和地球动力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党亚民 《测绘科学》2004,29(2):77-79
在 2 0 0 3年 7月日本举行的第 2 3届IUGG大会上 ,全球大地测量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GPS的技术改进和应用、GPS及其地球动力学应用方面等做了较为系统的交流。本文对这次会议中有关GPS及其地球动力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最新进展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中国大陆速度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地坐标系的定义,与国际地球参考系的定义一致。它的实现分两步完成:第一步,通过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简称"网络")、全国GPS一、二级网、国家GPS A、B级网和地壳运动监测网等在ITRF97框架内进行联合平差得到约2 600个GPS大地点在历元2000.0的一致坐标;第二步,通过处理"网络"的10年观测数据得到该网络1 070个站的速度,并进而用这些站的速度内插出其余约1 500个非‘网络’点的速度。本文致力于实现中国大地坐标系的第二步,即研究中国大陆速度场的确定,给出了中国大陆速度场的结果,提出了应用速度场的4种方法,即全局欧拉矢量法、局域欧拉矢量法、格网平均值法和块体欧拉矢量法,并从速度精度和使用方便角度分析比较各个方法的优缺点。附录中给出中国大陆3°×3°格网速度平均值,以备用户查用。  相似文献   

14.
全球IGS站数据与GPS区域网数据的联合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文海  王刚  贾小林 《测绘学报》2000,29(Z1):90-95
为了使区域GPS网建立的参考框架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更加接近,利用全球IGS站观测数据无疑是一条最佳途径。本文对处理大尺度GPS网数据时如何利用全球分布均匀的IGS站观测数据以及如何选择全球基准站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利用全球IGS站数据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国内专家选择基准站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选择基准站的新方法,这一方法适合于建立我国新的地心参考框架。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计算的未知站地心坐标精度相对于ITRF96参考框架约±2 cm。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及其邻区地壳应力场数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利用地应力主方向和 GPS资料联合反演与之相关的地球动力学参数及数值模拟地壳应力场的方法 ,建立了中国及其邻区的四节点有限元模型 ,解决了有限元数值解算中节点位移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了在利用随机反演求得全局最优解基础上通过高斯 -牛顿法等局部迭代算法精化反演解的解算思想。其数值模拟解算获得的中国及其邻区的地壳应力场结果基本反映了该区的地壳应力场特征。  相似文献   

16.
Crustal data of surface elevations and depth of Moho (and densities) can be utilized to form model-earth anomalies. These model-anomalies can closely approximate the free-air anomaly field of the earth, and could thus be used to predict the latter. A review of several such models is presented, with some elaboration on model developments, procedures, data analysis and accuracies. One of the models approaches a prediction accuracy of ±10 mgal for5°×5° mean free-air anomalies, whose r.m.s. value was about30% higher.  相似文献   

17.
利用GAMIT10.4和BERNESE5.2软件,分别对川滇地区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51个GNSS基准站2010—2014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两者解算所得单日解基线和坐标时间序列离散度优于10mm,且变化趋势一致,吻合度较高。基线重复率水平向优于1+4×10-9 L;垂向优于4+6×10-9 L(单位mm,其中L表示基线长度,单位m)。利用PL+VW噪声模型进行了速度估计,获取了川滇地区相对欧亚板块地壳运动速度场。结果显示:除滇西南地区呈现出由西向东的增大趋势外,川滇块体其它区域地壳运动特征由北往南、由西往东呈逐渐衰减趋势;运动方向持续围绕喜马拉雅东结点作顺时针旋转,且仍然存在着南北向强烈的挤压特征。以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小江断裂和红河断裂为界,选用了两侧能反映震间断裂构造特征的GPS测站,分析了断裂两侧的速度差异。并利用平行断层的速度剖面,拟合反正切函数变化趋势,获取了断裂带可能的变形宽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陆态网络的区域水汽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陆态网络基准站观测数据,计算站址上空的可降水汽量,为天气分析预报、数值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提供基础信息。通过陆态网基准站试运行情况,选取华中某地区5个陆态网基准站观测资料,利用GAMIT 软件解算出天顶湿项延迟和大气可降水量计算结果,结合当地实际观测降水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First, the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effects of adopting new definitive precession and equinox corrections on the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The effect on polar motion is a diurnal periodic term with an amplitude increasing linearly in time; on UT1 it is a linear term. Second, general principles are given the use of which can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small rotations (such as precession, nutation or equinox corrections) of the frame of a Conventional Inertial Reference System (CIS) on the frame of the Conven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System (CTS). Next, seven CTS options are presented, one of which is necessary to accommodate such rotations (corrections). The last of these options requiring no changes in the origin of terrestrial longitudes and in UT1 is advocated; this option would be maintained by eventually referencing the Greenwich Mean Sidereal Time to a fixed point on the equator, instead of to the mean equinox of date, the current practice. Accommodating possible future changes in the astronomical nutation is discussed in the last section. The Appendix deals with the effects of differences which may exist between the various CTS's and CIS's (inherent in the various observational techniques) on earth rotation parameters (ERP) and how these differences can be determin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TS differences can be determined from observations made at the same site, while the CIS differences by comparing the ERP's determined by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during the same time period. Presented at XVIII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Patras, Greece, August 17–26, 1982.  相似文献   

20.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厦门市1988年、2000年TM遥感影像为基础,试验了多种两个时相影像的复合变换方案,生成厦门城市拓展图;既而,引入分维度、圆度,构造了接边指数等,从格局与数量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厦门城市拓展的图斑特征;同时,在厦门市城市拓展图基础上,结合福建省土地局历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调查数据、厦门市自然社会经济概况材料和厦门新城市规划情况等加以叠加复合分析,对厦门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全方位、多要素、多视角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