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约在亿万年前,天台是个有湖、有平原的山间盆地,湖间碧波荡漾,四周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蕨类和苏铁类植物,湖深滩窄、气候炎热潮湿、林木繁茂.这里是恐龙的乐园,形体庞大的鸟臀目恐龙生活在湖水里和岸滩上,体态笨重的甲龙生活在湖边和湿地上,它们在湖岸沙滩下蛋,茂盛的蕨类和苏铁类植物延续着它们的生命.就这样,它们主宰地球长迭16亿年.6500万年前的某一天, 一颗行星撞击地球,引发了洪灾,气候骤然变冷,恐龙蛋难以孵化,生存链被打断了,恐龙遭遇了灭顶之灾,中生代盛极一时的恐龙家族销声匿迹了.但恐龙的遗骸以及尚未孵化的恐龙蛋被砂土等沉积物所覆盖,在地质作用下神奇地演成了"化石".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获悉,栾川县出土的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化石获得了"迷你豫龙"的正式命名。栾川县位于伏牛山腹地,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属于典型的大陆季风型湿润、半湿润气候。上世纪70年代,在伏牛山地区的淅川、西峡、夏馆—高丘、五里川相继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近几年来,在栾川县境内的秋扒—潭头一带也发现了大量的伤齿龙、窃蛋龙、小型驰龙等恐龙化石。栾川的恐龙化石群是以小型兽脚类恐龙为主的动物群,已  相似文献   

3.
张永强 《河南国土资源》2007,(7):I0002-I0003
汝阳、栾川等地惊现白垩纪恐龙化石群,新出土的汝阳黄河巨龙,是亚洲目前已知的最高大、最重的恐龙;洛阳中原龙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发现、有确凿证据的大型结节龙类甲龙。未命名的小窃蛋龙是仕界上见到的最小的恐龙。这是从7月3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的河南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第一期)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传来的喜讯。  相似文献   

4.
近来,在山东省莒南县岭泉镇后左山村金牛墩岭上发现了远古时代留下的恐龙足印群。此处恐龙足印分布地点之多、足印类型之多、赋存层位之多皆为省内外所罕见。  相似文献   

5.
山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在山东诸城发现第一具恐龙骨架"巨型山东龙"以来,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恐龙骨骼化石在诸城白垩纪地层中被发现,特别是埋藏于诸城晚白垩世地层中恐龙骨骼化石群,最为引人注目。目前研究发现了包括鸭嘴龙类、角龙类、暴龙类等在内的多种恐龙类型,为丰富我国东部白垩纪恐龙动物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该文系统总结和归纳了近些年来在诸城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及其所代表的恐龙动物群类型的研究成果,同时又提出了目前依然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意义,有助于下一步更好的深入研究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  相似文献   

6.
李淳 《国土资源》2002,(3):44-45
中国猎龙的发现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量带毛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的发现,我国辽西地区逐渐成为国际古生物学界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得天独厚的化石宝库加上中国学者的不懈努力使得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涌现,与之相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层出不穷,英国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下半年,地质专家在延庆县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开展地质遗迹野外调查工作时,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地层中发现大批恐龙足迹,有覆盾甲龙类、兽脚类、鸟脚类及可能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其中覆盾甲龙类恐龙足迹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甲龙足迹化石。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  相似文献   

8.
<正>发现三大恐龙动物群和一个古生物群——复原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骨架——巨型汝阳龙——流失美国18年的恐龙胚胎化石"路易贝贝"回归祖国金秋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9月28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近年来我省古生物化石发掘研究和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的累累硕果:我省发现三大恐龙动物群和一个古生物群;复原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骨架——巨型汝阳龙;流失美国18年的恐龙胚胎化石"路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8月 ,广西自然博物馆在广西扶绥县那派盆地的茏草岭地点进行的野外发掘中取得重要进展。发掘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发掘 ,先后发现了包括四股骨、背椎、颈椎、尾椎、颈肋、背肋、肠骨、坐骨、耻骨、肩胛骨、胸骨等化石材料 ,到目前为止 ,根据出土的牙齿及骨骼化石可以确定的化石种类有 :蜥脚类、蛇颈龙类、鸟脚类和肉食龙类 ,较为完整的骨架有蜥脚类恐龙 2具 ,其中较大的 1具最长肋骨超过 2m、坐骨长 1.8m ,由此推测这条恐龙长度约 2 0m ,背高 5~ 6m ,为目前世界上可以装架的最高大的恐龙之一 ,在世界上与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少…  相似文献   

10.
2002年6月。2002年10月,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对嘉荫县乌拉嘎镇粮库西侧恐龙化石点进行了挖掘。在135m2的挖掘面上,共出土恐龙化石415块并对其外围区域48°20’N-48°25’25”N,130°00’E~130°12’07”E范围内进行了地质调查,测制了包括恐龙化石点在内的6条地层剖面。经过大量实际工作和近几年来对古生物化石的深入研究,对乌拉嘎地区地质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7月31日,中国地质博物馆嘉荫恐龙馆正式揭牌。 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位于东北边陲,坐落在距嘉荫县城12千米处的恐龙山——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是2002年经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建设的,占地4650平方米。恐龙山临江而立,长约11千米,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并经科学记载的恐龙化石发掘地。截至目前,从这里出土的恐龙化石已经组装成13具化石骨架。  相似文献   

12.
8600万年前,在今天的河南西峡盆地,一窝窃蛋龙类恐龙胚胎被温暖的蛋壳包裹着。等待拥抱阳光。小恐龙“路易贝贝”就在里面。1993年,这只“小恐龙”化石被人发现后不久便流落到美国。直到2013年12月19日。被捐赠给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路易贝贝”才结束长达18年之久的“美漂”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河南。然而。它扑朔的身世之谜、传奇的流浪故事。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3.
山东诸城地区是闻名世界的恐龙化石宝库,这里不仅保存有数量巨大的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还发现有数量众多的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到目前为止,诸城境内共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点有3处,分别为南部的皇龙沟与北部的张祝河湾和棠棣戈庄。根据前人对这3处恐龙足迹化石点的研究,对其发现和研究历史、足迹类型(包括非恐龙足迹)、不同类型足迹的大小和特征,以及古地理和古气候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诸城恐龙足迹化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在广西十万大山盆地南东缘下白垩统新隆组钙质粉砂质泥岩中发现恐龙骨骼化石。化石保存良好,骨松质层清晰可见,经初步鉴定为白垩纪时代恐龙的骨骼化石。进一步发掘研究化石,对研究广西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及生态环境、十万大山盆地发展演化和发展旅游地质产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蛋化石产地之一,具有含蛋层位多、数量大、类型全、原始状态保存好以及可供研究的K/T界线等特点。据初步统计,已有7科、10属、19种之多,且与霸王龙、鸭咀龙、蜥脚类及轮藻、孢粉、痕迹化石等共生。本文评述了恐龙蛋化石的分类系统、地层划分与时代、古生态特征及古气候等,并论述了恐龙绝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时间追溯到2.3亿年前,那时,统治地球的是一个庞大的恐龙家族,它们是地球上的生灵,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了两亿年之久。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庞大的家族终究还是难逃天灾,它们在6 500多万年前绝迹了!而它们灭绝的原因也变成了科学史上的不解之谜。今天,我来到了诸城恐龙博物馆,参观了博物馆、恐龙河、恐龙山,不仅看到了许多从来不曾见过的恐龙骨架,而且见到了满山遍野的恐龙尸骨碎块,凄惨而壮观。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恐龙研究取得新成果。近日,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发现,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合作研究,并在展馆里展出的2个新属种恐龙,分别被命名为“巨型汝阳龙”和“河南宝天曼龙”。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2021年6月广西东兴市东兴镇在建高速铁路东兴市站(站前路)发现的恐龙化石产出层位、化石产地的古生物特征、古环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化石产于侏罗系东兴组下段上部,化石散布于褐红色、紫红色厚层含钙粉砂质泥岩、含钙泥质粉砂岩、含钙质粉砂岩中,初步判断恐龙骨骼化石为经过移位或水流搬运后沉积形成的异地保存化石。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其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化石产出于炎热干燥的滨湖至滨岸环境。东兴恐龙化石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位置最南的沿海沿边的恐龙骨骼化石,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晚侏罗世恐龙化石发现点,其研究对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古生物群、沉积环境和古地理以及大地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恐龙一些类群的起源和演化具有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科普研学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永强  吴迪  李杰  李天然 《河南国土资源》2014,(10):F0003-F0003
9月28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近年来我省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成果(第二期)和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新进展:我省发现三大恐龙动物群和一个古生物群;复原了迄今世界上最人的恐龙骨架——巨型汝阳龙;流失美国18年的恐龙胚胎化石“路易贝贝”回归祖国,落户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兴辽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我省在古生物化石发掘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恐龙化石对研究地球演化、生物进化、地层对比、地质年代、古环境、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但恐龙化石发掘后面临着严重的风化问题,许多化石发掘后十几年甚至几年内就迅速遭受风化破坏。为深入研究探索恐龙化石地质遗迹的深层次风化原因和机理,该文采用TM(温度和应力)耦合分析方法,对山东诸城恐龙化石风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根据化石与围岩间膨胀的不协调性,探索在温度变化情况下化石与围岩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对风化造成的影响。结果揭示了温度作用下化石风化的初步原因和规律,可为化石保护提供参考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