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1971-2000年濮阳市冬小麦播种期降水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法,按不同长度周期进行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进行F检验定出第一周期,其位相值为第一周期的第一次值。将原序列减去第一周期的位相值作为新序列1,对新序列1再进行不同长度周期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再进行F检验定出第二周期。对第一、二周期进行稳定性检查,采用经稳定后的第一、二周期的第2次值各自外推,求出预报初值,计算出剩余方差,建立预报方程,进而可计算出降水量预报值。经回代检验,历史拟合率为30/30=100%;2001-2005年试报准确率为4/5=80%。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周期函数的周期性,用绝对误差分析序列外延点上的周期显著性,从而作出序列的外延预报。周期函数,周期显著件,外延预报。  相似文献   

3.
用方差分析法预测濮阳市冬小麦播种期降水量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1971--2000年濮阳市冬小麦播种期降水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法,按不同长度周期进行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进行F检验定出第一周期,其位相值为第一周期的第一次值。将原序列减去第一周期的位相值作为新序列1,对新序列1再进行不同长度周期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再进行F检验定出第二周期。对第一、二周期进行稳定性检查,采用经稳定后的第一、二周期的第2次值各自外推,求出预报初值,计算出剩余方差,建立预报方程,进而可计算出降水量预报值。经回代检验,历史拟合率为30/30=100%;2001—2005年试报准确率为4/5=80%。  相似文献   

4.
王惠清 《气象》1987,13(5):38-39
一、引言 气候时间序列的变化存在着某种周期振荡规律,这种规律是造成气候变化诸因子的综合反映。在气候变化原因和机制尚不甚清楚的情况下,气候周期振荡规律即可作为气候趋势预报的重要依据。时间序列的周期分析外延预报也就成为当前气候趋势预报的重  相似文献   

5.
对历年逐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序列采用固定样本和变动样本两种方式进行多次周期提取试验,初步揭示了本地月降水量周期存在状况及发生规律.用多个周期与月降水量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引入优势周期建立月降水量预报方程,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影响海南岛热带气旋的多层递阶周期分析长期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历年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个数作资料样本,在经典多层递阶预报模型的基础上引进多层递阶周期分析,在时间序列自身周期显著的情况下,使用时间序列的显著周期分量取代经典模型中的自回归部份,建立影响海南岛热带气旋的多层递阶周期分析长期预报模型,合理地反映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的变化规律,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吴劲松 《贵州气象》1999,23(1):13-14
用方差分析周期法对赫章县36年6-8月总降雨量进行周期分析,得出6-8月总降雨量变化以6年主周期,7年为校正周期。然后对原序列中周期不能拟合的部分运用随机时间序列进行处理,将两种方法的值叠加作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魏凤英等提出的逐步回归周期分析为提取时间序列的隐含周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而有效的工具,作者将其应用于金华市月降水量预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该方法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预报效果趋于不稳定。分析其原因,一是某些时间序列本身的周期性不强,所选的周期显著性水平太低,此时一般认为不宜单纯用周期分析外推  相似文献   

9.
王伏生 《气象》1988,14(9):34-37
在长期天气预报中,为了保存控制该类天气的主要波动,常采取统计滤波的办法对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气象要素气候序列的历史变化,揭露各种非随机性的潜在形式,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达到外推预报量的目的。 我们使用的距平要素序列年际变量自相关法,则是将一个序列的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后变为多个序列,并统计分析新序列与原序列的相关,利用周期分析和阶段分析两者之长的综合分析方法,建立预报方程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0.
李邦宪 《气象学报》1989,47(4):493-495
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是针对方差分析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作者将其应用于长期预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某些缺陷,其主要表现在实际应用时,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预报效果明显趋于不稳定。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某些时间序列本身的周期性不强,所选的周期显著性水平低,此时则不宜单纯用周期分析外推做长期预报,对此,作者已在另文中作过研究。二是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预报模型中,回归系数取为固定的参数,而天气系统则是时变系统。这样,若用固定参数预报模型来描述一个时变参数系统的状态,其拟合率虽然可以很高,但随着预报时效的增  相似文献   

11.
作物产量预报常用的统计模型为:Y=Y_t+Y_w+Y_ε。影响作物产量的气象因子的年际间变化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可采用周期分析法拟合气象产量。所建立的模型具有预报时效长的优点。样本多、周期明显的产量序列其效果更好。本文提出一种用 PRESS 准则提取周期的方法,取名为“PRESS 周期分析”。经使用并与常用的方差周期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 PRESS 周期分析建立的预报模型,其历史拟合和试报效果均优于方差周期分  相似文献   

12.
所谓时间序列分析,主要是指用方差或谐波分析方法找出周期,建立回归预报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历史产量序列的周期波动规律的基础上,外推预测其未来的演变.我们对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山东等省三十多个县市的部分粮食作物的气象产量(其时间趋势产量分别采用一无线性回归、正交多项式回归、直线滑动平均等方法进行处理)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验证性预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詹煜  戴铁丕 《气象科学》1993,13(4):427-431
本文对近地面大气折射指数气候变化统计预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逐步回归多重分析时变模式。在模式中考虑了大气折射指数肘间序列的振动周期、前期预报因子(降水量),还特别考虑了时间序列的振动位相,并随着新数据的到来,适时地改变预报因子和预报方程的参数。本文用该模式对上海近地面6月上旬旬平均大气折射指数进行了长期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预报误差较小,预报效果稳定,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这方面的工作可用来对无线电波的传播环境进行预测,从而对电子工程系统进行适时的调整控制。除此而外,该预报模式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的预报领域。  相似文献   

14.
多层递阶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邦宪 《气象》1988,14(11):44-46
针对经典多层递阶预报方法的某些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层递阶预报模型——多层递阶周期分析。它使用时间序列的显著周期分量取代原模型中的自回归部分,使其更合理地反映气象要素自身的演变规律,有效地提高了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5.
将汛期5~9月的月平均温度看作具有随机性、线性、季节性变化的时间序列,应用温特法建立遂宁、蓬溪、射洪三站汛期月温度预测模型,并对2004年~2006年5、6月温度进行预报检验,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王雷 《气象》1978,4(7):26-27
超长期气候预报的方法,目前除了用气候资料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寻找出其气候周期,作适当的外延外,也可以根据太阳黑子与大气环流、地面气候变化之间的统计关系,并利用天文上的黑子预报,来估计今后的气候趋  相似文献   

17.
将汛期5~9月的月平均温度看作具有随机性、线性、季节性变化的时间序列,应用温特法建立遂宁、蓬溪、射洪三站汛期月温度预测模型,并对2004年~2006年5、6月温度进行预报检验,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杨燕  纪立人 《大气科学》1997,21(5):533-544
用数字滤波方法对观测资料序列进行处理,得到初始场用于T42L9全球谱模式的月预报,以去除误差增长较快的高频扰动对低频过程的影响,并且利用多时刻的观测资料提取低频过程的信息。对冬季和夏季两个不同个例进行了实验,并比较了取不同长度的观测序列,截取不同周期的过程作为初值对预报效果的影响。结果说明,经过滤波后对低频分量和平均场的预报都有较显著的改进。而且对于较长时效的预报,应保留更低频的过程(比如10 d以上周期)。最显著的改进是在第2旬。冬季个例经过滤波的初始场在第2旬对北太平洋阻塞形势的预报能力有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逐步回归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昕 《气象》1996,22(2):38-39
作者从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分析出发,提出了一种适于回归统计分析的生成预报因子的简单方法,建立起自相关预报模型。实例计算表明,此方法不仅预报精度较高,而且在对周期性相关因子的选择上具有等同的统计、检验前提,避免了一般方法因周期长度不同而带来统计,检验差异的影响。因而得到的回归因子较客观,真实。另外,还具有一定的分析时间序列隐含周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南宁等八个地区站的降水量时间序列进行波谱分析,找到了隐含于序列中的显著振动周期。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滤波技术,深入研究了降水量时间序列中显著振动成份的稳定性。文中的一些结果对气候振动的研究以及气候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