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走马观鱼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中,有成千上万的鱼类被大自然所淘汰,有些只剩下了珍贵的化石。专家们了解鱼类演化的途径及现生鱼类彼此间的关系只能依靠这些化石。有些奇特的现生鱼种在鱼的分类上自成一体,那是因为它们的近亲都已经绝种了,而另外还有一些鱼类,比如肺鱼,可能是最早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始祖。那么,现在生存的鱼都有哪些类型呢?纵观现代鱼类,可以由3个基本概念来囊括。  相似文献   

2.
动态·信息     
发现介于鱼类和陆生动物之间的化石被发现4月上旬,古生物学家们在对北极圈内形成于375万年以前的岩层进行研究后,发现了非常典型的新化石种类。有充足的证据显示,这一物种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处于鱼类和早期有足动物之间。从这次发现的新化石中,人们可以看到,这种动物的头骨背面、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陆地上的动物是要睡觉的,尽管他(它)们睡觉的姿态和方法不同。那么,海洋中的动物是不是也要睡觉呢?回答是肯定的。睡眠只不过是作较长时间休息的一种特殊方法。不管是陆地上的动物还是海洋中的动物,都需要进行休息,包括睡眠。这种睡眠,陆地上的动物一般时间较长,容易被人察觉;而海洋中的动物大多睡眠时间很短,就难以被人发现了。例如,鱼类的睡眠时间就非常短,有的仅几分钟,有的甚至只有几秒钟,人们眼一眨的功夫,对有些鱼来说,就已睡了一觉。海洋中除鱼类外,还生活着许多哺乳动物。它们睡觉的方法虽然与鱼类不同,但同样要睡觉。例如,海豚睡觉时,多半  相似文献   

4.
呀!牙?     
清欢 《海洋世界》2012,(9):46-51
第一个长牙齿的海洋动物是什么?盲鳗明明满嘴是牙,为什么还被称为无"齿"之徒?从鱼类到爬行动物,牙齿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须鲸没有牙齿是真理还是谬误?……不久前,来自澳洲和英国研究者利用X射线,生成了一种牙形石的牙齿计算机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生物科学中,应用生物卵壳亚微结构的物种特异性进行分类研究已成为可行性现实。在海洋生物学研究中,曾发现海胆类未受精的卵壳层颗粒中即存在着眀显的物种特异性差别( L?nning,1967)。很多学者通过对鱼类卵细胞发生期间的亚微结构及卵壳形成的研究,证实在鱼类卵壳结构中亦存在特异性的种间差异,并认为这些差异与分类学、生物学及其区系分布有密切关系( Müller& Sterba,1963; Yamamoto,1963;G?tting,1966; Anderson,1967; Flügel,1967)。目前我国对鱼类卵壳( Egg chorin)结构的研究还鲜为人知,本文亦是首次通过对12种海洋经济鱼类受精卵的卵壳结构差别的探讨,为进行鱼类系统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猿到人,这几乎是童叟皆知的常识。人类的最早祖先是谁?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答案——人类的最老祖宗是鱼类。有两种鱼——矛尾鱼和文昌鱼,被科学家们推崇为活化石,是世界各国博物馆陈列品中的佼佼者,要弄清这两种划时代鱼类的科学价值,继而证明鱼类是人类的始祖,不妨先从动物起源进化问题谈起。我们知道,人是由猿人进化而来的。那么,猿人又是谁进化而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洋各种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退的现状,如何搞好繁殖保护?怎样做到合理利用?应该采取哪些管理措施?从而制止鱼类资源的衰退,恢复渔业资源,保持经济鱼类的最佳生物学基础,群体组成结构及高水平、高效益的渔业生态系统,使捕捞生产长期保持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这是一项  相似文献   

8.
据文献可知,在探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演变与渔业生产关系时,在厄尔尼诺年(例如1976年)夏季,发现在该渔场只存在一单元上升流,而且这一年中上层鱼类捕获量锐减;在非厄尔尼诺年(例如1975年)夏季,则存在多单元上升流,而该年中上层鱼类捕获量骤增。但是,在厄尔尼诺年夏季,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是否只存在一单元上升流,而且翌年中上层鱼类捕获量是否都锐减了呢?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世界范围内,海洋渔业资源广泛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压力.鱼类的不同生活史特征可表征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其变化可揭示鱼类种群对渔业捕捞压力的响应.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的主要渔场30多年来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压力,导致了鱼类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本研究分析了该海域51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态参数,系统研究了其生活史特征及其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51种鱼类分成5个不同的生活史对策组,分组结果表明超过60%的鱼类被归纳入第5组,即近r对策组,且多为中上层鱼类.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历史数据,对其中25种经济鱼类进行生活史变化分析,讨论不同鱼类种群对渔业开发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的渔业开发活动下多数鱼类表现出小型化、低龄化、早熟和生长率加快等趋势.此外,本研究计算了每种鱼类的开发率以进一步研究渔业捕捞压力对鱼类种群的影响,发现其中4种底层和近底层鱼类的生活史特征变化显著,提示某些物种可能对捕捞压力更敏感.本研究可为渔业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简讯     
新西兰发现三种新的海洋鱼类品种 据新西兰农业和渔业部(MAF)宣布,近年来,新西兰渔船和研究船在一系列探捕中发现了3种新的海洋鱼类品种,目前存放在惠灵顿的新西兰鱼类博物馆中。据该馆馆长克莱夫·罗伯茨博士说,这3种新的鱼类品种是: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鱼在游泳时总是背部向上,而不是肚子朝上呢?你也许会说:“因为它知道太阳在上方呗。”可上方是什么方向?深水中的鱼根本见不到阳光,这又怎么来解释呢?科学家们曾在水族箱里做过试验:让光线仅从水箱的两侧射入,而不让光线从上面透入,结果发现鱼会斜着身子游泳,测一下角度,倾斜与垂直方向成45度。为什么它不把背朝上或完全朝向光源呢?原来上部的光被遮挡住,鱼认为有光的侧面是太阳的方向,就试图以背对着太阳;但同时还有另一个因素阻止它偏斜,就是重力在起作用。鱼类的平衡器官——耳石,对地球的重  相似文献   

12.
鱼类MHC基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在脊椎动物中发现的编码免疫球蛋白样受体的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因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发现鱼类中也存在MHC基因,自1990年代开始对鱼类的MHC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获得了许多重要信息.本文对近年鱼类MHC的结构、基因数目、多态、表达、功能以及在鱼类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麦麦 《海洋世界》2012,(2):56-57
为了生存采取各种手段巧妙伪装自己,是不少海洋生物趋利避害的存活法则。近日,研究人员声称一种鱼类正在模拟章鱼的生存方式。这种令人惊奇的循环模仿行为在印度尼西亚的海岸被发现。那么拟态章鱼是如何通过模仿保护自己的呢?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世界上鱼类分类尚无一个分类系统得到普遍采纳。然而,1994年加拿大著名鱼类学家约瑟夫·纳尔逊(Joseph S.Nelson)撰写的《世界鱼类》及其分类系统甚得现代各国著名鱼类学家的好评,并已被许多教师作为鱼类学或鱼类生物学课程中鱼类分类的入门书,也被许多鱼类学家及其他动物学家作为参考资料。《鱼类分类学》一书首次采用了约瑟夫·纳尔逊1994年的分类系统,并引用了国内外鱼类分类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世界鱼类62个目及分布于我国的1415个属种的分类特征及地理分布,是一部我国最新鱼类分类学著作。全书共分七章,附精美的鱼类插图200余幅,书后有种以上分类阶元的拉汉鱼类名称索引及主要参考文献,便于读者查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体内寄生微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斌  牟仁仆 《海洋科学》1984,8(2):47-48
微孢子虫(Microspridians)属原生动物,广泛地寄生于昆虫、鱼类及甲壳动物体内,种类繁多。在虾类中,已知野生的桃仁对虾(Penaeus duorarum)、褐对虾(Penaeus agtecus)、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等体内都发现过微孢子虫寄生,人工养殖的虾中也偶尔有发现。它们多通过捕食被微孢子虫寄生的其他动物后而被感染。微孢子虫在虾体肌  相似文献   

16.
信息六则     
▲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标本室被定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科普工作会议上,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标本室被命名为"上海市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鱼类标本室由已故著名鱼类学家朱远鼎教授于1952年创立,经过一代一代的研究和工作人员的整理补充,目前已收藏了国内外鱼类标本约2000种(占中国鱼类种数的2/3),近10万号,收藏有常见的淡水和海洋经济鱼类标本以及许多世上绝无仅有的鱼类新种模式标本:有中华鲟、白鲟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标本;有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国内仅有的2尾莱氏矮虾虎鱼(成鱼雌体体长不足10毫米)标本;有日本明仁天皇赠送的60余种产于日本的名贵虾虎鱼类标本和各国赠送的罕见鱼类标本.这是我国鱼类标本较为齐全、能为国内外鱼类学家研究中国鱼类提供标本和资料的少数标本室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 绪 言 对于鱼类的疾病也和人类或家畜的疾病一样,应当防重于治,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预防鱼病时是否可以采取定期施放药物的办法?这样做对鱼病预防的效果怎样?药物对鱼体有没有毒害?对鱼的活饵料——浮游生物有没有影响?这一些问题都是在生产上急待解决的。在我国治疗寄生虫性鱼病时最常用的药物就是硫酸铜(CuSO_4)。在1958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组又发现用醋酸亚汞(HgAc)或硝酸亚汞  相似文献   

18.
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胁迫,近年来海州湾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为了解海州湾鱼类β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根据2013?2017年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S?renson相异性指数等方法计算了调查站位间以及海州湾海域整体的鱼类β多样性,并将β多样性分解为周转和嵌套两个组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DNA条形码技术在蛇鳗科鱼类分类鉴定中的可行性,选取了蛇鳗科7属10种36个个体进行COⅠ基因扩增,结果共获取36条基因序列,平均长度为655bp,序列中T?C?G?A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50%?28.10%?26.00%?18.40%,A+T含量均高于50%.样品种内?种间和属间的遗传距离(K2P)分别为:0.52%?20.07%?23.96%,遗传距离随着分类阶元的提高而增大,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遗传距离的38.59倍,符合Hebert提出的相差10倍的物种鉴定标准,表明COⅠ基因序列可以作为蛇鳗科鱼类分类鉴定的有效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20.
信息之窗     
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科普工作会议上,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标本室被命名为“上海市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鱼类标本室由已故著名鱼类学家朱远鼎教授于1952年创立,经过一代一代的研究和工作人员的整理补充,目前已收藏了国内外鱼类标本约2000种(占中国鱼类种数的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