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利用探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配置和卫星云图的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03年7月29日夜间到30日白天青海境内的大到暴雨降水天气过程和预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部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与西风带低槽分裂东移的冷空气在青海东北部交绥是造成这次大到暴雨的主要原因,西宁单站高空特性层层数持续增多、大多数等压面层湿度显著增加是这次大到暴雨天气产生的前兆。  相似文献   

2.
甘南高原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型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3—2016年甘南州181个区域站及自动站小时雨量观测资料,提取出53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卫星云图、雷达观测资料以及历史天气资料。结果表明:甘南地区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雨季,7、8月出现频次较高,其天气形势主要分为:西风槽型、副热带高压边缘型、低涡切变型、两高之间切变型、高压内部切变型5种类型,且以西风槽型为主。各类型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侧重点有所不同,西风槽型大到暴雨预报主要侧重于天气尺度环境场分析,其降水时间长,强度较弱(15 mm·h-1以下),副热带高压边缘型、低涡切变型、两高之间切变型大到暴雨天气的预报主要归结为对高原上短时强降水的预报,短时强降水的实时观测可为这三种类型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0—2011年西藏高原汛期5—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此期间高原大到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大到暴雨次数的空间分布、季节差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到暴雨日数最多的地区是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和怒江流域;大到暴雨日数年变化呈单峰分布,7月大到暴雨最多;近32 a来,大到暴雨日数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1998年前以2.6站次/(10 a)趋势增加,之后以12站次/(10 a)减少。通过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用合成分析法分析32 a来88个高原区域性大到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其环流形势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副热带高压型、印度低压型、南北支槽型和高原低涡/切变型,分别占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36%、17%、21%和26%,其中副热带高压型又可以根据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分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型、伊朗高压东伸型和两高夹一低型。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资料、FY-2E气象卫星云图及各物理量场产品,对都兰两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归纳两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中的环流形势及一些物理量分布特点,结合环流演变和影响系统特征分析,探讨两次过程形成的可能原因,为今后都兰地区出现大到暴雨的监测、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甘孜州日雨量≥50毫米的暴雨天气特少,但由于州内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等原因,日雨量≥25.0毫米的降水天气过程就足以造成灾害,所以将州内的暴雨标准确定为日雨量≥25.0毫米,24小时内有≥4站出现暴雨定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地面、高空影响系统、数值预报产品特征及本地能量特征、客观预报结论等方面对今年“6.17”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1986年6月26日,受高空低涡和地面黄河气旋的影响,华北地区产生了一次大范围的暴雨天气,本站过程降水量达106.9毫米。对这次转折性,关键性,灾害性天气,我站从6月23日开始连续四次发布了大到暴雨预报,除向全县广播外,向县委,县府、防汛指挥部,保险公司及各乡镇政府等二十多个单位积极开展了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大量资料分析得出当14时或20时地面出现ΔP24<0、△T24<0、△e24>0(本文称奇异点)时,未来本地60~64天(个别67天)有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准确率73%,概括率为77%;并且与高原切变和南充槽密切相关,也具有60天左右的准周期.  相似文献   

8.
一、大到暴雨的历史概况 据统计,历年来,我地平均每年出现大到暴雨五至七次,其中七、八月份三至五次,占历年平均总次数的百分之六十四。  相似文献   

9.
长治市台大到暴雨短期预报系统柴凤岐,杨万昌,辛黔生(长治市气象局046000)长治市台大到暴雨短期预报系统是在LBMXT/PC286微机上用DBASEⅢ,BASIC语言,模拟预报员的思维方法,对我市春、夏两季24小时大到暴雨预报,从形势分型到结果输出...  相似文献   

10.
从单站温、压、湿变化曲线和单站要素综合时间剖面图分析人手,建立了相关的预报方法和工具.实际应用表明郁南县反盖帽大到暴雨预报模式作为这样的一种工具,4月份大到暴雨的预报有高达60%的准确率,只是从单站要素综合时间剖面图的角度去预报大到暴雨过程,这忽略了内在的天气形势.通过分析1975~2010年符合该预报模式个例的历史天...  相似文献   

11.
李海红  戴升 《气象》2000,26(10):53-55
对1980 ̄1999年造成青藏高原东部17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1999年9月9 ̄10日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形成暴雨云带的影响系统模型和物理量场变化规律,对预报高原暴雨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前言6-8月大到暴雨,特别是区域性大到暴雨会给吉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也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做好6-8月的大到暴雨预报是极其重要的。本文通过对1991-2005年吉林地区6-8月大到暴雨天气影响系统及高空环流形势演变的分析,研究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3.
李家文 《广西气象》1995,16(3):24-26,16
用具体指标表征5月份低层辐合下影响象州大到暴雨以上降雨条件,从而探讨预报此类降雨的综合判据。  相似文献   

14.
丹江品水库流域内产生的大到暴雨,既是水库蓄水的重要条件,又是影响水库综合效益和防汛调度的关键因素;本文对1996年7月7 ̄9日致洪暴雨的大气环流过程及物理量特征等利用诊断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5 ̄1989年5 ̄10月开封市所辖5站的降水资料,对影响并产生开封区域性暴雨的11次切变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型及能量分析,找出了预报指标,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回归诊断在梅雨期大到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回归诊断方法分析发现,梅汛期大到暴雨回归预报模型的残差分布存在着不对称现象,这种不对称现象是由高杠杆点所引起。这些高杠杆试验点的残差存在着统计天气预报意义上的不合理性,导致了回归系数LS估计的误差,从而又引起暴雨预报的误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大到暴雨的回归诊断预报模型。实例计算说明,回归诊断预报模型要优于常规回归预报模型。进一步分析指出,梅汛期大到暴雨回归预报模型的不合理性并非个别例子的特殊性所造成,而是由模型的数学特点所决定,因此大到暴雨的回归诊断预报模型具有普遍意义。大量的试验和多年的业务应用表明,回归诊断对提高大到暴雨预报准确率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大量资料分析得出:当14时或20时地面出现ΔP24<0、△T24<0、△e24>0(本文称奇异点)时,未来本地60~64天(个别67天)有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准确率73%,概括率为77%;并且与高原切变和南充槽密切相关,也具有60天左右的准周期.  相似文献   

18.
天气概率预报是对未来某天气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用百分率来定量表述的一种天气预报方法。国外已在广泛应用,国内的上海和北京也开展了此项预报业务,而且很多地区正准备发布天气概率预报。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气候概率预报、主观概率预报和客观概率预报三种方法。1 大到暴雨分县概率预报的必要性1.1 对1995年5月1日至7月2日我台大到暴雨分县定性预报的分析1995年我区暴雨主要集中在5月1日至7月2日。在这63天中我台向各县(市)局发的分县指导预报电码中报了大到暴雨的有24天,其中5月份7天;6月份15天;7月份2天。报得最多的是铜鼓、靖安和奉新,均为19天,最少的是万载13天。成功率最高的是靖安47.4%,最低的是丰城26.3%,全区平均为36.2%,空报率为63.8%。全区同时报了大到暴雨的为11天,这11天中,出现1站大到暴雨的有1天;2站的有4天;3站的有1天;全部9站的仅有2天。  相似文献   

19.
1 嘉鱼站冬半年寒潮天气的气候统计 寒潮是冬半年的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即北方强冷空气大规模南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根据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或一次过程连续降温≥10℃,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定为一次寒潮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海红  戴升  史津梅  裴少阳 《气象》2000,26(10):53-55
对 1 98 0~ 1 999年造成青藏高原东部 1 7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 1 999年 9月 9~ 1 0日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形成暴雨云带的影响系统模型和物理量场变化规律 ,对预报高原暴雨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