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强度的观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兑 《气象》2001,27(3):26-29
紫外辐射强度的公众服务一般用紫外线指数来表示,是衡量某地正午前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对人体皮肤(或眼睛)可能损害的程度指标,沱主要依赖于纬度,季节,平流层臭氧,云况,海拔,地面反照率和大气污染状态等条件,紫外线辐射强度的观测主要使用紫外光谱辐射计与滤光片式的紫外辐射表。  相似文献   

2.
GRAPES紫外线(UV)数值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 milation PrEdiction System)模式中的Goddard短波辐射方案,创建了紫外线数值预报系统(GRAPES-UV)。介绍了Goddard短波辐射方案,给出了GRAPES-UV系统的运行和个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指数(UVI)除了与纬度、地形和日变化有关外,还与云的分布以及天气形势密切相关,GRAPES模式中云的微物理方案对UV预报有较大的影响,UVI在晴空和对流云降水地区的强烈反差是UVI的重要特征。在个例试验中应用了臭氧总量预报模式,通过T213模式为化学输送模式提供气象背景,利用卫星资料同化技术建立臭氧的初始场,预报大气臭氧总量。应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临界成功指数(CSI)对2007年夏季北京和上海UV预报进行统计检验。北京和上海24 h紫外线强度等级为强和很强的CSI分别为0.625和0.780,接近同样方法的美国检验结果0.677。该系统从2006年3月起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的业务系统中正常运行,并在大气成分中心网站上发布UVI和紫外线强度等级预报,并提醒公众采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身免受UV的过度辐射。  相似文献   

3.
1引言人们意识到环境的变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迫切需要掌握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生物及人类进行保护。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人体皮肤、眼睛受损,免疫力下降,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紫外线指数的预报能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保护自己。2紫外线指数标准紫外线(U V)辐射是太阳辐射光谱中100~400nm间的范围,按照紫外线的不同波段可分为3部分:紫外线A段(U V-A):波长为320~400nm,对生物作用弱。紫外线B段(U V-B):波长为290~320nm,对人体影响较大。紫外线C段(U V-C):波长为100~290n…  相似文献   

4.
吴兑 《气象》2001,27(3):26-29
紫外辐射强度的公众服务一般用紫外线指数来表示,是衡量某地正午前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对人体皮肤(或眼睛)可能损害的程度指标,它主要依赖于纬度、季节、平流层臭氧、云况、海拔高度、地面反照率和大气污染状态等条件。紫外线辐射强度的观测主要使用紫外光谱辐射计与滤光片式的紫外辐射表。  相似文献   

5.
使用2008~2011年西昌市和攀枝花市东区的太阳紫外辐射监测资料,分析其太阳紫外线指数(简称UVI)特征,并结合云量、日照、气温等气象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攀西地区UVI经验公式,分别计算攀西地区22个区县的UVI,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攀西地区大部分区县UVI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并受当地小气候影响显著;年均UVI为9~32,UVI等级为四至五级的年均天数是253~358天;月均UVI以2~5月较大,11月~次年1月较小;日最大UVI通常出现在13时左右,但在09~16时的UVI等级可达四至五级;UVI在多云天气时略大于晴天,阴天时显著减小;建议白天进行户外活动时,应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湛江市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湛江市气象观测站2006年3月~2007年2月的紫外线辐射资料及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湛江市紫外线指数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紫外线指数与总云量、低云量、日照时数、地面水平能见度、相对湿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紫外线的影响因子,发现太阳高度角、总云量、地面水平能见度和日照时数,是影响湛江市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关键因素,通过信度为0.05的F检验,发现拟合方程对紫外线的趋势变化具有一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西藏当雄地基紫外线指数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西藏当雄2009年9月—2011年8月地基紫外线指数 (UVI) 观测,结合TUV辐射传输模式分析, 该文检验太阳天顶角、云、臭氧、积雪和气溶胶对UVI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地面UVI主要因素是太阳天顶角和云。晴天地面UVI可简单用太阳天顶角拟合函数表征;地面UVI的云调制因子总体上随云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间隙性、未遮蔽日面的云可增强太阳散射辐射,使云调制因子值平均增加约3%~6%,个别情形达40%。臭氧低谷使当雄UVI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增加约12%;冬季短期、浅层积雪使UVI增加16%或更低,也低于模式模拟值 (23%);气溶胶 (光学厚度为0.02~0.1) 对UVI衰减低于3%。因臭氧低谷导致青藏高原臭氧南北分布的差异,相同太阳天顶角下拉萨 (海拔为3650 m) UVI较瓦里关 (海拔为3810 m) 偏高7%~10%。与卫星产品比较表明:OMI卫星UVI产品在当雄、沱沱河、瓦里关和拉萨较地基测值总体偏高65%以上,而晴天则平均分别偏高8.6%,13%,9%和50%。云、地基与卫星像元地理位置差异应是卫星UVI产品偏高的原因。当雄地基UVI测值大于14时,卫星UVI产品反而低3%应与间隙性云有效增强了地面辐射有关。  相似文献   

8.
贵阳地区太阳紫外线辐射及其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一年的紫外线辐射观测资料分析后发现:贵阳地区紫外线辐射较强,夏季辐射量比冬委大,一天中12-15时是紫外辐射最强的时段,少云天或晴天,冬季此外线辐射指数可达5以上,属中等辐射,夏季紫外辐射指数可达8以上,属较强或很强辐射。决定紫外线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的重要因素主要主要是纬度,当地日照时间,云量,云状,空气污染程度等。因此可以通过对云量的预报作出相应的紫外线辐射量及紫外线指数预报。  相似文献   

9.
紫外线模式预报方法的研究和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沈元芳  况石 《应用气象学报》2002,13(Z1):223-231
文章介绍了在T106全球谱模式中应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式预报紫外线辐射(UVR)的方法,给出了试验运行的结果.UVR强度的划分考虑了到达地表的UVR通量.参考国内、外紫外线(UV)预报服务的经验,制定了5个日光暴露的级别、相应的紫外线指数(UVI)及防护措施.1999年9月起,国家气象中心已在NOTES网上每月不定期地展示UVR预报的一些结果,2000年9月起,在Cray-C92业务操作系统上实施了连续的试验运行.  相似文献   

10.
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陈万隆的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的参数化方案、Frederick模式中的高度修正方程和NWS的云量修正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到达地面紫外总辐射的预测模型。进行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出晴天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趋势及其规律。少云、多云和阴天由于天空状况复杂,预报误差相对较大。但基本上能反映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情况。模型考虑因子较全面,可以用于城市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  相似文献   

11.
1引言紫外线指数是到达地面上的紫外线辐射量的一种表示方法,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规定,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在热带、高原地区,晴天无云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紫外线指数越大,表示在愈短的时间里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愈强。长春市于2000年开展了紫外线预报服务,但由于缺少紫外线实测资料,当时开发时利用的是太阳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观测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对广州市2000~2001年两年的地面紫外线辐射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广州市全年紫外线辐射强度84.3%出现在"中等"以上级别,"强"、"很强"级别占65.1%,尤其是第二、三季度分别有46.2%、62.1%的时间紫外线出现"很强"级别,分析表明广州市属于紫外线高辐射地区;各候(旬)的最小紫外线指数在夏秋季节的涨落脉动比冬春季节要大,尤其是秋季更加明显.另外,定义了每月云衰减因子(CAF),12~4月为明显的云衰减加强期;6~9月为明显的云衰减减弱期,分析期间最大云衰减因子仅为0.11.  相似文献   

13.
商丘市紫外线辐射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年4月至2006年6月商丘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商丘市紫外线辐射的月、日变化规律及气象因子对紫外线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丘紫外线辐射月际分布是,年初、年底辐射量小,3~9月辐射量大,最大辐射指数为11.4;紫外线辐射的日变化规律显著,基本上遵循正态分布,呈抛物线型变化,早晚辐射量小、中午前后紫外线辐射量大;紫外线辐射强度与总云量呈反相关,与能见度呈正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3年4月至2006年6月商丘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商丘市紫外线辐射的月、日变化规律及气象因子对紫外线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丘紫外线辐射月际分布是,年初、年底辐射量小,3~9月辐射量大,最大辐射指数为11.4;紫外线辐射的日变化规律显著,基本上遵循正态分布,呈抛物线型变化,早晚辐射量小、中午前后紫外线辐射量大;紫外线辐射强度与总云量呈反相关,与能见度呈正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15.
紫外线辐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太原市2002~2004年紫外线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紫外线辐射具有正午强早晚弱,夏季强冬季弱的特点;紫外线大值出现时间夏季明显早于冬季;通过与同时段气象因素对比分析,揭示了云状和云量、气压、能见度、湿度、空气污染对紫外线辐射的不同影响程度;紫外线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百分比具有冬季少夏季多和有云时非同比衰减的特点。紫外线的预报还要注重最大半小时平均值的预报,以预估紫外线对人体的最大可能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谢静芳  应爽  刘海峰  陈雷 《气象科技》2020,48(2):248-253
利用吉林省业务运行的WRF模式,计算了与紫外线指数相关的气温、湿度、云量、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和地表向下的短波辐射通量、地面热通量、反照率等非常规气象要素,利用长春市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了紫外线辐射与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基于长春市紫外线观测实况,以常规气象要素、非常规气象要素、混合气象要素为因子,利用相同的统计建模方法,分别建立紫外线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大气短波辐射等非常规气象要素与紫外线指数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气温、云量、比湿、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和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显著优于常规气象要素;基于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基于非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方程比较,预报性能差异不大。此外,应用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其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全年预报方程。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全年预报方程相比,预报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紫外线观测仪器对辽宁4个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进行观测,研究了辽宁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到达地面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因子,结合MM5数值模式建立了统计预测模型,建立了紫外线辐射强度分级标准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辽宁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总体上是西、北部较东、南部稍强,但相差不大;紫外线辐射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每年5~9月紫外线强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日最大值出现在每日的11~14时。夏季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最大,冬季基本无影响。云量的变化对紫外线强度的影响较大。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紫外线强度等级确定因子的季节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南京市2005年2月—2009年1月的紫外线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并重点对各月10—14时的紫外线辐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强度级别分布频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根据不同季节来选择不同的紫外线辐射特性值作为紫外线强度等级的确定因子,夏季采用10—14时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最大值,冬季采用其最小值,春季和秋季采用其平均值。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市紫外线监测分析及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晓黎  张彦恒  赵娜  袁媛 《气象科技》2011,39(6):731-735
利用2006-2008年石家庄市紫外线监测数据,分析了近3年紫外线辐射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市紫外线等级1~4级之间,其中1级的日数有175天,2级251天,3级220天,4级432天,年平均日数分别为58、84、73天和144天.紫外线指数“较强”级别出现的频率最高,“中等”以上日数占60.3%,说明石家庄属于紫外线...  相似文献   

20.
紫外线强度指数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晴空紫外线辐射理论计算公式,同时考虑各城市的纬度、海拔高度、混浊度等,结合云量的订正,对陕西省紫外线强度指数和预报方法进行探讨。目前该方法已在省专业气象服务台使用并对有关媒体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