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社会老龄化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是我国目前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笔者就在城市建设中为什么应重视无障碍设计和如何进行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与健康公民一样的平等权利和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对别人的依赖,满足他们自立、自尊的心理要求,达到共享社会进步成果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01,(3):41-42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同时又必须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服务.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改革年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很快,给城市规划工作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如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所涉及的城市规模问题、国企改革和村镇工业发展带来的城市工业布局问题、汽车工业发展和多种交通工具所产生的城市交通问题等,都要求城市规划部门必须研究新矛盾、新问题.在近几年,广州市城市规划部门不断更新观念,在宏观上做好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研究和多层次规划的编制,在微观上做好城市建设和市容整治项目实施的规划引导和服务保障工作,下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王永生 《河南地质》2008,(12):10-11
当前,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受到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然而,资源型城市尤其是矿业资源型城市如何成功转型,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选择好转型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4.
汤仲安 《湖南地质》2010,(11):22-23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地形图的全面更新最快也要5~6年,一幅城市地形图可沿用十年甚至更长。而今天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出现了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资料难以满足城市建设需要等情况。正是在这种对科技发展的需求与日俱增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快速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地质灾害,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方法,分析了城市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根据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2001年以后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城市灾害的基本对策与管理措施,为国家制定城市发展远景规划和奋斗目标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魏平  谢红彬  罗琳 《江苏地质》2023,47(1):73-83
资源型城市的粗放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的要求,矿业废弃地严重阻碍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进程,如何对矿业废弃地进行合理再利用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我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为案例地,筛选出117个矿业废弃地改造项目。根据矿区的内源性因素,划分出地表形态、分布区位、矿产类型3大类别,并剖析各个类别的特点;基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视角,归纳出7类再利用模式和10种改造方向;综合考虑战略任务、发展需求及再利用目标3方面的因素,提出矿业废弃地综合再利用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城市长期超强度开发利用资源,大量排放“三废”,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恶化,人为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由于城市地质灾害具有危害性、潜在性、突发性、隐蔽性、社会性等特点,因此全面加强城市防灾减灾,不但特别重要,而且十分紧迫。近年来,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迅速地扩展。在各种城市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中,地球物理方法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这里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海水入侵、地下水资源污染、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几种常见城市地质灾害,概述了我国城市中的危害及发展现状,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地质灾害勘察的监测、探测和防治中具有特有的优势,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利用各时期拍摄的航空象片,并建立一个合理的工作方法和程序,直接进行城市基本元素的分析.结合城市的特点及现有遥感资料的可能,重点分析贵阳市五个时期的城建状况.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对比分析贵阳市城市变化情况、城建特点、市建方针和存在问题,并对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初步总结,重点对贵阳市的城市规划、发展的合理性、科学性提出一些看法,针对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遥感技术的应用方面探讨在城市调查领域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辽宁地质》2010,(1):58-58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中国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城市环境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城市化加速与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二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化速度:三是“退二进三”战略增加了城市周边地区的环境风险:四是城市用地过快增长,导致多种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滨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地区区域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研究了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类型,并提出了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1.
结合延边朝鲜自治州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特点和城市建设现状,就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提升民族风格建筑设计水平,如何发挥地域优势,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更多更好地设计和建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创造良好的投资和旅游环境,促进延边朝鲜自治州经济发展的课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合民族风格建筑设计专题专案研讨会、座谈会和方案设计展评活动阐述了理清民族风格建设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城区用电需求旺盛,建设变电站成了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而由于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进行,变电站的输变电设施占地与城市建筑间的占地发生了;中突。作者对城市变电站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生态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城市建设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生态建设。本文介绍了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滨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分析我国滨海城市环境的持珠主要类型特探讨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防治原则,并对其防治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城市洪涝灾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变化环境下城市洪涝致灾机理与风险评估研究是完善城市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提升城市防洪除涝能力的重要依据。本文阐述了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机制,系统分析了城市洪涝灾害的驱动要素和致灾机理,梳理了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分区方法,并以济南市海绵城市示范区为例,对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分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建设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黄金时期。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全国城乡面貌迅速改观的时代,在建设上如何正确把握、引导,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不加以重视,不能及时地研究和采取必要的措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将会涉及下一代,甚至更久远。以下几个问题本人以为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洪涝致灾机理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城市洪涝灾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变化环境下城市洪涝致灾机理与风险评估研究是完善城市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提升城市防洪除涝能力的重要依据。本文阐述了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机制,系统分析了城市洪涝灾害的驱动要素和致灾机理,梳理了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分区方法,并以济南市海绵城市示范区为例,对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分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18.
城市管理视角下的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化水平达到46%,并且仍在稳步前进。如此迅速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管理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矛盾,二是城市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城市管理秩序之间的矛盾。为缓解并消除上述矛盾,本文提出要加强城市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加大城市规划政策协调引导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公共物品;出台多元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李国庆  张玉芬  李长安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21-67040021
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江、湖地质环境是造就武汉城市的基础,同时江河水患又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筑堤防洪是武汉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武汉的城市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堤防的修建史,是武汉城市发展的人地关系史。本文以武汉堤防修筑历史进程为主线,探讨了堤防建设的地质环境及对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建设的意义。结果表明:修筑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 ~ 1118年)武昌的花蕊堤是武汉市最早的堤防,距今已有约900年的历史;明代以前为零星堤防建设阶段,主要为保护城廓安全,哪里遇险在哪里修堤,具有局部性、应对性特点。明代堤防兴建已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一定的系统性,特别是袁公堤的修建开启了武汉围垸发展的历史。清代是武汉堤防大发展时期,开始了较系统的堤防工程,奠定了武汉市堤防系统的基础,大量围垸的修建使武汉城市由沿河、沿江(天然堤)发展开始走向了内陆(围湖)发展的新阶段。民国时期,武汉市的堤防建设在清代的基础做了进一步的局部完善。武汉市的防洪堤防体系真正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之后又不断地加固和加高,使之真正成为武汉市的安全保障工程;汉口的形成与发展完全依赖于堤防,城区的扩大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均是以四次堤防建设—袁公堤、汉口堡、京汉铁路堤、张公堤为前提的。堤防不仅是城市空间扩展的前提,又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民国以前武汉城区的主要街道大多数都依堤而建,平时以堤为街,汛期以街为堤,这是武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显著特点。分别以袁公堤和张公堤为界,武汉堤防建设中的人地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人类部分干预自然”维护生存阶段、“人为改造自然”谋求发展阶段和“人为控制自然”快速发展阶段。本研究可为地处洪泛区的城市地质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国庆  张玉芬  李长安 《地质论评》2021,67(5):1497-1506
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江、湖地质环境是造就武汉城市的基础,同时江河水患又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筑堤防洪是武汉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武汉的城市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堤防的修建史,是武汉城市发展的人地关系史。本文以武汉堤防修筑历史进程为主线,探讨了堤防建设的地质环境及对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建设的意义。结果表明:修筑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 ~ 1118年)武昌的花蕊堤是武汉市最早的堤防,距今已有约900年的历史;明代以前为零星堤防建设阶段,主要为保护城廓安全,哪里遇险在哪里修堤,具有局部性、应对性特点。明代堤防兴建已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一定的系统性,特别是袁公堤的修建开启了武汉围垸发展的历史。清代是武汉堤防大发展时期,开始了较系统的堤防工程,奠定了武汉市堤防系统的基础,大量围垸的修建使武汉城市由沿河、沿江(天然堤)发展开始走向了内陆(围湖)发展的新阶段。民国时期,武汉市的堤防建设在清代的基础做了进一步的局部完善。武汉市的防洪堤防体系真正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之后又不断地加固和加高,使之真正成为武汉市的安全保障工程;汉口的形成与发展完全依赖于堤防,城区的扩大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均是以四次堤防建设—袁公堤、汉口堡、京汉铁路堤、张公堤为前提的。堤防不仅是城市空间扩展的前提,又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民国以前武汉城区的主要街道大多数都依堤而建,平时以堤为街,汛期以街为堤,这是武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显著特点。分别以袁公堤和张公堤为界,武汉堤防建设中的人地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人类部分干预自然”维护生存阶段、“人为改造自然”谋求发展阶段和“人为控制自然”快速发展阶段。本研究可为地处洪泛区的城市地质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