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现代建筑立面装饰现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的重要性,并对此从“形式“和“意境“两个角度论述了建筑立面装饰的设计手法;指出了从形式美和意蕴美两个方面进行建筑立面设计和调整是一种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06,(1):I0014-I0016
改革开放廿年来.中国建筑师的创作思想空前活跃.整体水平也有明显提高。毫无疑问.这一变化是与我们广泛开展了与世界(主要是西方)的交流分不开的。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强势文化——西方建筑文化的涌入.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在短短的十几年间.长期以来在占主导地位的仿古之风已迅速被仿洋之风所替代.放眼中国大陆.地无分南北东西,  相似文献   

3.
好的建筑物除了在结构及功能得到全面保证外,还必须在观感效果上带给用户以美的感受。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且建筑装饰企业的技术管理负有施工和设计两方面的技术管理特殊性。因此,技术管理有效性是衡量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故从先馈、现场、反馈三个控制方面论述了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建筑师的能量在难得的建筑历史机遇下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挥。伴随着西方建筑思潮的引入,外国建筑师大量参与到中国的设计实践当中,这对中国的建筑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30年中,中国建筑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向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师学习,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建筑应该走怎样的再生之路?这是一个摆在当代建筑师面前的严肃问题。在近日举办的"当代新中式建筑设计高峰论坛"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当代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上投入了很大精力,但在传统建筑保护上投入却不够。"如今,"所谓  相似文献   

6.
正"以中华优秀建筑传统为主旨,以世界先进建筑科技为手段,古今相合,中西相融,创造有中国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建筑师的历史责任",这是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马炳坚,在《大壮营造录·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作品集》序言中写下的一段话。这位从业47年,不仅潜心钻研传统建筑技艺,更加忧心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建筑设计现状的古建专家,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界缺乏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积极思  相似文献   

7.
面对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中国现代建筑向何处去? 改革开放廿年来,中国建筑师的创作思想空前活跃,整体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装饰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装饰工程定额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就装饰工程概预算编制中,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列举了大量实例。并对如何完善装饰工程定额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她记载历史,传承文化。中国的城市建设高歌猛进,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借鉴西方建筑文化的可取之处,承传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的建筑文化,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式建筑文化,这是政府、开发商、建筑师和新闻媒体共同的责任和课题。建筑文化的创新是个时代大课题。于志军博士,青岛市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在首届青岛建筑设计文化节前夕接受采访时,他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这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主题为“传统建筑文化与装饰品牌提升”的全国房地产设计联盟设计师茶座在京举办。全联房地产商会创始会长聂梅生,全联房地产商会副秘书长、全国房地产设计联盟秘书长王玉清,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宁等出席活动并讲话。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高志主持。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张宇,北京弘高建筑装饰设全国房地产设计联盟CEO、北京大学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11.
价值判断与评价标准的同质化、西方化是建筑创新的思想障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如何延续并创新中国文化特色的问题已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勘察设计》2006,(8):18-18
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NBJZY)始建于1952年8月,是具有国家首批甲级资质换证的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被评为浙江省勘察设计单位综合实力十强之一,连续8年名列宁波市勘察设计单位综合实力十强首位。我院下设综合设计所(共3个)、建筑创作研究所、科研所、住宅设计研究所、建筑装饰设计所、建筑智能设计研究所、计算机中心、勘察分院、测试中心和监理公司等机构。现有职工198人,专业技术人员占88%,其中,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高级工程师7人,高级建筑师、高级工程师70人,建筑师、工程师69人,享受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人。  相似文献   

13.
正矶崎新是日本著名的艺术家、建筑思想家和建筑大师,他荣获了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作为一位引领世界建筑创新潮流的建筑大师,他在后现代建筑思潮中,表现出了从根本上反对教条形式设计的倾向。他在建筑界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他甚至被日本建筑界誉为可与传奇革命家切·格瓦拉相媲美的人。他的建筑思想极具探索性,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他始终希望自己是一个"自由人",在参加竞赛时,他每次都会将作品前面代表国籍的牌子拿掉,他希望别人将他当作一位世界国籍的人。在日本,矶崎新被称为"传奇",他与当时的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和安藤忠雄被合称为"日本建筑设计界三杰"~([1])  相似文献   

14.
温芳芳 《矿产与地质》2001,15(Z1):594-595
从电脑辅助设计与传统手绘图之间的真实性的比较,电脑在建筑模型领域的发展应用,电脑动画的发展应用、电脑辅助设计比传统手绘图在工作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中国当代建筑界的海归派元老级人物,张永和(图1)和他的非常建筑工作室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拓荒者。在2000年举办的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上,他带领中国当代建筑正式登上了国际建筑舞台。但是,也有人认为,从外观而言,非常建筑的设计并没有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缺少一种大师惯有的个人风格。然而,就好比西方乐评家评论崔健时所说的那样,"他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而是他在不断地扩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持续、健康、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繁荣,这使得我国迈入了难得的"城市建设黄金时代"。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量占世界的一半还多。盛世中国的建筑大市场使得建筑设计创作空前繁荣,也为中外建筑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极佳平台,凭借这个大舞台,他们酣畅淋漓地导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建筑设计活剧: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2006年9月18至22日,由中国建筑学会承办的第12届亚洲建筑师大会及相关主题会议,在北京举行。亚洲建筑师大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亚洲建筑师协会(ARCAISA)组织的两年一度的盛会。在本届大会上,1000名亚洲著名的建筑师同其他国际建筑大师,围绕“演变中的亚洲城市与建筑”这一主题,共同讨论国际建筑交流与亚洲的机遇、开放的建筑市场与建筑师的责任、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等议题。为了促进亚洲建筑设计与建筑材料领域的交流,推动亚洲建筑向更高水平发展,在亚洲建筑师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及孟加…  相似文献   

18.
正约恩·伍重(Joslash Utzon)(图1)是丹麦著名的建筑大师,因设计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而享誉全球,他曾受过严格的教育,受到梁思成、赖特等多位东、西方建筑大师的影响,且有"行天下"的经历。他毕生致力于建筑事业,在多元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在设计中融汇世界建筑文化的精髓,在创作中扎根于丹麦本土文化并将其升华,最终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成绩斐然,并于2003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相似文献   

19.
正"建筑以空间形式体现出时代精神,这种体现是生动、多变和新颖的。"~([1])——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年-1969年)是德国建筑师(后加入美国国籍),在世界现代建筑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的痕迹。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图1)本名路德维希·密斯,为表达对母亲的尊敬,后又加上母亲的姓,人们习惯称他为密斯·凡德罗。他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并称为"现代主义建筑四大师"。密斯建筑设计代表作品有巴塞罗那德国馆(1929年)、范斯沃斯住宅(1950年)、柏林新国家美术馆(1968年);同时,他在工业设计、城市规划、书籍出版等方面也有所成就。在建筑设计领域,密斯·凡德罗终其一生都在"结构"与"玻璃"中探索,其主要设计思想——"少就是多"的理念一直被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勘察设计》2005,(10):27-31
圣地亚哥建筑师乔纳森·西格尔在12年中只有他自己一个客户。但他并未抱怨。担当自己的客户、设计建筑师、开发商、项目经理、施工经理和房地产经理,西格尔已在这个城市蓬勃开发的市中心地带建了16个家庭/办公用项目。现在他仍拥有其中的8个,并向150个单位收取租金。你可不要小瞧这位建筑师,认为他不过是那种懂点儿建筑工作,一天下来兜里只留着够买支好雪茄的零花钱的人罢了。事实上,就在圣地亚哥市中心外面的一个以前环境脏乱、名为“小意大利”的地方,西格尔在那里建了一处特点鲜明的建筑。正是因为他在小得不起眼的地方购买并建造房子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