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我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状况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吕爱钟 《岩土力学》2004,25(Z1):1-9
从岩石(岩体)基本性质的试验研究;岩石塑性力学研究及岩石塑性应变梯度理论;岩石流变力学研究;岩石损伤、断裂力学研究;岩石块体力学研究;分形-岩石力学研究;岩石渗流(耦合)力学及环境岩土工程;岩石力学计算方法及位移反分析;智能科学方法在岩石力学问题中的应用;非线性科学方法(混沌)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10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状况及其进展,并回顾了岩石力学专家们一些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数字图像技术在岩石细观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内部的细观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其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而控制了其宏观力学响应和破坏机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材料细观尺度上的空间结构精确测量和数字表述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土、岩石及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定量分析中。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进行的岩石细观力学研究是对岩石力学研究方法的革新。现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岩石裂隙隙宽的非接触测量,数字表述岩石结构的非均匀性,进行岩石细观力学行为分析,将提取的岩石数字特征值与相应的岩石物性结合以实现岩石流-固耦合研究,建立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岩石细观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数字图像技术在岩石细观力学定量研究中的成果进行客观评述,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展望数字图像技术在岩石细观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拉伸剪切破坏是岩石边坡工程与岩石隧道工程中常出现的一种岩石失稳类型。结合岩石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拉伸剪切应力状态产生的条件。总结了当前岩石拉伸剪切研究的实验手段,本构关系与破坏准则。指出了岩石拉伸剪切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下研究趋势:(1)研制标准的岩石直接拉伸剪切设备,进行专门试验研究; (2)进行更多类型岩石,更多数量的岩石拉伸剪切实验。研究不同岩石类型拉伸剪切本构关系与破坏准则; (3)加强岩石拉伸剪切实验与此类型岩石工程的数值模拟工作,与试验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4.
岩石在钻头破岩工作时会产生振动,为了研究岩石特性对钻进过程中岩石振动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振动的岩石特性识别方法。通过振动学理论和弹性力学知识建立岩石振动方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不同参数对岩石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冲击荷载下岩石产生振动,岩石特性对振动有紧密关系;岩石的密度、刚度和抗压强度对岩石的振动都有一定影响,其中岩石强度对振动的影响最为明显;岩石刚度越小,强度越小,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振动越大。研究冲击钻进过程岩石的振动特性,对钻进参数设置以及岩性的识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岩石断裂的研究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断裂力学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然而由于岩石材料的性质,该理论在岩石材料研究方面遇到了局限,岩石断裂研究具有其特殊性。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常用的岩石断裂准则,以及岩石断裂研究新情况。  相似文献   

6.
岩石风化与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岩石风化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对于进一步研究岩石的风化机理以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湘西地区陡山沱组黑色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岩石中的化学成分将随风化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陡山沱组黑色岩石风化过程中其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金川软岩蠕变破坏机理电镜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金川矿岩石蠕变破坏机理,应用微观扫描电镜(SEM)对蠕变受力情况下岩石破坏断口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微观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岩石蠕变断裂的微观机制主要是拉伸、剪切作用下岩石发生脆性断裂,从岩石断裂微观形态研究岩石蠕变断裂,可以更好的揭示岩石断口微观形貌特征、裂纹生核、扩展、及断裂方式与岩石蠕变演进过程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莫尔包络线对数模型方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岩石破坏机理着手,结合室内相关岩石力学试验,建立莫尔包络线对数模型方程,并对其进行参数率定,得出应用范围、变化趋势和岩石的破坏机制,简化岩石破坏强度的研究,可推广到其它的岩石力学实验中。  相似文献   

9.
岩石动力学研究成就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理兴 《岩土力学》2011,32(10):2889-2900
在岩石动力学研究范畴,岩石承受的典型荷载是冲击荷载,加载应变速率在1×10-1~1×104 s-1之间,通过如动载机、霍布金逊压杆、常规爆炸荷载等试验装置来研究岩石的动态力学性质与本构关系。由于岩石的动载作用必须考虑惯性效应,即波效应,因此,岩石动力学是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研究应力波在岩体(石)中的传播与衰减规律、应力波与岩体节理裂隙的相互作用、应力波通过层状介质结构面折、反、透射关系及边界效应。我国岩石动力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大冶铁矿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爆破动力效应试验。比较全面地开展岩石动力学研究应该始于1965年由国家科委与国防科委同意成立防护工程组,并将“防护工程建设与研究”增列为10年规划中的国家重点项目,从而奠定了我国岩石动力学研究的基础。1987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岩石动力学学科发展走向新的里程,成员单位涵盖水利水电、能源矿山、煤炭石油、铁路交通、建筑国防、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等。岩石动力学专委会每两年组织召开的“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至今已举办十一届,对我国岩石动力学发展起到了促进与推动作用。文中介绍了我国岩石动力学近10年来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分岩石动力学研究主要成就、岩石动力学研究发展趋势两部分来介绍,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岩石内应力在文献上已有较多的论述和讨论,多数专家均承认岩石中存在内应力,但是由于岩石内应力是在岩石自身建造及改造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内应力的复杂性导致了其研究均停留在概念、假说或测量结果的讨论层面,岩石内应力的储存过程以及释放特性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深入和完善的解答。本文通过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岩石内应力的储存过程及释放特性,并提出了岩石内应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目标和方向。通过讨论认为,岩石内应力的储存与岩石的物质结构状态密切相关,岩石的弹塑性特点是岩石内应力储存的必要条件,塑性变形是引起岩石内应力释放的一种可能的途径。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于岩石内应力的形成机理、释放特征及其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上。  相似文献   

11.
测定和研究与岩石实际破碎过程有关的动载特性,对解决工程中如何有效地破碎岩石和防止岩石破坏两问题很有必要。为此,笔者对几种常见的岩石用“冲击应力脉冲法”进行了试验,并与岩石声波仪测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岩石动载特性参数,并认为它们对岩石可钻性和爆破性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白瑾 《现代地质》1999,13(2):207-207
岩石地层是各类地层学研究的载体,而层序则是岩石地层研究的基石。岩石地层的层序,犹如岩石中的矿物组成一样,是固有的,不能因人而异的,本不应出现“争鸣”的问题。然而,回顾前寒武纪变质变形岩石地层研究的现状,许多单元在划分上存在分歧,归根结蒂,就在于是否正...  相似文献   

13.
岩石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问题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岩石工程破坏过程稳定性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岩石力学系统及其运动稳定性的概念,分析了岩石力学系统的特点和岩石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所要研究的内容,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岩石力学系统稳定性研究的现状,提出在今后的岩石力学系统稳定性的研究中,要从系统运动的角度考虑,对各类稳定性问题可采用统一的研究思路,并对岩石力学系统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智能岩石力学及其内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岩石力学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信息时代的要求, 提出了21世纪的智能岩石力学的新思想和研究内容。它是综合现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系统研究岩石工程问题, 提高岩石力学解决复杂问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岩石流变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流变试验、本构模型、时效强度及其工程应用等.岩石流变学已成为岩石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岩石流变学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晓君 《地质与勘探》2020,56(6):1258-1265
为了分析岩石在钻头破岩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与岩石性质的关系,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提取了岩石钻进时的振动信号,并通过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分析方法进行了信号特征分析,获得不同岩石的振动信号的边际谱,从频域特性上分析了岩石的性质与岩石振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岩石的性质和岩石振动有着密切关系,不同性质的岩石在不同频率范围内出现振动特征集中现象,并且存在一个与岩石固有频率相接近的特征峰值频率。研究冲击钻进过程岩石的振动特性,对钻进参数设置以及岩性的识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节由陶振宇主编,水利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以总结国内岩石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结合介绍国外最新研究动态的较全面、较好的一本岩石力学专著,由国内卅位岩石力学专家和工作者写成。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总论、概述了我国岩石力学研究的主要进度;岩石的基本特性及其测试技术,包括室内、现场测试、动力法、静力法、模型试验和微观结构研究;岩石力学的理论研究与分析计算,包括岩体的破坏机  相似文献   

18.
岩石蠕变是岩土工程变形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蠕变研究正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本文从四个方面综述了蠕变模型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在岩石蠕变的三个阶段中利用经典本构模型均很难描述加速蠕变阶段,研究者们通过新的元件或者改进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岩石蠕变实际曲线;基于损伤理论的岩石蠕变模型是近年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可以很好的解决岩石微观裂纹所带来的蠕变;随着岩石深部工程的发展,岩体受到周围实际环境下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从而研究含水量的变化与水力和其它应力耦合下的岩石蠕变也是今后的重点。最后指出,由于试验仪器的原因,高温高压和各向异性下的岩石蠕变模型研究进行的还不是很多,是今后岩石蠕变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岩石古流变性质的构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岩石古流变性质研究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岩石古流变性质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是通过比例模型,建立流变参数与构造变形几何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再利用天然岩石构造变形几何参数的定量测定,反推在形成这些变形时所处物理化学条件下的岩石流变参数。对利用露头尺度地质构造的定量测量研究岩石古流变性质的方法与进展做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20.
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发现改变了大陆地壳不能深俯冲的传统认识,使得地球科学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研究一直是近20a来地学研究的热点。从超高压岩石(柯石英、金刚石和某些矿物出溶结构)的识别标志,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时空分布,俯冲板片的命运及俯冲陆壳折返机制4个方面分析超高压变质岩石的主要进展。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研究为分析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