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在地震速报等基于测震数据的业务场景中,对于地震事件检测等中间处理结果的可视化问题,本文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实时测震数据的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利用分布式消息队列Kafka实现了流式数据的缓存,利用分布式实时数据处理框架Flink实现了震相到时拾取和地震事件检测,最终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组件Echarts实现了基于全国范围的各个地震台站的震相到时统计情况展示地图。通过部署与应用,该系统达到了设计的目的,实现了应有的功能,满足了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VPN、ODBC、JSP等技术在局城网平台上实现了我局与区县地震办公室联网并实现办公自动化,同时实现了在不同数据库平台上的资料共享。并利用NFS技术实现了不用操作系统平台上的文件共享,实现了不断改进、完善,以便更加符合我局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3.
GE VCT-高图像质量和低剂量的和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本文中讨论了实现图像质量和X射线剂量的和谐和同一的重要性,介绍了GELightSpeedVCT在硬件,软件和临床应用上降低病人剂量的方法。VCT在实现各向同性高分辨率的同时努力提高X射线的有效利用率,降低病人剂量,真正实现了高图像质量和低剂量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陈述新  史勇军  罗刚 《内陆地震》2009,23(2):291-296
系统介绍了CRE VPN和12TP VPN技术在新疆地震VPN网络中的实现及应用,以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用户跨网络安全通信为背景,通过构建VPN网络,实现远程安全介入局域网,提高了数据数据传输及远程维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震情上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人工震情上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基于VC语言,设计并实现自动震情上报系统。该系统通过读取EQIM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采用模拟操作,实现无接口情况下采集EQIM中相应地图,并利用Microsoft office Word通用API,按所需格式生成包含震情数据与地图的震情上报文档,同时提供核对和校验功能,通过自动传真方式实现震情上报与保存功能。该系统的实现,减少了人工干预造成的错误,提高了震情上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真正实现了震情的自动传真上报。  相似文献   

6.
以MEMS构筑物强震监测仪器为节点,采用XMesh自组网路由协议,构造了构筑物的强震监测无线网络系统,实现了构筑物强震监测无线组网。设计了无线网络远程监控界面,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远程实时监控。测试了点到点时无线网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50Hz采样率时能实现可靠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实现前兆数字化设备供电电源远程监控的方法,详细阐明了实现该方法的电路及软件修改步骤,展示了该方法在云南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大地电磁三维快速松弛反演并行算法研究(英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地电磁三维快速松弛反演的计算效率,在深入分析大地电磁三维快速松弛反演算法的基础上,结合MPI自身的优越性,确定了并行计算的思路,实现了三维快速松弛反演的并行计算。通过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实测数据对实现的三维快速松弛反演并行程序进行了试算,分析对比了在多种情况下程序的执行效率。测试结果表明,所实现的三维快速松弛反演并行程序运行结果正确,效率提高明显。此成果在普通微机上实现,推动了大地电磁三维反演技术的实用化,可为其它地球物理三维正反演研究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述新  史勇军  罗刚 《内陆地震》2009,23(2):297-306
介绍了DHCP、DNS、Samba技术在新疆地震行业网中的实现及应用,并通过建立DHCP、DNS、Samba服务器,实现了网络基本功能,有效地管理了网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大华北测震数据共享系统中用程序自动录入数据的实现方法,对实现技术和难点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分析了DHTM L的文档层次结构、COM组件的调用,给出了在inpu t file域中输入字符的实现方法。旨在改变繁琐的手工输入为程序自动录入,这样不但能够节约上传时间,还能够减少录入过程中的出错概率。  相似文献   

11.
东北第五地震活跃期结束时间及最大地震强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在以往对东北地震大形势研究的背景上,基于1900年以来东北地区地震目录资料,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对该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认为,东北第五地震活跃期约到2008年结束,本活跃期最大地震强度为6级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害与经济可持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本文论述了地震灾害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正确处理地震灾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高减灾效率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The Gujarat and adjoining region falls under all four seismic zones V, IV, III and II of the seismic zoning map of India, and is one of the most seismically prone intracontinental regions of the world. It has experienced two large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M w 7.8 and 7.7 in 1819 and 2001, respectively and several moderate earthquakes during the past two centur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s of M ≥ 5.0 has been estimated during a specified time interval for different elapsed times on the basis of observed time intervals between earthquakes using three stochastic models namely, Weibull, Gamma and Lognormal. A complete earthquake catalogue has been used covering the time interval of 1819 to 2006. The whole region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seismic regions (Saurashtra, Mainland Gujarat and Kachchh) on the basis of seismotectonics and geomorphology of the region. The earthquake hazard parameters have been estimated using the method of maximum likelihood. The logarithmic of likelihood function (ln L) is estimated and used to test the suitability of models in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Weibull model fits well with the actual data in Saurashtra and Kachchh regions, whereas Lognormal model fits well in Mainland Gujarat. The mean intervals of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s are estimated as 40.455, 20.249 and 13.338 years in the Saurashtra, Mainland Gujarat and Kachchh region, respectively. The estimated cumulative probability (probability that the next earthquake will occur at a time later than some specific time from the last earthquake) for the earthquakes of M ≥ 5.0 reaches 0.9 after about 64 years from the last earthquake (1993) in Saurashtra, about 49 years from the last earthquake (1969) in Mainland Gujarat and about 29 years from the last earthquake (2006) in the Kachchh region.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probability that the next earthquake will occur during some specific time interval after a certain elapsed time from last earthquake) is also estimated and it reaches about 0.8 to 0.9 during the time interval of about 57 to 66 years from the last earthquake (1993) in Saurashtra region, 31 to 51 years from the last earthquake (1969) in Mainland Gujarat and about 21 to 28 years from the last earthquake (2006) in Kachchh region.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四川地震》1992,(3):54-58
地震预报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尤其是短临预报。十多年来,在利用地下水的动态异常来预测地震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并在地震成因理论方面有新的探索。本文详述了石棉5.3级地震前地下水的异常特征。给出了地下水日常监视预测指标。震前四川地震地下水观测网中渡口、会理、西昌、石棉及康定观测台的水位、水温出现异常,依据这些异常,地震前作出了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15.
1952年山西省浑源县发生过一次强有感地震,但至今未查到有关该次地震的任何记载。为弄清这次无记载地震的情况,走访了震感强烈的浑源县马鞍山村。根据调查结果,推测该次地震的发震时间为1952年11月5日22时,震级约4.5级,震中为山西省浑源县吴城乡马鞍山-下辛安一带。  相似文献   

16.
刘心恒  周郧生 《地震研究》1995,18(2):125-134
本文采用断裂力学观点,分析研究了一些临震预报实验结果与地电实际观测资料。发现在强震与部分中强震前,震中附近的台站,除能预测到有关地震的地电阻率日突变序列的短期异常变化外,在瞬时突变序上还能看到临震前明显的突变现象,还是震前三个月里的最大瞬时突变,从它的出现至发震所需的时间,将随震中距的减少而缩短,且与震级有关,对于强震多集中出现在震前一个月内,中强震为十天内,并有由外围向震中收缩的趋势,其平均收缩  相似文献   

17.
云南地区地震灾情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有记载以来发生在云南的一百多次破坏性地震,其中包括七十年代发生在通海、昭通、龙陵三次七级以上地震的灾情,概述了云南地区地震灾害的一般性特征和地方性特征,为减轻地震灾害对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县叠溪发生7级地震,古城叠溪全城被毁,震后45天地震堰塞湖溃决,又造成严重的次生水灾,地震和水灾均引起惨重伤亡。根据对历史资料的考证和分析,初步认为:茂县境内直接死于地震的常住居民为6 865人,该地震造成的死亡总人数约7 000人;地震次生水灾的死亡人数尚难以准确统计,"2 500余人"和"4 000人左右"的说法相对来说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19.
简单介绍了法国DEMETER(detectionofelectro—magneticemissionstransmittedfromearthquakeregions)地震电磁卫星的科学任务,以及所搭载载荷和观测模式。利用卫星观测资料研究了2006年6月20日16点52分(UT时间)发生在我国甘肃境内的5.0级地震。结果发现,在此次震前第5天电离层就开始出现异常现象,在震前大约1~2天时,这种异常达到最大。最后简述了发展卫星观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20.
关于震源附近流体、热和能量分配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震学的基本问题,地震发生过程中震源附近流体、热与能量的分配问题一直是地震学家关注的前沿课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震源附近存在流体,且流体在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对深部流体的来源尚存较大争议.对于震源区的热问题,自应力热流佯谬提出以来,不同的模型被用于解释热流佯谬相关问题,其中动态弱化被认为可能是解决热流佯谬的关键.摩擦产生的热能与能量分配问题直接相关,大地震发生后,立即进行深钻现场测量对认识地震发生过程中震源附近的流体、摩擦热能及能量分配问题具有时效性和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国际上有关震源附近流体、热及能量分配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对认识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