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简介     
朱介寿 教授 ,1936年 10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57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四川省地质学会物化探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地学部评审组成员。同时 ,担任了国际岩石圈计划工作组负责人及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远东分支中心负责人等职务。朱介寿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应用地球物理学及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自 1975年以来 ,创建了深部地球物理专业 ,建立了有关的专业实验室。先后培养出深部地球物理及勘探地球物理专业…  相似文献   

2.
徐凤山     
徐凤山男,1930年生于江苏武进,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原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现任研究院退科协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铀矿地质》编委。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地球物理系。1960年起在原二机部华东608队地质科等单位从事放射性物探工作。1970年起历任核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物探研究室技术负责、科技处副处长、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从事物化探综合方法找铀、找金模式及核资源评价等方  相似文献   

3.
《物探与化探》2011,(5):609
为了迎合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科的飞速发展、满足本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和实践需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杨进教授编写了《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该书已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是根据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大纲编写的,主要内容为地球物理学,同时涉及到部分地质学、地质工程学、环境学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内容编制中不仅考虑了环境与工程的八大问题和检测方法,而且还  相似文献   

4.
山门银矿床物化探勘查效果及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阐述了山门银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物化探勘查效果。建立了山门锻矿床平面的物化探找矿标志和卧龙、龙王剖面的物化探找矿标志。总结了物化探方法与地质互相配合综合找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非金属矿产领域发展变化的特点,以及加强非金属矿产物化探方法研究和应用的必要性。文中分别叙述了特种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建筑材料和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的地质地球物理特性及普查勘探这些非金属矿产的综合物化探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白银地质勘查基金委员会组织筹备的“首届全国银矿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6日~9日在山东蓬莱召开。会议是在白银地球化学勘查基金委员会谭顺道处长领导下,委托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李惠、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徐外生、中国有色总公司物化探中心李幸凡三位高级工程师共同主持。会前由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物化探所负责出版了《银矿地球化学勘查论文集》。会议代表共35名,分别来自有色、冶金、地矿、核工业和院校等5个系统的30个单位。会议采用大会报告和讨论相结合,交流论文20多篇,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迎来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简称物化探所,IGGE)建所50周年华诞,值此喜庆之际,物化探所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国内特约学者共同撰写论文,回顾物化探所50年的科技发展历程,总结交流近年来物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与开发,以及资源勘查与评价、农业与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工程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预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展望物化探的发展方向,为建所5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50年栉风沐雨,50年春华秋实。经过物化探所几代人的奋力拼搏,努力探索,使物化探所从建所之初地质部物化探局下属的小型实验室,发展成为人材荟萃、装备精良、方法技术齐全、学术地位举足轻重、享誉国内外的物化探研究所。其间,尤其在斜磁化理论的提出与普及,激发极化法的研究与推广,航空物探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高温超导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全国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方法的提出与标准的制定,区域与矿区化探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地球化学系列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分析测试方法技术开发,物化探新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和计算机技术在物化探中的应用研究等取得了开拓性成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物化探所作为“国家级科学事业单位”和“国家现代地质...  相似文献   

8.
小波分析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本文介绍了小波分析的方法原理和Mallat快速算法,探讨了小波分析在地球物理领域中的作用,结合我们的工作,给出了地球物理异常分解,信号的奇异性检测,物化探数据去噪和滤波以及数据压缩与信号重构等应用方面的理论分析和小波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情况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已成为地质矿产普查勘探工作中一个重要手段, 其作用日益显著。帝修国家为了扩军备战和掠夺矿产资源,在物化探工作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现将国外基本情况综合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即物化探是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重要手段。物化探科技成果的特征及分类研究将有助于各应用群了解该专业化成果,推进其普适化服务。本文初步研究并定义了物化探科技成果,提出了物化探科技成果兼具公益性与商业性、信息性与实物性、原创性与集成性、专业性与广泛性特征;按照研究的目的将成果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研究成果三类;将物化探科技成果的应用群划分为专业、政府、公众三大类应用群,并分别列出了需求意向以及成果表达形式,为未来的普适化产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积极地寻找国家急需的镍矿资源,通过综合物化探工作方法,发现了脉状含矿岩体,经过验证该矿体比盆状含矿岩体质量好,储量大,现将物化探工作初步体会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一、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概况:本区位于两种性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的衔接处,其间为一深大断裂所隔开。区域地层主要由前震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地质勘探机构属内政部所辖.其一是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USGS),从事地质和理论工作,并包括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另一是美国矿务局(USBM),从事采矿、选矿、石油开采、岩石力学、冶金、物化探、地热能源、矿山资源保护和安全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礼县李坝金矿找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研究李坝金矿区域和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背景的基础上,依据成矿特点与控矿因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建立了李坝金矿田和矿床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物化探院是从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的专业队伍,现有职工468人,其中物化探技术人员281人.“七五”期间,全院在区域勘查方面,完成了1/50万和1/20万区域重力测量6万多平方公里,1/20万区域化探测量2.35万平方公里和1/5万区调物化探面积约0.4万平方公里;提交各类物化探生产、科研报告及编图说明书45份.发现物探(甲、乙、丙三类)异常59处,其中乙类异常46处,化探金异常231处,异常192处,综合异常266处.发现矿产地3处,矿点5处.另外,在水文、工程勘查、地下物探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5.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科学技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地学领域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矿床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  相似文献   

16.
征订启事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科学技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的内容有: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矿床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探测与信息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崔焕敏     
崔焕敏男,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铀矿地质》编委。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历任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华东地质学院前身)助教、讲师,1972年至1985年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课题组长、物化探研究室副主任。由他主持和参加的:“浅层地震探测方法与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获全国科学大  相似文献   

18.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是坦桑尼亚绿岩带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从该绿岩带典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出发,总结使用过的具有明显效果的物化探工作方法,初步提出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物化探找矿思路:在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化探异常区开展物探综合测量工作,查明物化探异常吻合情况,圈定找矿靶区;后经异常检查、地质普查评价及钻探验证,发现工业矿体。这一找矿思路对坦桑尼亚环维多利湖绿岩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手段,显著的找矿效果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由于物化探资料能够带来众多的地质找矿信息,区域物化探资料已逐步成为解决区域地质问题和研究成矿规律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近几年来我们根据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区域物化探资料,对全省区域重磁场及地球化学元素分布(主要为 Pb、Cu,Sn、Mo 四个元素)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深部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省局物化探队已陆续配备了TI—59计算器,不少单位和个人运用该计算器已处理了很多物化探常用计算和解释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广该机的应用,物化探局举办的TI—59计算器学习班于5月16日在陕西二物正式开学,时间约40天左右。参加这次学习的学员都是来自各野外物化探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术人员。这次学习班学习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一,TI—59计算器的基础知识,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二,重力、磁法、化探、电法典型应用实例讲解;三,用T1—59计算器处理物化探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