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图像表达技术──紧凑二叉树表示法,给出了该技术的编码方法,讨论了基于紧凑二叉树表示的图像操作过程。通过与其它图像表达技术的比较和分析表明,紧凑二叉树表示具有较高的时空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二叉树的栅格数据快速编码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敏  汪云甲 《测绘工程》2001,10(4):16-19
在对常规编码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一次遍历栅格数据过程中生成线性二叉树的快速动态编码以及地程编码方法,该方法用堆栈的思想代替传统的线性表,以十进制orton码为顺序提取栅格单元数据并介入栈,以压栈的方式完成栅格单元或结点向上层的递归合并。当对整个栅格数据遍历一次后,栈中剩下的记录便是所需的线性二叉树编码结果。通过对算法的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复变函数理论重新讨论了高斯投影。研究表明,高斯投影的复变函数表示具有形式紧凑、公式简单、计算效率高等优点,特别是基于复变函数建立的尺度比和子午线收敛角公式能表示为闭合形式。  相似文献   

4.
Gauss投影的复变函数表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复变函数理论重新讨论了高斯投影。研究表明,高斯投影的复变函数表示具有形式紧凑、公式简单、计算效率高等优点,特别是基于复变函数建立的尺度比和子午线收敛角公式能表示为闭合形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叉树思想的任意多边形三角剖分递归算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叉树思想的任意多边形三角剖分递归算法。该算法采用二叉树思想,确定剖分三角形的二叉树状结构,并采用递归算法实现。这算法可适用于任意形状的凹或凸多边形,也适用于包含岛屿的多边形。此外,在考虑边界点高程的基础上,可充分顾及地形特征。该算法完全适用于长距离河流流域的三维面状表达。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CUDA的二叉树图像拼接算法,对现有的SURF特征点算法进行GPU加速,并对原有的图像拼接流程进行改进,采用二叉树进行递归拼接。实验证实,基于CUDA二叉树图像拼接的速度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传统混合像元分类算法按照同一标准同时提取各类地物,导致错分现象严重。本文利用端元光谱间的独立性关系和决策二叉树的分层特征,提出基于决策二叉树的混合像元分类方法。利用黄山地区Landsat7 ETM+影像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正确合理,分类精度比SGA-NCLS方法高,但分类效率比SGA-NCLS低。  相似文献   

8.
电子海图最短距离航线自动生成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路二叉树方法绕行碍航区处理不完备、效率低等缺点,提出了最短距离航线自动生成的改进方法。通过复杂碍航区路径的递归搜索和碍航区绕行规则的优化,实现了复杂情形下的航线自动生成;利用方向一致性判断、边界检测和动态包络矩形排斥等策略优化航线生成,并采用递归处理和动态判断的方式求解最短距离航线。此方法与已有的航路二叉树方法相比,在自动生成航线的质量和效率上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模型的等高线群拓扑关系表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凡  粟卫民 《遥感学报》2007,11(2):145-151
等高线群拓扑关系的提取和表示是基于等高线的空间推理和地形特征挖掘的关键。在顾及地形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拓扑关系网络来组织地理目标之间的拓扑关系,并进而提出分区二叉树、增量等高线树、等高线拓扑关系网三种拓扑关系网络来组织含未封闭等高线的复杂等高线群的拓扑关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等高线群的侧向不连续性,使基于等高线的空间推理更加简便和准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Douglas-Peucker折线简化算法之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叉树数据结构的折线简化算法,解决了传统算法的自相交问题。对于GIS数据简化压缩及制图综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航路二叉树的航线自动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航线自动生成中存在贪婪性的弱点,提出了基于航路二叉树的航线自动生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克服现有航线自动生成算法中的贪婪性,提高航线最优化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曲线弯曲深度层次结构的二叉树表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图综合要顾及目标的几何特征、语义特征和拓扑特征,其中地理意义是控制综合算子系统、参量调整的决定性因素。就线状要素而言,单从角度、距离、矢高等几何特征出发设计的曲线化简算法只能算作对曲线坐标串的几何压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图综合。由于曲线的弯曲特征在表达线状地物地理特征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弯曲特征的识别、结构描述及操作分析成为目前线要素制图综合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模型提出一种方法描述曲线弯曲特征在深度上的层次结构,对曲线上的矢量点构建三角网,在三角网覆盖区域里,由外向内进行三角形的“剥皮”操作,根据“剥皮”操作,根据“剥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特征三角形构建二叉树,实现大弯曲套小弯曲层次结构的表达。该方法基于Gestalt对称性、连续性原则、对二叉树结点进行考察,可提取认知意义上的真正弯曲。本文同时给出了弯曲特征二叉树在多边形(闭合曲线)综合化简中的算法设计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的XPNAV系统解相位模糊度搜索算法,依据检核脉冲星的特征周期,将正确的模糊向量限定在多个子空间内,使用线性搜索寻找子空间种子向量,采用基于满二叉树的穷举搜索算法遍历子空间中向量,并建立向量间的关系。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新的解相位模糊度算法能显著降低系统的运算量,计算过程中的矩阵均是由脉冲星特征属性决定的常数矩阵,便于工程实现,此外二叉树搜索方法还能用于并行计算。  相似文献   

14.
高维遥感图像的快速分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生  李晓轩 《测绘科学》2016,41(8):19-23,37
为了实现对高维遥感图像的快速准确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二叉树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选取的训练样本进行k均值聚类,生成支持向量机分类二叉树,作为确定最佳分类顺序的依据,以降低分类过程中的误差累积并提高整体分类精度,而且可缓解由样本数量不均衡导致的分类误差。该方法可在不进行降维处理的情况下,对高维遥感图像进行快速准确分类。测试结果表明,其分类速度和分类精度都优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15.
人口数据空间分布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金君  李成名  印洁  林宗坚 《测绘学报》2003,32(3):278-282
分析人口数据地理空间分布化的必要性,针对常用的表示人口分布方法的不足,提出将人口数据分布到规则格网上的数字人口模型(Digital Population Model,简称DPM),并详细阐述了DPM建立的原理及实现的技术方法,以及目标区域格网划分的原则、方法。通过样区实验,证实该方法表示分布人口的准确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从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高光谱数据的分离性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离性测度的二叉树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并用OMIS传感器获得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和Hyperion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实验,分析比较了各种多类SVM的分类精度,并和传统的光谱角制图和最小距离分类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VM进行高光谱分类时,基于分离性测度的二叉树多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launay三角网模型在矢量等高线基础上通过弯曲特征分析,给出了一种地形结构特征提取及谷地树组织的方法,与传统的基于DEM或TIN数据结构提取地形特征的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得到了谷地系统在平面图上的拓扑结构,还获得了河谷在空间分布上的汇水范围,依托矢量线、多边形的几何关系判断,增强了谷地树组织中的结构化,避免了DEM方法中的噪音干扰,方法的核心是Delaunay三角网在单根等高线弯曲深度表达上的层次结构识别。基于系统地实验详细讨论了3种树的结构化组织:等高线弯曲特征嵌套结构表达的二叉树、谷地系统拓  相似文献   

18.
浅论我国地形图上公路表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地形图上公路表示的分析,结合国外地形图上公路表示的特点,针对交通部门的公路分级情况,提出了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能准确地、全面地在地形图上表示公路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使地形图上的公路信息增加,满足了目前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提高了地形图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维矢量结构GIS拓扑关系及其动态建立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李青元 《测绘学报》1997,26(3):235-240
本文借鉴二维矢量结构GIS和三维几何造型理论,结合矿山与地质领域的应用特点,提出三维矢量结构GIS的结点、边、环、曲面片、体之间的五组拓扑关系。以“界面引入-体划分”这一方法来动态建立与维护这五组拓扑关系,并用一棵“界面-体二叉树”来记录这一过程中界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制图综合的知识表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知识表示方面分析了制图综合的理论,介绍了地图综合的知识表示和地图综合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基于规则和模型的制图综合知识表示和数据组织形式,提出了制图综合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