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花岗岩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山生态修复是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举措,其中坚硬岩石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是矿山环境修复的难点与热点问题。以苏州市金山浜花岗岩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为例,调查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矿山植被覆盖度低、地貌景观破损造成视觉污染及地质灾害现状,采用削坡清坡、浆砌片石格构植被护坡、客土喷播、锚固铁丝网砼筑围堰、废弃地平整覆土、截排水及植被养护等技术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实践表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使花岗岩边坡安全稳定,坡面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废弃地得到整理利用,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和景观面貌,提升了环太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区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项目野外调研及综合研究,结合近10年来工程建设实践,提出了适合北京市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的主要技术方法与措施,并以门头沟区水峪嘴、麦子峪岩质边坡生态修复项目为例,针对坡度、起伏、裂隙发育等特点,选取了团粒喷播、普通挂网喷播、喷砼飘台法等技术方法对边坡进行植被恢复,结果表明:水峪嘴边坡坡度在60°以下,利用团粒喷播技术修复效果较好,部分60°~90°近直立坡面喷播效果较差,整体修复效果接近自然状态;麦子峪近直立边坡采取的喷砼飘台法,纵向间距过大,且槽体存土量较小,与相邻坡面衔接处理不够,边坡修复欠缺整体性、美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介绍了客土种植、钻孔种植穴种植这两种传统的裸露岩质边坡修复技术,以及生态植被袋护坡、团粒客土喷播这两种常用的新型裸露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并阐述了它们生态修复的特点。在北京门头沟军庄某废弃石灰石采石场内的裸露岩质边坡,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生态修复试验,根据岩质边坡坡度、表面破碎程度等不同特性,分别采用了客土种植、钻孔种植穴和生态植被袋护坡、团粒客土喷播这四种生态修复技术,并得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成果。在试验结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这几种在北京地区常用的岩质边坡修复技术的适宜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以玉田县26个废弃矿山为例,通过调查和测绘手段,对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了修复效益预期分析。研究表明:玉田县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腹地,由于历史上矿产开采、选矿等活动集中,导致地形地貌景观(含植被)改变、压占与损毁土地资源、大气及水土污染、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采用依山势重塑地形、导疏导水流、柔性防护稳定边坡、喷播挂网坡面绿化等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措施,达到废弃矿山生态景观恢复目的。以期与开展类似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系统修复的同志分享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灰峪村废弃采石厂,多年来的矿山开采形成高陡岩质边坡造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植被破坏、次生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恢复难度大。针对区内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拟对治理区内裸岩边坡进行坡面危岩清理、挂网喷播绿化、坡面种植槽绿化工程等修复措施,以恢复地形地貌景观和坡面植被。边坡修复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乔灌草品种,恢复重建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环境,使之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裸岩边坡生态修复后,将对提升治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周边土地资源的可利用性,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陕西渭北旱腰带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现状,梳理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研究区矿山生态修复的水资源和土资源条件,建议在研究区采用植被功能优化技术、历史人文景观功能融合提升技术、硬岩边坡修复技术以及生产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协同治理技术,推进研究区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7.
孙清林  方明 《江苏地质》2009,33(1):40-42
针对矿山宕口边坡的现状,阐述了宕口边坡环境治理的步骤,宕口边坡的治理方法,介绍了原层基材喷附工程、植被工程,植被管理工程技术体系在矿山宕口边坡治理中的应用.对迅速建立符合绿化目标和自然植被演变规律、有效改善和恢复矿山宕口边坡的荒废生态系统,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植被建设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陡岩质边坡立地条件差,水热容量小,不具备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土壤环境,其生态修复是目前山体生态恢复的一大难题。针对江苏连云港云山风景区马涧通道生态修复的需要,选取3种不同黏合剂进行喷播修复,开展生态修复基质试验研究,分析采用不同黏合剂的生态修复基质的施工及效果等情况,为后续马涧通道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整体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需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则是矿地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其中高陡边坡修复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重点与难点。为此,选择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乡洞源村废弃露天矿山开展了生态修复技术示范研究,在实地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与工程钻探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方法,对边坡进行安全性数值分析,进而对高陡边坡实施生态修复。数值分析表明:边坡随着降雨的进行,其安全系数从1.458降至0.851,存在安全隐患;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必须辅以削坡降低斜坡坡度、在边坡前缘实施挡土墙等工程手段才能达到安全性要求;合理排水可大大降低水对边坡安全性的影响,增强边坡的稳定性。经过生态修复设计后,暴雨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显著提高且基本保持在1.7左右,达到了安全性的设计要求。该技术示范可为其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边坡绿化技术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更注重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强化了防治工程的绿色环保意识,使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了恢复工程建设中因开挖大量边坡而遭到破坏的植被,我国在灾害治理和边坡防护工程中的生态防护技术方法及边坡绿化的草种选择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边坡生态治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6大类植生卷铺盖法、挂三维网植草、液压喷播、生态多孔混凝土绿化法、浆砌空心砖培土种草及喷混植草.边坡绿化草种的选择,应考虑边坡的地域、气候、土壤、当地植被,绿化的持续年限(防止植被的退化),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目前岩质边坡客土喷播生态修复中存在的客土基材滑落、坡面表层土流失严重和植被生长差等问题,采用聚氨酯有机高分子材料与土体结合组成聚氨酯复合基材,用于边坡生态修复。通过室内试验对其强度、抗冲刷性以及影响植被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并在典型岩质边坡上进行现场试验,对聚氨酯复合基材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有机高分子对于复合基材的强度和抗冲刷性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随着聚氨酯有机高分子浓度增加,聚氨酯复合基材的强度增加,抗冲刷能力提高。与未添加的试样进行对比,浓度为1%聚氨酯复合基材的强度为113.63 kPa,提高幅度约为95.45%;20%浓度试样的峰值冲刷量为28.8 g,降低幅度约为71.2%。聚氨酯有机高分子可以有效促进植被种子的发芽与生长。当聚氨酯有机高分子浓度由0%提高到10%时,种子的发芽率由12%提升到68%。但当聚氨酯有机高分子浓度过大时,会对植被的发芽和生长发生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宝生  李伟  刘瑾 《世界地质》2023,(3):588-594
废弃露天矿山存在地质灾害、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笔者以无锡市滨湖区某崩塌地质灾害生态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以预应力锚索、钢绳锚杆+主动防护网以及被动防护网等措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应用效果,同时深入研究了基于客土喷播、生态袋铺设、高分子固化剂补喷等方法的高陡岩坡生态修复技术。实践表明,锚索等工程措施稳定提升坡体安全系数,高分子固化剂等生态修复措施使坡面植被覆盖率由10%提升至85%以上,项目成效显著,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1,(4)
生态环境治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矿山修复技术是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环节,结合眉县某中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从岩石裸露边坡设计和管理配套设施设计两个方案,分析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方案,通过采用截水沟+拦水坝+蓄水池等工程措施,结合植被恢复生态措施,可以改善矿山生态破坏严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以宁波市镇海区废弃矿山治理和矿地利用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镇海区废弃矿山的类型、特征和存在问题。对规划治理的21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和矿地综合利用方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削坡、固坡、喷播、种植绿化等多种常用矿山治理技术方法,组合应用的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和土地利用型、生态修复型、景观开发型和资源利用型矿地开发利用思路。通过可行性研究对治理可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为宁波地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矿地综合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经历几十年的矿业开发,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及诱发日益频繁的次生地质灾害,已影响到区域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加严重;全国工矿业发展导致的土地与生态退化的面积达700万hm2,复垦率不足15%,目前仍以每年4万hm2的速度增加。我国矿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破坏山体植被、地面塌陷灾害严重、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大量废石尾矿造成污染、矿坑废水污染严重。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重视矿山生态恢复,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已在生态恢复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并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很好效果。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主要技术方法有:植生卷铺盖法、挂三维网植草、液压喷播、生态多孔混凝土绿化法、浆砌空心砖培土种草与喷混植草、喷混植草、高陡岩石边坡绿化的新型防护结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消除济南市燕翅山北侧采矿遗留的高陡岩石边坡的地质灾害隐患,恢复自然植被,通过施工砼基座、施工砼格构梁、砌筑软体生态袋和挂网喷播等多种技术方法进行了综合治理,消除了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整个坡面植被覆盖率超过99%,消除了视觉污染,恢复了当地生态环境,该工程成功的设计及施工实践对类似高陡岩石边坡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友宁  乔冈  张江华 《地质通报》2018,37(12):2125-2130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支柱性地位,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后备开发及战略基地,但同时又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由于以往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高原植被生态影响严重,高山草甸植被保护与修复成为青藏高原矿山最主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基于寒冷、缺氧、少土、交通不便等制约性自然因素,提出了源头优先保护生态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对策建议:提高青藏高原矿山准入条件、构建基于源头生态保护的机制、制定开发利用规划、基于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矿山布局、建立勘查及合理开发的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建立矿山生态环境长期监测网、推广高原植被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等,为政府科学决策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以往露天煤矿的破坏性开采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为系统修复祁连山南麓露天煤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选取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为研究区。通过无人机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工程地质测绘等技术手段,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角度提出研究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貌生态景观及地表草甸冻土破坏、采坑及渣山边坡失稳和采坑积水等;提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理论知识结合生态学知识,即整治矿区内边坡失稳的同时考虑地表及地下水的联通与保护,对矿山植被修复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人为干预为辅的原则。考虑到不同露天矿井的差异性,提出应针对不同矿坑采用"四工程一保障"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四工程"即"采坑整治、边坡与渣山治理、水系修复、植被复绿"四项工程措施;"一保障"指矿区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
客土喷播是当前对于裸露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一种常用技术。然而,边坡表层黏性客土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内部水分大量流失将容易产生干缩、开裂现象,进而影响坡面的整体稳定性,以及表面植被的生长。本文针对边坡表层黏性客土开裂问题,通过改变土体厚度,以及制备不同聚氨酯(PU)浓度的高分子复合黏性客土,开展一系列室内蒸发试验,以分析土体表面裂隙发育特征,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PCAS),对裂隙网络的几何形态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探究土体厚度和高分子添加剂浓度对其裂隙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林继红  李思谕 《江苏地质》2006,30(2):158-160
废弃矿山治理是目前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介绍了田村沸石矿宕口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通过喷播复绿方案及实施,消除了边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使景区的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对其他地方的宕口整治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