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谋土林的形成条件及发育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述云  张建云 《云南地质》1994,13(4):383-391
土林是一种流水侵蚀地貌,云南元谋发育之土林即为一例,其形态婀娜多姿,风格粗犷浑厚,是颇具特色的地貌类型。作者通过对元谋盆地新生代河湖相地层、新构造运动、土址、气候、植被的综合研究,对土林的形成条件、发育如此规模(单体土柱高达27m)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首次应用侵蚀模数类比法计算土林的形成时间及发育速率。  相似文献   

2.
晓生 《地质学刊》2013,(4):662-662
元谋土林主要分布在云南金沙江支流龙川江西侧,沿分支水流的河谷、冲沟的边缘分布,其中规模较大,发育较典型的有班果、虎跳滩(芝麻)、弯保、小雷宰、新华等土林群落,它们的面积均在5km^2左右。  相似文献   

3.
螺髻山冰川地质遗迹景观地具有丰富的资源景观,如古冰川地貌景观、温泉景观、岩溶景观、土林景观。其中尤以螺髻山上有限的范围内却保存着齐全的各类冰川地质遗迹景观最具特色。这些地质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意义和旅游观赏价值,是螺髻山地区宝贵的资源。文章细述了各个景观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建设螺髻山冰川构造地质公园的构想建议。本项研究旨在以开发地质资源达到保护地质遗迹为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云南元谋上新世秋枫化石的首次发现及古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元谋盆地西部物茂盆地的湾堡土林和虎跳滩土林的晚上新世沙沟组地层大戟科秋枫属的秋枫(Bischofia javanica BL.)化石木。化石木木材由导管、纤维、射线组成。生长轮不明显。散孔材。径列复管孔(2~6,多2~4)甚多,单管孔较少,管孔团稀见。导管端壁具单穿孔。管间纹孔式互列。导管内侵填体丰富。轴向薄壁组织未见。木纤维壁薄,分隔。射线组织异形Ⅰ及Ⅱ。射线与导管间纹孔式为横列梯形及大圆形。孢粉分析表明元谋盆地晚上新世可能存在包括大戟科草本植物,而当前秋枫化石木的发现清楚地表明大戟科乔木植物的存在。秋枫为热带和亚热带常绿季雨林中的主要树种。秋枫化石木的发现指示元谋盆地当时的环境较现今湿润。  相似文献   

5.
土林地貌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由半松散-半固结的碎屑沉积物经过流水剥蚀、堆积形成的林柱状、墙状及沟谷等一系列地貌的统称。以往对土林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 甚至将其归为黄土地貌。本文通过统计土林地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分析研究了土林地貌的分布规律、物质组成和形成原因, 认为土林地貌具有自身独特的形成规律和形态特征。土林地貌从物质组成和形态上属于沉积岩地貌; 从成因上划分应属于剥蚀地貌中的流水剥蚀地貌, 并伴随有流水堆积地貌的特征, 其中剥蚀地貌进一步划分为沟谷地貌、林柱地貌和潜蚀地貌。  相似文献   

6.
麦嘎生态旅游区是一处以土林,温泉,冰川,草原,野生动物景观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区内景观类型多,品位高,功能齐,融观光,探险,科考于一体,集独特性,唯一性,崇尚性于一身,景区内的核心景观布多藏布万佛壁世所罕见。本文介绍了该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对资源特色作了概要评价。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清江流域为例,探讨了遥感在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根据遥感图像成像规律以及不同地质地貌景观类型在遥感图像上所显示的不同解译标志,划分出该流域地质地貌景观类型,以及地质地貌景观的展布特征;指出了遥感技术在这一类资源调查中的优势和潜力,以及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技术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江流域为例,探讨了遥感在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根据遥感图像成像规律以及不同地质地貌景观类型在遥感图像上所显示的不同解译标志,划分出该流域地质地貌景观类型,以及地质地貌景观的展布特征;指出了遥感技术在这一类资源调查中的优势和潜力,以及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空间尺度分级,构建以"流域景观-景观单元-景观类型"为主体的旅游地学景观分级指标体系,设计"流域-条带高程剖面-高程带"为对应地形参数,在珠峰自然保护区澎曲流域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藏南谷地中段区域具有一致发生学规律.景观单元尺度由7个连续不重叠平行单元组成,体现景观分区共轭性...  相似文献   

10.
滇中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赏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8,27(1):62-73
滇中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是造型奇异、极具旅游吸引力的高品级旅游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滇中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已开发成旅游胜地,是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范例。从旅游角度探讨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的赏析,以期进一步开展旅游地质景观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丹霞地貌景观旅游资源调查中应用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已知丹霞地貌景观的遥感影像、地质背景、三维地形模型、地形坡度等多元信息特征,总结了丹霞地貌景观的解译标志;利用这些解译标志对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进行详细解译。结果表明,江西省有丹霞地貌景观123处,其中新发现的有78处。为江西省的旅游发展规划和丹霞地貌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 18972-2017),调查评价了平武县响岩地区的旅游资源.该区发育有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等七大类型.对其特色、天然条件进行了评价,提出旅游资源详查和规划、打造该区旅游品牌,推进平武县旅游经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石棉地区旅游资源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石棉地区的旅游资源划分为地学景观、地史遗迹、水文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天象景观、民族风情、土特产品八类和草科、新民、西油房三个旅游资源区,并对该区的旅游资源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钟美玲 《地质与勘探》2018,54(2):389-394
选取腾冲典型的53处地热景观,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景观平均分布值与不平衡指数,揭示地热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性因素。研究表明:腾冲地热景观不平衡指数值小,表明整体分布均衡,地热景观数量地域相差不大;地理集中指数值稍大,且大于景观平均分布值。研究区地热景观小范围聚集于清水乡热海景区;腾越镇、中和镇、芒棒镇、曲石镇、猴桥镇、五合乡是地热景观开发潜力区。研究结果揭示了腾冲地热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为地热景观保护及其全域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锥状喀斯特区溶洞景观特征及其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明德  祝安 《中国岩溶》2004,23(2):101-106
锥状喀斯特是湿热带地区重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类型和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发育在锥状喀斯特地区的溶洞既是锥状喀斯特地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旅游不可替代的景观资源。本文从这一认识出发,首先揭示了锥状喀斯特及溶洞发育的四大特征: ( 1)溶洞成因类型多样; ( 2)是深、长、大洞的主要发育区;( 3)不同锥状喀斯特发育阶段,洞穴类型组合不同; ( 4)能形成溶蚀、沉积形态丰富、造型奇特、美学价值很高的溶洞景观集群。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旅游价值评价,指出在旅游开发中具有三大资源优势: ( 1)洞穴资源具有多功能性(科研、探险、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医疗等)。( 2)构成独特的高品位峰林— 溶洞(地面、地下)综合景观类型。( 3)景观资源的高度互补性可提高旅游景观内涵的丰度和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肖景义  陈建强  张璞 《西北地质》2007,40(3):111-117
地质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具有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等多种特点和优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已逐步成为一个新的发展热点。青海具有典型地质剖面、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质工程景观、古生物化石遗迹、典型矿床景观和地质灾害遗迹景观等丰富独特的地质遗迹。目前已建立4家国家地质公园,但地质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青海旅游市场客源现状,利用SPSS12forWindows对1996~2005年青海游客人数进行曲线拟合,利用所得Cubic模型预测了青海地质旅游市场客源发展趋势,并在分析、评价青海地质遗迹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地质旅游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何京生 《中国岩溶》1988,7(2):147-152
景观是一种现象,在自然界里普遍存在,往往构成旅游的主体资源。旅游景观可以是人工体或天、地、生的自然体亦或是人工或自然的综合体。地质景观是景观中的一个亚类,一部分可列入旅游景观而称为旅游地质景观。 景观与景观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景观资源与矿产资源一样具有自然和经济两种属性。 旅游资源具有寄寓特性。它不单独存在而是寄寓在各类资源之中,是各类资源属性的延伸和扩大。所被寄寓的学科是评价这一资源的基础。自然资源从总体来说不是无限的、持续的、稳定的。对某些景观出现变态、退化等现象,如从其认识到治理偏离基础学科会出现难以挽回的失误。 本文论述了旅游景观资源的性质与功能以及分类模式,特别是旅游地质景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分类及特色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汶川地震造就了大量地震遗迹景观, 成为了地震科学研究及旅游开发活动的重要资源基础。对地震遗迹景观分类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广义与狭义视角并存, 两分法与一分法并现。充分考虑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成因及景观特征, 强调地震活动对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成景过程的影响及响应, 将其分为2个景观型, 4个景观域、6个景观段、13个景观元及若干典型地震遗迹景观; 重点介绍了北川县城地震遗址、都汶公路百花大桥、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地表破裂、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北川县城城西滑坡遗迹等典型地震遗迹旅游资源; 提炼出“国际意义的地质科学研究对象、全球吸引力的典型地震遗迹、国际品质的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世界级震撼力的地震灾难性事件”四大特色。研究结论有利于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的保护及震区旅游恢复重建, 为高烈度山区地震专项旅游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廷锋 《江苏地质》2012,36(4):423-427
在对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区的旅游地质景观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其旅游地质景观类型具有观赏与休闲性、奇异与独特性、多样性、古老性、科学性、不可再生性和文化特性;其类型有地层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生物化石大类、地貌景观大类、水体景观大类、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和其他旅游地质景观。其丰富多彩的旅游地质景观为旅游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旅游开发潜力大。  相似文献   

20.
地质多样性是关于自然界的非生物多样性,是建设地质公园、发展地质旅游和保护地质遗迹的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地质多样性保育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地和世界地质公园两个体系。目前关于地质多样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多样性评价和保育两个方面。云南是我国地质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典型区域。云南北部的元谋盆地地质多样性具有科学、文化、观赏、生态、科普与教育等多重价值,但对其开发不足、保护不力甚至破坏严重。开展地质多样性研究可为元谋盆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