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既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1].全球的磷矿资源预计在未来的100年内将被开采完,磷回收是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污水处理厂回收磷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日本、瑞典、荷兰等国已经实现污水处理厂回收磷的生产[2],且瑞典政府已经明确规定自2010年起,国内消费磷的75%将来自于污水处理厂.在我国,污水处理厂回收磷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  相似文献   

2.
《地学前缘》2017,(6):133-141
人类活动对磷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磷矿石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4.6%,且正面临P_2O_5品位贫化、磷化工过程伴生稀土和氟资源浪费严重、副产磷石膏大量堆存污染环境以及地表水体磷污染等问题。今后一段时间内,二水物硫酸法仍将是湿法磷酸的主流工艺。磷矿伴生稀土和氟的高效回收利用,对于稀土产业和氟化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关键在于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研发新的回收利用技术。磷化工过程实现硫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核心在于突破磷石膏制硫酸关键技术。磷石膏转铵法制硫酸技术实现规模化工程应用,可有效解决中国硫资源短缺问题,根除磷石膏大量堆存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将显著减少硫铁矿、石灰石等一次资源开采和温室气体CO_2排放。硅酸钙晶种法回收污水中的磷,进而加工为磷酸、磷肥等产品,则为减少一次磷资源消耗、实现磷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可能。以污水磷回收制取磷酸二氢钾技术为例,表明污水磷回收和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对中国磷资源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日益发展的垃圾回收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中蕴藏着许多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回收利用垃圾资源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通过对国外一些国家垃圾回收业发展状况的介绍,提出发展我国垃圾回收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艳 《化工矿产地质》2020,42(1):72-76,87
采用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等对中国某多金属硫化矿中钴的载体矿物种类、含量及嵌布特征进行分析,为该地区钴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未见钴独立矿物,钴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中。可采用合理的选冶联合试验,通过富集磁黄铁矿和黄铁矿达到富集回收钴。研究成果为该地区钴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比较在6 W紫外灯照射下6 h,0.5%TiO2-膨润土及其回收二次利用时对初始浓度为20 mg/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水溶液中SDBS降解的差异,并研究了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TiO2-膨润土和回收再用的TiO2-膨润土对水中SDBS的去除率分别为86.3%,46.2%,可见,回收后的TiO2-膨润土虽然对SDBS的去除效率有所降低,但可以重复使用.(2)初次使用的TiO2-膨润土及回收的TiO2-膨润土晶格结构没有明显差异.(3)回收后的TiO2-膨润土中部分Ti流失是影响其对水中SDBS去除率降低的主要原因.(4)回收后的TiO2-膨润土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TiO2-膨润土,并且,照射时间越长,回收的TiO2-膨润土有机质含量越低.在用回收后的TiO2-膨润土光催化降解SDBS过程中,被TiO2-膨润土吸附的SDBS及其中间产物,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逐渐被降解而从催化剂表面脱离.(5)用回收再用的TiO2-膨润土处理水中SDBS的过程中,水中SO42-的浓度高于催化剂初次使用时水中的S5O42-浓度,SO42-主要来自SDBS的降解反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介绍了重选-浮选联合工艺对硫化镍浮选尾矿进一步处理,对其中有价金属回收的验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为资源的回收与利用上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酸性矿山排水(AMD)是硫化矿床矿山环境污染防治的难点,因而持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众多的学者对矿区AMD中次生矿物进行了研究。为深入了解AMD中次生矿物的形成和演化,为AMD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前人不同环境下AMD中的次生矿物类型、次生矿物形成顺序,以及铝相次生矿物的形成、特征、环境危害及意义进行了简要综述。目前与AMD有关的主要次生矿物存在3种类型,即铁相次生矿物、铝相次生矿物和其他相次生矿物,AMD中的pH、Eh和温度对于次生矿物的形成具有控制性的作用。铁、铝相次生矿物具有吸附金属能力,这一性质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河流的自净化作用。由于AMD形成条件高,矿物相不稳定,目前有关AMD中铝相次生矿物及“酸性白水”的研究成果有限。因此,加强铝相次生矿物以及“酸性白水”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析蒿坪河流域石煤矿区河流酸性磺水–酸性白水的形成演化机制,以及铝相次生矿物吸附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多数情况下,井口附近都有伴生气分离的情况,将其进行回收,从而创造收益.控制轻烃露点的主要方式是将天然气当中的甲烷、乙烷等气体,以液态形式回收再加工成为可再次利用的气体.其中,甲烷、乙烷等气体可以液态形式被回收,之后再次加工生产投入使用,这种原理就是多组分气液两相平衡原理.《油气田轻烃回收技术》通过介绍油气田轻烃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9.
盛东  梅少博  练鸿振 《岩矿测试》2009,28(4):321-324
运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等多种仪器分析手段,对一种废雷尼镍催化剂的组成进行全面分析,该废催化剂中镍元素的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通过实验得到其中组分镍、铝、钙、铁、钼、铜、硅的定量信息和部分定性信息,建立了废雷尼镍催化剂中镍回收利用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铀矿地质》1997,13(5):320-320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中铼的回收利用铼是极为稀有和分散的元素,铼的克拉克值为7×10-8%。铼的独立矿床在国内外未见报导。它在自然界中常与辉钼矿、辉铜矿、稀土矿、砂岩型铀矿伴生。最近发现在碳硅泥岩样品中铼含量有的已达到几十μg/g。铼是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中...  相似文献   

11.
电弧发射光谱技术是利用电弧激发被测元素时所产生的特征谱线的波长和强度来定量分析样品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种分析技术。该文从方法优化改进和缓冲剂成分及其配比两方面来论述电弧发射光谱技术在地质分析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在方法优化改进方面,已经从摄谱法发展到全谱发射光谱法,实验流程大大简化,分析结果已实现数字化,分析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能够实现地质样品中银、锡、硼等元素的全谱分析,而且根据被测元素含量选定合适的分析谱线对,可有效扩展被测元素的线性范围;在缓冲剂方面,缓冲剂成分及其配比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电弧发射光谱技术在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实验室中承担了地质样品中银、锡、硼的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重要的矿产信息,在地质调查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将继续在优化实验方法以及研制新型缓冲剂方面作出努力,为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性行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易可君 《湖南地质》2011,(10):14-14
垃圾真的是垃圾吗?其实不然。去年我在新西兰生活了几个月,其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正体会到了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新西兰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系统分为红色桶(收集生活垃圾)、黄色桶(收集可回收循环再生利用的垃圾,如废旧报纸、塑料包装袋等)、绿色桶(收集有机植物,如花草、菜叶等),对具有重金属污染物品如废旧电池之类就要特别包装回收。  相似文献   

13.
ArcIMS是ESRI第二代基于Web的GIS平台,用于Internet及其环境中发布和共享空间数据,并提供丰富的GIS互操作功能。长江上游土地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webGIS技术,利用ArcIMS加以实现的土地资源信息分布式动态管理系统,它为长江上游土地资源信息共享提供了开放的信息空间。这里首先介绍了土地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开发环境、技术流程。最后对各个系统功能的实现分别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魏锦萍 《青海地质》1997,6(2):38-42
我国金属镍的生产起步较晚,产量较低,并且有限的镍矿在开采,选矿,冶金中,产出了大量的含镍磷废石,尾石及冶炼炉渣等,开发利用这些废物,搞好镍资源的二次回收,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获得较好的效益,对青海省拉水峡组镍矿低品位选矿尾砂进行稀酸浸取提纯,生产结晶硫酸镍产品,镍一次浸出率达75%以上,总回收率近70%,中试流程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较高,为从低品位镍矿和含镍废料中回收镍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5.
碳化钨被广泛应用于硬质合金生产材料,其钨的含量关系碳化钨的性能及货物结算,生产过程中因配比错误、打磨等原因还会产生大量的含钨废料,从废料中回收钨能弥补钨资源的不足,因此测定碳化钨及其废料中的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碳化钨中钨含量的测定通常参照国家标准采用辛可宁重量法,准确度较高,但只适用于检测三氧化钨含量大于50%的样品,且过程繁琐,工作量大。本文根据碳化钨在高温下易氧化的特点,借鉴国际标准ASTM B890-07,提出将碳化钨转化为三氧化钨,采用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XRF)测定钨含量的方法。即碳化钨先在马弗炉中灼烧至钨完全转化为三氧化钨,再加入五氧化二钽作内标,四硼酸钠-四硼酸锂为混合熔剂,在1150℃下熔融制成试样片,用XRF法测定钨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佳的灼烧温度为800℃,在此温度下碳化钨完全转化成三氧化钨,有效地解决了碳化钨熔融制样的难点;方法精密度(RSD)为0.2%,实际样品的测定值与国家标准方法(辛可宁重量法)一致,可测量三氧化钨含量的范围为30%~100%,且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可满足大量实际样品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深层含水层储热是一种利用深度>500 m的深层含水层作为储热介质的储热技术,储热对象通常为50~150 ℃的热水。它通过地下水井从深层含水层中抽取和灌入地下水,实现热能储存和回收。深层含水层储热技术是弥补能源供需时空分布的不平衡,综合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文中首先阐述了深层含水层储热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发展,归纳储热系统的热工性能,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热回收效率的关键参数,并对各个参数对热回收效率的敏感性做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限制深层含水层储热系统发展的技术瓶颈,并针对系统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做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无隔水管泥浆回收钻井技术作为新兴钻井技术,具有安全环保、简化井身结构和降低钻探风险等优点。传统的无隔水管泥浆回收钻井技术依靠水下泵将海底井口泥浆举升至甲板面,该方式对水下泵的举升能力及可靠性要求极高。未来深海钻井领域,水下泵将会是限制无隔水管泥浆回收钻井技术应用的“瓶颈”。本文借鉴陆地气举反循环钻井原理,利用气举技术部分或完全替代水下泵,分别从设备技术现状、流量可调性、适用环境、井控安全等方面探究气举用于无隔水管泥浆回收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气举反循环技术及相关设备性能满足无隔水管泥浆回收的使用要求,而且具有上返流量可调、安全等特点,有较高的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深海稀土在世界大洋中广泛分布,其资源潜力巨大。我国是最早开展深海稀土调查的国家之一,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有助于未来海洋稀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原位探测技术,具备深海稀土原位分析的能力。本文将LIBS技术引入深海沉积物稀土元素的探测与分析中,以富稀土深海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586~GBW07590)为研究对象,识别出16种稀土元素(Pm除外)的LIBS特征光谱峰,并以此验证了LIBS用于La等6种稀土元素的定量分析能力,可实现ppm量级的灵敏检测。本文阐述了LIBS技术面向深海稀土矿检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将为未来LIBS深海稀土原位探测提供重要依据,为深海稀土资源评估与开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中赋存着巨大的热能 ,有效回收与利用城市污水热能具有明显的节能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根据近年来的一些初步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实例 ,从节能、经济和环保的角度提出并建立了城市污水热能回收与利用的比较系统、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 ,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尹格庄和夏甸两个超大型金矿床的精金矿与尾矿砂中关键元素含量的分析,发现相对于华北克拉通地壳元素丰度,本次分析的稀贵元素Co、Rh、Ir和Ru,稀散元素Cd、Te和Se,稀有元素W和In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集;特别是Te、Co和Cd超常富集达到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品位。根据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规范和金矿选矿报告相关参数,分别估算了金矿石和精金矿中可利用的关键金属矿产储量,其中夏甸金矿床内Te储量为69吨(精金矿中52吨)、Co储量为604吨(精金矿中413吨),大尹格庄金矿床内Cd储量为224吨(精金矿中206吨),这些均可直接回收利用。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综合研究表明:Te主体以碲金矿、碲银矿、碲铋矿、碲铅矿和陈国达矿等独立矿物存在,与可见金密切共生;Co常以微量元素形式分布在金成矿早阶段的粗粒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Cd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金成矿晚阶段的闪锌矿、黄铁矿和黄铜矿中。进一步通过对典型金矿床中黄铁矿原位和/或单矿物的Te与Co含量对比、并结合矿石中Co与Cd元素组成及其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综合约束了其超常富集特征与资源潜力,揭示新城、玲珑和寺庄金矿床及栖霞异常区分别有约2329吨、1035吨、1553吨和22790吨Co资源量,乳山、新城和焦家金矿床有约1529吨、126吨、216吨Te资源量,仓上、新立、三山岛、寺庄和新城金矿床、以及栖霞和招平北段异常区分别有约47.6吨、78吨、63.7吨、69吨、3564吨、7120吨和696吨Cd资源量;即胶东金矿集区具备近期被综合利用或作为未来潜在接替资源的Co、Te和Cd资源条件,且其展布区域广泛、资源潜力巨大。初步研究已显示胶东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Cd、Te和Co矿床的资源条件,但关键金属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一、其超常富集机理与规律尚不清楚,亟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