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乃是20世纪末的技术奇迹,仅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三个海域就有钻井平台1000多座,目前钻探深度可达到12km,能够沉入海底或水中的钻井平台已经投入使用,80年代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总投资已达7500亿美元,海上石油开采总量已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总开采量的1/3。重要的是海上石油开采比陆上石油开采更经济,可为人们提供更廉的石油,但是海上石油设施增多,钻井平台,油井等造成的石油泛  相似文献   

2.
莫知 《海洋世界》2007,(1):47-48
石油和天然气赋存于地球表面以下的岩石孔隙中。能够提取出多少石油,是一个与岩石的性质、开采技术手段以及经济核算等几种因素均相关的函数。即使有时候,在技术上已经完全能够达到从特定的储区中开采石油的能力,但很有可能由于开采行为本身的成本高于所获取石油的价值,因而导致开采活动不合算,所以放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孙洁 《海洋世界》2011,(10):20-23
[实际上,从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产生之日起,人们对这种壮观的技术奇迹就存在着深深的质疑]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是20世纪末的技术奇迹.20世纪80年代,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总投资巴达7500亿美元,海上石油开采总量己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总开采量的三分之一.重要的是海上石油开采比陆上石油开采更经济,可为人们提供更廉价的石油.  相似文献   

4.
据欧洲第二大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P)公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回顾年度报告说,由于俄罗斯、挪威和中国的石油储量的下降,去年全球探明石油储量出现了199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与2007年经过修改的1.261万亿桶的探明石油储量相比,全球2008年探明石油储量下降到了1.258万亿桶。按照目前的生产速度,全球拥有的石油储量可开采42年。  相似文献   

5.
思源 《海洋世界》2011,(10):16-19
20世纪孛刀,陆上石油开采已经发展到如火如荼的地步,在美国,各大石油公司之间竞争也异常激烈,能留给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具有常识的石油商人都相信,大量石油埋藏在海底等待着他们去开发。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上最大的合作油田投产我国海上目前最大的对外合作油田——南海流花11—1油田,于今年3月29日正式投入开采。这个油田仅次于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距香港东南190km,水深300m,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亿吨,高峰期年产量可达249万吨。这一油田是由中国...  相似文献   

7.
主电站作为海洋石油开采平台最重要的核心组成,为整个平台提供动力来源,是保证平台能够正常运转的心脏器官。从机组类型、特点,以及相应的工作原理等几个方面对海洋石油开采平台上的主电站作了简要的描述;依据相关基础数据,结合锦州25—1南油气田的特点,对油气田进行了电负荷分析,得出油气田设计所需要的典型电负荷量以及相关的数据;通过对机组容量、负荷率、备用率、机组占用平台面积、机组重量等几个参数的比对,从往复式发动机电站机组和燃气透平机电站机组中优选出了主电站机组方案。通过对锦州25—1南油气田主电站方案优选的详细阐述,为海洋石油开采平台主电站的选型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海目前消耗的能源全部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环境污染一直困扰着上海。由于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带来两大问题:化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有害有毒物质,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地球上这些资源的储存量是有限的,专家们指出,如继续大量使用石油,按现有储量,则五六十年后石油资源将枯竭,已探明可开采的天然气约可维持六七十年,储量丰富的煤,预计也只有三百年左右的开采寿命。1面对能源与环境的双重挑战,研究开发利用清洁和可再生的新能源已在世界发达国家兴起。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世界能源危机的高潮中,美国总统卡特在佐治亚州理工学院邀请十名专家召开了一次能源问题的座谈会。会上他的地质调查局局长威廉·梅纳德说,有理由希望,从靠近加拿大东部海岸一直延伸到加勒比海的大西洋海底地区含有可开采的石油。他进一步解释说,如果证明在这个地区确实像人们所设想的那样蕴藏着石油的话,那  相似文献   

10.
找不同     
《海洋世界》2011,(10):78-78
下列文字中有一些表述是错误的。请在本期中找到相关文章找出这些错误吧。 1.在1957年11月的一天,奇迹发生了。当钻头打到530米时,一个工人看见了浓稠的墨绿色液体流进了储存钻井液的深坑里。这些液体后来被确认为石油,也是全世界第一次真正从海底开采出来的石油。这些石油被装在驳船上运回陆地,以每桶3.65美元的价格出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