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渤海底层盐度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二维流体动力学方程和深度平均盐度扩散方程在河口径流量以及蒸发和降水之差为已知情况下构成的闭合方程组,预报出深度平均盐度,然后利用底层盐度与深度平均盐度、水深和时间(月)之间的经验关系,给出底层盐度的二维预报。为了检验试报结果的可靠性,文中将黄渤海底层盐度的试报结果(1979年7月11日,时效为3d)与标准断面观测资料(7月4—14日观测,124.5°E以西,共104站)作一粗略比较。比较表明,试报结果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6,均方误差为α=0.26,绝对误差小于0.2和0.3的站数分别占总站数的63.5%和77.0%,而总均绝差为0.19。由此可见,试报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二维流体动力学方程和深度平均盐度扩散方程在河口径流量以及蒸发和降水之差为已知情况下构成的闭合方程组,预报出深度平均盐度,然后利用底层盐度与深度平均盐度、水深和时间(月)之间的经验关系,给出底层盐度的二维预报。为了检验试报结果的可靠性,文中将黄渤海底层盐度的试报结果(197年7月11日,时效为3d)与标准断面观测资料(7月11日观测,124.5°E以西,共104站)作一粗略比较。比较表明,试报结果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6,均方误差为σ=0.26,绝对误差小于0.2和0.3的站数分别占总站数的63.5×10-2和77.0×10-2,而总均绝差为0.19。由此可见,试报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文献[l]建立的底层温度(TH)与其水柱垂向平均温度()的经验关系,结合流体动力学方程和(垂向平均)热传导方程,发展了以水气温差和风速为已知量的底层温度二维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避开了海面热量和动量输入在垂直水柱中分配的复杂物理过程而直接报出底层水温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从试报结果看,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黄渤海底层温、盐度与其垂直平均值的统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根据黄渤海区1959-1982年间水温和盐度垂向剖面历史资料,建立了了在给定水深下底层温、盐度与其对应的垂向平均值间的线性关系,进而对所获得的系数建立其与水深和时间(月份)间非线性关系,最终发展了底层温、盐度与其平均值、水深和时间的普适经验关系式TH(SH)=f(TA(SA),H,)为建立避开来自海面的热量、质量和动量在垂向上分配的复杂过程的简易底层温、盐度二维数值预报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中根据黄渤海区1959-1982年间水温和盐度垂向剖面历史资料,建立了在给定水深下底层温,盐度与其对应的垂向平均值间的线性关系,进而对所获得的系数建立其与水深和时间间非线性关系,最终发展了底层温,盐度与其平均值,水深和时间的普适经验关系TH(Su)=f(TA(SA),H,t),为建立避开来自海面的热量,质量和动量在垂向上分配的复杂物理听简易底层温,盐度二维数值预报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中根据黄渤海区1959~1982年间水温和盐度垂向剖面历史资料,建立了在给定水深下底层温、盐度与其对应的垂向平均值间的线性关系,进而对所获得的系数建立其与水深和时间(月份)间非线性关系,最终发展了底层温、盐度与其平均值、水深和时间的普适经验关系式TH(Su)=f(TA(SA),H,t),为建立避开来自海面的热量、质量和动量在会向上分配的复杂物理过程的简易底层温、盐度二维数值预报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中将分为具有密度阶跃的两层,设务层内各物理量与深度无关,用推广的ADI方法进行包括潮流和风海流的二层流场计算,待流场计算稳定,与温度扩散方程和上均匀层深度预报方程相耦合,对黄渤海区表,底层温度和上均匀层深度作了为期4d的度报。然后,通过温度垂直剖面自模函预报出三维的水温场。  相似文献   

8.
黄海,渤海底层温度数值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文献「1」建立的底层温度(TH)与其水柱垂向平均温度的经验关系TH=f(T),结合流体动力学方程和热传导方程,发展了以水气温差和风速为已知量的底层温度二维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避开了海面热量和动量输入在垂直水柱中分配的复杂物理过程而直接报出底层水温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从试报结果看,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文中根据黄渤海区1959~1982年间水温和盐度垂向剖面历史资料,建立了在给定水深下底层温、盐度与其对应的垂向平均值间的线性关系,进而对所获得的系数建立其与水深和时间(月份)间非线性关系,最终发展了底层温、盐度与其平均值、水深和时间的普适经验关系式T_H(S_U)=f(T_A(S_A),H,t),为建立避开来自海面的热量、质量和动量在垂向上分配的复杂过程的简易底层温、盐度二维数值预报模式莫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中将海洋分为具有密度阶跃的两层,设各层内各物理量与深度无关,用推广的ADI方法进行包括潮流和风海流的二层流场计算,待流场计算稳定后,与温度扩散方程和上均匀层深度预报方程相耦合,对黄渤海区表、底层温度和上均匀层深度作了为期4d的试报。然后,通过温度垂直剖面自模函数预报出三维的水温场。试报结果表明,整个模式的预报性能及试报结果与实测的吻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文献[1]建立的底层温度(TH)与其水柱垂向平均温度(T)的经验关系TH=f(T),结合流体动力学方程和(垂向平均)热传导方程,发展了以水气温差和风速为已知量的底层温度二维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避开了海面热量和动量输入在垂直水柱中分配的复杂物理过程而直接报出底层水温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从试报的结果看,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杭州湾二维盐度扩散问题的一种数值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杭州湾二维盐度扩散问题的一种数值解法。数学模型选用二维流体动力学方程和扩散方程组成的偏微分方程组,以二维特征偏心差分格式方法计算了两个潮周期的流速与盐度分布,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供研究较大海湾盐度及污染扩散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海洋上部混合层(UML)存在为基础,建立了考虑UML深度变化的二维层模式。探讨有限区域的短期海表温(SST)业务数值预报模式。预报方程有三:低频流(黑潮及其分支)的无幅散化余流方程组、动力预报方程和模式物理学方程。本模式用于3~5d的SST预报,同时也给出UML平均漂流的预报。指出在大风状况下的降温,UML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并与UML为平底时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黄、渤海温度垂直结构三维数值预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中将海洋分为具有密度阶跃的两层,设各层内物理量与深度无关,用推广的ADI方法进行包括潮流和风海流的二层流场的计算,待流场计算稳定后,与温度扩散方程和上均匀层深度预报方程相耦合,对黄、渤海区表、底层温度和上均匀层深度作了为期四天的试报.然后,通过温度垂直剖面自模函数预报出三维的水温场.试报结果表明,整个模式的预报性能及试报结果与实测的吻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南海潮汐数值预报及其在海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协振潮波二维铅直平均运动方程为南海海域潮波运动的物理模式,用ADI方法进行差分求解,对该海域进行潮汐数值预报,并应用于海道测量。经实测数据对比,此方法不但可行,而且精度远高于一次或三次24h潮汐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二维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速度及其机制分解形式,分析了长江口1997年洪季观测资料,从实践上认识悬沙、盐度和水体长期输运的分离程度.观测站资料的计算分析表明:最大浑浊带附近,二维悬沙和水体长期输运速度平均夹角为36.0°、速度量值平均相差29.9%,悬沙和水体长期输运具有明显的分离特征;盐度锋面附近,二维盐度和水体长期输运速度的平均夹角为43.6°、速度大小平均相差27.8%,盐度和水体长期输运具有明显的分离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历史水温资料分析建立无维温度θT和无维深度η,进而建立水温垂直剖面的无维自模函数θT=f(η)。在此基础上,利用热传导方程在忽略平流和侧向涡动效应条件下建立描述表层水温,底层水温和上均匀层厚度的一维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一种有限区域海表温度预报模式——Ⅰ.动力学部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探索性地以建立短期SST业务数值预报模式为目的,从中国海域的海洋学特征出发,给出一个物理上合理、业务可行的上混合层二维原始方程预报模式。它包括低频流(黑潮及其分支)方程组、由漂流方程和热力学平流方程组成的动力方程组、从热力学方程中“割裂”出来的模式物理学方程三个组成部分。本模式用于3—5天SST预报,同时也给出混合层平均漂流的预报。由于本文属创新性研究,讨论内容较多,故将文章分作两部分。在部分Ⅰ仅限于讨论模式建立的物理依据以及模式的动力学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基于fKdV方程系数的正则特性,以二维两层流的先锋孤立子生成问题为算例,用数值方法对本文部分(Ⅰ)中的理论平均波阻,能量劈分及能量劈分比进行检验。从理论与数值结果的比较知,理论与数值结果符合得很好。这表明本文部分(Ⅰ)中的理论平均波阻,能量劈分及能量劈分比可用于先锋孤立子生成参数的预报,也表明本文部分(Ⅰ)中的理论可推广应用于二维非线性强迫系统。  相似文献   

20.
石强 《海洋通报》2014,33(2):148-156
根据南黄海36°N断面1977-2013年历年2月表底层温度、盐度观测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最大熵谱分析和延迟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断面温盐年际变化时空模态和机制。断面表底层温度时空模态有二种:鲁南近海型和南黄海槽型,模态时间分量主要有准周期变化和线性趋势变化,表底层温度鲁南近岸型模态有显著线性升高趋势,表底层温度南黄海槽型模态准平衡变化。温度模态年际变化是对局地气温、风应力、黄海暖流、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位相和ENSO事件的响应。断面表底层盐度时空模态有二种:鲁南近海型和南黄海槽型,模态时间分量主要有准周期变化和线性趋势变化,表层盐度南黄海槽型模态有显著线性降低趋势,表底层盐度鲁南近海型模态准平衡变化。表底层盐度模态是对辽南水、渤南沿岸水和黄海暖流水盐度年际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