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纳米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质学中纳米尺度现象以及纳米物质的学科,其研究的尺度为1~100 nm。纳米尺度的物质应为宏观物质存在的最小不可分割单元。由于尺度极小,纳米级的物质表现出了很好的量子特性。量子具有很多神奇的现象,如量子纠缠等,这些现象在信息传递、数据处理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纳米物质的量子现象,纳米地质学目前是量子科学应用于地质学最可能的媒介。目前研究表明,天然纳米级的物质(如矿物纳米颗粒)已经在各种地质体中发现,并且一些纳米尺度的地质体已经表现出了量子现象。这些研究结果为量子科学,尤其是量子纠缠进入地质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利用量子特性解决地质问题提供了可能。但是,不论是量子科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还是纳米地质学都处于研究的初期,还有许多未知的纳米物质和纳米尺度的现象等待科学家们去发现和研究,进而才能使量子科学真正进入到地质学当中。  相似文献   

2.
分形的特性及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分形理论进入地质领域并研究其分形特点,而对这一定量地质学的新起点,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地质学的分形观推动非线性地质研究进入下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3.
天文地质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文地质学是天文学的地质学的边缘学科,是利用天文学的研究方法、观测资料的研究成果来探讨地球上各种地质现象成因和演化规律的科学,天文地质学的兴起是地球科学进入到成因研究阶段的产物,它的研究可望促进天文学和地质学的共同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农业地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地质学是农业科学和地质科学结合衍生出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她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阐明了农业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实例说明了农业地质学研究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地质工作应综合运用先进的遥感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手段,开展地区性农业地质学研究服务于农业。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地质学——21世纪新兴的地球学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环境地质学研究人为地质活动所引起的灾害,地质环境学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学科。生态环境地质学应用生物学、环境学和地质学的原理和知识,解决由于人类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而引起的问题。生态环境地质学牵涉到分类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沉积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涉及到由于人为的地质作用而引起的元素重新迁移、重新富集和重新沉积的过程,对于生命和人类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还涉及到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包括下列内容:(1)生态环境地质可容负荷研究;(2)监测研究;(3)预警研究;(4)修复研究;(5)实验研究;(6)虚拟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门新兴地质学科——流体地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新兴地质学科──流体地质学徐学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长春130061)关键词流体地质作用,流体地质学流体是地质作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一直受到地质学家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其复杂性和研究难度较大,而未象固体地球科学的岩石学、矿床学等那样受重视...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地质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于祥  孙玉华 《江苏地质》1998,22(3):186-191
针对当代地质学拓宽服务领域之要求,指出地质学、生物学、环境学交叉形成新的生长点——生态环境地质学。简述了生态环境地质学提出的科学依据、研究现状,提出了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生物地质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地质学殷鸿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生物地质学1生物地质学的意义生物地质学是研究生物圈与地球其它层圈相互影响的一门新的地学分支学科。在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础科学中,数、理、化、天均已与地学结合,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数学地质、地球...  相似文献   

9.
天文地质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天文地质学是天文学和地质学的边缘学科,是利用天文学的研究方法、观测资料和研究成果来探讨地球上各种地质现象成因和演化规律的科学。天文地质学的兴起是地球科学进入到成因研究阶段的产物,它的研究可望促进天文学和地质学的共同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的研究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要想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需要把地质学结合到这一系统中,尽管地质学所做的工作在整个系统中是很有限的,但他们却为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一点对国土资源管理者和相关科学家是很有价值的。本文提出了两个方法,旨在推动将地质学应用于生态系统的研究。这两个方法是:第一,生态系统与地质结合模型,它主要是以计算机数据库的形式来体现地球物理化学性质怀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第二  相似文献   

11.
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边缘科学;是研究地质环境及其变化与人类活动与生存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环境地质学的广泛应用,现已产生了许多应用型的环境地质学分枝,煤田环境地质就是其中之一。 1 煤田环境地质工作的必要性 煤炭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煤炭工业是我国的重要基础工业,煤炭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产生了各种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矿井排水、疏干可引起地面变形,井干涸泉断流,海水入侵,地面水倒灌,诱发地震,矿井水  相似文献   

12.
李长生 《地球化学》1975,(2):111-113
环境地质学是适应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实践需要而出现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环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主题为现代自然环境中各种地质因素对人类与生物的影响,并以此而作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枝,与其他地质学科有所分工。它运用了地学中宏观区划的思想和微观物质追索的研究方法来进一步认识地壳物质与生命物质相互作用和联系,个体与环境,健康与疾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学科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资源开发及地质环境保护,评述了面向21世纪中国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和主题,提出了面向21世纪中国工程地质学在思维体系,基础理论与技术及重点应解决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纳米科技是研究0.1~100nm粒级范围内物质特性的科学,纳米颗粒处于纳米尺度,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殊的物化性质。纳米科技涉及地球科学的诸多领域,并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能源地质学和矿床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在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并结合作者最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纳米地质学的概念:以纳米科学与地球科学为依托,以纳米技术与地学研究方法为手段,以固体地球物质为研究对象,对各种地质体中已知或有待探知的纳米颗粒和纳米孔隙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地质过程中纳米效应与地质现象的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系统地分析了纳米科技与地质学结合产生的各分支学科:纳米矿物学、纳米岩石学、纳米地球化学、纳米构造地质学、纳米能源地质学、纳米矿床学、纳米地震地质学和纳米环境地质学等;全面阐述了纳米地质学及纳米成藏成矿领域重大和前沿科学问题,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由此指出,纳米地质学的兴起和发展将必然带来地学领域革命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史洪岳 《地质论评》2000,46(4):393-399
地质作用、地质环境、医药矿产与人类生存、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建立和发展医药地质学有利于科学、系统、深入地探究其内在关系,促进地质学在生命科学中发挥就有的作用。医药地质学建立的思想基础是人地同一理论,实践基础是药用矿产在人类防病,治病和保健中的广泛应用及科学研究,技术支撑是无机、有机成分的微区、微量等现代测试、分析技术的进步。本文论述了医药地质及其建立的基础,展示了医药地质学在地质学和生命科学发展中  相似文献   

16.
地质科学方法论的思考——以构造地质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桂棠 《地质通报》2008,27(9):1451
地质学的形成和发展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地球科学的研究和方法也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地质学理论和地质学方法论一直是融于一体的,有建树的地质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思维创新的地质学方法论学家.他们用哲理化的语言留下的地质学专著,如赫顿的<地球的理论>(1795)、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1830)、居维叶的<地球表面的革命>(1826)等,奠定了地质学的基础,也是地质学方法论的基础.直到20世纪中期,1963年美国地质学会75周年纪念大会以"地质哲学"为主题在会前撰写出版了第一本综合性的地质哲学著作<地质学的组构>,才开始了有组织的系统的地质哲学研究活动.尽管不同学者对地质学的范畴归类认知不同.但是通常地质学家强调地质学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区别于物理学和化学,其目的是重建地球史,重塑地球物质运动的特殊地质事件的时间一空间序列.探求地球变化(如岩石圈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地质学也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对地球上发生的变革过程及变化原理的理解.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地质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主要用来为社会发展服务,致力于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7.
1 地质学科任务及资助方向地质学科是在 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之初设置的 ,主要任务是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我国的地质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十五年来 ,地质学科共资助各类项目 180 0余项 ,累计经费约 2 5亿元。其中面上项目共 172 9项 ,总经费约 1 8亿元 ;重点和重大项目共 34项 ,总经费约 5 0 0 0万元 ,各类专项基金 (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 ) 16 0 0万元。总体上 ,地质学科在资助我国地质学基础研究工作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的起源、组成、结构、运动和演化的科学。地质学研究的任务是…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同龄人的我国地质学、地球化学先驱、奠基人和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侯德封先生(1900-1980),生逢我国现代地质科学从初起至成形而蓬勃发展的风云际会之时,自北京大学校门走出,从矿业第一线技术人员起步,历经农商部(农矿部、实业部),晋绥矿产测勘局、四川地质调查所、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任职,将其毕生精力全部贡献予我国地质与地球化学事业,在中国地质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在中国地质学、地球化学里很难找到一个学科或领域没有侯徳封先生的影响所在。诸如领导祁连山综合考察.黑龙江流域地质考察、三门峡水土保持考察、海南岛红土沉积考察、煤炭及锰矿资源勘查,部署西北石油地质调查,支持陆相生油理论,开创稀有元素及稀土元素研究,提出铀矿地质学基本理论,创建中国第一个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实验室,倡导和开拓中国地球化学及核子地球化学研究,推动中国工程地质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发展,倡议组建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和青海盐湖研究所,以及参与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系。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先生之慧眼独到的高瞻远瞩、坚持创新的远见卓识,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学术和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纪念。为此,本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并将分2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作为长期在地质行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结合多年实践,谈谈对地质学(此处地质学泛指地学、或地球学、或地球科学,本文中所用地质学一词,含义均同此)发展的见解,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是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地质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刘承祚 《地质论评》1996,42(4):364-368
数学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的新分支。本文涉及数学地质在几个领域的主要进展,分形、耗散结构、灰色系统模型和模糊数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分形已成功地应用于准晶体微粒结构、断层系统和地质构造分布、多孔介质、地质体表面粗糙度和其他问题研究。耗散结构已应用于矿物离解过程、热液成矿作用动力学、混合岩成因以及地壳地幔的结构和运动等的研究。灰色系统理论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矿床预测的很多问题中得到应用。模糊数学是解决很多地质问题的有用的定量工具。最后,讨论了数学地质的进一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