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保护利用及工程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源于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技术至今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的出水量日渐减少,甚至大面积的干涸,坎儿井干涸有其外在的原因和内在的不足,首先现代水利工程引水量的增加及地下水补给量的大量减少是造成坎儿井干涸的外在原因,坎儿井本身水量不能控制、集水流量小和引用效率低下是坎儿井干涸的内在因素.通过分析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现状情况及其干涸的内、外在原因,提出了采用现代水利工程措施对现今仍在运行中的坎儿井进行改造的具体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从坎儿井在运行中的内在不足着手,使坎儿井的出水流量可控、规模大型化,从而大幅度提高现有坎儿井的水量引用率和效率.改进后的坎儿井可适时适量的供水,其水量引用率将由目前不足40%提高到100%,这对于可持续保护坎儿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径流小、落差大、入渗强烈是干旱区中、小流域普遍存在的特点,本文还对干旱区其它河流推广使用坎儿井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坎儿井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进行自流灌溉的一种暗渠。它曾广泛分布于新疆的天山南北坡,昆仑山北坡和帕米尔高原下的许多地区,在陕西和甘肃也有少量分布;目前主要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尤以吐鲁番盆地最为集中,约占全疆坎儿井总数的60~70%。此外,南疆的库车、皮山和北疆的奇台、木垒等地也有为数不多的坎儿井。  相似文献   

3.
张伟明 《地理教学》2013,(11):57-59
正【课例回放】去年在校内随堂听一位青年教师的课,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堂后期进入到课本"活动"题,材料如下:"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当地的人们开挖地下渠道,引冰川积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建立了举世闻名的坎儿井工程。随着人口增加和农田面积扩大,坎儿井暴露出供水量小、工程量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新疆,我是从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达板城的姑娘》中认识的,浪漫而神秘。后来,我还知道新疆有个吐鲁番,是仅次于约旦死海的世界第二低地,酷热干燥,同时又是丝绸之路上的塞外绿洲,生长着铺天盖地的葡萄;还有别具特色的引水工程——坎儿井;神秘的火焰山和最使我梦牵魂绕的交河故城。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0,(12):41-42
吐鲁番人创造性地开挖了坎儿井灌溉农田,世代相沿成习,至今不衰。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构成,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数十条连贯成井网,长度可达上百千米,被誉为“地下大运河”。这种特殊的水利工程科学合理,具有很多优点:一是减少强烈的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王守春 《地理研究》1990,9(4):116-116
坎儿井分布于世界干旱地区,是干旱区人民利用水资源的很有成效的水利工程。在漫长历史时期中,坎儿井为干旱地区文明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当前世界上坎儿井普遍出现数量减少的衰退局面,因此,如何使坎儿井这种古老灌溉系统更好发挥作用,是许多干旱地区国家所面临的课题。1990年8月4日至7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了有关坎儿井的国际性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联合主持。会后又到我国坎儿井最集中分布的吐鲁番地区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7.
鞞鞮侯井与坎儿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书·乌孙传》有关鞞鞮侯井的记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因为它与新疆坎儿井起源的争论联系在一起。一种主张古代井渠、坎儿井和鞞鞮侯井是同一类型,坎儿井源于汉代,从中原传入西域;另一种主张,则认为鞞鞮侯井与坎儿井,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坎儿井源于波斯的Karez,由费尔干盆地传入。笔者1980年参加罗布泊科学考察队,从敦煌出发,对罗布泊东部荒原进行了广泛的考察,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考察,拟就鞞鞮侯井的地理环境和它与坎儿井的关系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讨论,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盆地的干热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吐鲁番盆地降水稀少,气候炎热,本文从其降水、气温、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分析了盆地的环境特征。采用代表环境热力状况的年积温与水量平衡方程的比值为干旱指标,将盆地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4个环境类型,9个区。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05,(2):44-45
据史料记载,新疆的坎儿井总长曾达到5000多公里,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中国古代三项杰出工程,鉴于坎儿井是古代水利工程,也有人把新疆坎儿井与广西的灵渠、四川的都江堰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0.
新疆坎儿井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哈密——吐鲁番地区,这是新疆人民改造自然的巨大成就,目前呈现日益衰败的趋势,本文根据野外考察及文献资料认为。新疆坎儿井导源于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的“井渠”技术,敦煌地区的“卑鞮侯井,是新疆坎儿井的雏型,发展延续至今,对灌溉农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分析了目前衰败的原因,提出了改造措施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坎儿井     
坎儿井又称坎井,英文Karez,俄文或(外高加索),法文foggara,日文。在阿富汉以东地区称karez,叙利亚、北非称foggara伊朗则称kanat,qanat或ganat等等。是分布于西南亚、中亚、北菲和我国新疆等十分干燥的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古老的地下水利工程。我国以吐鲁为中心也有许多坎儿井。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县城南10公里有一片70余平方公里的风蚀——风积区,横贯于恰特喀勒(原红旗公社)、五星、艾丁湖三个公社农业区之间,其东端为流沙,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于临近农区,在当地主风向作用下,对恰特喀勒公社西部五个大队的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3.
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流场的宏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流域下游盆地与周边地区的水力联系是当地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巴丹吉林沙漠与黑河流域下游盆地存在长达180 km的交界线,由于水文地质调查程度低,其地下水的流场不清楚,黑河流域下游天然水均衡账本中存在不确定因素。针对这个问题,在已有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巴丹吉林沙漠区域尺度的水位调查和钻孔勘探,获得461个已知水位点和63个水位约束点,绘制出巴丹吉林沙漠浅层地下水一级近似等水位线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水力梯度0.6‰~4.0‰,沙漠东南部地区的湖泊对地下水流场具有扰动作用,但没有改变宏观的地下水流向;第四系松散砂层是巴丹吉林沙漠浅层地下水的主要含水层,根据现有钻孔和物探资料,第四系沉积物在沙漠腹地较厚、边缘较薄,覆盖厚度普遍超过100 m,联通了沙漠和黑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地下水;巴丹吉林沙漠的地下水补给黑河下游的古日乃湖、额济纳旗平原和拐子湖地区,地下水侧向出境流量为(0.61~1.97)×108 m3·a-1,其中进入古日乃湖平原的流量达到(0.33~1.06)×108 m3·a-1。计算结果仍然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徐州张集水源地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对不同开采方案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集水源地是徐州市一个拟建水源地。了解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是设计水源地最优取水方案、满足当地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需水和水源地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分析了水源地在现状以及不同开采条件下浅层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建立了三维等参有限元数学模型模拟水源地地下水运动规律,利用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资料进行参数识别和模型校正,预报了不同开采方案对水源地浅层地下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源地开采后,水源地开采将成为浅层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13.71万m3/d是适合的,它不会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不仅可满足当地居民用水需求,而且可以向徐州市稳定供水。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典型区域地下水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作为三角洲地区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整合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以及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存在 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surfer 软件绘制的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显示地下水埋深的分布规律为沿黄河河道附近 地下水埋深较深, 滨海以及河间洼地为地下水浅埋区。在SPSS11.5 统计分析软件的帮助下, 采用偏相关分析( Partial 过程) 方法从地下水埋深多年和年内变化两个方面研究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块地下水埋深和降水量、黄河径流量 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受多个驱动因子的控制, 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的 地理位置影响程度不同, 且多年地下水埋深的序列规律性较差, 地下水埋深多年动态和年内动态变化复杂且均不 受径流量和降水量影响。东营市引黄灌溉、引黄蓄水( 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等) 、大型引排水利工程的兴建等可能是 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为今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三角洲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与地下水化学参数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巴丹吉林沙漠内部8个泉水、12个井水、51个湖水的化学参数,初步探讨了湖泊与地下水化学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比较近10 a来湖水矿化度值的变化情况,并对地下水与湖水各水化学参数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漠腹地湖水TDS值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Na-Cl-CO3-(SO4)型湖水向东南过渡成Na-CO3-Cl-(SO4)型湖水,推测这种分布状况主要受当地气候的影响,同时受制于局部环境条件;沙漠东南边缘湖水矿化度值长期维持低值,SO2-4离子含量较CO2-3高,气候条件相对腹地湿润,可能存在大量的淡水资源补给;湖水TDS值的年际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控制;沙漠地下水矿化度值并未出现和湖水类似的空间趋势性,并且地下水和湖水的TDS值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新疆喀什噶尔冲积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矿化度和水化学类型两个主要指标阐述了喀什冲积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的基本特征 ,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和R型聚类方法定量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含量与矿化度及各组分相互依存关系 ,探讨了该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与演化的因素。研究表明 :(1)当地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具有鲜明的水平和垂直分带性 ,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硫酸盐型水 ,在阴离子中占主导地位的为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 ,且含量与矿化度呈线形相关 (p <0 .0 1) ;阳离子中 ,钠离子与钙离子占优势 ,其含量亦与矿化度呈线形相关 (p <0 .0 1)。 (2 )影响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天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水文因素与水文地质因素 ;人类活动因素主要为引水工程和灌溉工程、凿井工程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作用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8.
新疆铁干里克绿洲水文过程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对塔里木河下游绿洲地表灌溉水和地下水水质特征及土壤盐分实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过程及其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灌区地表水矿化度与土壤表层0~50cm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50~100cm土层含盐量相关性不显著;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含量密切相关,0~50cm表层土壤盐分含量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下降,其中0~20cm下降幅度最大。当地下水埋深较浅时,绿洲内土壤含盐量高,呈T型分布,盐分表聚性强,土壤盐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地下水埋深较深时,绿洲内土壤盐份呈菱形分布,中层土壤盐分高,且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盐分分布转折点均为6.0m。据此推断,6m是地下水盐分积聚和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停止的临界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19.
准确评价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是流域水资源量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在马莲河流域下游采集不同季节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75组,利用Cl-、电导率(EC)和D、18O同位素多方法联合评价,识别了地下水补给河水的位置、补给量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马莲河水EC和Cl-质量浓度沿着流向均呈降低趋势,δD和δ18O值沿流向减小。雨季EC和Cl-质量浓度最低,δD和δ18O值最高。地下水各组分浓度均低于河水,时空变化不明显。地下水单宽排泄量存在时空变异,上段和下段为地下水强排泄区,中段地下水排泄较弱,不同季节地下水排泄量占总排泄量的72.20%~95.07%。雨季地下水单宽排泄量显著降低,河水中基流比例由雨季前期的68.89%降至29.43%。整体上,地下水补给河水季节变化明显,而空间变化规律较为稳定。研究成果有利于深入认识河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为当地水资源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面对高考的变革与创新,情境教学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和有效手段。高考文综地理主题复习情境案例设计需遵循真实性、思维性、探究性和综合性四个原则,本文以"水循环"为例的两组情境案例设计——"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和"水坝建设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来呈现在高考文综地理主题复习中如何设计和组织情境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