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书架上     
《气象科技》1987,(2):97-97
Chemistry of Multiphase Atmospheric Systems(多相大气系统化学) Wolfgang Jaeschke编,Springer-Verlag出版,1986年,773页。本书介绍的是多相(气相、液相、固相)大气化学问题。全书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一些分析和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对研究云滴、降水和气溶胶粒子的化学组成和化学转换过程是很必要的。第二部分是关于云、雾、降水的外场研究。第三部分主要是关于在有气载粒子和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大气主要痕量气体的产生、分布和清除问题。第四部分是关于  相似文献   

2.
简单说来,对流层中许多化学物质的浓度是由其排放率和清除率决定的。这些化学物质的源往往包括天然源和人为源。清除率包括转化和输送项。地面沉降是许多对流层痕量气体和气溶胶的主要汇。本文讨论发生在地面上的清除,在许多情况下这是限制对流层中痕量气体浓度的主要因素。气溶胶微粒的停留时间从大气边界层中的大约一天到对流层上部的一周以上。这样的停留时间表明,物理清除过程相当于每小时1%的化学转化率。一般对湿沉降过程和干沉降过程加以区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十年中,显而易见,大气是许多自然物质和污染物从大陆输送到海洋的重要途径。这些物质的大气输入对海洋生物过程和海洋化学循环有正或负的影响。例如:很明显,大气是许多区域的重要营养成分如铁,氮等的重要输送途径。在本报告中,我们评价了这些地区的期的数据,发展向海洋的微量元素,矿物气溶胶,含氮物质合成有机物的大气通量的全球范围的估算值;比较了这些物质通过大气和河流输入的海洋比率。  相似文献   

4.
黄世鸿 《气象》1987,13(2):51-54
大气是不同气体和颗粒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组成相对稳定的大气化学系统。在该系统中某些成分的含量,如N_2,O_2和惰性气体等是相对稳定的;大多数成分如H_2O,CO_2,CO,硫化合物,O_3,NO_x,有机物和颗粒物质等随时空有很大变化。现有的技术尚不能定量测量多种大气痕量物质。所有这些成分,不管它们的含量是否相对稳定,在  相似文献   

5.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对人类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如果对它不加以控制和防治,将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条件。大气污染有的是由于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则是由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爆炸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人为因素对大气的污染是主要的,尤其是现代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对城市大气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因此人们对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关切。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有:一氧化炭(CO)、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臭氧(O3)以及烟尘、盐粒、花粉、细菌、苞子等。距地面几十米的近地面层大气,是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一层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排放出的大量汽车尾气与空气中的一些物质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对人体十分有害的一氧化氮、臭氧、乙醛等新物质。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气溶胶粒子,按其大小可分为降尘和飘尘。其中降尘的粒子较大,直径大于10微米,它的自然沉降率较快。它与人类支气管炎的死亡率和农业减产有很大关系;飘尘粒子较小,直径一般在0.1~1.0微米。其自然沉降率很小,故悬浮在大气中的生命史较长。随着粒子的减小有毒元素的浓度将增加。通常小于0...  相似文献   

6.
针对受体模型对大气PM2.5中二次无机、有机气溶胶不能给出有效源贡献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污染源清单的化学质量平衡(Inventory-Chemical Mass Balance,I-CMB)颗粒物源解析受体模型,代入北京市近年的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了解析应用。结果表明,燃煤是北京大气PM2.5的最大来源(占比约28.06%),其余依次为机动车(19.73%)、扬尘(17.88%)、工业(16.50%)、餐饮(3.43%)、植物(3.40%)。相比于传统的化学质量平衡法(Chemical Mass Balance,CMB),I-CMB的源解析过程对源成分谱的要求较低、抗干扰性更强,计算结果均衡、详尽,比较适合我国当前大气PM2.5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城市大气污染预测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鸣 《干旱气象》2000,18(1):24-24,54
1 城市大气污染源要进行城市大气污染预报 ,首先要弄清的基础就是城市的大气污染源。尽管治污投资不断增大[1] ,污染源结构不断变化 ,城市大气污染源仍日益严重。其污染源可分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由自然现象和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所致、如沙尘 (暴 )、花粉、局地扬尘等 ;人为污染源中首推工业污染源 ,它排量大 ,易于掌握 ,污染物为微小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无机物和一些有机物 ,这些物质对人体危害较大 ,所以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污染源物。其次为汽车污染源 ,由于这是一种流动污染源 ,难以掌握和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大气化学是研究发生在大气中各种化学现象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是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由于工业与航空工业的高度发展,各种污染物大量进入大气,迫切需要研究污染物对人类短期和长期的影响,这样就更促进了大气化学的迅速发展。这里介绍这一领域中两本最近的新书。 一本是麦克伊温(M.J.Mcewan)和菲利浦斯(L.F.Phillips)所编著的《大气化学》,于1975年出版,该书主要是对具有化学或化学物理基础的人们介绍大气化学。全书共有八章,前两章介绍大气的一般特性和大气的光化机制,这些可以说是一些准备知识,第三  相似文献   

9.
1 前言在气象学各分支学科中,要研究或用到各种大气辐射过程。本文将只限于那些与大气中各辐射通量及其扰动的影响直接有关的研究。但是,对下列那些与大气辐射某些方面有关的领域进行评述也是必要的,尽管它们通常被认为是另外一些学科,即对诸如温度、湿度、云量、水物质及痕量气体浓度的有源和无源遥感;对海洋、冰雪圈及地质方  相似文献   

10.
杨东贞 《气象》1984,10(12):33-34
大气本底污染的监测项目有CO_2、SO_2、H_2S、NO_x、NH_3、CH_4、O_3的总量,干、湿沉降(指降水化学分析,有阴、阳离子,重金属,电导率,酸(碱)度,pH值等),浑浊度,微粒物质,痕量气体等。本文对这些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原理及使用的仪器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陈斌  徐祥德  卞建春 《大气科学》2010,34(3):495-505
基于NCEP/NCAR分析资料和拉格朗日轨迹输送模式FLEXPART, 通过气块轨迹计算, 对2005年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 (Troposphere to Stratosphere Transport, 简称TST) 的近地层源区、 输送路径及其时间尺度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1) 夏季亚洲季风区TST两个主要的边界层源区, 一个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 另一个是青藏高原南部、 孟加拉湾以及印度半岛中北部等地区, 上述两个区域与夏季强对流的分布相一致。在对流层顶高度附近 (约16 km高度), 两个近地层源区的垂直输送贡献相当。但进一步分析发现, 穿越对流层顶高度的质量输送只有约10%能够进入20~22 km高度的平流层中, 且主要源于以青藏高原南侧为代表的南亚季风区 (约贡献75%), 这进一步强调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在全球TST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2) 轨迹分析显示, 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进入平流层的 “入口区” 主要在 (25°N~35°N, 90°E~110°E) 区域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TST路径受对流层上层南亚高压闭合环流、 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和赤道东风急流的共同控制。 (3) 亚洲季风区TST两个主要的过程, 一个是和夏季湿对流抬升直接联系的快速输送过程, 它可以使近地层大气在1~2天内输送到平流层中, 贡献了整个TST的10%~30%; 另一个是大气辐射加热所致的大尺度垂直输送, 该输送是一个相对的慢过程, 时间尺度一般为5~30天。此结果意味着, 源于地表的短生命周期的大气污染物可通过光化学反应过程对该区域平流层臭氧及其他大气痕量成分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项目组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低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及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历时6年,圆满完成。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生态系统近期变化的动态、大气环境物理化学特征及有关痕量气体源汇分布;进行了水、热与物质(C、N)通量输送与转化的综合观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就大气环境变化对典型农业生态系统影  相似文献   

13.
一、八十年代美国在大气化学方面的主要任务美国大气科学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指出,八十年代大气化学方面的主要研究任务是:1.全球大气化学循环,特别是那些影响全球气候和区域气候方面的问题;2.区域性大气化学和污染问题。 1.全球大气化学循环人们在过去几年已注意并关心到,作为人类活动的副产品的气态污染物污染了大气。并且,由于它们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相当长久,故对全球热量平衡有相当的影响并破坏大气的有益的特性(特别是O_3层,它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的危害)。已有许多专门的临时性研究,为政策制定者们提供目前的大气化学的许可含量标准。然而,这些研究都着重于大气化学的基本知识。八十年代,需要在以下两个方向作广泛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陆和西太平洋地区大气痕量气体及其它化学物质的监测和研究为了充分地发挥瓦里关本底台这一全球第一个大陆基准台的作用以及对我国东西部大气化学特征进行比较,我们进行了”我国大陆和西太平洋地区大气痕量气体及其它化学物质的监测和研究”。该项目由中国气象局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讨论下列各类大气过程:辐射、动力和光化学过程的数学模式,这些过程构成全球气候及其大气成分的组成。我们主要应用参数化的一维和二维辐射-光化学模式来模拟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并开始用大型的光化学也占一席之地的三维大气环流模式模拟它们的相互作用。文中描述了包括固定的物质输送以及由于大气运动引起的交互作用的物质输送的平流层辐射-光化学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对外参数的敏感性。根据最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有关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和光化学活性气体的方案,估算了直到2100年的全球大气气体成分、温度和湿度的可能变化。最后本文评价未来必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当前对流层臭氧数值模式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当前对流层臭氧(O3)数值模式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评述,内容包括O3前体物的生态源及其模拟、对流层化学机制、大气化学研究中的气象模式以及大气化学模式与气象模式的相容性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气化学研究工作有着飞跃的发展,现就其中若干方面简介如下: 一、对现今大气的组成、污染物地面浓度以及它们的来源有了新的资料和认识,特别是对背景大气中许多痕量气体,如NH_3、HNO_3、O_3、HCN、CH_4、CO、NO_x、H_2S、SO_2、H_2SO_4、HCl、HNO_2和CH_3Cl等等,有了新的定量资料。这是一大批现代的物理、化学分析等测试方法得到运用的结果。例如,用电磁辐射光谱法测定CH_4、C_2H_4、  相似文献   

18.
大气环境数值模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自发  庞成明  朱江 《大气科学》2008,32(4):987-995
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称大气所)在大气环境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自主发展和引进,建立了完备的多尺度、多成分的大气环境数值模式,包括全球大气化学输送模式、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模式。大气所利用这些模式研究各种空间尺度上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以及污染物的输送和演变,研究了多种污染过程的成因和污染变化规律,在污染物输送、低对流层臭氧高污染、区域及城市污染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对区域或城市空气质量进行业务化实时预报。大气所还拓展了我国大气环境模拟研究的新领域:大气化学资料同化、污染模式集合预报、污染源反演新方法。初步建立了空气质量模式的资料同化系统(分别基于最优插值技术和集合卡曼滤波技术)和多模式集合预报体系,提高了模式预报水平;在污染源反演新方法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合我国目前仍然面临着的大气环境问题,对今后大气环境数值模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庞燕波  王文兴 《大气科学》1993,17(4):499-505
全球和区域大气环境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查明各种气态物质自然源释放通量,含硫化合物是其中的一种,它在阐明生物圈硫循环和环境酸化中起重要作用.迄今为止,我国尚无有关研究报道.本文参考文献资料和实测数据用类比法进行了我国两广地区自然源硫化物释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天然源硫化物中主要是来自树木和土壤,释放的硫化物为COS(49%),DMS(32%)和H_2S(14%).两广地区全年自然源硫释放量3325吨(以硫计).  相似文献   

20.
1979年11月1—7日在美国博尔德召开世界气象组织大气科学委员会的大气CO_2工作小组会议,发表了对大气CO_2一些关键方面的研究成果的评述。以下是有关评述的总结。一、碳循环的大气部分 J.T.彼得森(Peterson)指出最近对碳循环的大气部分的研究,主要是运用夏威夷莫纳洛瓦(Mauna Loa)观测站从1958年开始的资料。这些记录是碳循环大气部分方面最有价值,而且是独一无二的资料(见图1)。直至最近,研究人员所使用的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