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日食为射电天文提供了一维高空间分辨率太阳射电观测机会,日食射电观测在太阳射电物理的发展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日食射电观测的若干重要因素作了介绍和分析,日食射电观测在我国太阳射电天文台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了在我国组织观测的1958年,1968年,1980年及1987年太阳射电日食观测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2.
将一年中可以进行光谱观测的时间相对最多,同时太阳成像质量相对较好的月份作为光谱观测最佳时间。为此我们统计了光谱仪1976年到1987年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得出云台凤凰山太阳光谱最佳观测时间的年分布情况,相对好一些的是9月份,其次是3~4月份。  相似文献   

3.
1956年紫金山天文古的太阳黑子联合观测仍继续进行,并按太阳自转每周期发布一次,1956年参加联合观测的有宁台、佘古,昆站、青台等四台站(青台是青岛观象台的简称,在1956年5月才参加联合观测的).现综合1956年观测资料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编制子午初始星表的满星平差方法。即先把所有星的中天观测记录时刻作岁差、章动、光行差和自行的修正后,采用不同观测夜之间的共同星观测值作连接过渡,消除钟差变化的影响;都归算到年首附近某一夜晚相对于年首平位置的观测,再取多次观测的平均、直接解算出对年首平位置的改正值。这种方法不需要采用传统的连锁观测,也不需要在白天进行观测,并打破了定组观测的惯例。  相似文献   

5.
日食为射电天文提供了一维高空间分辨率太阳射电观测机会.日食射电观测在太阳射电物理的发展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日食射电观测的若干重要因素作了介绍和分析.日食射电观测在我国太阳射电天文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了在我国组织观测的1958年、1968年、1980年及1987年的太阳射电日食观测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6.
1958年紫金山天文台太阳黑子联合观测仍继续进行,参加联合观测的除了原有的南京、佘山、昆明、青岛外,自1958年10月起北京天文台筹备处也参加联合观测.各台站1月—9月的观测资料由宁台集中整理,并按太阳自转周每周对外发布一次.10月—12月的资料则改由京台集中整理,仍按太阳自转周每月对外发布一次.现综合1958年的观测资料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总结了自1990年8月至1994年1日在紫金山天文台13.7米射电望远镜上进行的水脉泽源的观测,观测结果汇集为表1和图1。在所有435个观测对象中共观测到195个水脉泽源,其中108个为新探测到的 本文对观测仪器和数据处理亦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1987年9月23日沪台25米天线λ=2.8cm日环食观测的学术意义,提出了观测选题及观测方案,并对预期的观测成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漠河观测日全食的景象在时隔11年之后仍然历历在目,正是那次终身难忘的观测促使我下决心再次观测2008年发生在我国西北的一次日全食奇观。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天文台的厚片CCD光谱观测系统筹备于1986年4月,1987年10月正式开题研制。经过两年的艰苦工作,终于研制成功,并于1989年10月在云台一米望远镜折轴摄谱仪上进行试观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系统读出噪声低,暗流小,无干涉条纹,大大提高观测极限星等,是天文光谱观测研究的理想仪器,也是我国第一套厚片CCD系统。 本文主要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描述了仪器的结构、特性及其应用软件,并给出部分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雨季较长地区的观测,提出了编制等高初始星表的满星平差法。首先将年首两边跨度为一年的所有恒星在每个夜晚观测记录的钟面时刻,作岁差、章动、光行差和自行的修正,再通过不同夜晚之间的共同星作连接。消除各个参数在不同夜晚之间变化的影响,把所有的观测都化为年首附近同一夜晚相对于年首平位置的观测,分别取各颗星过东、西等高圈的多次观测的平均,即可直接解算出对年首平位置的改正值。最后给出了采用满星平差法处理Ⅱ型光电等高仪一年观测资料的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原理是正确的,实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将一年中可以进行光谱观测的时间相对最多,同时太阳成像质量相对较好的月份作为光谱观测最佳时间。为此我们统计了光谱仪1976年到1987年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得出云台凤凰山太阳光谱最佳观测时间的年分布情况,相对好一些的是9月份,其次是3~4月份。  相似文献   

13.
1998-19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观测研究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概要介绍了在此期间目视观测,雷达观测,航空观测,气球观测,卫星安全检测星撞击月球和月球钠尾观测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14.
天行健爱好者自强不息———难忘的1997年群众天文观测活动对广大天文爱好者来说,1997年是难忘的一年,首先从国家大事来说,在这一年,香港顺利地回到祖国怀抱;从业余天象观测来说,人们成功地观测了本世纪末期在祖国大陆可见的最后一次日全食,目睹了明亮的世...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确定滇西宾川为我国南方天文台候选区域的历史过程、具体定点观测山峰的一般条件、定点观测项目及总的时间安排,最后给出了一年(1979年3月——1980年2月)定点气象和天文可用时间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璀灿的星空,永远吸引着新世纪的年青人。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放眼宇宙,立志为探索浩瀚星空奥秘而奋发学习,成长为21世纪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之一,也是当今科技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无锡市水秀中学开展青少年天文观测从1980年起至今已整整二十年了,从1985年的哈雷彗星回归观测,1987年的日环食观测,1989—1990年的太阳黑子峰年观测,1991年的月球照相观测,1994年震惊全球的“彗木相撞”,到1996年著名“百武彗星”的出现,1997年世纪彗星———Hall—Bopp彗星、日全食、中秋夜月全食三大天象,97、98、99对举世…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上海天文台25 m射电望远镜首次单天线脉冲星观测。2010年4月23日,使用上海天文台位于佘山观测基地的25 m射电望远镜对脉冲星J0332+5434在L波段进行了观测,此次观测使用VLBI终端进行数据采集记录,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非相干消色散和周期折叠,成功获得目标源的平均轮廓。此次观测的成功,表明该天线具备开展单天线脉冲星观测的条件,并为上海天文台建设中的65 m天线的天文观测提供了参考,为将来自主研发脉冲星终端进行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8.
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时,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局组织了一次多波段的射电联合观测,取得了丰富的观测资料。观测之后,又对观测资料进行了联合的分析研究,取得了很有意义的结果。本文介绍对射电日食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归算和研究的方法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一.黑子观测中国科学院佘山观象台的太阳黑子观测,在1952年内,仍如往年一样经常进行。观测结果,除已见于太阳自转周期各次观测记录分送有关研究机关之外,兹综合1952年全年的观测情况,再做一个总的统计报告如下: 观测仪器是利用本台的小赤道仪,物镜的口径是10.5厘米,焦距长1.47米,从目镜到投影屏之间的距离是335毫米,日轮投影像的直径成16.5厘米,倍率是12.7倍。测定黑子群的日面经纬,所需之要件是从1952年天文年历中取出。下面载列太阳自转周期的序数,(根据Carrington氏自1853年11月9  相似文献   

20.
谱线观测是上海天文台65 m射电望远镜的主要观测手段之一,在和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联合研制脉冲星和谱线观测终端的基础上,开发了观测控制软件,设计了流量定标的硬件和软件,开发了频率校准程序。经过大量的观测测试,证明观测和数据校准系统的有效性,并于2015年下半年对国内用户开放,取得了大量的观测结果。详细介绍本终端的组成和功能,观测控制软件的流程,结合观测数据介绍流量定标和频率校准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并给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