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大气垂直运动方程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振球  牛涛 《高原气象》1994,13(1):102-105
本文对大气垂直运动方程的尺度分析和小量可否忽略重新进行了讨论,认为如同存在水平地转平衡一样,在大气垂直方向应当存在垂直地转平衡。并提出在大气垂直方向可能存在更高阶平衡:一级平衡为静力平衡,二级平衡为静力偏差和垂直柯氏力的垂直地转平衡,可能还存在第三级平衡,即垂直地转偏差和重力异常的平衡,最后,重力异常偏差的最级有可能与大气行星波垂直加速度和引潮力垂直分量已处于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2.
在著作[1],[2]中指出,根据半球第二区的大气活动中心的研究:西伯利亚高压、极地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在寒冷季节中存在着密切的同步相关性关系。并且证明,大气中潮汐或大气外壳的引力变形,显示了年和日的变化,这就形成了预报的基础,该效应表现了行星的特征。引潮力的长周期部分可以扰乱地球高纬度的引力,在大气和海洋所形成的这种现象可以详细分析由这种力的长周期变化的垂直分量所产生的转换部分的重力特征,即具有重力的周期。自然现象起因的相似论述,构成了一种大气过程以及为预报  相似文献   

3.
在天气学中,当复杂而开放的气候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临界状态时,任何微小的外力扰动都有可能带来一场雪崩式的"蝴蝶效应";而天气系统的演变尽管错综复杂,其实质却主要是冷暖气团的强弱与进退,再就是月球引潮力的周期变化还能引发周期大气潮。据此推想,在月球的周期运行过程中,是交点月南、升、北、降水平引力拐点所产生的引潮力振动(方向、大小的改变),通过大气内部的动力过程,对不稳定气团可产生激发作用,从而引导冷暖空气南北进退和天气系统演变,便出现了周期大气潮和转折天气周循环。  相似文献   

4.
天文奇点与1980年盛夏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振球  张素琴 《气象》1981,7(3):4-5
1980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梅雨。造成这次异常梅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7、8两月西北太平洋副高出现罕见的持续偏南。那么,副高持久偏南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分析认为,副高偏南与天体运行相对位置奇点的特殊配置,有着较好的关系。 在华北汛期特大暴雨的天文成因和天文奇点引潮力的半球气象效应等研究工作中,我们发现影响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天文因子,均系天体运行相对位置上的奇点(如朔望,行星与月亮、与太阳冲合等),且决定于此种天文奇点发生时刻的引潮力分布。一般在天文奇点发生时刻月下点的54.7°以内(引潮力垂直分力提升区),低压系统易发展;在其54.7°以外(引潮力垂直分力下压区),高压系统易发展。尤其在54.7°边界附近,高、低压均易发展,在54.7°以外10°地区,高压最易得到发展。从这一思路出发,我们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气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自然流体力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大气运动是极其多种多样的.在时、空尺度上以及在形态和性质上都有很大差别.大体上说可以分为全球规模的和行星尺度的运动——即所谓大气环流、大尺度天气系统、涡旋、波动、对流以及边界层湍流.我们这里只讲关于前三者的一些问题. 一、大气环流和大尺度运动的动力学 1.在引力和旋转力场中流体运动的一般特点简言之,大气运动是由地球吸收太阳辐射能所推动的.然而它又是在地球重力场和旋转力场作用之下.  相似文献   

6.
天文潮汐在特定地区与寒潮天气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荣 《气象学报》1990,48(2):239-241
虽然现代大气物理学认为:“日月引潮力造成的大气潮汐对于大气活动和天气过程没有多大作用,或者是影响微乎其微。”但是,近几年来,日月引潮力与天气变化关系的研究又掀起一股高潮,有人根据资料分析,发现在某些特定天文条件下,日月引潮力会对天气过程起着不可忽略的影响。然而,不分地区、不考虑天气系统的笼统统计,结果并不好。这就说明,日月引潮力要对天气过程起影响,除了要求特定的天文条件外,还要求特定的其他条件(诸如地区等)。为此,本文研究了寒潮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7.
β项对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由于柯氏力随纬度变化引起的β项对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影响。分大气长波、大尺度涡旋和行星尺度的大气运动三个部分来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引潮力对暴雨产生的影响. 1 引潮力 引潮力主要决定于月相(朔望).据万有引力定律,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的质量及天体离地球的远近有关.太阳质量虽比月球大,但月球离地球比太阳近得多,故月球的引潮力比太阳大得多.因此,南方的渔民经验是"潮水跟月",并利用潮水的起落捕鱼捉蟹.当月球与太阳在地球同一方向并成近直线的时候,就是农历初一(朔),日月引潮力同相叠加,因而形成"天文大潮".当日月在地球各一边近似一直线时,就是农历十五(望)的前后,日月引潮力方向相反而削弱,潮水涨落幅度就小.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大气潮汐与大洋潮汐不同,是指不仅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振动,也包括太阳对大气的热力效应而造成的大气振动,而且从地面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来说,后者是主要成分。大气中对应于太阳的主要潮汐分量的周期为全日、半日、三分之一日  相似文献   

10.
行星边界层内低涡的环流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守亭 《气象学报》1983,41(3):285-295
本文研究了常见低涡在行星边界层内的环流结构,指出了在行星边界层内的摩擦作用下,较弱的低涡就可以导致明显的径向流动,产生从四周向低涡中心的辐合,使中心附近垂直运动达到中尺度垂直运动的量级。同时利用多参数摄动法对非定常轴对称减弱低涡进行了环流结构的演变分析。  相似文献   

11.
准定常行星被对大气中臭氧输运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拉格朗日平均环流观点讨论了行星波对大气中O3。的输运作用。理论分析表明,当行星波是定常保守时,行星波对大气中O3没有输运作用;而非定常的行星被对大气中o。有明显的输运作用,它可以强迫出一个正的输运环流、即从热带上升,而从高纬下沉的环流;此外,只有当耗散的行星波传播到平流层才会在平流层强迫出输运环流。为了说明行星波对大气中O3输运的动力作用,本文还利用一组34层波-流相互耦合球坐标原始方程谱模式计算了地球大气中行星波对O3变化的作用,其计算的O3变化与实际观测到的O3分布变化很相似。  相似文献   

12.
“月相”与冷空气活动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振全 《大气科学》1982,6(1):44-51
据对50年冷空气活动的分析,发现其按农历的概率分布有更明显的不均一性,几个峰值与朔、望、上下弦等月相一致。用近20年资料对“月相调整法”等几种预报方法进行预报检验和x~2检验、t检验的结果表明,考虑月相比不考虑月相准确率高10—20%,差异的显著性也非常明显。 冷空气活动的峰值正好是引潮力最大和引潮力增量跃增的时候。最后,从几种可能的物理联系对引潮力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HORIZONS系统天文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49—2019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路径上各节点所受引潮力,并诊断引潮力与大气环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向上垂直引潮力越大,热带气旋生成数越多、增强速度越快,同时向西移速增大。水平引潮力方位角与热带气旋前进方向接近时,垂直引潮力增强的效果更明显。2)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期(7—10月),向上的垂直引潮力有利于大气的上升运动,导致对流层中层(高层)辐合(辐散),形成有利于热带气旋发展的环流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14.
(译编7504)《大气潮汐》摘自E.T.斯特林格(Stringer)《气候学基础》第一章第四节。大气潮汐是大气振动中一种特殊的全球性周期运动。它是由太阳和月球共同激发引起的,类似于海洋潮汐。但因地球表面的影响,大气潮汐远小于海洋潮汐。它在近地面振幅很小,被气旋和反气旋的非周期变化所掩盖。但其影响范围很大,可高达60公里以上。月球潮汐完全是由引力作用造成的,太阳潮汐效应则是引力与热力两种作用。其中热力作用比引  相似文献   

15.
准定常行星波对大气中臭氧输运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文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5,19(5):513-524
本文从拉格朗日平均环流观点讨论了行星波对大气中O3的输运作用。理论分析表明,当行星波是定常保守时,行星波对大气中O3没有输运作用;而非定常的行星波对大气中O3有明显的输运作用,它可以强迫出一个正的输运环流,即从热带上升,而从高纬下沉的环流;此外,只有当耗散的行星波传播到平流层才会在平流层强迫出输运环流。为了说明行星波对大气中O3输运的动力作用,本文还利用一组34层波—流相互耦合球坐标原始方程谱模式计算了地球大气中行星波对O3变化的作用,其计算的O3变化与实际观测到的O3分布变化很相似。  相似文献   

16.
热带大气半地转适应理论的尺度分析和物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式适  孙峰 《大气科学》2000,24(1):26-40
对热带大气行星尺度运动所做的尺度分析和物理分析表明:热带大气 的行星尺度运动在y方向容易实现气压梯度力与Coriolis力的平衡,它称为纬圈的 半地转运动。半地转平衡的建立过程,也就是半地转适应过程相对是很短暂的,它不需 要考虑f=β0y随y的变化,因而主要依靠惯性重力波为频散;而半地转平 衡建立后的演变过程相对是很缓慢的,它主要受Kelvin波和Rossby波控制。  相似文献   

17.
傅逸贤 《气象学报》1991,49(3):354-357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又称为日射、完全透明大气的太阳辐射、入射太阳辐射、没有大气时的太阳辐射或天文辐射等等。本文均采用“天文辐射”一词。它较好地揭示了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日变化、年变化与随纬度分布的原因实质(即地球自转角速度、赤纬、日地距离等天文参数的变化及地理纬度的分布)。而且,天文辐射在地质时代的长期演变也主要取决于地球轨道参数(黄赤交角、偏心率及岁差)的周期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太阳系中的其他8个行星以及月亮等施加的引力所造成的。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采用天文辐射一词是较为确切的。它从天体力学角度揭示了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时(日变化、年变化、长年变化)空(地理纬度)变化的原因实质,相对于其他学术词汇而言,含有实质性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1950—2016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赤道太平洋海温关键区海温和行星冲日等资料,运用统计方法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和ENSO的相互关系变化与行星运动的关系。结果发现: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与ENSO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无论长周期还是短周期都与行星位置变化密切相关。从年代际变化来看,两者相互关系在1990年代初期(1993年前后)发生明显改变,在1993年之前,两者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950—1992年相关系数高达-0.439,检验通过了99%的置信水平,而且,台风频数的极多(少)年大多数与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但在1993年之后两者变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一改变恰好发生在1993年7月12日出现太阳、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四星一线的特殊星象,而在此前后的数年间,天王星、海王星两大行星同时都保持在6—7月冲日,对地球形成持续作用的引潮力迭加。从年际变化来看,两者的相关系数变化与火星、木星和土星的位置也存在明显的联系:相关系数的谷值与三大行星在夏至前后冲日相对应,其中与火星在夏至附近冲日(此时视赤纬具有负极值)对应的谷值最明显。通过谐波分析发现,相关系数变化的显著周期恰好与三大行星运动周期一致。  相似文献   

19.
行星与气候关系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星与气候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迄今已在多个方面取得进展:行星长期摄动可使地球轨道参数发生变化导致冰河期和间冰期的重大差别;九星地心会聚的力矩效应可引起历史气候的百年和千年振动;行星的短期效应,通过它与月亮(或太阳)、地球成直线时的非经典引力效应而触发天气变化;还可能存在行星日心会聚对太阳活动的触发或调制作用再影响地球气候;以及行星近地效应等方面.至于"行星对应区"方法,则其统计关系是不显著的.还须看到,行星与气候关系仅是天文气象边缘领域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球面斜压大气中上传行星波与纬向平均气流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黄荣辉  邹捍 《大气科学》1989,13(4):383-392
本文指出在球面斜压大气中的行星尺度扰动与纬向平均气流相互作用中必须考虑非地转风分量对位涡度南北方向输送的作用,从而证明了球面大气中行星尺度运动的波作用守恒,并求得球面大气中的行星尺度扰动与纬向平均气流相互作用的欧拉平均运动方程组。 本义利用1979年2月的实际天气观测资料分析了北半球一次对流层阻塞形势建立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的行星波与纬向平均气流的相互作用。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到:由于行星波向上传播,使得在高纬度对流层中、上层出现行星波的波作用通量(也称E-P通量)辐合,使得西风气流减速,因而在高纬度对流层中、上层形成阻塞形势。并且,随着行星波的继续向上传播,使得平流层下、中层的基本气流相继减速并出现东风,因而在平流层下、中层出现爆发性增温。然而,由于高纬度对流层低层出现东风,行星波不能往上传播,在上层波的E-P通量矢量变成辐散,气流由东风又变成西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