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碘缺乏病区环境地质特征,通过对分布区不同类型岩(矿)石环境碘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岩石系统中碘与钙、镁等元素相关性分析研究,认为贵州碘缺乏病分布与地层岩石碘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关:病区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浅变质岩碘背景含量较低的分布区,非病区主要分布于与煤、紫色岩碘含量较高分布区.分析结果显示:重(轻)病区岩石中钙及钙/碘值明显高于非病区岩石中钙及钙/碘值,而且钙、镁与碘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氮迁移转化对地下水硬度升高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东胜  沈照理 《现代地质》1998,12(3):431-436
城市地下水硬度升高是一个普遍的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地下水硬度高值区与硝酸盐污染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一致性。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和化学热力学模拟,讨论了污水入渗过程中氮迁移转化对水土系统钙镁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入渗条件下,阳离子交换作用是控制地下水硬度升高的主要过程;在间歇入渗条件下,硝化作用改变了土水系统的酸碱条件,使钙镁难溶盐溶解,导致地下水硬度升高。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高店子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水环境质量现状,为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和灌溉水水质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水化学组分波动较大,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相对较为稳定。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硫酸-钙镁型水和重碳酸-钙镁型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镁型水和重碳酸硫酸-钠钙镁型水。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水中主要离子组分来自于盐岩、石膏和碳酸盐的风化溶滤,另外还存在阳离子交换作用、蒸发浓缩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饮用水水质评价表明,54.5%的地表水和71.4%的地下水适于饮用或基本适于饮用,地下水水质稍好于地表水水质;灌溉水水质评价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均适于灌溉,合理灌溉不会造成盐害和碱害。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中钙和镁的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了离子色谱分析地下水中钙和镁的方法。以IonPac CS12A为分离柱,稀盐酸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检测,对地下水中的锂、钾、钠、钙和镁进行同时测定。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钙、镁的浓度分别在0~500mg/L和0~250m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钙的检出限为1.50μg/L,镁的检出限为0.89μg/L。对不同浓度钙、镁水质标准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同时对实际样品进行不同稀释倍数分析验证,方法精密度(RSD,n=8)为0.19%~1.89%,无显著的基体效应影响。方法可满足全国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要求,适于地下水样品中锂、钾、钠、钙和镁离子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5.
关于地下水地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地球物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环境介质不断地进行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既是地下水形成演化过程,又是对岩石圈改造过程。这二者是同步发生的。这种水一岩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结果即是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不同地质环境对水-岩间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同影响,并在地下水和岩石中形成特异的特征(产物),认识这些特征的标志意义即可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目前对地下水传递的信息价值认识还很不够。为此进一步研究水-岩相互作用机制及不同地质作用中地下水活动的特点、习性及作用是很有益的。本文是以地质循环及岩浆、变质和成矿作用为例,对地下水活动特点、习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概述。以此说明水—岩相互作用中彼此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各类型氟中毒病区与各类地质环境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中、重病区类型区分布于地下水迳流的区域汇水区 冲积湖积低平原 水化学作用的元素富集区。单一中病类型区分布在迳流区——汇水区的过渡带 风砂覆盖的冲积湖积平原和冲积湖积平原的结合部 水化学作用方向的砂丘水对致病水层的补给淡水。单一轻病类型区分布在地下水的迳流区 风砂覆盖的冲积湖积平原 水化学作用方向的元素迁移区。镶嵌于中、重病类型区内的轻病区分布在冲积平原(霍林河河漫滩) 水化学作用方向为河水的对致病水层补给淡化。饮水氟含量与氟骨症患病率呈定域正相关关系,当饮水氟含量超过6 mg/l时,患病率保持基本不变。影响氟中毒滋生的诸地质环境因素中地下水动力条件起着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隐伏金属矿床地气勘查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上覆岩石、地层、土壤、地下水和近地表大气等地质体及采样方法对揭示隐伏金属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影响,认为地气异常是多成因的,主要来自隐伏矿床所行成的纳米级物质,同时受到隐伏矿床上覆岩石、地层、土壤、地下水和近地表大气等地质要素影响。其作用方式是幔源气对隐伏矿床上覆岩体与地层造岩及微量元素的迁移,土壤固相组分对气体中矿致异常纳米物质吸附与固定及土壤反应脱有机气体,土壤对大气或污染大气对土壤的物质扩散,而地气采集装置和方法对元素含量改变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紫色土矿质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紫色土是我国的一种独特土壤类型,矿质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异于间一地区地带性土壤。铝、钙、镁、钾、钠、磷和锰高于我国土壤平均值,其中铝、钙、钾、钠和镁还高于世界土壤平均值;硅、铁和钛低于我国土壤平均值。紫色土矿质元素分布受成土母岩,元素自身迁移能力和成土条件影响。镁、钾、铁、钛的迁移能力较弱,分布较均一。含量主要受成土条件影响的有钙、钠、铝、磷、锰,在土壤中变化较大。紫色土硅的含量和分布基本上取决于沉积相。四川盆地镁、钾、锰、硅的区域分异比钙、钠、铝、磷、钛、铁要小。  相似文献   

9.
关中盆地大荔地区地下水氟水文地球化学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关中盆地大荔地区氟的水文地球化学规律,采集239个地下水样品及35个土壤样品,分析了水化学类型和水化学组分对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碱性环境下,重碳酸钠型是促进氟富集并增强围岩向地下水中转化的主要因素;硫酸钙镁型的地下水抑制氟富集。水化学组分中Na+、Cl-、HCO3-、pH与氟呈正相关,而Ca2+则抑制水溶液中氟含量增加;迁移系数与HCO3-、pH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主要离子呈负相关关系。利用Preeqic软件分析了饱和指数和Ca2+、F-的离子活度,得出萤石的平衡控制着氟和钙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F-可能来源于萤石和方解石的分解。  相似文献   

10.
北京郊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变化趋势及其机理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硬度是北京市浅层地下水水质超标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多年来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监测井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硬度呈逐渐增高趋势。通过对总硬度变化的机理进行分析,总硬度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是钙镁离子浓度、pH值、Cl-、溶解性总固体、总碱度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5,(6)
运城盐湖区域浅层地下水90个浅层水样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硬度较高,且盐湖南钙硬大于镁硬,并有负硬存在;盐湖以北硬度由北向南随矿化度的升高,硬度呈增高趋势,且镁硬普遍比钙硬高。盐池北部由于地下水径流条件差,水岩作用、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替吸附、氧化作用都比较充分,造成浅层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增高而硬度较大。盐湖南地下水径流条件好,各种离子没有富集,矿化度、硬度均较低,且钙硬大于镁硬。经对盐湖南北的Ca CO3、Mg SO4、Mg CO3等的离子活度积(KIAP)、溶度积(KSO)进行计算,得出盐湖北Ca2+能以Ca CO3析出,导致镁硬大于钙硬。盐池南负硬度是由于水中HCO3-的含量大于Ca2++Mg2+含量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陕西大荔县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笔者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氟中毒病人群统计,并采集了地下水、土壤、农作物和蔬菜样品进行氟含量的测定。发现土壤水溶氟占岩土全氟比率随pH值升高而增大;单位质量蔬菜如菠菜、油麦菜氟含量高于小麦、玉米等;地下水氟在水动力弱、矿化度高的地区相对富集,水氟含量主要来源于岩土中;地氟病严重区位于低洼地边缘及陡坡向缓坡转换的部位;氟中毒病高患病率与大气、农作物和蔬菜氟含量不具相关性,而与地下水氟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特征,笔者建议在大荔县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病,除种植低氟含量的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外,应加强低氟含量的地下水的开采与饮用,并对开采的地下水进行物化降氟处理,以降低人群中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我省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严重制约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将地质工作有效的服务于社会,促进地质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环境地质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借鉴各有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野外环境地质实地调查,阐明了我省主要灾害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成因,并针对各类地质灾害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冀北坝上一带玄武岩地区广布富偏硅酸地下水,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其水岩作用过程对矿泉水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玄武岩地质建造地下水赋存特征,综合利用水化学分析,玄武岩岩石风化机制,水岩相互作用矿物平衡体系,δD、δ18O和δ13C同位素、14C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等方法,剖析了汉诺坝玄武岩偏硅酸矿泉水形成的岩石地球化学风化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地质建造制约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矿泉水为低矿化度的HCO3-Ca·Mg型与HCO3-Na·Ca型水,矿泉水形成类型有构造断裂深循环淋溶型和层状补给富集埋藏型2类.上层古风化壳地下水14C校正年龄约为4 050 a,地下水可溶性无机碳来源于土壤CO2与幔源CO2的混合作用.偏硅酸矿泉水的形成与分布受玄武岩地质建造制约,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风化地表过程和水文地球化学响应过程控制.地下水中偏硅酸主要来源于玄武岩中斜长石、单斜辉石、镁橄榄石等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水解;岩石矿物风化的水化学响应过程受溶滤作用控制,受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孙志忠  侯占清 《吉林地质》2010,29(1):119-122
本文对我省西部白城市山前扇形地地质环境状况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资源衰减、水土环境污染状况、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和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文章可以了解西部山前扇形地目前环境质量状况,对我省西部资源开发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鞍山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特征与南果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涛 《地质与资源》2005,14(2):154-156
南果梨是鞍山地区特产,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南果梨种植区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真正的奥秘一直不为人知.本文通过对南果梨与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研究,发现南果梨与成土母岩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中较为丰富的植物必需元素和营养元素,是南果梨良好发育的首要条件,而其中的钾、铁、镁、钙、钴、锰决定了南果梨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陕西省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本文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样测试,从地层、气象、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受地质、气候、地貌和水文地质的控制,大气降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水岩作用及淋滤作用将岩石和土壤中氟元素带入地下水中,在蒸发作用下浓缩,最终形成高氟地下水。该研究可为解决大荔县饮水安全问题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分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生态地质环境是指地面或地面以下岩石圈浅部由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或地质空间,主要包括植被、地貌、土壤、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岩石、地下水等6个因子。这6个因子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着,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并且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其中水是决定一切的主要矛盾方面,是生态地质环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导动力条件;植被是生态平衡的重中之重,是生态地质环境中最脆弱的指代因子;地貌、土壤、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岩石是生态地质环境的基础。每一个因子既同周围各种因子及作用的影响,也反过来影响其它因子或成份。一个因子发生恶化或失去平衡,其它因子也会发生变化或失去平衡。本文论述了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中这6个因子的特征,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状况,阐明了特征因子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根据地貌特征、植被破坏状况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含 CO_2的地下水,对地质作用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岩石的风化,矿床和土壤的交替及取代,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水工建筑物的侵蚀等等均与含有 CO_2的地下水有莫大的关系。兹将地下水中有关二氧化碳作用的一些研究和理论,作一介绍。水中的二氧化碳大多是来自空气,其中有一部分来自水中生物的靳陈代谢和其尸骸的腐败,有一部分由于火山的喷气及诸物变质作用。空气中的 CO_2含  相似文献   

20.
黄龙钙华水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龙钙华水的来源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是深层地下水,还是浅层地下水?一直是部分学者争论的话题.本文通过对黄龙地区地质环境条件、水系统及不同水化学特征对比研究,认为黄龙钙华水的主要来源为深层地下水,并根据钙华源泉水的温度及化学成分估算出这种地下水的循环深度为200~25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