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四川成都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及元素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扼要介绍了成都市辖区环境背景及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的调查方法,重点介绍了成都市土壤第一环境、第二环境、地球化学元素的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分区,首次揭示本区土壤的地球化学背景。  相似文献   

2.
吕少伟  张永忠 《江西地质》2001,15(4):271-275
本文从红盆地质背景入手,分析了碘富集成矿的水文地质构造环境、有机地球化学环境、古温度环境、电化学作用环境及水文地球学环境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若干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地质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本文对武汉市城市地质环境及场区地震、环境地质因素、江、湖水质、洪泛及地面渍害、三峡工程及影响等进行了论述。从而认为应把研究和防治武汉城市环境地质灾害及环境恶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来开展,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管理的大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黑宝山-木耳气盆地的经济地理秦件,地质环境背景,阐述了盆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第一环境地质问题即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与地质有关的各种问题,它是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区内主要有冻土。第二环境地质问题即由于人类各种工程、经济活动而引起昀与地质环境有关的问题;如水土流失、矿井塌陷、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等。论述了各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地区,分析了各主要问题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危害。  相似文献   

5.
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8,他引:29  
吴青柏  朱元林  施斌 《冰川冻土》2001,23(2):200-207
冻土与人类活动及环境息息相关,人类工程活动能诱发冻土环境、生态环境变化和冻融灾害及工程稳定性变化,因此,人类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变化及冻融灾害问题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冻土研究的重视。人类工程活动加快了冻融过程变化,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文章主要从冻土稳定性、地面敏感性评价;冻土环境与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及相互关系;冻土环境保护和土地合理利用;冻土区生态环境研究等四个方面评述了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对冻土环境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扬子台地北缘灯影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序列及成岩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溶解、硅化、白云石化、压实-压溶和去白云石化作用等,详细研究了每种成岩作用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对孔隙形成,演化的影响。把研究区成岩环境划分为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混合水成岩环境、埋藏成岩环境和晚期表生成岩环境五大类,总结了每种成岩环境的成岩组构特征,成岩标志、ε^18O和δ^13C及微量元素Na^2+、Sr^2+的分布规律。此外,还探讨了深水斜坡相粉-细晶白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河套地方性砷中毒区地质环境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对内蒙古砷中毒病区地质环境调查和防砷改水试验工作。从病区地质环境特征入手,系统分析了构造环境;第四纪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水化学环境,岩矿地球化学环境和古地理及生物化学环境等诸方面特征,对高砷的地质环境成因进行了探讨.得出十条高砷病区与地质环境之间的成因关系,认为高砷病区的形成与地质环境特征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地方性砷中毒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这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形成、分布及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亦为后期防砷改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区、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新康石棉矿区为例,从矿山地质环境概况,矿山主要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分区等入手,全面分析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并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浪底库区垣曲段近岸区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库区近岸以崩塌、滑坡、黄土湿陷为主的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水库蓄水升至275m水位后,必将引起库岸再造,库区水位以下岩土均被软化,引发水下崩塌、滑坡、沿河黄土岸坡也会不断崩塌后退,直接危及沿岸居民区及沿河工矿企业及公路的安全。文章总结了库区近岸各种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成因,通过对库区近岸崩塌、滑坡形成条件的分析,基本查明了区内崩塌,滑坡发育的基本规律,对库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区,并对主要居民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评价,运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及理论计算法,对主要居民区是否受到坍岸危害,进行了最终坍岸宽度计算,对区内环境和地质问题进行了预测,在对区内各主要居民点及库区近岸区环境地质条件分析后,提出了以勘查与治理,运用生物工程及灾情预估等内容的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全省已开发利用的矿种39种,拥有各类矿山企业7400多处,矿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2%。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地面塌陷、地下水源枯竭、环境破坏和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经济建设和发展,甚至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列举典型事例,重点阐述了地面塌陷的发育特征、危害程度;矿区排水状况及对供水的影响;采矿及废碴堆放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等。提出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防治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预防为主,坚持合理采矿、恢复环境,充分利用矿区排出的地下水,以科学的途径利用煤矿石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任明忠 《云南地质》2004,23(2):179-187
万象平原丰富的钾镁盐矿产资源正有待开发,正确选择开采方式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盐类固体矿产的两种开采方式——坑道开采(旱采)和水溶开采(水采),分别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三个方面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深入评价,研究确定了矿区的开采技术类型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并就旱采和水采条件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择优选取比较理想的水溶开采法——钻孔选择性溶浸法。  相似文献   

12.
盐湖沉积亚环境组合是盐湖发育演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运动轨迹。巴里坤盐湖沉积组合的亚环境发育较为完善、典型。围绕巴里坤盐湖的多种亚环境有一定分布规律,且可识别。其中主要包括冲积扇、沙坪、泥坪、常年性河流泛滥平原、泉水池沼、暂时性河流泛滥平原、沙丘、暂时性盐湖、常年盐湖。从盐湖沉积亚环境组合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巴里坤湖由淡水湖向微咸水湖以至盐湖发育演化的全貌。因此,盐湖沉积亚环境组合的研究不仅在探讨盐湖演化史中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进一步寻找沙下湖盐类矿床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针对目前平原区城市环境地球化学异常评价及查证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土壤重矿物研究方法,在位于城镇及其周边的多个土壤Hg等重金属元素异常区内发现了辰砂和磁性"微球粒"。这一新的发现不仅意味着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而且为正在开展的平原区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将对目前广泛开展的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深入的试验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洪灾形成的地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地貌条件是长江中游洪灾形成的背景条件,近代洪水位不断上升是人-地不和谐作用下流域环境系统演化的结果.人类作用导致的多流归槽改变了长江中游河流的地貌过程和水文特性,致使洪水过程显著;大堤修筑导致堤外河漫滩出现泥沙加积,自1650年荆江大堤合拢以来,边滩总体淤积厚度为2.8~11.0m,平均淤积速率12.54~25.64mm/a;围湖造田导致江汉-洞庭平原蓄洪空间减少和"小水大灾"局面的形成;漫滩筑堤围垸严重影响了长江行洪,仅荆江段就有围筑的民垸84个,总面积为4895.95km2,民垸面积是泄洪面积的近9倍.因此,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协调人-地-水关系,重建良性循环的流域环境系统,是解决长江中游的水患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滇黔北威信凹陷晚二叠世含煤岩系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相变化地带,利用地层剖面上的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等沉积相判别标志分析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及其空间演化,并总结煤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识别层序与体系域关键界面,建立研究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充分讨论研究区厚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规律。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为河流冲积平原体系、三角洲-潮坪体系及碳酸盐岩台地体系,成煤环境主要为河流冲积平原中的泛滥盆地河漫沼泽和三角洲-潮坪沉积体系中的上三角洲平原;厚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位置与古地理背景有关,研究区C15,C19煤层形成于最大海泛面附近,C25煤层形成于初始海泛面附近;根据煤质变化规律和煤厚变化特征,在研究区西部的彝良-盐津一带有寻找优质煤炭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两淮煤田山西组顶部分布有一层K2高岭石粘土岩,该岩层层位稳定、分布广、质地纯,矿物成分基本为高岭石。化学全分析及微量元素测定表明:岩石中SiO2/Al2O3比值一般在1.17~1.7之间,其中碱金属,碱土金属及硼含量都较本区其它层位泥岩含量低。作者认为:K2粘土岩除受沉积环境控制之外,其成岩时期的构造、气候条件及地下水介质条件,对其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表明:K2粘土岩形成于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潮湿的上三角洲及下冲积平原之中,在地壳稳定条件下,沉积粘土受到长期风化淋漓而形成。  相似文献   

17.
滨海城市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又处于大陆与海洋交界地带,地质环境比较脆弱。提出了滨海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类型划分原理,将滨海城市按照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滨海平原型城市、滨海山地平原型城市、滨海平原山地型城市、滨海山地型城市,并对其工程地质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下蜀组在长江下游分布很广,与农副业生产关系密切,是许多大型工程建筑的地基持力层。虽然几十年来许多地层古生物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使之成为晚新生界的典型层位,但对其成因和代表的环境等尚存在分歧看法。本文讨论一例五十年代可能发现于下蜀组底部的、近年来生境研究得十分清楚的生物化石,认为下蜀组沉积初期的环境可能是温湿、低平、多水域的,沉积成因类型可能是水成的。在生物证据不多的情况下,哪怕增加一点点说明问题的生物线索都显得异常珍贵,因为往往生物反映的环境面貌比较地全面和具体。  相似文献   

19.
第四纪以来辽东湾滨岸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符文侠 《沉积学报》1989,7(1):127-134
本文根椐钻孔、孢粉、微体古生物和14C测年等分析资料.探讨了第四纪以来辽东湾滨岸沉积特征、沉积层序、沉积环境及大小凌河扇形地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在构造抬升的辽东湾东西两侧的低山丘陵区第四纪地层不发育;中部沉降的下辽河平原区堆积了巨厚的第四纪地层,成为辽宁地区第四系发育的中心.第四纪以来主要以陆相的河湖沉积环境为主,大小凌河扇形地的演变基本反映了该区沉积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董和金 《湖南地质》2000,19(3):141-145
本文对城市生态地质环境的内涵、现状及其调查工作的内容作了科学的阐述,并提出了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地质环境的6项具体方针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