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庞鹤教授治疗雷诺氏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庞教授在临床实践中,辨本病基本病机为阳虚寒凝、血瘀、气郁,治疗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通络、行气解郁为法。其认为治疗本病时应综合认识“痹证”及“脱疽”的病因病机特点,“顾实”不“忘虚”,整体辨证,随症加减,内服外用结合,辨证选用经方进行治疗,灵活选用活血化瘀药,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以周仲瑛教授的“癌毒学说”为基础,提出“癌毒-气血津液”病机理论,认为肺癌是由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致癌物以及支气管、肺组织的慢性炎症、肺结核等各种高危因素的长期影响,在肺部形成了慢性炎症微环境,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化生了癌毒之邪(癌细胞),其核心病机是癌毒内生于肺,气血津液失调。笔者创立肺癌的中医辨证体系为辨癌毒、辨气血津液,治疗原则为驱邪扶正,核心治法为清热解毒抗癌、调和气血津液,以期为提高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对艾滋病的研究尚属探索阶段。艾滋病病因是“外毒”;病位在“髓”;病机为毒、郁、瘀、虚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本文从“外毒伏髓”认识艾滋病的病因病机和病位,以丰富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启发后学。  相似文献   

4.
介绍卢敏教授基于虚、毒、瘀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卢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本虚标实之疾,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外邪侵袭、血瘀经脉为标,提出其病机为虚、毒、瘀。“虚”者,为气血、肝肾亏虚;“毒”者,有外毒、内毒之分,风、寒、湿等外来邪气为外毒,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形成为内毒;“瘀”者,或因跌仆损伤致瘀,或痰湿阻滞致瘀,或正气不足,久病气虚致瘀。其针对不同病机分别运用补益法、祛邪法、活血法进行治疗,突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体现了三因制宜、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等理念,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浊毒”理论探讨化浊解毒法改善2型糖尿病(T2DM)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人体在长期高糖高脂(糖毒性和脂毒性)的环境下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即胰岛β细胞分泌绝对/相对减少或胰岛细胞凋亡加快,最终导致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T2DM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而其糖毒性及脂毒性的形成过程和作用与由浊至毒生变的实质类似,属中医学的“浊毒”范畴。化浊解毒法可通过调节T2DM的糖毒性及脂毒性继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对T2DM治疗有效,即化浊解毒法可能是改善T2DM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古今文献,探讨虚、痰、瘀、毒在帕金森病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虚”是帕金林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毒”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四者病机联系包括痰瘀互结、互生;痰瘀致毒,毒致痰瘀;因虚致痰、致瘀;邪气久居,正气愈虚;邪凑虚处。  相似文献   

7.
介绍牛春兰教授从浊毒论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牛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水湿、湿浊、湿热、瘀血、溺毒等为标,虚实互为因果,夹杂致病。水湿、湿热、瘀血等标实之邪均属“浊毒”之邪,主要指内浊、内毒,基本病机是脾肾气阴亏虚、浊毒内蕴。临床治疗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依疾病分期论治,采用芳香化浊解毒及升清降浊法、通腑泄浊解毒法、淡渗利湿解毒法、通络化瘀解毒法、发汗散浊排毒法、清热化湿解毒法等,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张军平教授治疗发落眉脱的临床经验。张教授对斑秃的内治法具有独特见解,其秉承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治疗心系病的学术精髓,认为斑秃的主要病机是脾肾亏虚、肝郁气滞,先后天之本亏虚,肝气郁滞不舒,精血生化乏源,不得荣养诸毛,在头发落,在目眉脱,情志因素亦可加重疾病的进展。其以益肾健脾、舒肝解郁为法,从肾、脾、肝三脏考虑治疗,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制方,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总结肖长江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经验。肖教授认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为感受邪毒、正气虚弱,并以心肾阳虚、毒邪、血瘀、水饮、痰浊为主要病机。临床辨证分型主要分为邪毒犯心、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心阳虚脱5型。治宜标本兼顾,并对兼症施以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0.
介绍孔文霞主任医师运用“窠囊学说”防治早期胃癌的经验。“窠囊学说”为朱丹溪集各医家之所长,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所得,在《局方发挥》《丹溪心法》等著作中均有体现。“窠囊学说”以痰、瘀为基础,对于后世治疗癌瘤类疾病具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早期胃癌病因病机复杂,孔教授从“窠囊学说”出发,认为本病不离“虚”“滞”二字,脾虚为病之本,痰湿、瘀血为病之标。其遵循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基本原则,以培补脾土、燥湿化痰、行瘀消滞为治法,自创经验方四君四逆合郁方,屡获佳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从“阳虚致郁”的观点出发,阐释了阳虚致郁的理论基础及重要病机,认为阳气虚衰是主要病机,督脉失养是发病关键。探讨了运用“温阳通督”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思路和治法,以期为“温阳通督”法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肺主皮毛”理论的实质,结合烫伤的现代病理机制和中医学病因病机,探讨用该理论指导烫伤的辨证论治。认为“肺主皮毛”理论对指导烫伤的辨证论治十分重要,从肺论治烫伤,在病机上要注重火毒内陷、火毒伤津、气血两虚、阴竭阳脱等变化;在治疗上以清解肺热、凉血通络、补益肺气、滋阴润肺、回阳救逆为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蒋益兰教授基于祛瘀生新法论治肿瘤相关性贫血(CRA)的经验。蒋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正气亏虚、因虚致实,患者机体常处于“瘀、毒、虚”状态,应以“祛瘀生新”为治疗大法,通过活血祛瘀纠正机体之“瘀”,解毒祛瘀制约机体之“毒”,常用补气升阳、健脾益肾、益气生血为法以改善机体之“虚”;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常可取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介绍马科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胰腺癌的经验。马教授认为正气亏虚、邪毒侵犯肝脾为本病主要病机,扶正祛邪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发病初期以祛除癌毒为关键,后期以顾护肝脾为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介绍范军副主任医师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的经验。范军遵循张大宁教授所创之“肾虚血瘀论”,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以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水湿痰饮及浊毒蕴结为主,日久累及络脉,形成“微型癥瘕”,可出现膀胱气化不利。临床治疗遵补肾活血之原则,采用温补脾肾、化瘀软坚消癥、祛湿降浊等法,兼调理肺气、固摄肾精,并随症加减,对延缓疾病进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杨洪涛教授辨治消渴肾病的经验。杨教授认为消渴肾病的病机应着眼于风、湿两方面,治疗重视祛风通络、利湿泄浊、温阳利水等,并将活血化瘀贯穿始终。附验案1则,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介绍郑爱华教授运用疏肝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 ”范畴。郑教授认为,胸痹之病,涉及多个脏腑,与肝最为相关,心肝失调为病机关键。治疗注重从心肝入手,抓住胸痹“气”“虚”“痰”“瘀”的病机特点,治疗上运用疏肝化瘀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疗法,临床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总结潘敏求教授治疗肝癌的临床经验。潘教授认为脾虚是肝癌发病之本,瘀、毒、虚是肝癌的基本病机,瘀毒胶结与脾气亏虚贯穿肝癌全病程。其根据肝癌的病机、特点而立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的基本治法,所创的经验方肝复方能有效稳定瘤体,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经验。其认为本病的病位在皮肤,与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思则气结,湿热蕴蒸,浊毒壅盛。临床以行气开郁、健脾利湿、清热化浊为法,自拟祛毒除癣汤,随症加减治之。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从“虚、瘀、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主题=中医”AND“主题=慢性萎缩性胃炎”检索,共筛选出1845 篇中医药治疗CAG的文献,对文献中的属于虚、瘀、毒3种证型的组方用药进行统计。结果:筛选出方剂37首,其中从虚论治18首,从瘀论治13首,从毒论治6首,共涉及中药120种。从虚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补气理气药、活血药、清热药、滋阴药、化湿药等;从瘀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等;从毒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清热解毒药、活血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等。结论:在针对“虚、瘀、毒”三者不同病机的治疗中,以补虚药应用最为频繁,因此脾胃虚损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