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条件观测平差法(以下简称条件平差法)是平差方法的一种。它具有方法严谨、计算精度高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以闭合环形式联测的重力基点网的平差。但由于它的计算较复杂,特别在观测值个数较多时,计算工作量很大,且极易出错,影响了方法的使用。但是在采用电子计算技术后,计算的速度和精度就可大大提高。去年,我队根据条件平差的原理编制了DJS—6(108)机和M—160Ⅱ机程序(适用于处理大数据量),分别在108机和M—160Ⅱ机上完成了河北省Ⅰ级重力基点网的平差(该网包括20个基点,26个重力增量值,分六个闭合环)。计算了各边重力增量的平差值、各基点重力值的中误差以及各项检验计算。全部计算及打印时间在108机上是一分半钟,在M—160Ⅱ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最小二乘平差原理,对目前重力勘探中常用的往返重复观测、往往重复观测和三程循环重复观测的测量数据处理,分别推导了相应的零位变化为一次、二次、三次时间函数时的计算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在野外条件下,可在微机上方便地予以计算,为提高野外观测精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重力基点网平差问题,编制了重力基点网平差程序,通过内置潮汐校正,独立增量计算,基点网平差计算功能,使用户只需输入基点信息,录入重力仪读数信息和基点网信息,便可完成平差计算,一改过去还需手动计算输入边段信息和条件式方程等不便的方式。同时,利用GMap.NET平台引用互联网交通地图和卫星图,了解基点网及周边交通和地形等信息。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流上、下游水文站实测径流量水量不平衡问题,提出利用最小二乘法条件平差模型进行平差计算,并论述了最小二乘法的平差原理、条件平差法计算年径流量的数学模型及推导计算过程。通过对黄河下游花园口~利津6个水文站8年年径流量及区间水量变化量的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实算,证明利用条件平差法可以消除各水文测站实测年径流量及相邻测站区间水量变化量之间的矛盾,使各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区间水量变化量在空间和年际分布上达到水量平衡,并给出科学的精度评定,使平差后的年径流数值更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5.
在地质基础条件差,并且载荷变化复杂的大型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计算中,增量法计算相对其他计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本文采用增量法对苏州地区某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在开挖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分析进行计算整理,通过对比规范说明设计的合理性,并为深基坑开挖施工提出实际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6.
重(磁)法基点网的平差至今仍采用较古老的波波夫平差法.这种方法从大闭合差的环开始,辗转平差,往往需经过几次循环才能完毕.为克服这种缺点,有很多人都在研究新的平差方法,例如,朱松涛的方法,他是用迭代法解广义逆矩阵来进行平差,不过在计算时需用内存较大的计算机,这在野外条件下使应用受到限制.还有王保仁的方法,他是利用近似计算的最小二乘法原理. 本文所介绍的是用增广矩阵的线性变换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所求平差系数是一个精确的解,其计算效率要比波波夫法高几倍,而且条理清楚,不易出错. 平差过程仍是从求各闭合环的闭合差开始.如图1有四个相邻的闭合环,各边都标有增量值,增量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飞电器集团办公楼与四号家属楼的下沉,按Ⅱ等精密水准测量的各项技术指标作业,使用Ni004 精密水准仪及线条式铟瓦标尺。计算采用“秩亏自由网平差”,未知数选用独立函数。按求条件极值的方法,组成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的法方程式,改变了法方程组系数阵的奇异性。  相似文献   

8.
郑永海 《中国煤田地质》1999,11(3):72-73,80
针对新飞电器集团办公楼与四号家属楼的下沉,按Ⅱ等精密水准测量的各项技术指标作业,使用N004精密水准仪及线条式铟瓦标尺,计算采用“秩亏自由网平差”,未知数选用独立函数,按求条件极值的方法,组成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的法方程式,改变了法方程组系数阵的奇异性。  相似文献   

9.
张留柱  袁东良 《水文》2001,21(5):42-44
利用最小二乘原理,研究了实测径流量资料平差处理问题,并推导了参数平差法的具体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实例说明了利用此方法可以合理地消除实测径流量计算结果中的偶然误差,解决了实测径流量不同年份各站之间的矛盾,给出了客观、实用、可靠的径流计算结果,并可对实测径流资料进行精度评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直接处理含有粗差的变形观测数据,文献(1)提出了L-X-1平差模型,但这种L-X-平差模型解的唯一性较差,为此,本文提出了L-X-1‘平差方法,该方法与L-X-1平差比较,更容易得到唯一的平差结果,且计算起来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