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基于"5.12"特大强烈地震后汶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结合笔者在汶川县城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经验,分别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分阶段实施、对致灾地质体调查评价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等三个方面对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涛 《陕西地质》2012,30(2):102-104
地灾危险性评估备案是地灾危险性评估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关口。严格审查和做好备案前提条件、评审专家组成、专家现场勘察、评估报告的评审和评估报告的备案,才能确保地灾危险性评估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5.12"特大强烈地震后汶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结合笔者在汶川县城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经验,分别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分阶段实施、对致灾地质体调查评价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等三个方面对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灾害(往下简称地灾)经济评估,在我国是一项起步较晚的新工作.以往因实证研究不足,比较成熟的评估理论方法尚未建立,几乎还一直停留在定性评估阶段,反映的地灾经济损失数字多属毛估粗算,一般难以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包含工程枢纽多、涉及范围广、评价内容复杂的特点,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别就评估级别、评估范围、评估区划分及目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所不包含的灾种,如水库诱发地震、地下洞室突泥突水等不良地质是否应包含在地灾评估中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即将成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程总结了以往评估实践,细化和完善了具体技术细则,强化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介绍了上海地区确定的地面沉降、地基变形、边坡失稳、砂土液化、水土突涌、岸带冲淤、浅层天然气害、水土污染等8个评估灾种的界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分类要素及划分标准、建设项目重要性的具体划分、评估范围的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分区原则、拟建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准则等灾评实践及规程编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是科学开展灾害管理工作的基础。灾情评估以单次灾害过程的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灾后综合评估以及区域灾情评估为主要内容,基于历史灾情统计资料的评估方法、基于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估方法、现场抽样调查统计方法、遥感图像或航片识别法、基层统计上报方法、经济学方法等是灾情评估的主要方法。灾情评估的目标从对灾情的估算和统计扩展到对灾情大小的分级,评估内容上逐步重视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评估方法上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建立灾情评估系统是灾情评估研究与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减灾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亟待加强,迫切需要形成包括对单次灾害过程的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灾后综合评估以及区域灾情综合评估在内的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的内容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体系和评估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5年来云南省开展县域地灾调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该项工作在本省地灾防治工作中至少发挥了6个方面的作用:(1)显著减少了群死群伤灾害的发生;(2)深入宣传普及了防灾知识;(3)为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提供了环境地质依据;(4)为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5)为科学管理地灾防治工作创造了条件;(6)有利于强化地灾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同时也指出,目前县域地灾调查工作的进度尚与地灾防治工作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各级政府应切实重视、想方设法、积极推进县域地灾调查工作。作者就如何推进云南省县域地灾调查工作及进一步发挥县域地灾调查成果的作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浙江地质》2008,(10):13-13
青川县为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县,经灾后调查,全县有1000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县的灾后重建工作带来极大危害。为了尽快推进全县灾后重建工作,为灾后重建规划用地提供地质安全保障。青川县委、县政府和我省援建指挥部决定,在重建规划全面实施前,对全县重建规划区进行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出于对我们浙江国土人的高度信任,青川县政府把这次重建规划区最大的区域,今后有可能成为青川县城的竹园镇及周围四个乡的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交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10.
九寨沟7.0级地震诱发大量地质灾害对九寨沟景区景观、生态和基础设施造成了较大破坏,景区公路沿线灾害频繁,公路受损严重,多处中断,其中五花海与熊猫海之间的老虎嘴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受损最为严重。在九寨沟生态极其敏感区进行恢复重建等工程活动中,仅靠地灾评估无法满足工程方案评价的需要,同时须考虑工程活动、地灾和生态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首次结合地灾风险评估,建立了生态敏感区的生态风险评估标准,在对九寨沟老虎嘴路段联合进行地灾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该路段道路恢复重建方案进行了评价论证,最终确定道路恢复重建方案。  相似文献   

11.
陈永宁  赵宁  夏玲  曹恒  丁相玉 《安徽地质》2007,17(2):118-123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是一项正在兴起的学科,目前主要在环境、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等领域中得到应用.本文就地球化学调查在特色农产品种植区环境和种植适宜性评价方面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对安徽省某草莓种植区的土壤环境质量、土壤条件、种植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和种植区规划.  相似文献   

12.
庐江县小包庄铁矿床是安徽省"358"找矿特别行动计划期间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在庐枞矿集区发现的一处大型铁矿床。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产于火山岩与次火岩体接触带附近,属高温气液交代型铁矿床。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该矿的围岩蚀变分带地质特征,为今后寻找同类矿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市(县)级旱涝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湿润指数作为旱涝评估的指标,蒸发力用本省蒸发力统计估算模式计算.借助于GIS平台将台站降水、蒸发值插值到地理网格点上,计算网格点上的湿润系数,并用海拔高度订正.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合肥市旱涝风险评估和区划.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地质灾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地质灾害不仅类型较多,而且动力成因也较复杂,有自然作用形成的,也有人为的和复合型(自然、人为作用兼而有之)的。本文主要反映了安徽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包括灾害类型、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对国土开发和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减灾防灾工作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伟 《安徽地质》2006,16(1):26-30
依据美国DRASTIC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充分吸收欧洲及国内有关地区的研究成果,结合安徽省淮北平原的实际情况,以MAPGIS和ACCESS为平台,评价了浅层地下水的脆弱性。在评价指标选择、指标等级评分和指数分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使之更符合淮北平原的实际情况,更具操作性,为今后开展全省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区长兴组底部普遍发现一薄层砾岩,经酸解分析,内含丰富的牙形刺和鱼牙化石。根据化石确定,此层砾岩在不同地区为不同时代:浙江长兴煤山,砾岩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之末;安徽广德独山和江苏张渚园田,砾岩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之初。此砾岩的出现说明本区龙潭组沉积之后有一短期侵蚀,并代表长兴组沉积的开始。因此长兴组沉积在各地不同,应是一穿时的地层单位。它始于晚二叠世早期之末至晚二叠世末。并根据岩相分析结果认为本区长兴组是一个由北东向南西展布的浅海台地到台前凹陷的低能海进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叶宏 《安徽地质》2006,16(3):237-240
根据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针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面临的优势及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合肥大兴镇土壤中Pb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数学模型,对合肥大兴镇地区土壤中Pb元素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Pb元素有TRCPPb→PbE+C释放转化的趋势,土壤面积约11%具有爆发Pb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可能性,这与大兴镇是合肥的工业重镇有关.同时,土壤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研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程培生 《物探与化探》2003,27(2):113-114
结合安徽石台-九华山地区1:5万地球化学普查成果,说明改进的基岩测量在地球化学普查中,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找矿信息,还能加速异常的筛选、评价,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安徽省的地质环境及美学评价,以及保护地质环境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