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贵州之中三叠纪菊石化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德佑 《地质论评》1944,9(Z3):275-280
头足类化石在我国地层中素少发见,而中生代菊石则更远不如欧美同期地层内之繁多。国内所产下三叠纪种属自经田奇(王嶲)氏描写发表後,鄂黔二省菊石始为世所知。此篇所述系最近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夏在广元、南郑、凤县、徽县、天水、甘谷、宝鸡陇县等地考查之结果,对三叠纪以後地层颇有进一步之认识  相似文献   

3.
《地质论评》1944,9(Z2):170-170
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边兆祥与李星学两君,去年赴宁夏调查,在中宁县东南土坡附近之煤系地层中,发现有海生动物化石,返碚後交尹赞勋先生鉴定,得知其中有海燕蛤Halobia二种,与已知者不同,概  相似文献   

4.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4,9(Z1):1-12
严格言之,两次去新,于地质上均无重大收获,仅于天山南北麓地质,有局部的认识。惟由局部的认识,亦可得若干比较可靠之结论。此结论惟何,即天山两麓,中生代以後地层,发育伟大,且有一部情况特殊,实非再加以详尽研究,不足以探尽其奇胜。然此等地层中,虽有若干含有丰富之生物群,堪  相似文献   

5.
郭文魁  杨博泉 《地质论评》1941,6(Z2):296-299
此区系著者等一九四○年七月至十月间所调查,位叙昆铁路之西,界乎宣威威宁之间,跨有云贵二省,面积之广达三千三百余平方公里,其间山脉之走向多与地层之走向相同,大致为东北—西南或北北东—南南西,间有呈南北向者,乃后生之断层所致也。  相似文献   

6.
从汾河谷中观察与从潼关以下黄河谷中所见者相符即此二谷中第四纪地层显然分为二段在下者为三门系其时代为上新统之上部或更新统即洪积统之下部在上者为主要黄土(以後续成者不计)其时代属更新统之中部或上部在汾河谷之中心山门系砂砾较多每呈洪水冲积之状但在岸旁斜坡则成黄土例如插图3A 所示者其黄土之下部似实与三门系相当盖此带红色之黄土中曾得含有?齿类骨之结核此物昔曾见于甘肃陕西黄土之底部而呈曾经搬移之状可见含此之层当在真正黄土之前动物骨中又有一种与泥河湾所见同凡此皆证明其非真正黄士也因此可知三门系同一时代能呈不同之状态在三门者为河成在泥河湾者为湖成而在汾河谷中则又见其有洪水冲积及黄土状之二态为三门系之下为蓬蒂层)Pontien)亦能呈诸状态成土状时则为含三趾马之红土成洪水冲积老汾河峡谷及河南新安陕西榆林曾见之潼关含Melania 之层为其湖成态茲将蓬蒂期三门期及黄土期三期之各种变态列表如下蓬蒂期之蜗牛往往较大壳呈被溶状中有方解石结晶壳色深褐若黄土中之蜗牛则常极洁白热河以北达贲诺尔在三趾马红土以上复有白色土层亦含三趾马此系局部特别现象蓬蒂三门黄土三期为同一地质现象之错见或复见即北方各大流域之?成及充积是也三期间之分隔则似前二期间视後二期间为较显  相似文献   

7.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4,9(Z3):386-390
新疆极西部之海相第三纪地层首先纪述者为特拉(de Terra)及伯姆(Bohm)但本书之材料为那琳及博特(Ambolt)所采,其地点前者为四六及四八,後者为五七,约在和阗以西及以北。其研究所得可补充及增加吾人对於新疆海相第三纪之知识。本书所记述之种类如次:  相似文献   

8.
1932—1937年间在周口店中国猿人产地及其他地点采得八十馀件节足动物化石,多破碎,完整者极少。颜色不一,由乳白而棕黄,兼有呈半透明玻璃状者。经初步观察,应属节足动物门,多足纲,倍脚目,马陆科,计一属两种: 一、山马陆(Julus of.terrestris)此种在第一,三,十五地点及山顶洞均有发现。此与现生的山马陆无甚差异,仅肛板及由二肛板所成之肛门沟稍大。二、裴氏小马陆(Julus peii Chia & Liu(sp.nov.)此种於第一,四,十五地点及山顶洞均有发现。由身体及头部形态,身体环节数目(三十个以上),知其与山马陆同属。但其决非幼小山马陆,因其体节数目多於长成之山马陆。但与现生於日本的一种 Nipponoiulus truncatus 近似,惟後者体节数较少,尾端钝圆。关於马陆属化石,据现在所知最早发现於始新统地层中,直到现在仍有生存,变异极小。以上所述二种若非与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共生於周口店地点,则其年代颇难鉴定,因其有以後爬入岩隙死後石化之可能,不过上述之标本不但有共生脊椎动物为证,且有的已埋藏於固结的砾岩中,其属於更新统时期可无疑义。  相似文献   

9.
1932—1937年间在周口店中国猿人产地及其他地点采得八十馀件节足动物化石,多破碎,完整者极少。颜色不一,由乳白而棕黄,兼有呈半透明玻璃状者。经初步观察,应属节足动物门,多足纲,倍脚目,马陆科,计一属两种: 一、山马陆(Julus of.terrestris)此种在第一,三,十五地点及山顶洞均有发现。此与现生的山马陆无甚差异,仅肛板及由二肛板所成之肛门沟稍大。二、裴氏小马陆(Julus peii Chia & Liu(sp.nov.)此种於第一,四,十五地点及山顶洞均有发现。由身体及头部形态,身体环节数目(三十个以上),知其与山马陆同属。但其决非幼小山马陆,因其体节数目多於长成之山马陆。但与现生於日本的一种 Nipponoiulus truncatus 近似,惟後者体节数较少,尾端钝圆。关於马陆属化石,据现在所知最早发现於始新统地层中,直到现在仍有生存,变异极小。以上所述二种若非与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共生於周口店地点,则其年代颇难鉴定,因其有以後爬入岩隙死後石化之可能,不过上述之标本不但有共生脊椎动物为证,且有的已埋藏於固结的砾岩中,其属於更新统时期可无疑义。  相似文献   

10.
贾兰坡  刘宪亭 《地质学报》1950,(Z1):23-27,94
1932—1937年间在周口店中国猿人产地及其他地点采得八十馀件节足动物化石,多破碎,完整者极少。颜色不一,由乳白而棕黄,兼有呈半透明玻璃状者。经初步观察,应属节足动物门,多足纲,倍脚目,马陆科,计一属两种: 一、山马陆(Julus of.terrestris)此种在第一,三,十五地点及山顶洞均有发现。此与现生的山马陆无甚差异,仅肛板及由二肛板所成之肛门沟稍大。二、裴氏小马陆(Julus peii Chia & Liu(sp.nov.)此种於第一,四,十五地点及山顶洞均有发现。由身体及头部形态,身体环节数目(三十个以上),知其与山马陆同属。但其决非幼小山马陆,因其体节数目多於长成之山马陆。但与现生於日本的一种 Nipponoiulus truncatus 近似,惟後者体节数较少,尾端钝圆。关於马陆属化石,据现在所知最早发现於始新统地层中,直到现在仍有生存,变异极小。以上所述二种若非与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共生於周口店地点,则其年代颇难鉴定,因其有以後爬入岩隙死後石化之可能,不过上述之标本不但有共生脊椎动物为证,且有的已埋藏於固结的砾岩中,其属於更新统时期可无疑义。  相似文献   

11.
玉门油田油母岩层之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贲 《地质论评》1945,10(Z1):29-36
一、绪言油母岩层生成时代问题,似纯属理论,与油田价值,毫无关系,实则大谬不然,盖生油地层时代确知後探钻地点乃有所遵循,钻探获油百分率亦增加,否则遇窟窿层即认为油田,谬误自多。钻探与地质本为互助之学,由地质调查与推论,可决定钻探之范围,而钻探之结果又可供地质参考,决定推论之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論述之地区属地台凹陷沉积区,是两个相邻含煤盆地。其基底为片麻岩,硅貭灰岩,海相石灰岩,出露于煤田边緣。区內除石炭紀、二迭紀之含煤地层外,尚有二迭、三迭紀之陆相地层,侏罗紀含煤地层,第三、第四紀地层和近代沉积。石炭、二迭紀含煤地层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之地壳运动及火山活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此篇分中国东部地壳运动为四大期,(一)秦领期在古生代之末在东部不甚显著·(二)燕山期在东部范围较广南北皆有,其时代在侏罗纪终,白垩纪前,其连带现象为花岗闪长岩之侵入及接触铁矿及铜矿之生成,造山运动终後则有斑状火山岩流之喷出.(三)南领期南方花岗岩及金属矿带之生成约在第三纪初或至早白垩纪终.(四)陇山期第三纪後半期之摺曲惟甘东及川东较著。  相似文献   

14.
莫柱孙  刘连捷  陈康 《地质论评》1943,8(Z1):159-160
砖头坳位于乐昌县九峰乡东北六公里,为湘粤间交通孔道,惟山势险阻,行旅甚难。砖头(土幻)附近大都分为斑状花岗岩之露头,地层则仅有二种:一为前泥盆纪之千枚岩系,为各色千枚岩,绿色片岩及灰白  相似文献   

15.
何春荪 《地质论评》1943,8(Z1):133-142
当前地质学者之对国家及国防负有重大任务已引起一新要求,即今後之地质学科须有一稳固而统一之基础也。因此余乃决定自一九四一年四月一日起,将地质学系中修业及文凭考试(Diplom priifung)之程序予以新订正。今後修习地质学科之年  相似文献   

16.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44,9(Z2):139-150
自一九三一年余之中国里阿斯期(即下侏罗纪)植物化石发表以後,先後接各国古植物学者来信,详论中国中生代植物之s地质时代,如苏联之Krystovofich,印度之Sahni英国之Harr.,南非之du Toit.日本之Oishi诸教授;而Krystovofich及Oishi且时时来信讨论,後者更邮寄日本标本百馀块,以作  相似文献   

17.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43,8(Z1):165-166
江西石炭纪煤系之发现原已甚早,例如王竹泉之敖城煤系,发表远在二十年前,谭锡畴王绍文亦先後有同样煤系之记述,惜後之调查江西地质者,每将之误入二叠纪,直至一九三七  相似文献   

18.
刘之远 《地质论评》1947,12(5):385-396
欧美地质学家,对于寒武纪与奥陶纪地层间之分界,尚有疑而未决之问题。我国西南部,下古生代地层舆西欧相似,分布既广,发育亦全,往日调查者,对于各纪地层时代,层序演  相似文献   

19.
论广西第四纪冰流遗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骕 《地质论评》1945,10(Z1):55-58
迩来冰川遗迹,时有发现,但因此种现象在我国尚属稀见,不免有见仁见智之岐,近读论评九卷三四合期孙殿卿、徐煜坚二先生所著广西第四纪冰川遗迹之文後,以文中资料格於印刷,未能应有尽有,自不无疑窦之处。骕未亲历其境所疑容有未当,但仍述出之者,在求二先生便事实更为明晰,俾同好由  相似文献   

20.
盛莘夫 《地质论评》1943,8(Z1):171-173
赣西北之震旦纪地层即指李毓尧氏之双桥山系,或王竹泉氏之上樵山系中下部,以及陈国达锺詠霓二氏缭水流域之庙前系,而喻德渊氏之长江流域震旦纪地层中,将李氏双桥系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