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微电子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物接地系统及其雷过电压过电流途径,并找出了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2.
1前言 从70年代开始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逐渐结合起来,80年代进入了二者紧密结合迅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向系统化发展,通信朝数字化发展,二者结合形成了计算机信息网络通信系统,亦即C-C系统。 随着C-C系统的发展并在人类生活中地位的逐渐提高,其安全运行也日益引起科技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的广泛重视,影响C-C系统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雷电磁脉冲辐射对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本文试图通过笔者及同事三年来防雷工程实践,就计算机信息网络(场地)综合防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作以论述,并希望以此引起我省专业防…  相似文献   

3.
太阳散射辐射的分光测量及其能量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修兰 《气象学报》1994,52(2):241-247
近十余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先后研究了散射辐射与总辐射的关系[1-6],建立了各种计算散射辐射的经验公式,但有关分光散射辐射分量的测量和研究为数甚少。为此,我们于1989-1990年在北京对300-2800nm光谱范围内的7个波段的散射分量进行测量,并研究了各分量与全谱段散射总量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传统观测仪器已逐步被自动气象观测仪器替代,由于自动气象站仪器主要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设备,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差,使得自动气象站仪器遭受雷击危害的可能性比建筑物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大的多,可达5倍以上,因此在雷电防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格尔木市气象台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提出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1引言现代社会.精密的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在各行各业都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关系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通常,这些精密的电子设备与计算机系统都集中在机房内,是耐电压水平较低.防干扰要求较高的弱电系统设备。近年机房受雷击的事故频频发生,强大的雷电流不仅破坏电气设备.造成数据的永远丢失.更严重的是使整个计算机系统中断、工作停顿.这样导致的间接损失无法估量。因此,计算机机房的雷电防护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当雷击接闪杆向地网泄流时,泄流通道会产生闪电电磁辐射及地电位升高,对DDZ5自动气象站系统造成严重干扰。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雷击接闪杆干扰侵入自动气象站系统的途径,提出了通过截断干扰"源头"的方式,即切断电源线、通信线及设备地线的引雷途径,提出了地网优化设计、SPD保护及屏蔽和合理布线等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屏蔽雷击引起的地电位反击,提高自动气象站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后,雷电灾害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从而使建筑物易遭雷击破坏;另一方面随着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及广泛应用,使建筑物内电子设备遭雷击的频率趋于增多,并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增加。雷灾逐渐呈现出受灾面扩大,  相似文献   

8.
影响太阳总辐射各主要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白建辉  王庚辰 《高原气象》1994,13(4):483-488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地区1990年1-12月晴天与实际天气条件下的太阳辐射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得到了描述晴天和实际天气条件下的太阳总辐射的一种关系式,并着重分析了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各因子的主次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石化临沂第三十八加油站雷击事故的调查,明确了造成本次雷击事故的雷电流闪击路径,以及造成本次事故的雷电流的能量与雷电闪击设备的破坏效应,分析并确定了雷电流反击加油机的调查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理解人工引雷上行正先导的传播过程及相关的爆发式电磁辐射脉冲,本文分析了2014年8月23日山东沾化人工触发闪电实验(SHATLE)中获得的三次上行正先导通道含有明显向下传播过程的个例。结果表明,在初始连续电流阶段观测到的爆发式磁场脉冲极性反转现象与正先导头部发展方向相对于观测位置投影方向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推断,爆发式磁场脉冲是由正先导头部较小空间尺度放电过程辐射出的,就本文分析的个例而言,爆发式磁场脉冲辐射源的放电尺度约为2 m,放电强度的最大值达到2.49 kA。爆发式磁场脉冲的辐射机制不同于人工引雷先导始发阶段初始脉冲电流产生的磁场脉冲的辐射机制,可能与正先导通道头部的梯级形式发展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1.
叶平 《广东气象》2001,(Z1):17-18
随着微电子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发展,使得雷电对这些电子元器件的危害日益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就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防雷工作就应从过去只注重直击雷防护转向综合防雷,堵塞各种雷电危害通道,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林县小店公社七泉大队气象哨农民气象员张启才同志的看天经验中有一条:“雪前雷雨水偏少”。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在学习群众经验过程中,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雪前雷”与气候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简要分析了屋面设备防直击雷的必要性,根据建筑物几何形状及接闪杆相对位置对屋面设备防直击雷的影响程度,选取不同的滚球基准平面,用定量计算的方法推导出修正公式,确定屋面接闪杆对设备直击雷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4.
雷击灾害是严重的气象灾害。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雷击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呈愈来愈严重的趋势 ,防雷工作也日趋重要。然而 ,目前尚仍有一些人在防雷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认为只要建筑物顶面装有避雷针 ,建筑物及建筑物内的设备就可以安然无恙。这是一种违反科学的有害认识。雷击有 3种 ,即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是指雷电击中建筑物的天面部分 ;侧击雷是指雷电击中建筑物的天面以下、地面以上部分 ;感应雷则是当雷云发生闪电时 ,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产生雷电磁场 ,雷电脉冲侵入设备 ,从而击坏电器设备 ,甚至击…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数据通信系统的防雷措施张军郭红晨(河南省气候中心,郑州·450003)当今正步入先进的信息时代,数据通信设备和终端在骤增,认真对待数据通信设备的雷击问题已迫在眉睫。下面从四个方面谈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措施。1防直击雷的措施计算机局域网中的微...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雷电科研和业务的发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与广东气象局联合于2006年7月3日至8月31日在广东从化地区进行了野外雷电观测和人工引雷试验。试验在3个场地同时进行,其中两个场地以人工引雷及其观测为主,另一个场地以自然闪电观测为主,同时在远距离对人工引雷试验进行辅助观测。试验中利用了大量先进的观测及采集设备,对自然闪电和人工触发闪电的电场、磁场、电流、辐射场、频谱和光学等特征进行了同步测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我国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及水分平衡的研究>工作中的一部份。根据我国七十多个日射台站1974年前的全部实测资料,推求出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我国300多个台站的太阳辐射各分量(直达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数值。同时设计了计算理论公式的计算图,求得了这些台站的有效辐射量,从而得到我国辐射平衡及其各分量。又根据我国六个台站热量平衡观测资料,得到土壤热交换量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确定了土壤热交换量。并采用和计算了与我国邻近的国外几十个台站辐射平衡各分量及研究成果。最后分析了东亚地区的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及冷热源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8.
雷鸣闪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高楼林立,且越来越高,使地面与雷云之间的距离缩短;另方面,工厂、汽车等排出的废气越来越多,污染了空气,使空气中的微粒增加,既利于雷云的形成,也利于雷电流的传导。所以,多雷的珠江三角洲,雷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越来越低,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每年因雷击造成的建筑物或设备的损坏越来越严重。不少单位、家庭都遭受雷电的威胁和侵袭,使人们逐步意识到防雷的重要性。雷电灾害分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建筑物上安装符合要求的避雷针(带),能比较有效地防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气有效辐射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ERBE的OLR资料以及地表有效辐射气候计算资料,探讨了全国大气有效辐射与气温,大气含水量,总云量等因子的关系,以及纬度,拔海高度对它的影响,得出了大气有效辐射的气候计算式。分析了其在全国的分布,指出,1,7月和年平均大气有效辐射场大致为一不对称的鞍形场,其高值区分别位于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青藏高原为主要低值区。  相似文献   

20.
黑河地区大气沙尘对地面辐射能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6,他引:13  
利用1991年2月下旬至5月中旬HEIFE张掖绿洲和沙漠站大气浑浊度观测和地面辐射平衡各个分量观测资料,分析和估算了大气沙尘对地面辐射能收支的影响,晴天大气透过率和达地面的短波辐射与大气浑浊度系数有产好的负相关,大气军浊系数增大时透过率和地面总辐射减少,大气浑浊度系数增大0.1,地面总辐射减少1.3%~1.9%,4月大气浑浊度由0.1增大到0.6,正午时刻地面总辐射减少67.6~85.8W/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