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下水观测网的若干问题与基于信息熵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植华 《地学前缘》2001,8(1):135-142
观测站点分布的任意性、随意性和层次不清以及观测数据的冗余性等是中国地下水观测网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观测网提供可靠和有效数据信息的能力。文章以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为例 ,分析了观测网几个问题的表现和原因 ,并对国内外观测网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技术方法的现状和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主要介绍了基于信息熵原理研究观测网优化设计的方法 ,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解决观测孔层次分类、信息冗余以及空间优化布局的技术思想。笔者认为 ,信息熵方法是一种能够评价地下水观测网信息 (而不是数据 )收集能力和优化观测网布局的很具发展潜力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于水资源系统观测网空间布局优化设计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观测网空间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和我国目前观测网点布设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国内外水资源科学研究状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用于观测网优化设计的几种技术方法,包括数据理论方法,克里格技术和信息熵方法,特别推荐基于信息熵与随机数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优化设计方法,这种根据观测数据信息含量大小建立信息关系度量的技术手段,特别适合在基础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运用。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通过对地下水流系统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及地下水动态测量值的研究,提出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一随机性数值模型。运用该模型的模拟解,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优化设计。该方法把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密度、位置及观测频率优化与地下水流系统结合起来研究。为了克服该模型计算量大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使这一观测网优化方法适于在微机上实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该方法曾用于陕西某地区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网的优化设计,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观测网优化设计,包括观测孔空间位置及时域上观测频率的优化设计。本文从地下水动态特征出发,提出了地下水观测频率优化设计的时间克立金方法、谱分析方法以及统计学分析方法。在观测频率优化设计中,各种方法研究的角度各有特点和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地下水观测网存在的层次不清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理论新的分类方法。文章列举了观测网层次问题的表现,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提出地下水观测网的层次性应该对应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层次性。认为地下水观测网就是一种信号通讯网,水位信号具有可传递性、差异性以及衰减性等特征,可以运用信息熵理论中的互信息概念,定量刻画观测孔之间的信息联系,并以这种信息联系程度作为观测孔层次分类的主要依据。作者以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为实例,研究了区域尺度观测网的分类,结果表明信息熵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地下水观测网存在的层次不清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熵技术的新的分类方法。列举了观测网层次混乱问题的表现、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提出地下水观测网具有层次性,而且这种层次性必须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层次性对应;认为地下水观测网就是一种信号通讯网,水位信号具有可传递性、差异性以及衰减性等特征,可以运用信息熵理论中的互信息概念定量刻画观测孔之间的信息联系,并以这种信息联系程度作为观测孔层次分类的主要依据;以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为例,研究了区域尺度和局部尺度观测网的分类,结果表明信息熵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7.
应用信息熵方法对区域地下水观测网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植华  丁国平 《地球科学》2001,26(5):517-523
数据冗余是观测网优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冗余数据既造成数据噪音又增加观测网运行成本.减少数据冗余的主要手段是减少观测孔的数量, 但前提是不影响原有观测网提供信息的能力.作者基于信息熵概念和随机技术的结合, 提出了一种优化观测孔数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信息熵理论来评价每一个观测孔数据信息含量大小, 计算观测网中每一对观测孔之间的信息流交换, 并建立观测孔之间信息传递与距离的统计关系, 这种关系是判断冗余性观测孔的基础.这种方法被用来优化河北平原区域地下水观测网, 不仅解决了数量问题, 同时也可确定具体冗余性观测孔.最后结果对比证明, 将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孔的数量减少2 6%, 几乎没有影响现有观测网提供数据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确定性和随机性特点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地下水流系统参数估计、状态预测及地下水位观测网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确定性和随机性特点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地下水流系统参数估计、状态预测以地下水位观测网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全球定位系统是观测地壳形变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例如观测加利福尼亚板块边缘运动就使用了这种技术。这里,我们介绍的是使用GPS定位观测网观测的地壳形变与1989年7月日本伊豆半岛东边海底火山活动,震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In the Daqing region of China there are 34 groundwater well fields with a groundwater withdrawal of 81.9×104 m3/d. Due to over-abstraction of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from the 1960s to present, a cone of depression up to 4,000 km2 has formed in the area. To monitor the change in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an effective groundwater-monitoring network. The sites for monitoring groundwater level were selected by applying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 coupled with Kalman filtering to the area in which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exploited. The criterion is a threshold value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estimation error. This threshold value is determined by the tradeoff between maximum information and minimum cost, in which the maximum inform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minimum cost is equivalent to the number of observation wells. The groundwater flow model was calibrated by an optimal algorithm coupled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 with Kalman filtering by using the data from 16 observation wells from 1986 to 1993. A simulation algorithm coupled with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 with Kalman filtering analyzed the location data obtained from the existing 38 observation wells in the same reg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andard deviation of estimation error is computed and the locations that have the maximum standard deviation are selected as additional sites for augmenting the existing observational well network at a given threshold value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surface. Based on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groundwater level monitoring network, an optimal monitoring network with 88 observation wells with the measurement frequency of 12 times per year is selected in the Daqing reg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观测井网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克立金方法的基本思想,结合数学规划方法,推导出克立金方程组,并以现有的神头电厂贮灰场地下水观测井网的质量评价为基础,考虑观测井网优化设计中目的和经费投入量,拟定备选方案,分别计算出估计误差方差分布,经比较分析,选取一个最佳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克立金方法可以解决地下水观测井网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动态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获满足一定精度要求全面而合理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具有现实经济效益。本文研究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位动态测网,通过选取理想的变差函,运有Kriging方法进行地下水位的线性无偏最优估计和计算估计误差的标准差,结合给定的允许误差限评判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网的配置是否合适,并提出调整现有观测网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克立格法在地下水观测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回顾了克立格法在地下水观测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和进展,介绍了克立格法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克立格法在地下水观测网中的应用思路与实现方法,举例说明了利用克立格法优化调整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  相似文献   

15.
煤层含气量预测是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前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近些年,BP神经网络算法常用于煤层含气量预测领域,但传统BP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往往存在收敛速度慢、对初始值敏感以及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以人工蜂群算法为特征的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以沁水盆地某工区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R型聚类分析法对目标煤储层所提取的多种类型的地震属性进行分类,优选出4种对煤层含气量变化反应最敏感且相互独立的地震属性;再利用人工蜂群算法(ABC)寻找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与隐含层的最优连接权值和隐含层的最优阈值,构建具有鲁棒性的ABC-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以井位置优选地震属性和含气量数据为样本训练该模型;最后,以整个工区目标储层的优选地震属性为输入,进行工区内煤层含气量的预测。预测结果与各井含气量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其中,训练井处的平均误差率为0.23%,验证井处的误差率低于15%,预测精度较高,因此,该预测方法可靠性高,适用性强,可有效用于煤层含气量预测。   相似文献   

16.
张国鸿  黄振宇 《安徽地质》2011,21(3):197-200
通过一个实际工程应用的例子,介绍了综合直流电法勘查地下漏水通道,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特别是在勘查场地条件困难情况下,采用充电法、自然电场法等直流电法手段查明地下漏水通道位置、宽度以及下延深度等问题。基于充电法的工作原理,采用了一种新的观测方式,命名为电流强度法。  相似文献   

17.
水准网平差中起算点质量好坏不仅影响平差精度,而且如果采用不好的点位,直接影响成果的使用,带来严重后果。该文以青州市水准网的布设为例,分析讨论了起算点对水准网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根据较差中误差大小选用起算点的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步骤,达到的效果,以及水准网布设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是中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岩溶-裂隙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为52×10~4m~3/d。为了对岩溶地下水进行有效监测,需要建立最优的地下水监测网。文中在对岩溶地下水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性-随机性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与卡尔曼滤波耦合的模拟递推算法,对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显示:现有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难以达到监测目标,最优地下水位监测网由14个监测井,每月监测一次的监测频率组成,比现有地下水位监测网减少了2个监测井。  相似文献   

19.
BP神经网络方法在地下水动态监测网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质量评价模型,并以甘肃省武威盆地的地下水位监测网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研究表明,在武威和清源附近地下水监测点密度大于0.09/km^2的三个区域,需要进一步调整地下水监测点结构。武威以东、双城以南的地下水位漏斗区和武威以西的山前地带,需要增加地下水监测点。其它地下水监测点密度小于0.03/km^2的地区,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