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国煤炭地质领域,地质科技人员对王双明并不陌生。王双明1977年9月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1980年考入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煤田地质及勘探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煤地质学家杨起院士和李思田教授,1983年毕业后历任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工程师、地质处副处长、科技处处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局长兼总工程师。2005年5月他调任陕西省煤炭工业局长、党组书记兼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局长,2007年4月任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他还担任中国地质学会第36、37届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第四、五、六届理事,陕西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2002年被聘为陕西省煤炭工业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政府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专家组成员,2008年4月被聘为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田地质专家组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2.
《地质论评》1982,28(6):615-617
中国地质学会 理,长黄汲清 .明理事长马杏垣尹赞勋卢衍豪乐森博 朱国平许杰孙殿卿张文佑 张伯声陈国达邹家尤袁见齐 徐克勤l俞建覃11侯德封l高建明 程裕淇翟光明 秘书长王泽九 副主任委员杨怀仁徐仁 刘东生 秘书长段万惆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康永孚 副主任委员彭肤胡兆杨 秘书长汪贻水余大良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林真平 副主任委员业治铮任美愣 李德生秦蕴珊 秘书长杨启伦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燕蔷 副主任委员袁胭庭杨起 秘书长王袒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代主任委员刘国昌 副主任委员胡梅英戴广秀 余  相似文献   

3.
穆克敏     
穆克敏,山东桓台县人。195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地质矿物系,并留校任教。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到东北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任教,1956年晋升为讲师。后曾任长春地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岩石教研室主任,地质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地矿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17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和博士后导师、著名煤地质学家、煤岩学家、本届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本刊编委会顾问杨起先生80华诞.杨先生从事地质工作60载,学术造诣高深,功绩卓著,桃李满天下.我们<煤田地质与勘探>编辑部同仁和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向杨老师致以衷心祝贺.  相似文献   

5.
郭振明 《地质论评》1983,29(2):165-165
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11月22—28日,在昆明云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召开了南方含煤沉积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煤炭科学院地质勘探分院副院  相似文献   

6.
张咸恭教授(1919年生)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第33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工程地质课指委顾问,中国科学自然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开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我国工程地质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张咸恭教授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兰州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历任工程地质教研室  相似文献   

7.
晓生 《地质学刊》2008,32(4):344-344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如皋人。1942年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毕业,1943年-1945年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后赴美留学,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回国,历任中国矿业学院煤田地质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学科煤田地质勘探学术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煤炭部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发明奖委员会评审委员,中国煤炭学会泥炭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党员、长春地质学院教授、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地矿部岩浆岩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春地质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的岩石学家张树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1年8月18日上午11时40分在长春逝世,终年61岁。张树业同志1930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1949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8月毕业分配到长春地质学院工作,197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教研室副主任,地质系中心实验室主任,地质系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9.
马镇坤,江苏省淮安县人.矿床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学家.1932年毕业于前中央大学地质系后,任前安徽省建设厅技士.1933年赴德留学,1936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37年归国后历任前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前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前经济部技正等职.1949年后历任中央有色局昆明办事处副主任、云南省工业厅有色处副处长、重工业部地质局云南地质分局总工程师、昆明工学院地质系教授、西南有色地质勘探公司技术顾问、冶金部地质司兼职顾问等职.  相似文献   

10.
《沉积学报》1987,5(3):1-3
叶连俊教授自1937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开始从事地学研究以来,迄今已整整五十年了。叶连俊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沉积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学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沉积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国际地科联沉积学委员会委员,曾任国际沉积学家协会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11.
张树业     
张树业,山西省五台县人.1952年8月于北大地质系毕业后分配到长春地质学院工作,是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批大学生.曾任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教研室副主任、院中心实验室岩矿教研室主任、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地矿部岩浆岩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春地质学院教授、学术及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副导师等.1980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全国青年沉积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2月13—1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和生产单位的52名代表会聚一堂,在中国矿业大学的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中科院学部委员、地学部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徐光炽教授、地学部常务副主任、中国沉积学会理事长叶连俊教授、中国沉积学会副理事长吴崇筠教授、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德馨教授、中国地质大学何镜宇、徐怀大、王德发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张鹏飞、任德贻教授、中国石油学会裘亦楠高级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丁毅     
丁毅,江苏淮安人.我国著名地质矿物学家.1935年毕业于前中央大学地质系;1935~1947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调查员、技士;1948~1956年任重庆大学地质系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1956~1981年11月任成都地质学院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等.在地质、矿床等方面,他先后发表《幕府山地质考察》(1935年)、《地磁与地质》(1936年)、《电力探矿在当涂铁矿之初步试验》(1936年,为我国电法勘探领域首开先河)、  相似文献   

14.
边兆祥,河北省唐县西山阳村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曾任前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技佐、技士.1946年起任中山大学地质系副教授,1949~1950年任广西大学博物系教授,1950~1958年任唐山铁道学院、北京地质学院教授.1958年起任成都地质学院教授、博物馆馆长、名誉馆长.他还曾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四川省地质学报副主任编辑、四川煤田地质学会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15.
邵克忠,河南省博爱县人,我国著名矿床、矿物学家。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此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956年任西南地质局岩矿研究室副主任;1958年调江西省地质局,历任铜矿地质大队主任地质工程师、地矿处工程师、901地质大队总工程师、江西地质科学研究所铜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78年调任河北地质学院副教授、教授,并先后兼任地质系主任、矿产地质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河北地质学院学报》主编;中国地质学会理事,河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煤田地质专委会)和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水害防治专委会)联合主办,煤科总院西安院承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2008年度学术研讨会于10月22—25日在海口召开。煤田地质专委会主任委员张群、副主任委员谭永杰、李伟;水害防治专委会秘书长刘其声等出席会议,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等共8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沈保丰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前寒武纪矿床专家,今年是他的70寿辰,从事地质工作50年,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向他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的敬意。他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顿涅斯工学院地质系,历任山西大学地质地理系主任助理,地质部华北地质科学研究所铁矿研究队技术负责,地质矿产部(现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矿矿床室副主任、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前寒武纪研究进展》主编等。目前任天津市地质学会顾问、天津市宝石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委员、《地质学报》编委等。  相似文献   

18.
本期出版“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专集 ,欣逢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沈照理教授从教 5 0周年和70华诞 ,谨以此表示祝贺 !沈照理教授 1 95 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学系 ,同年到刚刚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任教 .1 96 1年研究生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获地质 -矿物学副博士学位 .沈照理教授 1 979- 1 987年任原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主任 ,1 988- 1 992年任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副校长 .沈照理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学科评议组成员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 ,中国…  相似文献   

19.
杨起先生(1919~2010年)是我国煤炭地质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杨起先生及其团队多年来关于中国煤的理论和实践,可称为"杨起煤变质理论"。杨起先生把国外先进理论与国内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了针对中国煤田地质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建立了中国煤变质的理论。他强调岩浆岩对中国区域煤变质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煤质分布与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一个煤田一个煤层,且表现在一个省甚至全国的范围。杨起煤变质理论的核心是岩浆导致煤变质,岩浆(主要是热,其次为热液)对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煤变质程度上(煤级、煤质、煤化程度)。杨起先生的创新,不仅开辟了煤岩学研究的新思路,而且开拓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岩浆热场-煤岩学(简称热煤岩学)。杨起煤变质理论是中国煤田地质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热煤岩学的基础。开展对杨起煤变质理论的深入研究,挖掘杨起煤变质理论的精髓,推进杨起煤变质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是发展中国煤炭事业的关键环节,它将改变中国煤炭事业的面貌,带来中国煤炭事业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岩石学家穆克敏教授,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88年3月18日在长春病逝,终年61岁。穆克敏教授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195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后留校任教。1952年调至东北地质学院地质系任教,历任岩石教研室主任,地质系主任等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