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是精准农业的重要技术支撑。随着精准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基于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的精准农业应用应运而生。本文针对国内精准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探索了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2000年10月,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空,中国开启了建设自主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宏伟工程。经过10多年的努力拼搏,2012年底,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并对外公布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掀起了北斗应用的热潮。2013年成为北斗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的元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应用引领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逐步形成,“北斗特色”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3.
《全球定位系统》2021,(4):I0001-I0004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单位会员、个人会员、专业(工作)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有关单位: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定于2021年9月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十届年会(以下简称“北斗应用大会暨年会”),期间举办北斗融合应用成果博览会,充分展示以北斗为核心的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应用成果和应用方案,“十三五”优秀科技成果,以及北斗科普成果等。为做好博览会招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在国土测绘领域,北斗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该系统是由国家统一规划建设的卫星导航定位增强系统,通过一张网的整合与建设,基于云计算和数据技术,构建位置服务云平台,可以满足国家、行业、大众市场对精准位置服务的需求,同时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防灾减灾、国土测绘等高精度位置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北斗+5G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的综述和分析,探讨了其技术原理、关键技术(高精度定位算法、多模式导航融合等)以及应用前景,并对相关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日益完善,基于北斗的位置服务相关产业也在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也加速了互联网产业与位置服务产业的结合。本文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支撑,提出集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蓝牙/Wi-Fi技术的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和位置服务技术的方法,为城市室内外无缝定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13年9月24日上午9点,第二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大会现场宣布了北斗高精度接收机推荐名单,发布了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白皮书,并邀请了超过100位国内享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政府领导、北斗导航专家出席。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互联网+位置服务的社会需求日益广泛,以我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洲Galileo为代表的四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普遍应用于室外导航定位。为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公共安全和移动服务,以位置感知为目标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成为泛在测绘、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将逐步发展成为大数据时代重要的智能服务。  相似文献   

9.
为做好长三角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跨区域融合三省一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资源,提升北斗位置服务支撑保障能力,本文研究了轻量化惰性格网和地理围栏技术,统一了跨区域差分数据格式,设计了区域一体化的北斗位置应用服务模型。通过浙江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政务一朵云”发布验证了轻量化惰性格网的高效性,并结合太湖西岸的跨区漫游实例验证了相关服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推进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领域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自主化,提升新型测绘基准服务质量和能力,通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国产化平台的研制,基于虚拟基准站数据的社会化基准服务技术研究,搭建了基于北斗三号的省级基准服务平台。经过功能测试、性能测试以及试运行,结果表明:该平台实时定位服务能力达到平面优于3 cm、高程优于5 cm的精度水平,可以满足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高新科技,通过一定区域布设若干连续运行参考站,对区域卫星定位误差进行整体建模,通过无线网络向用户实时播发定位增强信息以及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本文主要针对辽宁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系统测试以及精度分析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农业、电力、环境、应急等诸多场景,亟需融合技术对跨网、多源接收机等设备进行统一监管。以湖北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例,在深入分析多源北斗位置服务系统现状与服务机制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WebGIS的多源跨网协同监控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地面基准站和各类解算平台的数据流状态动态可视化监管、差分数据的实时解析,并可通过格网划分策略快速定位监控系统健康状态,有效解决了多源北斗位置服务系统的跨网协同管理问题,已应用于省级北斗位置服务中。  相似文献   

13.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大地测量、低轨卫星精密定轨、航空摄影测量、GPS地震学等领域.随着我国北斗系统(BDS)的完全部署,其为GNSS系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GPS、GLONASS的PPP静态、动态事后解算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实时北斗PPP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实时北斗PPP的应用场景还不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旨在对单频北斗实时PPP进行研究.基于BDS系统,本文建立了单频北斗PPP模型,并基于车载动态测试实验,验证本文提出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北斗单频PPP可以实现车道级定位,为北斗的实时应用推广做出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北斗高精度服务保障技术方案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北斗高精度定位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能够对外提供米级到厘米级的高精度位置服务。高精度定位与高精度地图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深度融合的北斗高精度服务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针对公安领域对于高精度定位和高精度地图的需求,提出了北斗高精度服务保障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张晶晶  胡可  陈现春  李鹏  张熙  石鑫 《测绘通报》2019,(4):17-20,31
目前国内各省市北斗CORS服务系统相互独立运行,不同省服务系统账户无法通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的社会化应用范围。针对此难题,本文基于移动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虚拟通信媒介模式的CORS跨网服务无缝切换通信模型,实现了用户跨省使用北斗高精度服务的无缝切换和实时获取高精度定位数据。该方法不改变目前各省市CORS服务业务流程,且用户无需重新注册账号,即可实现在不同省市使用CORS服务的无缝切换。经测试,该方法实现跨省切换并获得高精度定位数据的平均用时为9.029 s,可应用于多省市跨网服务及国家"北斗位置服务一张网"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GNSS应用的不断发展,实时位置服务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实时服务尚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基于卫星精密定轨基本原理,讨论了北斗导航卫星实时轨道确定策略;研究了基于北斗卫星质心和天线相位中心的SSR轨道改正值生成方法,并给出了一种适合北斗导航卫星的IODE值表达方式;基于国家基准站和全球MGEX站数据,进行了北斗导航卫星的实时轨道解算测试,结果表明,GEO卫星1D RMS精度优于400 cm,平均精度为223 cm,其径向精度优于20 cm;IGSO卫星精度优于30 cm,平均精度为22 cm,其径向精度优于10 cm;MEO卫星精度优于30 cm,平均精度为15 cm,其径向精度优于10 cm。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2014年8月15日,"北斗丝绸之路"追随历史的脚步来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本次活动由交通运输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等部门主办,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方测绘等单位承办。活动以"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及交通运输应用"主题,并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结合点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对推动北斗产业发展、特别是北斗导航产业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北斗导航产业应用及技术发展专家讲座环节中,南方测绘携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而来。相关  相似文献   

18.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我国新一代现代测绘基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提高测绘基准现代化服务能力方面意义重大。文中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原有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介绍了基于北斗的区域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应用服务关键技术,构建了现代测绘基准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为充分发挥北斗在现代测绘基准应用服务中的作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导航一张图建设项目作为湖北省"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对北斗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一张图以及智慧湖北时空信息云平台一张图等项目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湖北省导航一张图建设项目生产实际,探讨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高精度导航生产中的应用方式、技术流程和实际效果,为全国其他省份导航地图生产项目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面向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应用,提出建设基于北斗的物流监控定位服务平台。根据建设该平台的必要性,给出了平台的总体构架和功能设计。基于预设计的物流监控定位服务平台,假设以某市为例,给出了该市若使用北斗物流监控定位服务平台的应用结果,并设想了平台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