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其中突出强调了精准扶贫。根据宝鸡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片区县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气象精准减灾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需求与努力方向。指出气象精准减灾要在提升防雹减灾作业能力、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精准助力产业扶贫等三个方面强化能力,才能助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宁夏谋划气象助力精准脱贫的做法的深入分析,得到气象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整体战略、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贫困地区基层气象现代化、破解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发展瓶颈等方面的启示,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气象部门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总结分析了陕西省气象局减灾服务中心成立五年来,在探索实践具有陕西特色的"小实体·大网络"决策和应急气象服务机制方面所开展的工作,特别是在决策气象服务、应急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实体化运行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指出深入推进决策应急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必须坚持"需求牵引、服务引领"发展理念,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着力抓好基础核心业务、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实体化运行及技术支撑能力提升等工作,努力向综合性气象防灾减灾方向发展,全面推进陕西公共气象服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为例,从基层气象服务和精准扶贫实际出发,分析气象部门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气象服务助力提升贫困人群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对接精准扶贫工作需求、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深化部门联动等对策,以期找出精准化、精细化气象服务助力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途径,真正使气象服务惠及贫困人口,群众对气象基本公共服务的应用获得满意评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精准扶贫工作基本情况的调研,认为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气象部门积极主动的参与,提供针对性强、精细化、无缝隙的气象服务产品。找准气象服务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加强气象为精准扶贫工作服务的能力建设,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钉钉软件是一款智能移动工作平台,将其应用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与短信、电话、即时通讯软件、业务软件等传统服务方式相比,钉钉软件更能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工作留痕的信息化水平。钉钉软件特有的DING功能,还可以用于开展“三个叫应”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气候中心利用部门自身的科技优势,对四川省气象局精准扶贫联系指导帮扶县——旺苍县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分析,提出风能、太阳能利用开发建议;其次对旺苍县四大扶贫主导产业中的茶叶、核桃、猕猴桃从气候适宜性角度分析,划分出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为大力发展茶叶、核桃、猕猴桃种植产业提供科学指导;最后对主要的气象灾害暴雨及其次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分析,为迁民避灾,气象灾害防治规划等提供参考。为了切实发挥气象服务在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过程中“趋利避害、减灾增收”的独特作用,应寻找贫困地区优势气候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并减少自然灾害在脱贫攻坚中的不确定因素。研究为气象助力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县级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户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例,简要介绍了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县级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出建议,为提高当地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暴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为研究视角,首先对湖南省气象局暴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研究组抽样调查得到的7 478份问卷数据进行无效问卷剔除,在此基础上,从暴雨预报的准确性、预警发布的及时性、信息发布的频次、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内容的通俗性及防御建议的有效性六个方面,分析公众暴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满意度。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估各个因素对暴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公众满意度的影响。最后利用所得到的各个路径系数建立暴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估模型,代入调查问卷采集到的数据后得到湖南省暴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公众满意度为88.02%。  相似文献   

10.
综观目前气象科普服务,存在服务内容、传播主体较为分散,准确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不足,对公众的吸引力、指导作用不强等问题。文章对科普知识内容和传播建设进行了构思设计,提出了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为突破点开展系统性的气象科普工作。建议由专业的气象服务机构开展气象科普服务知识内容库建设,气象科普知识内容库首先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为重点进行建设,而后逐步覆盖气象科普其他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多渠道建设高公信度气象科普传播体系,尤其应重视借助新兴“短、平、快、广”第三方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同时可采取内容库授权等方式扩大气象科普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