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内蒙中部东升庙矿区元古宙狼山群第二岩组第四岩性段中,发现颇具规模的菱铁矿层.虽然菱铁矿体与含铜硫铁多金属矿体同出现于一个岩性段中,但大部分菱铁矿是独立矿体.  相似文献   

2.
《福建地质》2012,31(3)
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研究了永定县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沉积-改造型矿床;控矿条件主要为晚石炭世经畲组至中二叠世楱霞组含矿层位及矿区内浅层次推覆构造;明确了含矿层位、控矿构造与容矿构造、岩浆岩、物化探异常、铁锰帽和古硐等作为找矿标志,结合区域其它矿床,建立该类矿床的找矿模式,以期指导闽西南地区铁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福建永定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建辉 《福建地质》2012,(3):206-214
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研究了永定县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沉积-改造型矿床;控矿条件主要为晚石炭世经畲组至中二叠世楱霞组含矿层位及矿区内浅层次推覆构造;明确了含矿层位、控矿构造与容矿构造、岩浆岩、物化探异常、铁锰帽和古硐等作为找矿标志,结合区域其它矿床,建立该类矿床的找矿模式,以期指导闽西南地区铁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大湾矿区陡山沱组底部为上覆于南华系冰碛岩之上的盖帽白云岩,主要由微晶白云石组成的泥-微晶结构、薄层状构造灰色细晶白云岩。局部地区,岩石为铁质侵染,为褐红色。见方解石及少量石英充填于裂隙中。水平层理发育,与上覆矿层整合接触。盖帽白云岩在全球各地广泛分布。大湾矿区震旦系陡山沱二段(a矿层产出层位)厚度及其品位受沉积基底(陡山沱一段"盖帽"白云岩)起伏程度的制约,当盖帽白云岩厚度增大时,沉积的陡山沱组a矿层厚度减薄,相应的磷块岩P_2O_5含量相对增高,相反,沉积的陡山沱组含磷层厚度大,磷块岩P_2O_5含量相对较低。矿区北4-8号勘探线及9-27号勘探线a矿层矿石品位相对较高,a矿层厚度相对减小。指示大湾矿区北东部及南西部a矿层沉积环境海水相深度相对较浅,水动力环境相对较强。同样,大湾矿区中部a矿层底板盖帽白云岩很薄或这未发育,但出现粉砂质泥岩,矿石品位相对较低,矿层厚度相对变厚。a矿层沉积环境海水相深度相对较深,水动力环境相对较弱,推测大湾矿区中部a矿层沉积底板存在一条东西向凹陷。从盖帽白云岩到陡山沱二段a矿层是持续海侵过程,地层连续沉积。盖帽白云岩沉积环境为介于潮间带至深水区的缓坡,指示a矿层同样为潮间带至深水区之间的缓坡沉积。  相似文献   

5.
在宜昌磷矿杉树垭磷矿区新一轮地质勘探工作中,在原主要工业矿层之下新发现了一工业磷矿层,命名为中磷层一矿层(Ph12).Ph12矿层受NW向古构造控制,其厚度、品位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和方向性,即呈NW-SE向展布,从杉树垭矿区东部矿段向北,其厚度、品位均呈增加趋势.新工业磷矿层的发现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对宜昌磷矿北部地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挝万象平原塔贡矿区钾盐矿产以光卤石为主,在矿区东部发育北西-南东走向的钾石盐矿层。钾石盐矿层分原生矿层和次生矿层二层矿:原生矿层分布于钾盐矿层的底部,矿层厚度变化大;次生矿层仅分布于中部ZKT10-6钾盐矿层顶部,矿层厚度大、品位高,分布面积小。由于受老挝当地能源与运输不足的制约,目前中国数家企业在万象平原进行小规模试验性开采,用光卤石生产氯化钾。经对塔贡矿区钾石盐矿层KCl资源量概略估算,可以满足当前中小规模开采。用钾石盐生产氯化钾不但工艺较简单,而且无须处理大量的氯化镁,环境污染小,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塔贡矿区钾石盐勘查围绕ZKT10-6孔以探明该区块次生钾石盐矿层;围绕LK22和LKTN2钻孔一带以查明原生矿层。  相似文献   

7.
前言太平山铁矿位于新余铁矿田东段,东邻良山铁矿,西与下坊铁矿寨口矿段毗连.矿层赋存于震旦系上部松山群杨家桥组下段.按正常层序,矿层上部为绿泥磁铁石英岩,下部为镜铁磁铁石英岩,直接顶板为绿泥千枚岩,直接底板为含磁铁绿泥绢云千枚岩.太平山铁矿现在的地层层序为倒转层序.1958年以来,对新余矿田各矿区矿体形态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多层矿"与"单层矿"(即"红绸舞")两种观点.在太平山铁矿勘探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矿体的形态不过是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一种表象,而构造作用本身则是产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新余式铁矿中深部铁矿勘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中铁矿田(新余式)铁矿位于南华造山带北缘,武功山 — 北武夷山隆起带西段武功隆起东南侧的神山背斜南翼.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现航磁异常,随即开展勘查工作,至80年代末,查明铁矿资源储量5亿多吨.但认为铁矿成因是沉积变质型,在走向上延伸大于60 km,倾向延深小于1 km.笔者认真总结了新余式铁矿田矿床成因特征与成矿规律及对典型矿区构造特征的研究,认为区内变质岩原岩主要形成于优地槽海底火山喷发环境,是火山-沉积变质型硅铁建造的铁矿床.因此,铁矿层所在的地层是寻找该类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矿层形态呈“红绸舞”式,一般具有“浅繁深简”的特征.文中重点对“红绸舞”式褶皱展开研究,认为在矿区内铁矿层次级褶皱具有规律性:平面上每100~300m出现一个“台阶”.“台阶”是由一个背形和一个向形组成,影响垂深40~300m.平面与垂向“台阶”间距规律自北向南,由浅到深,均是由小到大.这组背向形是矿区的二期构造,北西向展布,呈左行雁行排列.二期褶皱是在固流作用下形成的不同规模、形态各异、简繁更迭的各种不协调褶皱为特征.其核部铁矿层厚度较大,一般是翼部铁矿层厚度的2~12倍,一般在二期褶皱构造的轴部及转折端附近铁矿体形态复杂,更次一级小褶曲十分发育,其厚度也随之增大,倾向延伸也增大,是铁矿层赋存的有利构造部位.矿区所控制的铁矿层延深大于2.6km.在总结区域与矿区铁矿勘查经验的基础上,文中提出“就矿找矿和寻找有利构造部位相结合”的找矿模式,给赣中铁矿田新余式铁矿未来边深部(第二找矿空间)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貴州东部某汞矿区久以产汞著称。近年随着矿山生产規模的扩大,迫切要求进行深部找矿,特別亟待解决在矿区北部埋藏較深的下寒武紀含矿层和在矿区南部及西部为层厚巨大的上寒武紀地层掩复的中寒武紀含矿层的矿床远景問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堆积矿矿-土组合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平果矿区在强烈剥蚀环境中堆积矿保存的地质条件,将矿层结构类型划分为斜坡型、洼地型和塌陷型,明确了它们与矿区岩溶地貌分带对应、继承演化的关系.通过矿层地球化学分析,在矿土物源关系、风化程度、成矿相关性等方面揭示了堆积矿在演化过程中风化强、剥蚀弱的特点,这种特点有利于铝土矿的成矿.矿层...  相似文献   

11.
庐江县小包庄铁矿床是安徽省"358"找矿特别行动计划期间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在庐枞矿集区发现的一处大型铁矿床。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产于火山岩与次火岩体接触带附近,属高温气液交代型铁矿床。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该矿的围岩蚀变分带地质特征,为今后寻找同类矿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太行山南段平顺铁矿矿区构造特征及岩浆岩的动力学分析研究,认为第一岩浆岩带属于被动侵位机制,岩体内部成矿潜力较大;第二岩浆岩带为主动侵位机制,背斜核部及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为有利成矿区。同时根据岩石、矿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Pb同位素特征及矿体与岩体的关系,认为晚期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但早期基性—超基性岩间接为铁矿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矿体的形态明显受到接触面及周边构造形态的控制,呈不规则板状、透镜状、分枝状、羽状分布。最后运用矿体成矿规律、磁异常、电法异常等找矿预测方法,在研究区内圈出了龙降沟岩体南缘、双井、东郊3个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3.
河南许昌县灵井铁矿床是近几年来在许昌铁成矿区发现的又一个大型铁矿床,属火山一沉积变质型。矿体赋存于登封群武庄岩组二段,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受太古界登封群武庄岩组控制,矿体与围岩产状一致,受矿区古断隆构造控制,其形态呈北西向带状展布。笔者在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高磁异常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矿体沿倾向向深部仍有较大的延伸空间,经进一步深部勘查,可以大幅度提高矿床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14.
杨北寨铜矿、施村金矿位于湖区,可利用的工作方法手段有限,找矿难度大。通过将以往所取得的两矿区片段地质资料的结合,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和与相邻的铜山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找矿思路,进行预测定位,并经有效可行的物探方法再对比论证,优化设计方案。施工首孔于相应的设计部位打穿五通组顶板,各预测主要见矿部位均见矿体;其后的验证又获得很多重要发现:深部发现花岗闪长斑岩岩体、斑岩型钼矿化及赋存于不同部位的铜多金属矿化。经再次与相邻矿集区铜陵狮子山等矿田对比研究,认为杨北寨矿区具"多位一体"矿化特征,找矿潜力大,提出新的找矿思路,进行了新的预测定位;同时对池州其他地区的找矿也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5.
石板墩铁矿位于祁连造山带—中祁连陆块西段,矿体以带状铁建造、铁矿与硅质条带互层产出为特征,属于蓟县系花儿地组中岩组,赋矿岩性为凝灰泥硅质板岩,围岩为凝灰质板岩、碧玉岩。通过对矿石及围岩主微量、稀土及稳定同位素分析,认为矿区沉积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的次深海—浅海环境,海底喷发物质中的Fe2+在弱还原的海水环境中与Si一起被搬运至次深海—浅海中环境,在微生物参与情况下,氧化成Fe3+化合物,通过水合成岩作用形成了磁铁矿和赤铁矿。  相似文献   

16.
新疆铜矿类型与找矿靶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哲夫 《新疆地质》2003,21(2):190-194
在分析研究新疆铜矿类型、地质特征、矿区地质构造及找铜潜力的基础上,对进一步的找铜靶区进行了初步预测.新疆铜矿工作程度总体较低,各构造成矿区和类型都有找铜前景,最具潜力和最有希望找到大型铜矿床的是阿尔泰,东、西天山和西昆仑地区斑岩型、海相火山沉积型、斑岩—夕卡岩复合型、海相沉积热液叠加型与铜镍矿化物型的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17.
苏家庄铁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家庄铁矿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苏家庄村西,是王舍人铁矿东矿体的一部分,属矽卡岩型大水矿床。自1960年9月完成矿床水文地质补充勘探以来,再未做进一步勘探工作,研究程度未能满足现阶段开采要求。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该矿开采价值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对研究矿区地质构造、地层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分析了矿床充水水源与途径,预测了矿坑涌水量,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价,提出了矿山开采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为安全采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宁芜盆地卧儿岗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芳 《地质与勘探》2012,48(4):760-767
[摘 要] 本文在分析研究卧儿岗铁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宁芜盆地卧 儿岗铁矿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方向。卧儿岗铁矿位于宁芜断陷盆地NW 向和NNE 向断裂的交汇部位,矿 体主要赋存在浅成、超浅成侵入的辉石闪长玢岩体顶部,严格受岩体制约,认为该矿床属于玢岩型铁矿。 指出在卧儿岗铁矿深部仍有较大找矿空间,在宁芜断陷盆地NW 向和NNE 向断裂构造交汇处,并且发 育有辉石闪长玢岩的部位是寻找玢岩铁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前寒武纪是中国铁矿重要成矿期,该时期的铁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56%。前寒武纪铁矿床类型可分(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沉积型铁矿床、复合成矿作用型铁矿床和岩浆型铁矿床五类,再细分为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与细碧角斑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中浅变质铁矿床、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铁矿床等8个亚类。(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前寒武纪铁矿床的主要类型,其储量、矿产地和开采量均占全国首位,其中最主要的是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亚类,是前寒武纪的特征类型,是仅发育在前寒武纪时期的铁矿床。中国最古老的铁矿床形成于古太古代,新太古代是中国铁矿最重要的形成时期,此期间形成铁矿的储量约占全国铁矿总储量50%,矿床类型是与绿岩带有关的阿尔戈马型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陆块区和陆块边缘和内部的裂谷中,其成矿规模、成矿区域、成矿类型和成矿演化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20.
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的大型铁矿床,主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三叠系东马鞍山组泥灰岩、角砾状灰岩和泥质粉砂岩中,单个矿体铁矿石资源量大于1亿吨,具有鲜明的成矿特色。前人研究认为,矿区内正长岩类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龙桥矿床是成矿带内唯一与正长岩有关的大型铁矿床。随着生产勘探,在矿床中部井下巷道中发现辉长闪长岩侵入体,为矿床成因以及成矿模式提供了新的线索。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开展了辉长闪长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辉长闪长岩岩体呈岩株状产出,被正长岩体穿切破坏,靠近矿体部位发育透辉石矽卡岩化蚀变。辉长闪长岩主要由拉长石(60%)、钾长石(10%)、普通辉石(10%)和角闪石(5%)组成;与正长岩相比,辉长闪长岩明显具有低硅、低钾、高镁铁特征。锆石LA ICP-MS定年结果表明其成岩时代为(133.5±0.8)Ma。在前人对龙桥矿床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龙桥铁矿床辉长闪长岩与铁成矿作用关系更为密切,成岩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发生,而正长岩为成矿期后破矿岩体。通过与庐枞矿集区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铁矿床对比表明,庐枞矿集区内大型铁矿床与正长岩无成因联系,而闪长质侵入岩则是庐枞矿集区内重要的成矿母岩。龙桥铁矿床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宁芜矿集区内玢岩型铁矿床以及鄂东南矿集区内矽卡岩型铁矿床在成岩成矿时代方面相近,属长江中下游第二期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闪长质侵入岩是成矿带内矽卡岩型及玢岩型铁矿成矿的必要条件,而正长岩类侵入岩的形成大多晚于闪长岩,与铁成矿作用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