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正努日钨铜钼矿区位于山南地区泽当镇东北部约13km处,行政区划隶属西藏自治区乃东县结巴乡管辖。地理坐标:E91°47′30″,N29°17′30″。乃东县努日矽卡岩型钨铜钼矿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不少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也曾对该矿床的控矿条件、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作过大量研究。但对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甚少。成矿作用的物化条件,是研究内生矿床或复成因矿床的重要课题。努日铜钼钨矿床主要为矽卡岩  相似文献   

2.
苏兰  何志魁  杨春海  邢永辉 《云南地质》2010,29(1):45-48,44
矿区位于腾冲西北部东河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早白垩世花岗岩浆活动强烈,矽卡岩型矿床发育,形成众多铁、铜、铅、锌矽卡岩型矿床,是腾冲西北部重要成矿区,棋盘石矽卡岩型铅锌矿即是其中之一。矿床形成与早白垩世中酸性花岗岩关系密切,矿体位于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外接触带矽卡岩中。地层、岩体对矽卡岩及矿体的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腾冲铜厂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绍军 《云南地质》2003,22(2):170-175
腾冲西北部滇滩—燕洞一带,燕山晚期花岗岩活动强烈,矽卡岩型矿床发育,形成众多铁、铜、铅、锌矽卡岩型矿床,是腾冲西北部重要成矿区,本文介绍的腾冲铜厂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即是其中之一。矿床形成与燕山晚期黑云二长花岗岩关系密切,矿体位于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外接触带矽卡岩中。地层、岩石、构造对矽卡岩及矿体都有控制作用。最后提出矿床成因见解。  相似文献   

4.
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马山硫金矿床的矿体分为层状矿体、接触带矿体和穿层矿体。层状矿体和穿层矿体受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地层层位和层间断裂控制。接触带矿体受接触带控制 ,具矽卡岩型矿体典型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控制 ,矿床成因为层控矽卡岩型硫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6,35(4):881-884
正2矿产资源概况2.6金属矿产资源(3)铜矿资源(续)Kundalyan铜矿床位于南部查布尔省(N32°18'46″,E66°31'58″)。矿区出露元古宙和文德—寒武纪地层,并可划分为3个独立的区段,其沿Kundalyan断裂延伸5000 m以上。Kundalyan区段位于该矿床北部,范围较大,长1500 m,宽400 m以上。该区段出露地层的岩性为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角页岩和矽卡岩。矿化作用局限在矽卡岩和角页岩中。矽卡岩主要由辉石、石榴子石、  相似文献   

6.
江启煜 《福建地质》2009,28(1):36-41
尤溪县金鸡山矿区牛角顶矿段铅锌矿产于南园组第二段火山岩覆盖层下部栖霞组地层与石英闪长岩体接触处所形成的矽卡岩中。主要为交代作用,属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与矽卡岩近乎一致,呈不规则状、透镜状和似层状,矿石组分较复杂,品位中等,矿床规模为中型。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了个旧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矽卡岩型和层间硫化物型两类矿床。矽卡岩型矿床铅同位素组成与矿区花岗岩铅一致。层问硫化物型矿床铅同位素在同位素比值图上的投点比较分散,2/3投点较集中且与矿区花岗岩铅一致,另有部分硫化物型与矿区印支期火山岩一致,位于铅演化线的上地幔区域,其他少部分投点位于铅演化线的上地壳区域,因受到地层铅的加入而明显高于花岗岩铅。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花岗岩直接相关,其矿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较少部分源于地层;层间硫化物型矿床的矿质部分来源印支期的热水沉积作用,少部分来源于地层,并受到燕山期花岗岩的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个旧超大型锡矿床的形成是多种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汪冰  李存金  魏本赞 《江苏地质》2015,39(3):439-444
利用WorldView-Ⅱ和ETM遥感影像数据,总结适合于工作程度低、条件差的高海拔地区矽卡岩型矿床的遥感技术方法。基于已知的卡而却卡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成矿背景分析,针对ETM图像特点和矽卡岩型矿床近矿围岩蚀变特征,提出泥染异常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技术方法;充分利用WorldView-Ⅱ高分辨率的优势,解译成矿作用的地层岩性、构造、侵入岩,特别是矽卡岩带的解译,较之以往更加明显;通过成控矿条件遥感分析,建立矽卡岩型矿床遥感找矿模型,圈定求勉雷克塔格地区有利地段4片。通过对求勉雷克塔格地区成矿、控矿条件分析,确定该地区具有良好的矽卡岩型矿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镇康县小河边铁矿位于镇康县以东,保山—镇康地块南端,受区域性的北东向南汀河断裂带和镇康复背斜控制,属三江成矿带中南段之保山—镇康铅锌铜铁金成矿带芦子园亚带。小河边铁矿含矿地层为寒武系沙河厂组二、三段,矿体产于矽卡岩带中,基本沿北东向断裂展布。矿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6°~83°,呈脉状、似层状产出,赋矿岩石为阳起石矽卡岩,局部为辉绿岩。通过对矿床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因为矽卡岩型铁矿床,在矽卡岩带及磁异常带是良好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黑石山矿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成因,本文分析了矿区地质背景、矿床(体)特征,总结围岩蚀变特征,认为矿区是以铜铅锌为主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产于金水口岩群地层与岩体的接触带即矽卡岩中。黑石山铜多金属矿床经历了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热液叠加交代期及表生成矿作用期,形成了多种围岩蚀变现象,矿床形成主要与地层、岩浆岩、构造关系密切,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1.
西藏冈底斯地区矽卡岩型矿床资源潜力初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近年来,随着地质调查工作的进展,在位于雅鲁藏布结合带与班公湖一怒江结合带之间的冈底斯构造-岩浆带内,新发现了一批矽卡岩型铁、铜、金、铅锌矿床,构成规模宏大的矽卡岩型成矿带。矽卡岩型矿床的含矿地层岩石为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砂岩;有关的侵入岩主要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其浅成相侵入体,多数为小-中型的岩株,一般具斑状结构。冈底斯成矿带的矽卡岩型矿床与长江中下游的铁铜金矽卡岩型矿床在许多方面可以相比较。冈底斯地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有望成为中国新的富铜富铁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2.
青海肯德可克铁、锌、铅矿床与国内其他矿床比较,有两点是很特殊的。其一是矿床与钙镁橄榄石矽卡岩和透辉石矽卡岩等镁质矽卡岩有十分密切的成因联系;其二是矿石的基本类型和组合特征与一般矽卡岩型铁矿床、铜铁矿床和多金属矿床不同。本文通过对该矿床几种主要金属矿物标型特征的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是由沉积变质岩石、经镁质矽卡岩化作用、形成的镁矽卡岩型高中温热液铁、锌、铅矿床。  相似文献   

13.
根据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的地层、岩体、控矿构造、蚀变带、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矿床元素组合、原生异常、元素异常分带规律等,总结出矽卡岩型矿床的岩体评价、剥蚀程度、隐伏矿预测3类地球化学勘查指标,为该类矿床的勘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畴县兴龙寨铅锌矿主要附存于燕山期花岗岩与寒武系中统田蓬组接触带碳酸盐岩矽卡岩中,矿体受地层、构造控制明显,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有矽卡岩化、硅化等。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矿体产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与印支期复式中酸性斑(玢)岩体接触带矽卡岩化蚀变带中.岩浆岩、围岩碳酸盐岩地层、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本矿床的产出.属较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6.
矿体产于下白垩统塔克那组(K1t)灰岩中。认为浦桑果铅锌矿床严格受地层、构造、岩浆岩控制,属典型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建立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银洞子铅锌矿床成矿背景、矿体的空间赋存规律及特征。分析了地层、岩浆和构造控矿因素,即矿化围岩为大理岩、硅质大理岩及角岩;矿化与燕山期侵入岩有关;大部分矿化均赋存在背斜、向斜的轴部及其附近。区内硫同位素具有较好的均一性,反映了矽卡岩型矿床硫同位素的特征。认为该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内的细脉浸染型及热液充填型矿化的出现是较晚期中温热液活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羊角尖锌铜矿床位于大厂矿田龙箱盖岩体的南西侧,北与拉么锌铜相邻。矿(化)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于花岗岩外接触带罗富组地层中,矽卡岩发育范围广。研究认为,本矿床为矽卡岩型锌铜矿床,成矿过程受到笼箱盖花岗岩体控制外,还与层间构造和中泥盆统罗富组地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化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了西藏春哲地区铁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认为研究区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中低温构造热液型铅锌银矿,还可能存在斑岩—矽卡岩型钨钼矿和热水沉积型铅锌矿,成矿受特定的地层、构造、侵入岩控制,成矿时代主要为喜山期。依据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建立了矽卡岩型和构造热液型矿床的找矿模型,并开展了成矿预测,圈定出9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铁山岩体北东缘陈盛—集宝庙地区分布有多个铁矿、铜铁矿矿床(点),矿床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通过对研究区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分布以及矿床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了该区矽卡岩型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控矿规律。认为矿床与燕山期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侵入三叠系碳酸岩、页岩有关,NW或NE向断裂对成矿岩体、矿床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为下步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