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广大气象台站使用韵律方法制作天气过程的预报。经过十来年的使用,感到其准确率甚低,不稳,并发现韵律预报方法的准确率有如下特点:1.夏天高,冬天低;2.涝年(雨日多的年分)高,早年低;3.150天(或120天、100天……)韵律预报  相似文献   

2.
目前气象台站使用的电接风向风速计电源部分都是交直流供电。在经常不定期停电的地方,或者交流电源电压低于180伏时,可以将干电池与整流电源的直流输出并联同时使用。这样,在交流电源停电或电压过低时,干电池能自动接替。  相似文献   

3.
用微机制作本站气压和海平面气压查算简表和程序设计王凤刚(九台市气象局)自1987年4月,吉林省各基层气象站在地面测业务中开始使用PC—1500微机计算和编发电报。这样,大大减轻了观测员的工作量,错情率也相应减少。PC—1500微机经过七年多的使用,许...  相似文献   

4.
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2000年以来移出青藏高原后活动时间长的高原低涡活动过程,进行对流层中层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影响的观测事实分析基础上,通过对2001年6月1~5日索县低涡移出高原活动的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得出了在高原低涡以南的南支气流减弱或者是没有南风或者是没有南风脉动的影响,会使低涡移出高原的速度减慢,移出高原12小时后减弱消失。低涡以南的南支气流起到了向低涡区输送水汽通量、正涡度平流的作用,提供利于低涡活动持续的条件。从而丰富了高原低涡东移的认识,为高原低涡洪涝暴雨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2000年以来移出青藏高原后活动时间长的高原低涡活动过程,进行对流层中层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影响的观测事实分析基础上,通过对2001年6月1~5日索县低涡移出高原活动的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得出了在高原低涡以南的南支气流减弱或者是没有南风或者是没有南风脉动的影响,会使低涡移出高原的速度减慢,移出高原12小时后减弱消失。低涡以南的南支气流起到了向低涡区输送水汽通量、正涡度平流的作用,提供利于低涡活动持续的条件。从而丰富了高原低涡东移的认识,为高原低涡洪涝暴雨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使用2015年7月—2016年6月FY-2G卫星逐小时总云量和云覆盖率两种产品,采取区域平均和距离平方反比方法将其分别插值到湖南省有云观测的34个气象站点,并对总云量产品进行分站点滑动回归订正,从而分析上述两种产品的总体一致率和不同实况云量条件下的一致率。结果表明:云覆盖率产品和经过订正的总云量产品在湖南省的总体一致率分别为74.4%和74.8%;云覆盖率产品在实况少云和满云的情况下其一致率较高,但在实况多云时一致率仅为22%;经订正的总云量产品在多云和满云时的一致率高于云覆盖率产品,在少云情况下由于订正误差导致其一致率降低,但可通过选择性订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在湖南省使用订正后的卫星总云量作为地面云观测的补充或替代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随着宽带网络的建设,很多资料和预报产品都已经通过网络接收了。工作中预报员最需要的是及时接收资料。使用了多年的9210工程的卫星接收系统目前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系统已经使用了近10年时间,当年的很多设备和零件已经老化或者损坏,系统运行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资料接收不正常,要经常维护和更新。在近几年的系统维护工作中,我们也遇到过不少问题,但最烦琐复杂的维护莫过于平台的迁移。2005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成功的完成了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8.
MOS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它能将数值模式的偏差和不精确性自行订正到MOS方程中去,从而使误差对使用效果的影响低到最低限度,MOS方法对于大尺度系统影响的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因此,对于中期天气应有较好的报预意义。但由于中期数值模式输出的  相似文献   

9.
多元样条逐步回归模型在夏收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隽  夏萍 《气象科学》2000,20(2):224-228
在夏收期间的中期预报中,使用了非线性多元样条函数回归预报模型。该方法保留了线性统计预报模型中多元分析,逐步筛选因子和显著性检验等特点,又吸取了数值逼近中样条函数处理复杂非线性函数的一些优点。经过与线性回归的对比和1998年的预报,在历史拟合率和预报效果上的提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们用剖面图特征图形韵律对应作春播期低温阴雨时段预报,如用单一韵律图形对应,往往因概括率低,出现漏报的多。用多种韵律图形迭加对应,往往又出现空报现象。本文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做法上,宁可空报,不要漏报。采用多种韵律图形对应,使之达到最高历史概括率。然后搞各韵律特征图形所处状态,代入逐日低温阴雨概率方程,根据逐日低温阴雨概率大小,求出临界值。从而使预报准确率得到提高,经过二年试用,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1.
陈振发 《气象》1987,13(10):43-46
本文介绍的是应用桂林高空总能量垂直时间剖面图,制作日降水量大于100mm的大暴雨中期预报方法。此方法于1979年建立后,经过连续7年的实践检验,共符合预报模式指标者12次,报对10次,空报2次(日降水量分别为60.2和89.0mm),漏报1次(日降水量为130.0mm)。实践表明,此预报方法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历史拟合率高,实际使用效果好的优点,可作为—种中期预报方法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12.
内循环降水率是本地蒸发产生的降水与总降水量的比值,可以表征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本研究使用准等熵拉格朗日后向轨迹追踪模型(Quasi-isentropic backward trajectory,QIBT),基于全球陆面数据同化产品(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s,GLDAS)的降水和蒸发数据,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ERAI),选取降水量与气候平均态相当的2001年,研究了青藏高原内循环降水率。其次,使用2001年ERAI降水和蒸发数据替换GLDAS数据,分析地表数据不确定性对内循环降水率的影响,最后,选取30年降水和蒸发量的极端情况,探讨了极端干湿年对内循环降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内循环降水率东南部小于西北部,年平均内循环降水率为0.42。极端干年大于2001年,极端湿年小于2001年。使用再分析资料的降水和蒸发数据后,内循环降水率减小为0.28,与再分析资料对青藏高原降水量的高估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安阳全区1963 ̄1990年6 ̄8月份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低涡类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特点,并进行分型,确定各型预报指标,建立低涡类暴雨预报判别方程,经过试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2018年夏季北京1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房山单站X波段双偏振雷达与北京观象台S波段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探测手段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天气雷达来说,双偏振雷达在粒子识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为冰雹等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的强有力手段。在冰雹识别上,X波段双偏振雷达的差分反射率因子( ZDR)和相关系数(ρhv )是两个重要的偏振量,ZDR 较小,接近0,有时为负值; ρhv小于0.9。在强降水识别方面, ZDR大值和差分传播相移率(KDP )能够较好地指示雨强较大的降水。低仰角的 ZDR达5dB以上,KDP 在8°/km以上, ρhv达0.95以上时,地面5分钟雨量可达到或超过10mm。两种雷达的对比分析来看,反射率因子强度(R)、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均较SA天气雷达强度偏强。此外,由于X波段雷达波长较短,单部雷达的探测波束经过强降水区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电磁衰减,致使强降水后部的降水回波强度偏弱,严重影响预报员对降水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的判断,需要与SA天气雷达配合使用或者利用多部X波段雷达组网进行强降雨的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使用黄冈市1959—2001年逐年降水实况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发布的1959-2001年逐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等资料,探讨了海温场异常与黄冈市汛期涝、旱趋势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冈市涝、旱灾害多数发生在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年;结合经过“0、1”化处理之后的8月份副高脊线平均位置和黄冈市洪涝趋势预报模式的补充预报,可以大大提高对该市洪涝或干旱趋势预报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河西干旱区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对河西西部干旱区3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从高空、地面的影响系统、水汽条件、抬升条件、不稳定条件、高低层风场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3次过程的相似点与不同之处,结果表明:500 hPa新疆有低压槽东移,低槽前部甘肃河东到张掖为高压脊或者歪脖子高压,青海高原有低涡或者切变线,相应的低层也为低槽、切变线或者低涡,地面有冷锋、辐合线配合的环流形势是河西西部短时强降水产生的关键,高空急流(200 hPa)或者高空显著流线入口区右侧、地面露点温度Td>10℃的高湿区、低层绝对湿度比湿>6 g/kg,中层500 hPa处在显著湿区、700 hPa假相当位温高能舌、K指数>30℃,CAPE值也明显增大为产生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建立了河西西部干旱区短时强降水中尺度天气分析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7.
减少探空讯号突失,是做好高空气象测报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使用同样的探空仪、回答器、电池,地面接收设备同样是701测风雷达,但突失率相差很大,如1978、1979两年的探空讯号突失统计:南宁8次,突失率0.5%,梧州55次,突失率3.7%,桂林76次、突失率5.3%。这说明了经过主观努力,减少探空讯号突失是有可能的。通过工作实践和试验,我们体会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是可以减少探空讯号突失的。过细地进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的重点是探空仪、回答器、电池的每一个焊接点是否虚脱焊。由于氧锈作用,镁电池易霉烂,负极片焊点常常脱落,这种脱落在电池未泡浸之前或  相似文献   

18.
经过对18年29次夏季低涡型过程大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较有用的结论,为短期降水预报和防洪提供了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98年7月22日长江中游中β低涡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徐亚梅  高坤 《气象学报》2002,60(1):85-95
文中使用非静力的MM5中尺度模式,模拟1998年7月22日鄂东沿江发生的中β尺度突发性大暴雨。分析模式是高分辨输出,结果发现,中心分别位于庐山和黄石的两个中β低涡产生了上述突发性暴雨,一个中β低涡是非及地的,另一个是及地的;还发现:不仅中β低涡的结构和中α低涡有显著差异,而且非及地的中β低涡和及地的中β低涡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非及地的中β低涡低层为冷干区,中高层为暖湿区,发展强盛时低层存在下沉辐散气流;及地的中β低涡由地面到中高层均为暖湿区,低层也不存在下沉辐散气流。探讨了两个中β低涡的形成原因,低空急流的扰动,经过幕阜山时,水平风速明显加强,在低层产生强质量辐合的同时,850hPa流场发生气旋性弯曲,移出幕阜山时,形成了稳定少动、中心位于庐山附近的中β低涡;庐山低涡在发展强盛时,通过次级环流诱发了黄石附近中β低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滑动平均值的加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池焕申 《气象》1980,6(2):32-33
在天气预报和气候统计中,我们经常使用滑动平均值来平滑气象要素时间序列,从而减少序列的短时扰动。目前台站广为使用的滑动平均值均是非加权的。但是应该指出:应用非加权滑动平均值来平滑序列,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的。它会产生低频率特征的一些畸变,最主要的是导致假的准周期变化。然而,经过适当加权后的平滑会阻尼这种畸变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