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名城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思考——以梅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万源  李海山  刘远清 《热带地理》2006,26(1):66-69,80
文化旅游是名城旅游开发的核心,名城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文化环境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梅州市为例探讨名城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文化环境与文化生态.文化环境问题是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客都"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环境感应下的客家文化生态特性的分析,提出名城文化生态的旅游开发理念:尊重名城文化生态要求,保护好名城文化生态,以文化生态的旅游开发方式科学展示名城文化.  相似文献   

2.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锦梅 《福建地理》2000,15(2):34-36,54
文化审美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是客家地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开发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将对客家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源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源市是广东省地域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的地区,拥有远古时期的恐龙化石、南越国创始人赵佗文化、以万绿湖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文化及东江客家文化等,文化资源类型多样,互补性强,空间组合较好,但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水平较低、缺乏文化内涵,文化旅游产品单一、参与不足以及分散开发、重复建设等问题.针对河源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联动互补开发模式和内涵增容开发模式,以期对河源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综合效益的提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梅州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江金波 《热带地理》1998,18(1):66-71
从六大方面分析梅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客”性,指出其目前开发经营中存在的管理粗放、重点不显等问题。据此,结合山区经济现实,提出了应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塑造梅州“世界客都新形象;遵循流动表演--定点展示--建村观赏次序开发等进一步开发利用梅州民俗旅游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客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运用游客满意理论,测评客家文化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发现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显著影响因子,探讨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结果表明,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总体满意度没有达到满意水平,不同游客群体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满意度显著影响因子。提出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形象策略、市场策略、产品策略、环境策略、管理策略以提升客家文化旅游的形象价值、产品价值、环境价值和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疆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及开发思路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阚耀平  焦黎  蒙莉 《干旱区地理》2000,23(2):149-154
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深刻的旅游文化内涵。笔者在对新疆部分地、州旅游资源进行普查与旅游业发 ,发现各地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本文通过对文化遗址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其分布的规律性、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新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7.
运用AHP法综合评价梅州主要景区 (点 )的景观质量 ,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结合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 ,首次提出了“资源度”与“开发度”的概念并利用它们制作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从而对传统的AHP法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运用上作了延伸。同时充分利用评价结果 ,阐述梅州旅游战略规划中确立文化旅游主题的必然性及其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宗教旅游资源区域组合状况及境内外客源市场入手,阐明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指出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在今后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了莆田的宗教、历史、建筑、戏曲、语言、民俗等文化资源的特色和目前其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莆田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应加强资源整合,推出富有莆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注意旅游从业人员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坚持文化资源高品位旅游开发原则,防止"庸俗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客家文化旅游在粤赣闽三省旅游发展中占有独特地位,它具有文化习得、深度体验、交往互动、地方性等特征.大陆客家文化旅游内部竞争激烈、旅游整体形象不显,项目重复建设多、目标市场定位模糊,旅游体验不深,文化内涵把握与市场契合点不准等问题十分突出.为此,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在定位文化旅游的基础上,要以剧场化为撬动,渲染客家文化之旅的高端品味,强化其审美效果;依托传统围楼村落,建设综合文化主题园区,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地景观化,克服其产品零散而单薄的不足;通过主题创新、组合创新、结构创新使其产品达到系统整合升级目的.从传统发掘、现代嫁接、未来主题3个方面进行主题创新,从产品的地域组合、线路组合与主题组合架构组合创新,建设动静结合、旅游商品优化、核心层次与有形层次互为深化的旅游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1.
闽粤赣三角地带典型客家民居及其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应用分析研究表明,根在中原的客家人因客居地区不同,其民居建筑因地而异;地处闽粤赣三角地带的客家民居,以永定的土楼、梅州的围龙屋和赣南的围屋,并称客家三大典型代表性民居,其造型规模和建筑艺术渊源来自北方中原的建筑造型艺术和夯土技术,建筑形态以方形、圆形为主,强调中轴对称位置,土楼、围屋的防卫功能突出,围龙屋的开放功能显著。应用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分析了影响闽粤赣三角地带典型客家民居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因素,认为客家民居旅游地的空间竞争是同类型非替代性竞争。同时,提出了客家民居旅游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加强区域合作与规划、资源互补与联动发展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陈义彬 《地理科学》2008,28(3):439-444
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资源、农村景观为旅游资源,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策划和开发,把农艺展示、田园风光观赏、民俗体验、旅游休闲、度假娱乐融为一体的旅游方式。梅州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山区,是经济欠地达地区。梅州市农业旅游是在农业庄园的基础上、在"三高"农业观光旅游成功案例的示范和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雏形阶段——兴起阶段——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已经发展成为梅州市旅游业的支柱和品牌。分析梅州市农业旅游发展现状,总结农业旅游发展特征,剖析其发展存在问题,探讨促进其农业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对经济欠发达山区"三高"农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粤东北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区域旅游资源组合层次,提出应从纵、横向上对粤东北山区进行资源的有机整合.基于五华县"山、水、泥"生态旅游资源组合优势以及客家文脉之旅的区域组合优势,探讨如何从客家文脉、资源布局、线路组织、产品开发、精品培育、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组合战略,促进五华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粤东北山区独特资源,盘活山区旅游区位非优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汤之乡”—丰顺县的旅游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坚诚  高凌旭  方玫 《热带地理》2001,21(2):165-168
广东省丰顺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旅游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文中认为丰顺县发展旅游业宜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其丰富的地热资源“汤”,树立“汤之乡、汤之旅”的旅游地形象,推出以“汤之乡”为统一品牌的系列温泉旅游产品-洗汤、泡汤,赏汤、玩汤,食汤,以吸引潮汕和梅县以及深圳等地区的游客。  相似文献   

15.
何郑莹  徐建刚 《地理研究》2012,31(5):863-872
以人地关系为视角,引入空间可达性的概念,探讨赣闽粤交界地区客家先民迁移路线的选择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GIS技术建立地形和古交通通道数据库,分别构建栅格与矢量数据结构最优路径模型,分析了客家民系迁移路径选择与空间可达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可达性分析结果与客家民系的空间分布拟合的较好,受迁移时期的生产力水平限制,高大山脉、隘口等地形因素对迁移路线影响巨大,自然、社会、历史因素共同影响客家民系迁移及分布格局,赣州、长汀、梅州等"客家首府"城市位于所模拟的最优迁移路径上。  相似文献   

16.
融合型乡村旅游以实现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高乡村旅游融合性对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意义深远。论文基于融合型乡村旅游研究的西方逻辑与框架,结合国内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与乡村发展实际,构建涵盖网络、规模、赋权、内生性、嵌入性与互补性6个维度29项指标组成的乡村旅游融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大别山区潜山市为例,运用ArcGIS空间可视化、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潜山市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潜山南部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明显优于北部,各村域单元乡村旅游融合性提升潜力较大;②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联结较弱,“美丽空心村”现象是潜山市提高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瓶颈;③ 旅游开发时段、资源依托类型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潜山市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会增强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空间分异。融合型乡村旅游是实现价值共创与综合效益的乡村旅游模式,上述研究成果可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同时促进融合型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论南阳旅游开发之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阳市(包括区县)旅游资源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南阳市旅游开发的总体方略为:高举一个主题--山水生态科考游,突出四种文化(汉文化、水文化、玉文化、衙署文化),重视旅游项目的科学性和知识性,突出旅游吸引物的"神秘性"、"原始性"和"特色性",打响南阳六张旅游王牌(宝天曼、恐龙蛋地质公园、南水北调之源、淮河之源、中原第一漂、南阳四圣),近期重点抓好八个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