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Ⅲ、藻类中维生素的生理很久以来就已经知道在藻体中有促进生长的微量成分,这种物质存在于海藻、酵母或土壤抽出液中,但最近了解它们是B群、氨基酸、微量重金属等。一方面研究了在海洋中对浮游植物如微观藻类为限制因子的维生素作用,同时对用做粮食及饲料的藻类的有关维生素也逐渐明确起来,但对藻体中的维生素是如何进行生理代谢、合成、积蓄及其机理问题几乎还  相似文献   

2.
全球海藻的产量是相当大的,从海洋的物质代谢方面来看,鞭毛藻、硅藻等微观藻类更具有不能比拟的生产能力。但目前人类及其他动物利用这些藻类的数量和产量来比较还是微乎其微。通常在进行粮食资源调查的时候,在了解产量及利用率的同时,还有必要去了解它的营养价值。因此在蛋白质、脂肪及可消化性炭水化物较缺乏的海藻方面,去了解微量营养素即维生素的含量,从海藻的营养价值着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微生物定量法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厘清甲壳动物体内氨基脲(SEM)物质来源途径及其为内源性物质提法的科学验证现状,以便修订或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方法】综述了甲壳类水产品中SEM来源途径及验证研究。【结果】甲壳类水产品不同组织普遍存在SEM成分,除养殖过程人为非法使用呋喃西林药物外,甲壳类水产品中SEM可能通过产品加工过程次氯酸盐消毒处理,含有偶氮二甲酰胺的面粉裹粉处理,养殖水体和沉积物环境以及水体中藻类及饲料中引入。有关SEM是水生甲壳动物内源性物质的科学提法目前缺乏直接、有效的科学实验证据。【结论】在判定甲壳动物养殖过程是否非法使用硝基呋喃监管过程中,要求产品中SEM不得检出的判定标准过于严格,亟需深入开展甲壳类水产品中SEM来源途径与内源性SEM验证的科学研究,为甲壳类水产品SEM残留限量标准的修订和采样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采自陕南镇巴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中一类形态奇特的骨板化石的详细研究,认为它是属于生物内部构造的一部分,而不是完整的生物个体。它们的功能及在生物体中的存在方式与海绵骨针类似。关于这类骨板化石确切的分类位置现在还很难定论。目前暂将其置于海绵动物门中,作为一个形态属进行描述和讨论。现描述一属,7种。  相似文献   

5.
已有文献认为:空穴型黄铁矿的存在对金成矿有利。作者对二道沟金矿床的研究表明,金矿化程度不仅与黄铁矿的热电性有关,而且与黄铁矿的晶体形态关系十分密切。富矿体中黄铁矿晶体形态复杂,种类多并以五角十二面体为主,叶夫济科娃晶体形态得分值(XFeS_)高;含矿较贫或不含矿的岩体黄铁矿晶体形态简单,种类少并以立方体为主,叶夫济科娃晶体形态得分值(XFeS_2)低。  相似文献   

6.
天然水体中生物膜对水环境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生物膜及其发育形成机理,生源要素磷与底泥、悬浮颗粒、藻类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膜中微生物对生源要素磷循环的作用及其检测方法。通过对该领域近几年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得出生物膜尤其是细菌对元素磷迁移转化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对今后研究重点作出展望,在考虑生物膜存在的条件下,深入研究沉积物、悬浮颗粒、藻类及细菌与磷循环的相互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弄清楚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过程及机理。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产自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瓶状微化石2属3种,进一步证实瓮安生物群中已具有最早的能分泌硬体的原生动物存在。通过对这些瓶状微化石的立体形态、岩石薄片中的切面形态及外壁结构研究,认为瓮安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在外壁具单层或多层结构,壳壁成分为磷酸钙质等特点,与陕南宽川铺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相类似,但在化石的大小和外形特征方面又与高家山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非常一致。这些化石的发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瓮安生物群的内容,而且为探讨具分泌硬体能力的原生动物的起源、分布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产有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巨量铅锌矿石集中产在金顶穹窿内,矿石中不同产状的干酪根、轻质原油、重油、烃类气、沥青等多种成熟形式的有机物质丰富.对矿区有机物质进行了岩相学、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及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机物质中氯仿沥青"A"的质量分数为(72~395 415.42)×10-6,w(饱和烃)/w(芳香烃)普遍大于1,饱和烃中检测出丰度较高的正构烷烃、Pr、Ph和iC18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烃源母质为藻类生物Ⅰ型有机质;相对于区域岩石,矿石中有机物质的有机转化率较低(0.5%~7.2%,平均为3.05%),已明显受热而成熟;透射全色光和紫外光显微镜在矿石光薄片样品中鉴别出较多原油和烃类气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顶穹窿具有油气成藏"生、运、储、盖、闭"等配套发育的良好条件,矿区油气显示和古油气藏遗迹明显,铅锌成矿前或成矿中可能已形成油气藏;这个可能的油气藏以富含原油、烃类和H2S等还原性气体为成分特征;金顶古油气藏中H2S等还原性气体的聚集及其导致铅锌硫化物快速集中沉淀是大规模成矿的关键,成藏-成矿是金顶穹窿中一个连续发生、发展的动力学过程,成藏是成矿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辽西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岩石中普遍含有微晶闪长岩包体。包体大小一般为3—20cm,形态为浑圆状、次浑圆状。包体与主岩之间界线呈清楚、或模糊弥散状。包体岩石类型主要为微晶—细粒黑云(或云辉)闪长岩、微晶—细粒(或云辉)二长闪长岩,均具微晶—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通过对微晶闪长岩包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过渡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包体岩石与区内闪长岩和安山岩具有相似的成因特征和岩浆来源,即微晶闪长岩包体及其花岗岩主岩都具下地壳—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安山质岩浆与温度较低的花岗质岩浆不完全混熔而成的特征。微晶闪长岩包体的存在,反映了花岗质岩浆中含有下地壳—上地幔的物质成分。为本区中生代花岗岩的壳幔混源成因提供了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10.
地壳浅表存在不同形式和结构的底辟,膏盐底辟和泥岩底辟的生长导致上覆层系发生构造变形、破裂,常伴随油气等流体运移形成不同类型的油气藏或矿藏而备受关注.主要基于以自然底辟相关构造为研究对象的砂箱物理模型研究结果,系统阐述了地壳浅表底辟构造“实验-实例”互证相似性机理,综述了砂箱物理模型模拟所揭示的底辟构造形成过程与特征,并以巴西Santos和中国南海莺歌海含油气盆地底辟构造为例对比探讨了砂箱模型实验的可行性.通过“实验-实例”间具相似流变学特征的砂箱物理模拟研究,揭示出底辟形态与其成熟度、围岩与底辟物质黏度有关,被动底辟构造形态受控于底辟上升速率与沉积加积速率相对比值;底辟构造平面上具典型环带结构,其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随构造走向或倾向发生变化,伴随底辟上升和侵位,其围岩发育各类伴生构造;膏盐底辟和泥岩底辟的物质流动特性、驱动机制及流动单元的差异导致其底辟形态、构造样式、地貌特征明显不同;底辟构造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是与重力、侧向应力及热作用相关的差异载荷作用,而浮力为次要因素,同时基底盐层起伏及地形坡度对盐流和盐上变形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砂箱物理模拟能为底辟构造运动学和内部结构的解释提供较好的模型,能够有效再现从拉张被动大陆边缘体系到挤压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体系中底辟构造
形成演化的四维过程,在与膏盐、泥岩(流体)底辟构造相关的深层、深水油气勘探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代地学理论发展的新探索叶眺新(绵阳日报社,四川绵阳621000)l引言杨槐在1994年提出:“自然界中,在两维与三维的物质运动形态之外,不存在任何第三种形态的可观察的物质空间运动—…·物质运动反映在空间判识上,不是两维性质的,便是三维性质的,非此即...  相似文献   

12.
一、家庭电视的收视范围将扩大。家庭电视可以收到各地数百个电视台的节目。二、出现超级植物。遗传工程学的发展,使农作物在质和量方面都有重大改善,产量也成倍增加。三、自体蛋白制造的“超级药物”问世。治疗范围广,从血友病到伤风感冒均能药到病除。四、研究类似人体脑部内分泌物质的药物取得进展。五、移植正常遗传因子治疗各种遗传病。六、电脑控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雷州半岛文化在传统农耕种植文化之外还包含着丰富的海洋特性。从文化比较的观点来看,其海洋特性主要体现在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4个文化的子体系中,每一个子体系中的海洋特性都呈现出不同形态。通过对这些不同形态的分析,明确了海洋对雷州半岛文化的重要影响,并得出了雷州半岛文化是传统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玲珑西山幔源脉岩主微量元素的变化暗示了源岩很可能经历过类似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矿化流体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金属矿物,具有Eu的正异常,指示了源区是深源的。脉岩中的CO2来源可能是花岗岩岩浆热液的混入,石英来源于陆壳碎屑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硫的来源与幔源脉岩岩浆同源,或来自地幔,或来自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15.
早侏罗世经历了赫塘期、辛涅缪尔期、普林斯巴期和土阿辛期, 其中土阿辛期大洋缺氧事件(T-OAE)被广泛研究。但在辛涅缪尔阶-普林斯巴阶界线处, δ13Corgδ13Ccarb曲线均发生负偏, 局部伴随黑色页岩沉积。其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以及中国等地区都有记录, 碳同位素的变化伴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 研究显示该事件可能是全球性的, 被称为“S-P界线事件”(SPBE)。此次地质事件与T-OAE事件类似, 也显示了一次大洋缺氧事件, 其发生时有轻碳同位素被排入了大气系统中, 但是轻碳同位素的来源尚不明确, 部分学者认为是大火成岩省喷发时排放的轻碳物质注入了海洋-大气系统所致。目前对该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欧洲海相地层, 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我国四川盆地下侏罗统湖相沉积发育良好,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沉积有与大安寨段(T-OAE发生层段)类似的黑色页岩及介壳灰岩, 其有机碳同位素负偏, 显示了S-P界线事件的影响, 其与T-OAE类似也对四川盆地早侏罗世古湖泊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科普园地     
什么是土地荒漠化地球陆地表面有极薄的一层物质 ,也就是土壤层 ,对于人类和陆地动植物生存极为关键。没有这一层土质 ,地球上就不可能生长任何树木、谷物 ,就不可能有森林或动物 ,也就不可能存在人类。荒漠化 ,就是指这一层土质恶化 ,有机物质下降乃至消失 ,从而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结而成为不毛之地 ,包括沙漠和戈壁。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 ,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及石漠化。造成荒漠化的原因很多 ,如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人类对大自然过度开采、破坏森林植被等。据资料统计 ,目前全球沙化土壤正以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区内矿体的规模、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物质组分及围岩等的分析,对矿床成因进行研究,总结出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圈定6个矿体,对下一步区域内找矿突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降解产物 4 壬基酚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 ,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和 4 壬基酚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各级生物都有一定的急性毒性 ,水生生物对这 2种化合物的敏感性顺序为 :枝角类 >鱼类 >藻类 >微生物 ,且 4 壬基酚的毒性程度较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更强。Ames试验同时表明 4 壬基酚具有致突变性 ,而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则不显致突变活性。建议这 2种物质在水环境中的允许浓度为 :ρ(4 壬基酚 )≤ 0 .0 14mg/L ;ρ(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 )≤ 0 .6 0mg/L。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过量的营养盐(主要是N、P)被输入到河口和近岸水体中,导致河口和近岸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赤潮)。藻类和这些生物死亡后,细菌会分解这些生物有机体,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由于缺氧而大量死亡。鉴于富营养化给水体环境带来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珠海凡纳滨对虾淡水养殖池塘浮游植物及其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中共检出浮游植物143种,优势种主要有林氏藻、螺旋鱼腥藻、小颤藻、微囊藻和点状平裂藻等,物种多样性指数在0.24~2.77之间,优势度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0.984;而均匀度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967,养殖后期优势度不高,浮游植物的密度及化学因子的浓度到后期都有所上升,藻类密度的剧烈变化会引起氨氮和硫化氢含量的变化;藻类密度的波动滞后于无机氮的波动,群落演替具有突发性、时间短、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