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元素含量分析表明东海北部近岸泥质区以低Sr、相对低Ca和最低的Sr/Ba为特征;中陆架砂质区低Ca、相对低Sr和相对低的Sr/Ba;中陆架泥质区高Ca、Sr、低Ba和高的Sr/Ba;外陆架砂质区具有最高的Ca、Sr和Sr/Ba。Ca、Sr、PIC三者关系密切,Ba与Ca、Sr、PIC的相关性均差。Ca、Sr具明显的亲自生性,主要赋存于海洋生源碳酸盐;Ba具明显的亲它生性,主要赋存于硅酸盐矿物。Ca、Sr、Ba的地球化学特征受研究区物源和水动力环境的强烈制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Ca和Sr的地球化学特征有重要影响。中陆架泥质区是东海北部现代陆架Ca、Sr的“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学习记忆行为训练和生化测定的方法,观察了我国4种常见海蛇的乙醇浸出物(AlcoholicExtractsofBodiesofSea Snake.AEBSS)对小鼠的正常学习记忆、东莨菪碱(Scopolamine,Scop)所致记忆障碍、脑不同部位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EBSS(剂量500mg浸出蛋白/kg体重以上)对正常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蛋白质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AEBSS还能极显著地改善Scop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使Scop组大脑皮层和小脑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海马脑区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极显著。结果提示,AEBSS对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中枢胆碱能递质系统的蛋白质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更多的用户尽快使用SeaWiFS资料,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将SeaWiFS产品从复杂的HDF格式转换为简单的海洋二所格式。HDF格式在记录结构,函数调用方式,参数存放次序三方面说明,海洋二所为实现格式转换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必要的,为许多用户在SeaWiFS资料应用中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大大扩大了SeaWiFS资料的应用面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谱分析显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场(SSTA)与北太平洋海温指数(PTI)具有相同的振荡周期,而西风漂流区SSTA除了具有低频37个月的周期变化,还存在5个 3个月的高频振荡,海温场的低频振荡中,赤道东太平洋SSTA振荡振幅比西漂流区约大1个量级,位相提前约2个月,说明赤道东太平洋SSTA变化在整个北太平洋SSTA变化中领先且起主导作用。西太平洋副高的振荡周期在低频部分与赤道东太平洋SSTA和PTI  相似文献   

5.
53°S和66°S之间的太平洋南极海脊(PAR)进行了两个航次的取样,为太平洋南部海底4000km长的地幔构造提供了条件。Castillo等最近报道了53~57°S同位素数据,我们这里报告了56~66°S的资料。与东部微板块北部的多数东太平洋海隆(EPR)相比,PAR53~66°S的样品在Nd-Sr和Sr-Pb同位素图表中一般分别含有低Sr和高Pb。在智利海脊北部和澳大利亚—南极不整合地层(AAD)东部的印度海脊东南部(SEIR)以及30~35°S之间的EPR玄武岩中都可发现这种趋势。为了描绘太…  相似文献   

6.
海蛇乙醇浸出物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学习记忆行为训练和生化测定的方法,观察了我国4种常见海蛇的乙醇浸出物(AEBSS)对小鼠的正常学习记忆、东莨菪碱(Scop)所致记忆障碍、脑不同部位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EBSS(剂量5.00mg浸出蛋白/kg体重以上)对正常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蛋白质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AEBSS还能极显著地改善Scop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使Scop组大脑皮层和小脑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海  相似文献   

7.
南海第四纪海水Sr同位素组成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南海NS90-103孔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Sr同位素组成,获得南海240ka以来海水 ̄87Sr/ ̄86Sr演化曲线。结果表明,240ka以来南海海水 ̄87Sr/ ̄86Sr比值呈较大幅度的脉动式波动,幅度一般在±0.000070以上;南海的半封闭性,高Sr通量和高 ̄Sr/ ̄86Sr比值的河流输入以及南海较高的沉积速率导致了这种大幅度脉动式海水Sr同位素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更多的用户尽快使用SeaWiFS资料,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将SeaWiFS产品从复杂的HDF格式转换为简单的海洋二所(SIO)格式。HDF格式在记录结构、函数调用方式、参数存放次序三方面说明,海洋二所为实现格式转换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必要的,为许多用户在SeaWiFS资料应用中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大大扩大了SeaWiFS资料的应用面和利用率。同时,对HDF格式的深入了解,可以为我国的海洋卫星资料数据格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于1997年10月-1998年1月,从胶州湾贝类养殖场购买栉孔扇贝,分别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血细胞和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并对SOD类型的鉴别区分、SOD和CAT的热稳定性以及温度对SOD和CAT活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血细胞中SOD和 CAT活力分别为312.7U和 124.4U,血清中SOD和CAT活力分别为102.3U和73.8U;冻存10d后,血清中SOD的活力丧失24.6%,而CAT的活力丧失40.8%;血细胞中CuZn-SOD和Mn-SOD的活力分别为193.4U和82.3U,血清中仅存在CuZn-SOD活性;血清中SOD的热稳定性很高,在80℃下保温30min后,酶活力仍很高,而CAT的热稳定性较低;血清中的SOD和CAT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和45℃。  相似文献   

10.
星载SSM/I微波遥感渤海海冰的辐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亚秋 《海洋学报》1998,20(3):40-46
根据我国渤海区域星载微波遥感DMSP SSM/I1994 ̄1996年的观察数据的研究,指出现有的星载微波遥感海冰的数据标定和验证TBI和OSI算法是不适用的。用22和85GHz的散射指数SI和19GHz的极化指数PI,讨论了渤海区域海冰的主要辐射特征,用矢量辐射传输理论数值模拟了SI、PI与海冰覆盖及其厚度变化的定量关系,用SI-PI图规划了渤海区域性海冰的识别方法,给出了渤海海冰的空间分布及其辐  相似文献   

11.
利用SODA海洋同化资料和NCEP再分析大气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ubsurfaceoceantemperatureanomaly,SOTA)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lNi?o-SouthernOscillation,ENSO)循环的联系,及SOTA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回顾传统ENSO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ENSO影响大气研究的新思路,得到以下结果:(1)以SOTA为基本资料的研究发现, ENSO事件有两个模态,主要出现在冬季的第一模态对冬季及夏季亚洲-北太平洋-北美地区上空中高纬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主要出现在夏季的第二模态对该地区上空夏季热带和副热带大气系统有重要作用。(2)ENSO事件通过与ENSO相联系的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ENSO-relatedseasurface temperatureanomaly,RSSTA)对大气的异常热通量输送,强迫Walker环流和Hadley环流变化,导致热带和北太平洋及周边地区上空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影响相关地区冬季和夏季的气候。(3)海表面温度异常(seasurfacetemperatureanomaly,SSTA)包含RSSTA和大气异常导致的海温变化(sea temperature anomaly caused by atmospheric anomaly, STA)两部分, RSSTA是ENSO事件过程中海洋内部热动力结构调整导致的海面温度变化,在海洋对大气的热输送过程中,它随ENSO事件演变不断更新;STA是大气受RSSTA海洋异常加热后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对海面温度的影响,在海洋浅表层STA对RSSTA有重大影响。本文最后讨论了ENSO事件期间热带海洋对大气热输送过程,指出ENSO事件通过海洋内部热动力结构调整产生RSSTA,它直接对大气异常加热,导致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局地海气之间负反馈过程产生STA,反过来抑制RSSTA。结果还指出,人们常用的SSTA变率实际上主要由秋冬季节RSSTA主导,丢失了春夏季ENSO信息,用SSTA研究ENSO事件存在局限性,这也可能是ENSO事件春季预报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判定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对海-气耦合模式中应用哪种形式的“强迫模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根据海表热通量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及海表温度变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全球大洋季节内尺度上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南、北半球亚热带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且在夏季(北半球为6—8月,南半球为12—翌年2月)强迫作用的范围最大,冬季强迫作用的范围最小;(2)赤道中、东太平洋及赤道大西洋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全年表现为海洋对大气的强迫,印度洋索马里沿岸、阿拉伯海以及孟加拉湾地区仅在6—8月表现出海洋强迫大气的现象,而孟加拉湾则在9—11月表现为大气强迫海洋;(3)45°N(S)以上的高纬度地区海表温度的异常和变率无法用局地热通量的交换来解释,这是因为该区域海表温度的变化主要由平流等海洋内部动力过程决定,因此海-气之间在季节内尺度上的相互作用不明显。在某些海区,季节内尺度上的海-气相互作用关系与季节以上时间尺度的这种关系可能会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陈迪  孙启振 《海洋学报》2022,44(12):42-54
本文利用1951?2021年哈德莱中心提供的海冰和海温最新资料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报中心提供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探讨了北极海冰70余年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而研究了其快速减少与热带海温场异常变化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在全球热带海洋海温场变化与北极海冰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的事实。结果表明,北极海冰异常变化最显著区域出现在格陵兰海、卡拉海和巴伦支海。热带不同海区对北极海冰的影响存在明显时滞时间和强度差异,热带大西洋的影响相比偏早,印度洋次之,太平洋偏晚。热带大西洋、印度洋和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影响北极海冰的最佳时间分别是后者滞后26个月、30个月和34个月,全球热带海洋影响北极海冰的时滞时间为33个月。印度洋SST对北极海冰的影响程度最强,其次是太平洋,最弱是大西洋。全球热带海洋对北极海冰的影响过程中,热带东太平洋和印度洋起主导作用。当全球热带海洋SST出现正(负)距平时,北极海冰会出现偏少(多)的趋势,而AO、PNA、NAO对北极海冰变化起重要作用,是热带海洋与北极海冰相系数的重要“纽带”。而AO、PNA和NAO不仅受热带海洋SST的影响,同时也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大西洋多年代际AMO的影响,这一研究为未来北极海冰快速减少和全球气候变暖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M3-ML耦合模式100 a积分模拟结果,依据对该模式结果中SSTA与海面风异常的最大协方差分析,证实的确存在北太平洋局地大气影响海洋和海洋"反馈"大气的主模态;指出通过局地海洋-大气的相互作用,冬季马蹄型海温异常可以持续到夏季,冬季大气对马蹄形暖海温异常可能的响应为高压异常,春夏季对马蹄形暖海温异常可能的响应为低压异常。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南海中部黄岩岛滨珊瑚生长率与表层海温距平(SSTA)的正相关关系,重建了1780-2013年(共234年)黄岩岛海域SSTA年际变化序列。结果表明,1780-1890年SSTA总体偏低,平均为-0.2℃,最低SSTA为-1℃(1837年),对应于小冰期晚期;1890年以来SSTA总体呈阶段性上升,其中1971-1998年升温最快,1998年达到峰值(2℃),之后SSTA略呈下降趋势,冷暖变化与北半球陆地温度变化基本是同步的。频谱分析显示,黄岩岛海域SSTA在过去234年主要呈现出26~34 a的冷暖周期波动,其相位转变基本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位相同步。近234年来南海中部黄岩岛海域SSTA的年代际变率并不是持续不变的,1890年以来该海域SST年代际变率出现明显增强,可能与全球变暖导致的海洋内部变率的变化有关。考虑到热带西南太平洋SST年代际变率同样在1890年也发生了一次转变,我们认为这些证据可能指示了整个热带太平洋内部变率在1890年以后发生了一次转变。  相似文献   

16.
The asymmetry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amplitudes betwee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hases of the Indian Ocean dipole(IOD)are studied.The dynamic effects on it are analyzed using a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It suggests that the IOD is still asymmetric even when forced by a symmetric wind stress,and the asymmetry of the SSTA in the eastern pole is strong while that in the western pole is almost insignificant during the mature phase(September–November(SON)).Thus,the IOD asymmetry is primarily caused by the asymmetry in the IODE.A heat budget analysis is also conducted for the mixedlayer temperature in the eastern Indian Ocean(IODE),which indicates that a nonlinear ocean advection cools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D events.Therefore,the nonlinear ocean advec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asymmetry of the IOD.  相似文献   

17.
全球百年海表面温度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0 a(1903—2002年)HadiSST的逐月资料,将全球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作为整体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分解),提取了控制各大洋SSTA的主导模态和各大洋之间的联合模态,分析了相应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SSTA变化最剧烈的海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西北大西洋湾流海区和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海区。热带太平洋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是主导模态并具有2~7 a周期的年际变化;SSTA变化第二主模态和第三主模态都是以大约70 a为周期的年代际变化为主的跨大洋联合模态。第二主模态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中纬度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反位相、热带太平洋与大西洋反位相的太平洋-大西洋双偶极子型分布。SSTA变化的第三模态主要呈现南北半球海洋反位相的特征,为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洋联合模态。第四模态基本上是反映各个不同海域特有的局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模态,该模态的时间序列具有1~4 a周期的年际变化和约9 a周期的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用IAP-GCM二层楼式,模拟1月份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增暖对1-8月份大气环流的影响,初步探讨暖池区海温异常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过程。指出北半球500hPa环流场对暖地区1月份海温增暖的响应存在着PNA和EAP波列,在冬季较为明显。其能量传播特征表示为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基本上是向东传播,在热带低纬度地区存在着准2个月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19.
东亚冬季风与海温在年际尺度上的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NCEP NCAR 1950-1999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奇异值分解(SVD)、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东亚冬季风和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在年际尺度上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尺度上.SVD分解出来的第1模态反映了东亚冬季风与同期太平洋海温之间的主要相互耦合关系,即强(弱)的东亚冬季风对应类似La Nina(El Nino)型的海温距平分布;超前东亚冬季风两个月左右的赤道尔太平洋正(负)海温异常对后期弱(强)东亚冬季风的遥相关影响作用最显著.而弱(强)的东亚冬季风异常则对同期及落后1个月左右的南海正(负)海温异常的强迫影响作用最直接,最显著:东亚冬季风指数与落后1个月左右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有最好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同期的热带西印度洋海温有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On the basis of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ODA) reanalysis product,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upper-ocean Indonesian Throughflow (ITF) volume transport since the mid 1970s is examed. The wavelet analysis shows a second prominent interannual oscillation with a period of about 2~4 a. To reveal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band-scale oscillation of upper-ocean ITF and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IOD), the correlation and wavelet analyses are us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upper-ocean ITF and the IOD reaches -0.40 with upper-ocean ITF lagging an IOD index by eight months. The wavelet power spectrum of upper-ocean ITF shows similar structure to that of the IOD index. And the evolution of IOD is reproduced by lagge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upper-ocean ITF and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over the Indian Ocean. It suggests that the 2~4 a band-scale oscillation of upper-ocean ITF is related uniquely to the IOD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