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重大事件情景构建理论是前沿的应急管理理论之一.通过分析情景构建的技术内容及方法,对地震重大事件进行情景构建.以地震情景描述、震后灾区情况、震后应对等进行实例分析,为地震应急准备、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提供依据,为地震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在地下水极丰富区选定尤口、谢埠、桃花三个地段作为突发性应急供水水源地.在现状开采情况下,以满足2020年研究区生活用水量(69.3×104m3/d)3个月为目标,应用GMS软件模拟三个水源地在最不利降水条件下应急供水情况.应急供水3个月之后,桃花有7口井疏干含水层厚度超过原厚度的2/3,最大为78.67%,最小为35.22%,平均为56.48%,基本能满足应急供水要求;谢埠与尤口最大疏干含水层厚度均未超出2/3,平均分别为41.06%和26.30%,均能满足应急供水要求.应急开采时,含水层疏干提供水量所占比重均在90%以上.当3个月应急供水结束后,维持现状开采,在年末桃花、谢埠、尤口含水层厚度分别可恢复至原厚度的89.82% 、82.57%、85.45%,具有良好的恢复性能.可见,桃花、谢埠、尤口适合作为应急水源地.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概况,总结了应急监测的特点,提出了应急监测的基本要求,对水质应急监测和水文应急测验进行了重点分析,提出了布点、频次设定和项目选择的原则,并对应急监测的时限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初论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领域、阶段和目标的复杂系统.文章描述了国家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分析了地质灾害管理的常态机制和灾害机制,初步探讨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墓本方法和要点,并对该应急管理系统框架进行了构想.  相似文献   

5.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监测处于应急响应的前期处置阶段.分析应急监测内容、方案和方法的适宜性,探讨应急监测的特点、技术和管理层面.提出以地表监测为主、智能采集、无线网络传输和灾常兼备的应急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的当天夜晚,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部署,迅速成立以李向主任为组长的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组,连夜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以张茂省、徐友宁、唐亚明为组长的三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专家组,并在第一时间派出第一支应急排查组赶赴甘南灾区参加国土资源部组织的次生灾害救援工作.其他二组也分批奔赴陕西灾区开展次生灾害应急排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三亚地区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从水质评价、天然补给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等方面开展大茅地下水源地应急保障程度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水源地内覆盖型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水质质量等级达Ⅲ-Ⅴ级,超标组分为铁、锰.在考虑隔水边界及群井抽水干扰影响的条件下,大茅应急地下水源地的应急供水量为49534 m3/d.3个月的应急期内可...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季节性干旱和突发事件引起的供水紧张与保障重大工程红塘湾海上机场建设的应急供水安全,在三亚地区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从水质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应急水源地保障程度等方面开展红塘湾地区应急地下水源地论证评价工作.论证结果表明,本区水源地内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水质质量等级为Ⅴ级,超标组分为铁、锰及微生物.在考虑越流补给的条件下,红塘湾应急地下水源地按可采控制降深10 m可得应急供水量为3900 m3/d;3个月的应急期内可提供的总地下水资源开采量为3.51×105 m3,在海岸线一带引起的水位降深小于0.039 m,不会引起地下水降落漏斗和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三亚红塘湾地下水源地能保证海上新建机场及周边近5.2万人3个月的应急供水需要,对于保障和服务红塘湾新建机场的正常运转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下水库强调蓄功能建设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君  李宇  周训 《地下水》2006,28(5):41-43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水资源形势及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在北京利用地下水库强调蓄功能建设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调蓄条件的分析,对应急水源地的选址依据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怀柔冲洪积扇两河一带,第四系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适合建设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选取--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龙 《安徽地质》2014,(2):139-142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在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持社会稳定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文地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几个方面对应急水源地的选取原则进行研究,并在合肥市对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选取进行示例,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选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