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起红土表层硅铝比值增大原因的可能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i/Al或SiO2/R2O3常常作为表生化学风化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随着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硅铝比或硅铝铁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中国南方的红土风化壳,是强烈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被认为处于或经历了脱硅富铝化阶段,但是在红土剖面上部常常出现该比值不降反升的现象。给运用这一指标指示化学风化强度带来了困难,通过对贵州平坝,新蒲及花溪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化学风化程度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南方几种不同结晶母岩上发育的红土的化学风化强度指标的对比讨论。探讨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性原因。指出Fe,Al氧化物的下渗和淋失作用及其硅质的相对富集是引起中国南方红土表层出现Si/Al和SiO2/R2O3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关广岳  张基敏 《地质论评》1994,40(2):126-130
在位于冀东地区海拔1840多米的都山顶峰,笔者首次发现了雷暴风化作用,并目睹了雷暴风化作用的进行。在都山顶部,发现了雷暴风化砾石堆,分析了雷暴风化作用的物理依据,估算出一次雷暴作用所释放能量的0.07%-0.007%就可使1m^3的花岗岩断裂。阐述了雷暴风化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指出雷暴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低纬度近山地地区。气候比较温暖且降水量较多的地史时期是雷暴风化作用较发育阶段。对于中国东部中低山  相似文献   

3.
中国不同气候带盐风化作用的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风化作用,由于盐类的周期性结晶作用而造成地表岩石和建筑材料的破坏,形成诸如风化穴或蜂窝石构造等地貌景观。盐风化作用也是差异风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盐风化作用在中国地学界仍然被严重忽视,以至于盐风化作用造成的地貌景观常常被地学研究者和科普人士误读为海浪冲蚀、流水侵蚀、风蚀作用等。经过近十年的野外观察与探讨,笔者等对盐风化的形成机理和表现形式有了深入的理解。本文以中国境内东部海岸带、华北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区和东南湿热气候带基岩露头为例,系统地分析了盐风化作用的机理及其在不同气候带的表现形式。盐风化的必要条件是:适当的可溶性盐类(如Na_2SO_4、NaCl等)供应、周期性的干湿交替和温度变化。盐风化作用主要在发育可渗性孔隙的砂砾岩类和富含微裂隙的花岗岩类之露头表面表现明显,可以形成特征显著的盐风化穴。盐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在东部海岸带和西北干旱区表现尤为明显,常常形成蜂窝石构造和大型风化穴,与风蚀作用的痕迹明显有别;而在华北半干旱区和南方湿热气候带虽然受到降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常常遭受改造、叠加甚或清除,但在某些露头区仍然保留有重要的识别标志,形成大型风化穴以及小型蜂窝石构造。笔者等强调:地表各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都有盐风化作用的贡献,而建筑物和景观保护也必须考虑到盐风化作用的影响。建议地学同仁重视盐风化作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相关教材中补充更新盐风化的概念,并以科普的方式通过多种媒体纠正过去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块黑砂皮波菜绿色的翡翠,经能谱、电镜、红外光谱分析、镜下鉴定及物性测量,确定是一块未经处理的A货翡翠,但其外层黑色皮壳上的沥青光泽的细鳞片确是有机质,是人为所致。  相似文献   

5.
中国岩石风化作用所致的碳汇能力估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邱冬生  庄大方  胡云锋  姚锐 《地球科学》2004,29(2):177-182,190
岩石的风化作用同时参与了短时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的全球碳循环 ,对碳酸盐岩而言 ,它的风化作用在短时间尺度上对大气二氧化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但在长时间尺度上不产生净碳汇 ;而硅酸盐岩等其他类型岩石的风化过程由于反应速率较慢 ,在短时间尺度上对全球碳循环及其变化反应不灵敏 ,但它所产生的净碳汇是遗漏汇的组成之一 .为了准确估计我国岩石风化所致的碳汇能力 ,简要评价了现有的各种模型和方法 ,并基于GEM -CO2 模型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我国岩石每年因溶蚀、风化作用共消耗的CO2 约为 4 .72× 10 7t,折合成C为 1.4 1× 10 7t,其中由碳酸盐类岩石风化消耗的碳量最多 ,约为 0 .74× 10 7t/a ,占总量的 5 2 .6 5 % .硅酸盐岩及其他类型岩石风化消耗的碳量约为 0 .6 7× 10 7t/a ,占总量的 4 7.35 % .岩石风化所致碳汇能力的空间分布首先取决于岩石类型 ,其次受地区的气候条件控制 .  相似文献   

6.
鄂西南渔塘坝硒矿区硒污染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宋成祖 《地质论评》1995,41(2):121-126
本文讨论了由风化作用与首次发现的烧石灰两种因素构成的硒污染,对硒矿石的可溶性及不等时可溶性硒浸取试验表明,不断运动的,成分复杂的,具有一定酸碱度的天然水溶液对硒矿石长期作用后,能分解出大量的元素硒,这些元素硒是参与形成亚硒酸盐和硒酸盐的源泉。由此说明,风化作用是硒污染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周国平 《地质论评》1990,36(1):42-49
醴陵高岭土是优质的陶瓷原料,优质矿石主要由印支晚期的石英斑岩经风化作用形成。矿石的主要矿物包括高岭石、埃洛石、水云母、石英和少量蛭石。根据风化作用强度差异,可将高岭土风化剖面分成半风化带、风化骷和风化残积带。各带矿物组合和主要矿物组分都呈规律性变化,风化作用的最终发展趋势是向着形成高岭土矿物的方向进行。在风化剖面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母岩的结构、成分及水介质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风化过程通常发生在石头的孔隙系统中,孔隙空间对风化作用的控制是非常大的,孔隙可以用诸如孔隙体积、孔隙大小、孔隙形状、孔隙分布和孔隙表面积加以描述。砂岩是一种很普通的建筑材料,许多有历史价值的古代文明建筑甚至现代建筑都是由砂岩建造的。对危及到这些建筑物的风化作用,需要采取紧急的防护措施。因此急需要有关砂岩风化行为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泌阳凹陷东南缘下第三系红层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泌阳凹陷东南缘下第三系红层的砾石特征,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基质的矿物成分、粒度特征待多方面研究,认为红层是陆表冲积扇环境中的泥石流沉积,同时指出,泥石流沉积发属于近源快速沉积、沉积时遭受的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的均较微弱。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泥盆纪腕足化石锶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成因的海相碳酸盐岩中Sr同位素组成与演化是目前研究古海平面变化、造山运动以及古气候变化的主要工具,在海相地层定年及全球等时对比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四川龙门山泥盆纪剖面腕足化石Sr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保存鉴定结果显示:腕足化石壳体结构保存完整;阴极射线照射下壳体不发光或部分壳体呈微弱橙黄色;大多数壳体微量元素Mn〈250μg/g、Sr〉400μg/g。表明腕足化石保存完好,后期成岩作用影响微弱。锶同位素结果显示:龙门山泥盆纪sr同位素演化同全球泥盆纪Sr同位素演化基本一致,表明龙门山泥盆纪Sr同位素演化受全球性变化影响。早泥盆世较高Sr同位素比值(甘溪组0.708437)可能是受加里东造山运动的影响,大量古陆的出露,风化作用的加强所致。其后的缓慢下降可能受海平面上升古陆面积缩小的影响。中泥盆世Sr同位素组成低值平台显示着幔源Sr和陆源Sr(风化作用较弱)输入量之间的平衡。随后的Sr同位素组成的上升可能是受中泥盆世开始温度上升的影响,致使风化作用的加强所致。  相似文献   

11.
5潜水的分带性:在十九世纪后叶俄国土壤学家图库恰也夫发现了自然界现象在自然历史过程中按纬度分带规律性。他的这一发现为土壤地理,景观地理分带学说以及风化作用和潜水分带学说打下了基础。廿世纪以来苏联学者奥托茨基,伊林,朗格,卡明斯基等人先后发挥了潜水在自然历史过程中按纬度分带的这一学说。并进行了苏联境内潜水分区的工  相似文献   

12.
滇东磷矿风化型矿石的判别指标讨论及次生风化富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化型磷矿石-风化磷块岩是滇东最主要的磷矿石,为判别矿石为原生成风化磷块岩,前人已提出过10余种作为判别标志的风化指标,但是这些指标的计算仅以矿石的化学组成为依据。笔者研究后指出,应以次生风化作用过程中磷块岩的组成和结构变化为基础,再合理使用上述某些判别指标,才能正确确定风化矿石,决定其利用价值和方法。笔者还指出,在次生风化作用中被溶蚀的不仅是碳酸盐,只要条件适当,石英和粘土矿物也可以溶蚀,使磷矿石品位增高,结构疏松,成为有利于洗选的优质矿石。  相似文献   

13.
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是由风化作用形成的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成矿母岩主要来源于下伏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碎屑岩.文章依据瓦厂坪矿床岩、矿石X衍射、电子探针分析成果,绘制Al2O3-SiO2-FeO三角图,并探讨了风化作用与铝土矿(岩)形成机理,认为风化作用是铝土矿形成的必要务件,母岩风化作用是(一个)Si不断的溶解迁移流失,Al和Ti相对残留、再迁移、沉积富集的过程,铝土矿形成受风化作用时期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矿床规模、矿石质量与风化时间、储藏条件、脱硅富铝作用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云南滇池地区风化磷块岩,是由沉积型碳酸盐类磷块岩经风化作用(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达到了适宜的风化程度(成矿的“风化门线”)而形成的。矿石具有简易工艺较好的擦洗性能,为一种通过酸法加工生产高效磷肥的优质矿产资源。现将云南滇池地区风化磷块岩的地质背景、成因机制及形成条件做一概要论述和介绍,其目的是能及时更加广泛地交流这一新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5.
铝土矿床中豆鲕粒结构的形成,直接与红土化作用有关.本文试以黔北铝土矿床为例,论述了古代喀斯特型铝土矿床中豆鲕结构的成因机理。其豆鲕粒结构存在的本身便标志着经历了红土化阶段或直接源出于红土物质。当化学风化作用进入到酸性淋溶阶段时,大量的有机酸胶、铝、硅、铁胶,经过复杂的分凝、软胶化、扩散、间歇反应、陈化等胶体化学作用,直接孕育成了豆鲕粒结构.豆鲕粒的形状、大小、密度、分布等特征,则取决于原始溶胶的数量、浓度,浓度梯度和相对稳定度。与豆鲕粒结构密切伴生的复胶状结构,其成因也是胶体作用所致.属风化作用或与风化作用密切有关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6.
矿物、岩石在表生条件下的化学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是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化作用的研究一直受到地球化学家的重视。八十年代以来,对风化作用的研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元素富集与样品粒度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祥  周良臣 《云南地质》1993,12(4):424-432
基岩风化作用是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主要作用之一,在这一作用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富集及分散作用复杂。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残坡积物和水系沉积物的分布,受原岩(矿)石类型、地貌、气候及生物活动等因素控制;微量元素赋存状态,亦受原生矿物机械强度、溶解度及次生矿物形成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表生物质发育程度和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以致引起元素在不同介质的不同粒度级富集及分散。  相似文献   

18.
刘再华 《地球学报》2001,22(5):477-480
CO2向H^ 和HCO3^-的转换是一相对慢速过程。因此,其动力学可能决定碳酸盐岩的溶解速率。在灰岩和白云岩的溶解实验中,使用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碳酸酐酶(CA)来催化这一CO2转换反应,结果发现,对灰岩而言,加入CA后,其溶解速率在高CO2分层时可增加10倍,而对白云岩,其溶解速率增加主要在低CO2分压时,可达3倍左右。这一发现表明,化学风化(包括碳酸盐岩溶解和硅酸盐风化)作用在大气CO2沉降和全球碳循环里的所谓丢失的汇中的重要性需要重新评价。毫无疑问,已往的研究由于未认识到CA在风化中的催化作用,因此低估了风化作用的速率,同时也低估了风化作用对大气CO2沉降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研究自然界不同水体中CA分布及其活度和CA在自然界风化作用中的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多形态自然硒的首次发现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湖北省恩施市渔塘坝的富硒碳质硅质岩、碳质页岩及其废弃岩中堆中,作者首次发现了多种形态的自然硒。本文根据自然硒的产出环境和成因将其分为三种,一种产于近地表废弃“石煤”堆中;一种与构造作用有关;另一种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近地表废弃“石煤”堆中的自然硒是与岩层(或自燃)有关,见有晶形完好、颗粒粗大的晶体;与构造作用有关的自然硒多为毛发状、针状;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的自然硒颗粒细小,针状晶体少见。  相似文献   

20.
湘西地区陡山沱组黑色岩石因其特殊的矿物成份和地理位置,其风化作用具显著特征,即化学风化和物理风化作用相伴、相互促进。化学风化产生的矿物质一部分流失,一部分迅速结晶,形成物理风化作用,均造成岩石不断破碎,裂隙加深,因而又促使各种风化作用更加深入到岩石之中。这种风化所造成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将对岩土体的工程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因而研究岩石风化后的这种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湘西地区陡山沱组黑色岩石不同风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其物理力学试验以及大量的点荷载强度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岩石风化过程中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特征,提出了在该类岩石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