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传统TDMA体制数据传输时延较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的可抢占时隙的TDMA体制,并抽象出了该TDMA体制下的时隙编排优化目标,结合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的星间可视性,以顶点着色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时隙编排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GPS星间链路的TDMA体制相比,所提出的TDMA体制可达到相同的卫星自主定轨精度以及系统用户等效观测误差(URE)性能,同时大幅提高了系统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Geiger模式探测器为基础的单光子探测技术因灵敏度高、精度高、体积小等特点而适用于激光三维成像系统。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证明了多脉冲探测模式能有效提高单光子探测的探测概率、降低虚警概率。且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大,多脉冲探测模式对激光三维成像系统在探测概率、虚警概率方面的性能提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水下运载体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仿真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GAINS)是未来水下无源导航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了调试和验证这种新的水下导航系统,开发了水下运载体导航系统仿真平台.提出了仿真平台总体结构;描述了仿真平台中运动载体模块、惯导模块以及重力测量模块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算法;对重力匹配算法也作了相应介绍;最后对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联调.结果表明,该仿真平台的结构合理可靠,各子系统采用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算法正确可信.  相似文献   

4.
虚拟现实是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的模拟仿真。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结合MultiGen Creator专业建模软件和VRP可视化仿真应用软件,详细探讨了创建虚拟场景和场景驱动过程中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校园虚拟现实平台。实际运行表明,生动逼真的校园虚拟现实平台浏览速度快、仿真效果逼真,它不仅是一个三维数字地图,也是一个简单的GIS系统。本文涉及的技术对其他虚拟场景仿真系统开发、VR-GIS系统开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基于视觉的导航和目标跟踪算法开始广泛应用于无人平台。针对各类视觉导航算法和综合任务方案在无人平台上实地测试风险性高、现场采集参数精度低、效率差等问题,设计并搭建了一套以高精度工控导轨平台、姿态控制云台、工业相机和模拟地形沙盘为主要部件的无人平台半物理仿真系统。引入OptiTrack光学运动捕捉设备对仿真系统真实的位姿控制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系统空间三轴位置控制均方根误差在1 mm左右,横滚、俯仰、航向姿态角控制均方根误差小于0.1°,可以服务于视觉导航算法和综合任务方案在无人平台上的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6.
基于VIRTOOLS的城市3维仿真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基于VIRTOOLS开发平台建立城市3维仿真系统的方法及关键技术.特别是针对3维仿真引擎实时处理大场景海量3维模型数据的难点问题,提出了3维模型动态加栽方法.通过该方法建立的城市3维仿真平台,克服了一般3维引擎对3维模型数据量的限制,能实现城市无限区域场景的无缝实时浏览.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莆田市东圳水库为例,讨论了基于VRML的水库及其周围地理环境、流域状况仿真建模过程,以及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通过仿真系统可以直观分析水库的环境情况,水库管理者可在场景中漫游,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分析,进而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同时该系统作为对水库进行研究的人机交互平台,可进行实时完善和扩展。  相似文献   

8.
以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磁散射高效模型及对无线电台(站)干扰仿真和防护设计平台建设为目标,采用组件GIS开发技术,以VS 2010(C#语言)为平台,ArcEngine10.0组件为工具,设计并实现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输电走廊三维可视化仿真平台系统.  相似文献   

9.
陈谷仓  刘成  卢鋆 《测绘科学》2021,46(1):42-48
针对生命安全用户对导航系统高完好性服务能力的迫切需求,以及国际航空完好性服务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体化设计和规划了北斗星基增强系统(BDSBAS)。该文从国际民航组织(ICAO)相关标准要求,对BDSBAS服务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推导并论证了系统精度、完好性、连续性等主要指标的分解方法;在此基础上,仿真计算了BDSBAS不同航空完好性服务等级对北斗系统等效伪距测量误差(UERE)、卫星故障概率、虚警概率等方面性能的要求。相关研究与分析结果能够为北斗及BDSBAS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一种以六自由度机器人为运动平台的光学遥感成像半实物仿真系统,利用共线条件方程的齐次坐标变换形式建立了仿真系统的成像模型,并对坐标系统转换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利用全站仪确定沙盘坐标系与机器人基坐标系相互转换的"两步法";通过控制机器人旋转和平移运动,提出了一种单特征靶标测量模型,实现了摄像机坐标系与机器人工具坐标系的相互转换。最后通过空间前方交会计算多个靶标的物方坐标值,与物方真值进行比较,从而对系统精度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立体定位误差优于0.5 mm,验证了提出的坐标转换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为遥感成像仿真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严密的空间基准和转换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政府对成绵高速公路的综合管理水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课题组开发了基于RTK/VRS技术的车辆智能监控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定位精度能达到厘米级别,配合高分辨率电子地图,能对越界、频繁变道、超速和长期违章占道的车辆进行精确定位、监控和处理,实现了传统导航技术难以达到的车道级监控。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证明该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的管理成本和交通事故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时空数据版本管理中多用户、多版本编辑操作出现的版本冲突问题,以Geodatabase版本管理机制为基础,提出了版本—对象时空数据的组织方法,并结合Oracle 10g平台实现了对空间对象时态特征和时态数据的存储与查询操作,为解决时空数据版本管理中的多用户和多版本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Impervious surfac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urban runoff, groundwater, base flow, water quality, and climate. Increase in Anthropogenic Impervious Surfaces (AIS) for a region is a true representation of urban expansion. Monitoring of AIS in an urban region is helpful for better urban planning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Cost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aps of AIS can be obtained for larger areas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In the present study, extraction of AIS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Double window Flexible Pace Search (DFPS) from a new index named as 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 (NDAISI). NDAISI is developed by enhancing Biophysical Composition Index (BCI) in two stages using a new 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Soil Index (MNDSI). MNDSI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Band 7 and Band 8 (PAN) of Landsat 8 data. In comparison to existing impervious surface extraction methods, the new NDAISI approach is able to improve Spectral Discrimination Index (SDI) for bare soil and AIS significantly. Overall accuracy of mapping of AIS, using NDAISI approach has been found to be increased by nearly 23% when compared with existing impervious surface extrac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自动识别系统(AIS)不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差分数据播发问题,本文开展了AIS差分电文信息传输及通信协议研究,提出了AIS播发BDS差分数据解决方案,搭建了一套测试演示系统,验证了AIS播发BDS差分数据系统的可行性和BDS AIS船台动静态定位精度可达米级,并对该系统在海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天河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为例,重点探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以城市规划部门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本地数据,基于SOA技术以数据服务的方式与区内发改、国土、环保、交通、市政、水利等部门业务系统之间实现同步数据交换,并基于ArcSDE进行"多规合一"数据的集成化管理。采用WebGIS、二三维数据联动、数据挖掘等技术,提供数据交换共享、数据坐标转换、冲突智能检测、专题统计制图、台账与决策支持、三维仿真辅助规划等功能,为项目选址与落地、"多规"的编制与调整、建设项目审批等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埃默里冰架(Amery ice Shelf,AIS)是南极洲第三大冰架,冰架状态影响着南极洲物质平衡和海平面变化,但目前对于AIS与海水交界的冰架前端位置确定研究甚少。基于哨兵一号(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提出了一种高效且精确的冰架前端自动检测方法,利用冰架和海水之间的过渡带的SAR后向散射系数分布特点,利用Sentinel-1 SAR影像并结合单元最小恒虚警率(smallest of 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SO-CFAR)和形态学滤波得到冰水二值图,采用滑动窗口和累积和的方法自动提取每条剖面线对应的冰架前端点位置,自动绘制AIS前端轮廓线。考虑SAR影像空间分辨率和剖面分辨率等因素对前端检测的影响,进行冰架前端参数优化,并分析有无浮冰对冰架前端提取精度的影响。为了验证影像空间分辨率对各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影响,将AIS前端无碎冰的影像进行双线性内插法重采样处理,并与基于标准差与五大值法的冰架前端提取算法进行精度对比分析。实验证明提出的剖面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此外,通过分析AIS前端有无碎冰发现,基于SO-CFAR和形态学滤波算法相结合的剖面法对冰架前端提取精度最佳,最优检测精度小于1个像素,且受表面融水、冰架破碎等较小,具有较强的场景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柴田  熊德琪 《测绘科学》2013,38(3):137-139
针对目前海上船舶污染风险评估模型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海上船舶污染风险定量评估数学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对特定海域船舶污染历史事故进行统计分析,通过AIS中的信息对船舶事故频率进行建模及数值计算;并且模型考虑到事故海域资源类型,船舶种类、大小、风险程度以及污染事故等级等因素,使污染风险评估更科学化和定量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遥感图像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系统(ArtificialImmuneSystem)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人工免疫系统的克隆选择算法对样本进行自学习,得到全局最优的聚类中心,然后利用学习得到的聚类中心对整幅影像进行分类。由于人工免疫系统继承了生物免疫系统的自组织、自学习、自识别、自记忆的能力,从而使得人工免疫系统具有非线性的分类能力,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全局最优解,克服了传统分类方法约束条件多,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分类精度上优于传统的分类方法,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了89.80%和0.8725,因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华蓥山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广、危及面积大且区内降雨量丰富,建立相应的区域预警系统,可以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选择影响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指标并将其量化,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区域内已划分各单元格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值,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地区实时监测降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降雨量引发地质灾害的概率值。依托MapGIS平台分析生成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降雨量危险性分级图和预警等级图,并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