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字黄河”科学工程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黄河”作为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组成部分。该文提出了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框架,并依次论述了框架所包括的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设计,数字黄河的空间基础设施,数据更新能力,虚拟现实与仿真,科学工程的网络以及应用工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数字黄河”基础研究,建立“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示范和科学工程阶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绕城高速公路K19滑坡工程为例,对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特征、滑坡成因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受地形地貌和物质结构条件控制,受人为工程切坡和降雨诱发而形成的。最后,在确定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失稳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提出了进行滑坡防治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广东省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水土保持的设计方案,构建了土地损失指数、工程措施治理面积指数、生物措施治理面积指数和水土流失增加指数等指标组成的水土保持方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涵义明确的基础上实现了指标量化,并实际应用于潮州供水枢纽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方案,结果显示构建的水土保持方案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行,该工程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发展,如何晚好高效地组织和利用地理空间数据成为空间信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从工程实施的角度来更好地创建,管理和使用空间数据,笔者提出了空间数据工程的概念,该文对空间数据工程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同时描述了空间数据工程元模型和相关的两个子元模型,从而建立了其理论框架,最后,描述了空间数据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其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疆退耕还林工程关键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朱自安  雷军 《干旱区地理》2003,26(4):385-390
退耕还林工程在新疆自2000年开始试点和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以来,虽然其效益尚未明显地显现.但可以肯定韵是,它将使新疆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得到改善,减小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延缓和削弱局部土地沙化和盐碱化过程。本文介绍了新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原则与措施以及新疆的退耕还林模式,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状况和由此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桂林漓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深江 《热带地理》1994,14(4):345-350
本文分析桂林漓江综合治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阐明漓江干流枯水成因,指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制约漓江流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影响桂林漓江的世界声誉。在坚持“保护、治理、开发”三结合的原则下,应大力发展和保护造林绿化工程,兴建漓江补水工程,整治重点污染源工程,开发旅游资源工程和旅游交通设施工程等建设项目,通过采取生态、工程和管理的综合措施,促进该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环保、旅游等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浦东张家浜为案例,对城市内河综合整冶工程进行了成效分析,并基于内涵资产评价法思路着重探讨了综合整治工程对河道周边房产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工程不但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而且可以带来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根据调查结果估算,张家浜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大约能够使周边房价提升5~10%。  相似文献   

8.
川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波  刘庆  游翔  庞学勇 《山地学报》2002,20(4):438-444
四川省西部地区是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程的重点地区。由于区内人地矛盾突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造成了该地区林农,林牧,农牧关系紧张,阻碍了当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川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进展,困难,相关政策和技术应用情况等进行初步考察,并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川西地区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退耕还林后,川西地区农业(种植业)产值相对降低,林业和牧业产值逐渐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短期内并未给川西农村经济带来多大的变化,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影响又是深远的。因而退耕还要工程中强调生态效应的同时,如何将农村长期经济效应向短期化转化以及长期生态效应向经济化转化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煤矿区土地复垦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近年来土地复垦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实践的经验和特点,对矿区土地复垦工程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最后对新技术在矿区土地复垦工程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飞云江下游河道特性及治理开发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国康  陈钦峦 《地理学报》1996,51(6):543-552
本文通过飞云江下游河道特性分析,预测其上游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及滩脚引水工程兴建后,河道的再造床过程,并对其经潮河口段的裁弯工程,航道治理,港口建设的可行性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和平沟滑坡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赵其华  彭社琴  孙钧 《山地学报》2002,20(5):611-615
本文从工程可靠性出发,对和平沟滑坡可能的失稳规模、方式及其危害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估算出该滑坡的危险性(风险)概率,否定了该滑坡治理的必要性,从而为国家节约了可观的建设资金。这一分析思路地其他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博斯腾湖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通过实地调查和对监测资料的分析,从水域面积和水环境质量变化,湖滨湿地萎缩和芦苇资源衰退以及湖泊水环境的恶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等方面探讨了新疆博斯腾湖生态与水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建立博斯腾湖保护区,加大管理检查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农田排污水的控制,强化重点排污口和重点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污管理,并通过湖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增源节水工程、加速湖水循环工程等措施,解决博斯腾湖水污染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仙湖、星云湖综合治理出流改道工程旨在“保护抚仙湖、改善星云湖、不影响东风水库水质”,不仅涉及到玉溪市饮用水源的保护和城市水源的长远发展规划,还涉及到东风水库、曲江和海口河至南盘江及其沿岸城市引水工程的防洪度汛,及两湖一库(抚仙湖、星云湖、东风水库)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工程实施前对工程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非常必要。对工程所涉及到的抚仙湖、星云湖和东风水库的水质、生态效应、生物交流以及流域内的相关用水工程的影响作较为全面的分析,旨在为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05,(12):42-42
南水北调工程已经进入第三年,这项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总投资5000亿元、工期15年。在工程进行的同时,人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南水北调会不会变成污水北调?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对云南山地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于2000年开始试点实施,2002年正式全面启动。针对云南山地面积比重大的特点,对退耕还林影响进行初步分析。退耕还林工程使土地利用趋于合理化,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仍存在后续产业不继,管护工作薄弱等问题。为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提出提高耕地质量、优化林草结构、实施生态移民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程尊兰  游勇  吴积善 《山地学报》2004,22(4):472-476
川藏公路K4257 710-K4258 205位于尼洋河下游宽浅游荡型河段。通过对该段路基水毁的形成因素、水毁特征及防护工程水毁的分析,再通过野外路基防护工程模型试验,建立适合该段路基的冲刷保护计算公式:h5/h=1.3(B/r)0.391(h/d)0.141Fr0.947exp(-0.16m-0.11(σg—1.3)),确定了路基水毁永久性防护工程的方案。在保证足够的基础埋深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防护工程结构,为青藏高原宽浅游荡型河段水毁路基防护工程建设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成昆铁路沿线泥石流防治工程基本情况及此次调研工点简况.对调研工点所建工程的运行效果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对各类工程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工程防灾效能的若干对策.这对今后泥石流防治有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线南水北调概况与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调水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好坏双重影响。但总的说来,绝大多数地区利远大于弊,仅极个别地区利害“均等”存在,甚至是有害无利。作者认为,不论何类地区除采用必要的工程措施外,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生产布局是水资源合理利用、调水区域经济发展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弊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经济贫困落后,群众生活低下,这就决定了“生态经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的新思路就是合理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种植结构,产业和产品结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光、热、水)土地资源,通过综合治理的途径,兴办绿色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西部粮食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吉林西部粮食生产的优劣和劣势,提出了“化水害为水处,建立三元结构工程,农业的企业化,实施绿链工程”等对策,抑制劣势,发挥优势,力求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