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是1:600万中国分层设色晕渲图的试验总结,并探讨了小比例尺地势图上地貌特征的晕渲表示法和色彩整饰。本文选取了各类样图,就明了用不同晕渲技法,刻划不同的地貌形态、区域地貌特征和反映平原的微起伏。在整饰设计过程中,主要试验了地势图用晕渲法为主,分层设色法为衬托的地貌表示法。通过以上试验,主要收获是:1.地貌形态的晕渲表示法是研究晕渲法的主要课题之一。应该充分掌握和运用晕渲绘制法的艺术特点,正确而完美地反映地貌特征,包括各种山区地貌、特殊地貌、平原微起伏、海岸形态等。同时,力求表示在形态上有反映的地貌成因类型。2.通过1:600万晕渲图的试验,我们认为,如晕渲能提高和改进对地貌形态和区域地貌的表达力;在内容上和效果上如能使等高线和晕渲法相互协调、相互衬托地表示地貌。那末,地势图用晕渲法为主,以等高线、分层设色法为衬托的方法来表示地貌是可行的,并能进一步改善对于地势起伏和地貌形态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一、等高线的作用等高线是表示地貌起伏变化的最好方法。它只需用几根简单的曲线就可以把地面上变化无穷的形状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如何勾绘好等高线,使它与实地一致、“像真”,并充分反映地貌上每一个细小的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平均海拔与平均坡度图的编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福昌 《地图》1997,(3):19-21
一、平均海拔地势图的编制地面高度与坡度是组成地貌特征的两个基本因素。在中、小比例尺地图上较大范围内表示地势高低的主要方法是等高线加分层设色,另一方法是利用各个制图单元的平均海拔分级着色。它的编图资料来源取决于在大、中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高度带的面积量测。根据地形图已有的等高线,分别量测每个经纬网梯形内各制图单元(分政区、水系,或按其它指标划分的统计单元)所含高度分带(如每隔100~200m的海拔分带)的面积。量测成果能准确揭示各地海拔高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它既是进行农业规划、国土整治及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所必…  相似文献   

4.
钱天久 《地图》1993,(2):28-31
分层设色以地貌等高线为依据,应用颜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变换、按不同高程带的自然象征色设色,来表现地貌形态和高度分布的特征,这是目前中小比例尺一览性地图常用的表现形式。自然设色一般采用不同色相,并运用颜色的深浅层次与地貌的高度变化相对应。图面具有明快、美观、造型立体的效应,从而达到一目了然、清晰易读的客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重要任务,在于正确地反映地表的外部特征,即正确地表达各类地貌的形状、大小、高度、斜坡的坡度和方向、地面被切割的深度和密度等。为此,除了合理选取等高距,正确描绘基本等高线外,对某些类型的地貌来讲,尚需运用补充等高线。由于补充等高线的等高距小于基本等高线的等高距,所以它能表示出基本等高线所不能表示的重要碎部,并为进一步强调某些地貌类型的特征提供了可能性。实践证明,在地形图上合理运用补充等高线,将会完善地貌的特征,丰富地貌的内容,提高地图的质量,增强地图的使用价值。因此,在使用基本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同时,必须根据不同地貌类型合理地运用补充等高线。本文拟将运用的原则和方法作一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我院的“全数字化自动测图系统的研究方案”中,关于如何绘制等高线,提议使用计算机打印机输出等高线,对于这一部份内容的原理方法,在IBM/370计算机上,用离散点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行了试验,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以这种方式产生等高线是灵活、快速而且无需过大的计算机内存,同时还可以利用打印机能重迭打印产生不同灰度的原理,以浓淡色调表示地貌起伏特征。  相似文献   

7.
《地图》1993,(3)
d.地图上,在计曲线和首曲线不能精确表示高程和地貌的地方,可以用间曲线加以补充。这些间曲线是一些棕色虚线,通常以该地图等高间距的二分之一表示。在图廓边上的资料中指明所用的间距。这些间曲线正象实等高线一样使用。 e.地图上除等高线外,水准点和高程注记也用来表示已知高程的点。水准点通常用x符号表  相似文献   

8.
技术问答     
问:1:1000比例尺测图,对于坡度近于1:1(即倾角近于45度)的冲沟沟壁是以等高线表示呢,还是用(?)符号表示?如果以等高线表示,则沟沿处的等高线将接近于直角,是否合理?(本溪市规划处测绘队)答:应用等高线表示。其理由主要有如下三点:(1)用图单位要求在图上能迅速确定点的高程,或按一定高程,根据等高线(或内插)计算面积。因  相似文献   

9.
地图的彩色设计叫做地图设色,是地图艺术整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色目的是借色彩的色感来突出地图的重要部分,增强立体感,从而美化图面,取得清晰易读、形象美观的效果。《黄河流域图》是近期编制的一幅以水利为重点的彩、素两用挂图,现就该图的彩色设计浅谈如下: (一) 分层设色网线比的设计及色相选择在黄河流域及其邻区的图区内,高山、黄土高原、丘陵、平原等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貌形态和特征,分层设色的层次(高度表)就是根据这些形态与高程的关系,选择出能代表这些地貌特征的等高线,作为分层设色和网线比的界线。当然,层次愈多,地貌特征的显示就越细。但是,如果分层过多、等高距变小、密度加大,各色层问的阶梯就很难显示,立体感就差;同时,用色也多,为突出高层次的  相似文献   

10.
刘琪  刘国栋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7):124-125,130,I0003
以重庆市缙云山DEM为数据源,首先利用ArcGIS的Model Builder生成明暗等高线模型,然后导入重庆市缙云山DEM数据得到明暗等高线,最后根据明暗等高线属性字段设置受光面和背光面等高线颜色得到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明暗等高线地图。实验结果表明,根据DEM绘制得到的明暗等高线与缙云山实际地貌形态较符合,能真实反映缙云山的三维地貌形态,弥补了传统等高线表示地形立体感不强的缺点,同时空间建模也大大提高了等高线绘制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政区地图的设色要求 ,阐述了色彩设计中的对比调和理论 ,以此为依据设计出相应色环 ,规定一种间色 ,在色环中确定这种间色的对比色和类似色的CMY配色值 ,依据一定的顺序 ,自动把颜色配置在全国政区图上 ,并对自动设色和人工设色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表明在可视化环境中 ,自动设色的地图比没有或仅有较少制图知识的人设计出的地图工效高  相似文献   

12.
胡静妍  孙鹏  李霖 《测绘工程》2007,16(4):67-70,78
介绍平面地图上地貌的表示方法,总结了地貌晕渲法的基本概念、光照原理和设色原理,讨论研究了计算机地貌晕渲的地形建模、坐标转换和光照处理方法,提出地形数据分块的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VC 和OpenGL实现了地貌可视化及晕渲图制作系统,最后论述了地貌可视化及晕渲图制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展示了部分系统成果。  相似文献   

13.
晕渲表示的地貌直观、形象,立体感强,并且具备美学效果。介绍了利用ArcGIS软件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数字地形分析,通过对太阳高度角、方位角以及高程比例参数的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参数来制作山体阴影。通过叠加山体阴影以及对山体进行分层设色,生成立体效果更明显的地貌晕渲图,直观地反映地形地貌的特点,可为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中增加晕渲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世界地势分层设色的原则和方法,即通过不同设色的比较,分析特殊等高线对表达地貌形态的作用,研究设计高度表色相、色调的意义和作用,最终确定正确的世界陆地、世界海域和南极洲与格陵兰冰川等区域的设色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行政区划图集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如何编制湖北省行政区划图集,阐述其设计思想和生产方案,讨论界线的正确表示、政区名称的标准化等相关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6.
等高线空间关系的确定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琳琳  武芳  王辉连 《测绘通报》2005,(8):19-22,46
等高线空间关系的建立是取得较好地貌综合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等高线之间的层次关系通常利用等高线树来表达,建立等高线树的关键步骤是如何将被图廓截断的那部分等高线闭合起来.提出一种比较可靠的闭合方法,根据相邻高程的等高线的拓扑关系,每条与图廓相交的等高线其闭合走向由其相邻较高和较低等高线的空间位置所决定,由此确定出等高线惟一的一种闭合方向,建立可表达等高线空间关系的等高线树,并用实验证明此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用等高线表示3维空间地貌形态的科学性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自然想到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地貌的各种特征点。地图中的峰、谷、鞍点对应着二元函数的极大值点、极小值点以及马鞍点,首先从地貌函数的二阶方向导数入手给出了判别它们的一个基本条件,并且给出了判别它们的一个较强的充分性条件的简捷证明。然后从概念出发,用函数分析方法首次给出了地性线的宏观定义和微观定义,同时还给出了地性点的科学定义、性质以及与等高线曲率极值点的关系定理和证明。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行政区划分为省、市、县、乡、村、村小组6个等级。用不同比例尺、不同地图语言反映行政区划各级区域的地理地貌特征和人文要素,就是行政区划图的中心内容,该图既具有小比例尺地图的普遍特性,又具有专题地图的专业特性。本文通过《抚顺市行政区划图册》的设计构想,探讨地级市行政区划图册制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用等高线表示3维空间地貌形态的科学性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自然想到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地貌的各种特征点。地图中的峰、谷、鞍点对应着二元函数的极大值点、极小值点以及马鞍点,首先从地貌函数的二阶方向导数入手给出了判别它们的一个基本条件,并且给出了判别它们的一个较强的充分性条件的简捷证明。然后从概念出发,用函数分析方法首次给出了地性线的宏观定义和微观定义,同时还给出了地性点的科学定义、性质以及与等高线曲率极值点的关系定理和证明。  相似文献   

20.
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实行行政管理的体制,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上层建筑,也是地图上的重要内容。行政区划总在不断调整、变动,以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密切注意和掌握政区变化动态,及时在地图上表示新的政区资料,给广大读者以丰富的地图信息,是一个地图编辑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配合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