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吉诺山铜、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黑龙江地质》2001,12(2):1-8,31
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及普查工人成果,总结了大兴安岭呼吁中区西吉诺山铜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了普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找矿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确保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开展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开放、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和广大地质职工的艰苦奋斗,近年来西北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又有了许多新的突破和进展。这些成果不仅反映了西北地区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同时更展示出大西北矿产资源的广阔前景。本文收集了有关资料,并重点选择在区域地质研究、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普查找矿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有关成果,作概略介绍。  相似文献   

3.
新疆乌恰萨瓦亚尔顿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轮地质调查工作的展开,近年来地质工作者在西南天山成矿带进行了大量的地质普查工作,地质找矿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新疆乌恰萨瓦亚尔顿铅锌多金属矿的发现即是该成矿带地质找矿的重要成果。在普查评价的基础上,对新疆乌恰萨瓦亚尔顿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全面总结,该矿床成矿受地层、构造等因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再造型铅锌矿床。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估算了资源量,初步认为,矿床规模为小型。在总结区内成矿规律的同时,指出了进一步开展矿区地质找矿工作的方向,并对找矿远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该矿床的发现,对西南天山成矿带铅锌多金属地质找矿及新一轮地质调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开拓了该成矿带地质找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贵金属地质工作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庆文 《吉林地质》1993,12(2):1-14
本文总结近年来吉林省贵金属金、银矿取得的地质找矿成果和新进展。主要有:第三纪含金砾岩型金矿的突破、太古宙绿岩型金矿远景的扩大、荒沟山地区老岭群金矿的新进展、海沟金矿储量的增长、东风矽卡岩型金矿的发现;提交了大型山门银矿、评价了八台岭金、银矿及百里坪银矿远景区的发现。主要介绍金、银矿产出的地质背景、矿化类型、矿床地质特征,部分总结了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供今后开展普查及提高找矿效果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5.
1956年初根据冶金部地质局关于积极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寻找后备勘探基础地的指示,我們开始进行普查找矿。但由于当时对普查找矿的意义和重要性認识不足,兼之在找矿方法和对矿产評价方面都缺乏经驗,因而收效不大。至1957年逐步健全了普查机构,加强了领导,同时抽調了大部分地質力量投入普查找矿工作,并改进了找矿方法,经过1957年一年的普查找矿,找到了白石岑、諸城、青上等处后备勘探基  相似文献   

6.
新疆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模式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应用地质地球物理方法普查找矿时,从设计到野外工作,以及对所取得成果资料的解释推断都需要了解研究有关调查地区及探测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及其主要特性,以便确定有效的普查找矿方法和提出切合实际的解释推断意见.建立和应用探测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式,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总结建立了新疆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模式,指出了普查寻找这类矿床的主要标志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河北后龙沟金矿地质特征、发现过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福 《矿产与地质》2004,18(2):113-117
后龙沟金矿金矿化主要产于火山角砾岩体中,是冀北一种新的金矿类型。笔者总结了在地质、化探密切配合下发现隐伏的后龙沟金矿的过程。认为该矿床的发现对洞子沟地区普查找矿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质、物探、化探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是实现普查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措施之一.这虽是老生常谈,但仍有进一步研讨的必要.一、实现找矿突破仍要坚持地质观察研究为中心矿床也是地质体,产于成矿地质条件的有利部位,系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认真分析研究各种成矿信息才能认识  相似文献   

9.
贵州锦屏县虎盆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安平 《贵州地质》2004,21(1):38-40
本文根据普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研究、总结了虎盆金矿的地质特征,对其成因提出了初步讨论,并提出了下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八月中旬我公司住承德召开了普查找矿、科研工作会议.会议根据冶金部普查找矿和编制地质报告座谈会指示,通过务虚,解决了普查找矿和地质勘探工作之间的关系问题,交流了工作经验,研究了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为了适应冶金工业发展需要,确定了今后普查找矿的重点矿种.为了加强普查找矿工作,适当调配了地质力量,解决了人力,设备不足影响工作的实际问题.同时,大家一致认为,虚心学习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在普查选区、找矿方法、勘查技术等方面提高科技进步程度,可使勘查工作取得效益,文章专门介绍了行之有效的几项方法技术,同时提出物探,化探,遥感方面要进一步发展的新方法,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遥感图像中的环形构造单元,研究成矿作用,主要是通过利用对晨明,杏山、古源林场三个环形构造的分析,研究其成矿地质环境及地质条件,找出规律,充分利用1:20万区调成果,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圈定出进一步普查找矿的有利地段和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迟斌  衣欣  孙洪涛 《吉林地质》2010,29(4):18-22
弯月金矿床是我队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发现有金矿化集中区之一,通过地表工程的深部稀疏钻孔控制,目前为一小型金矿床,普查结果表明,矿化系统有一定延深。本文对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认为构造、岩浆活动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吉林省东部金矿找矿有着指导作用,明确了本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郭文秀 《吉林地质》2011,30(3):1-11
对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十一五"地质找矿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工作长足发展,地质找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水工环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实现了以地质工作为中心,以地质勘查拉动全局经济发展的战略,推动了地勘主导产业的稳步发展。对全局"十二五"地质找矿工作进行科学部署。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以找大型—超大型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为目标,采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开展综合找矿评价。加强面上的异常查证和矿点检查,进一步的筛选靶区,寻找新的矿产地,对有望取得突破的矿产地,加强普查,分国家整装勘查、省内整装勘查、重点勘查3个层次进行矿产资源评价,从整体上推进吉林省地质找矿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兴国县园岭金矿区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幸世军 《矿产与地质》2009,23(3):235-237
根据普查地质阶段成果,初步分析了兴国园岭金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富集规律,对含矿构造破碎带和含矿蚀变岩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论述了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对开拓矿区找矿思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苏联80年代初在北乌拉尔发现的两个大型砂金矿——科日姆近代砂金矿和伊切秋古砂金矿的地质特征、地貌和分带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可供我国进一步开展砂矿普查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成立50年以来,已发现评价35种矿产,勘查评价了400余处矿产地;提交金金属量1771Kg、铁矿1270万吨,水泥灰岩2.6亿吨等;在全国首次发现并评价了碎云母矿床,提交资源储量515万吨。多次获得优秀地质找矿奖和科技成果奖。其中河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报告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奖2007年度二等奖、河北省石家庄行唐县苏家庄碎云母矿区普查获国土资源部优秀找矿奖2007年度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一、金矿化探普查找矿的选区 应用化探方法普查寻找金矿,首先应该正确的选择靶区。正确确定普查找矿选区,是决定普查找矿效果好坏的关键。 在金矿普查找矿的选区上,首先要注意以下地区: 1、地幔物质上侵物较多的分布区。例如绿岩带,中——基性火山岩分布地区。 2、地壳较薄的古老岩系分布区,例如古老的槽背斜,台凸地区。  相似文献   

19.
40多年来,浙江省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领域到多领域,从单一的地质找矿的目标到为全社会服务的多目标的历程。20世纪60~70年代,化探作为一种找矿手段。自1963年开始的第一代区域勘查地球化学调查,以普查找矿为目的。1980~1994年进行了第二轮区域化探扫面,在找金矿方面取得较大突破。90年代初起,我省环境地球化学、农业地球化学、生态地球化学逐渐兴起,勘查地球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多目标拓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吉林省的若干基础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吉林省区域地质志》编写以来的10年(1984-1993)内,通过1:5万质填图、普查找矿、专题研究,应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取得的大量新资料、新进展,着重对吉林省的大地构造划分及其在东北亚地区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吉林省太古,元古宙、显生宙的地质问题,吉林省境内的花岗岩、碰撞带以及板内推覆构造等进行探讨,并提出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