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引言人工防雹[1],是对将要降雹的冰雹云施加人工影响,以减少和避免冰雹灾害。目前,人工防雹作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为群众所愿意接受的减灾手段,受到各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防雹作业后,冰雹的密度、质量、个体减小,减轻了雹灾程度。冰雹云内存在着雷电和强大的升降气流,给观测和试验研究带来了困难,人工防雹至今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雹云认识的深入,人工防雹工作必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2冰雹的预报冰雹预报有下面几种主要方法。有天气图方法、点聚图、T-LnP图及高…  相似文献   

2.
正确分析了解冰雹的天气气候特征,寻找冰雹云活动规律,对于人工防雹布局、预报、监视和人工影响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利用陇县1950——1980年(其中66年缺测)的三十年资料,找出其统计特征和某些规律,为开展人工防雹工作提供依据。一、概况陇县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与西北高原上著名的六盘山山脉相连,海拔高度一  相似文献   

3.
引言在苏联,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雹灾,每年要在1千多万公顷的面积上进行大规模防雹工作,为此需要深入研究可靠的冰雹预报方法.目前,研究人工影响雹云的方法是根据冰雹的结构和强度来分类的.为了提高防雹的效益,不仅要求改进有无冰雹的预报,而且必须建立较详细的预报冰雹发展的中尺度区域、强度和类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潍坊冰雹天气特征及短期预报方法山义昌(潍坊市气象局,261011)1前言掌握本地区冰雹天气的物理特征,制做及时、准确的冰雹短期预报,是人工防雹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科学的完整的作业指挥系统的基础。它的实际意义在于减少浪费和增加效益。本文根据潍坊市四...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6,(6):26-27
人工防雹与人工降雨工作,是农业学大寨、抗灾夺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辽宁省科研工作的主攻课题。1975年对于消除一般性雹灾和解除局部地区早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开展了探空和闪电频数观测,雷达对雹云监视以及人工影响积雨云作业等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了若干成果。专题研究上利用单站地面资料预报冰雹天气,根据冰雹前有一两天气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西省城市1976年至2000年25a 13县(市)的冰雹资料,分析了运城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近20年来频率及强度的变化,为冰雹预报及人工防雹工作提供天气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防雹工作的发展,对冰雹预报的需求日益增加.在现行防雹技术手段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作业效果必须依靠比较详细的冰雹预报.国外在防雹效果的评价上提倡根据雹云强度、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选择相应的作业方法.本文介绍了原苏联的冰雹预报方法,它可提前6-12小时预报出雹云  相似文献   

8.
冰雹云雷达识别方法及防雹作业经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总结了辽宁省40余年人工防雹工作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归纳了3种类型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以及利用回波形态、回波参量和综合指标对其进行雷达识别的方法,并结合冰雹云数值模拟结果,总结了对具有液态水累积区的雹云、对超级单体冰雹云和对多单体冰雹云实施人工防雹作业的一些经验,对于各地的科学防雹作业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冰雹的形成     
王昂生 《气象》1976,2(4):24-25
夏季,天空有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随后,一阵大大小小的冰雹象下雨一样砸到地面,一扫而过,顿时,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什么在闷热的日子里,天上会突然降下冰块呢?在短短的时间内,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呢?了解这个问题,对于人工防雹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人工防雹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弄清冰雹在雹云中的形成过程,从而设法阻止雹云的发展,以达到人工防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人工防雹效果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美元  亢雪巧 《大气科学》1978,2(2):124-130
冰雹是我国农业上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也是一种很典型的强对流云活动的产物。因此开展冰雹和人工防雹的试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十多年来我国各地广泛开展了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搞好人工防雹,需要科学地分析人工防雹的效果。但防雹效果的检验是一个复杂而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看法也并不一致。在这里,我们想从所收集到的国内实际资料出发,用统计方法讨论有关人工防雹的效果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包头地区1979-2008年7个站点冰雹灾害的统计,提出冰雹的发源地和九条主要路径,通过对冰雹危害程度的分析,从预报预警系统建设、人工防雹、农业防护等方面提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冰雹作为一种短时强灾害天气,常给农业、建筑、电力、交通甚至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影响,人工防雹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首先介绍了冰雹形成机理和雹云物理研究情况,然后围绕人工防雹机理、技术、科学试验及效果评估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人工防雹工作的进展,增进对人工防雹科学问题的认知,从而为促进中国人工防雹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累积带理论”和“循环增长理论”是冰雹形成的最常见理论,限于早期的雷达观测技术和缺乏完整的冰雹数值模式,早期认知的冰雹形成机理存在一定的局限。(2)雹胚一般分为冻滴胚和霰胚,冻滴胚由过冷雨滴冻结而成,霰胚则是冰晶、雪花撞冻生长而成。冰雹云中哪种雹胚占优势,主要看云底温度的高低。雹云的发展依赖于水汽条件、动力不稳定条件、风垂直切变等关键因子。(3)人工防雹主要遵循“播撒防雹”和“爆炸防雹”2条技术路线,“利益竞争”和“早期降雨”是常见的6种防雹原理假说中最广泛被用来作为防雹作业设计依据的2种播撒防雹理论。(4)人工防雹技术上多采用通过飞机、地面火箭、地面燃烧炉等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或通过地面高炮向云中发射含人工冰核的炮弹等方式,影响冰雹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抑制或削弱冰雹生长的目的。(5)大量外场试验证明人工防雹效果有较大的地域差异,需根据各地冰雹云特征及其降雹特点制定和发展本地适用的人工防雹技术体系。(6)人工防雹效果检验仍然是制约人工防雹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常用的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检验技术方法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由于雹云变化迅速、降雹过程短促,人工防雹技术实施的时效性以及防雹效果评估仍存在较大的困难。今后应更多地借助多种探测设备进行冰雹云的精细化探测,开展有科学设计的人工防雹外场综合试验,运用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检验技术方法评估防雹效果,推动人工防雹事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10-2018年黑龙江省降雹资料和人工防雹作业数据,统计分析了冰雹发生的变化和人工防雹作业的特征;同时人工防雹作业与冰雹发生的站次数在月际变化上呈正相关,人工防雹作业时段合理。  相似文献   

14.
烤烟是楚雄州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冰雹灾害每年都要给全州的烤烟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楚雄州自2001年开始应用人工防雹技术进行大规模烤烟人工防雹工作,有效地减轻了冰雹给烤烟生产带来的损失。如何对其经济效益进行科学定量的评估,是人影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通过对我州规模化地开展烤烟防雹前后烤烟遭受冰雹灾害损失情况对比,应用区域回归分析、天气回归分析及局部个例分析等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我州的烤烟人工防雹效益进行评估,计算出符合我州实际的烤烟防雹效益值,其方法对其他地区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川西地区一次人工防雹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防雹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冰雹引起的气象灾害,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对冰雹云的物理过程进行影响,实现防雹活动。本文对雅安市汉源县2016年5月6日发生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人工防雹作业,通过分析人工防雹作业前的天气背景,作业情况和冰雹实况,以及利用雷达、卫星、雨量来分析防雹效果,并对如何提高本地防雹作业效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人工防雹工作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我们在和贫下中农一起防雹过程中,学习了广大群众预报冰雹、防雹作业等方面大量的宝贵经验。他们从云的色彩、闪电和雷声等方面来识别冰雹云,总结出一听(听雷声),二看(看云色、看闪电),三打(打炮)的经验。在听雷声方面总结出:“响雷没有事,闷雷下冰蛋,拉磨雷有冷子”等谚语。我国劳动人民对雷的观测和分析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英阿瓦提地区35年的冰雹资料统计,总结出本地区冰雹灾害的成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于形成雹云起到的作用、水汽输送、单站要素反应、相似云对应分析、局部地区的冰雹预报,也对防雹减灾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喀左县政府十分重视人工防雹工作,今年把人工防雹工作列为县政府十件大事之一,并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资金2万元搞人工防雹。县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也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县保险公司投资4万元,5个乡镇及有关部门拿出资金近4万元,共投资防雹经费达10万元。全县按雹线和作物区布设了5个防雹点,有效地减轻了冰雹危害,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9.
县级人工防雹作业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余庆县1986--2005年冰雹资料,介绍了余庆县级防雹作业中作业指令下达、对冰雹云的作业部位、作业时机、催化剂量等,对于提高基层人工防雹作业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期两天的“全省雷达探测与分析研讨会”12月26日在兰州结束。来自省气象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平凉、庆阳地区气象局,华家岭气象站等12个单位的22名代表,就天气测雨雷达及双线偏振天气雷达对降水,特别是强对流天气(雷暴、冰雹)的探测与分析;冰雹预报,人工防雹作业,效果检验;雷达新技术;国外人工防雹雷达探测分析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