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从图形学角度探讨了面状要素自动注记的问题,认为对于GIS矢量地图中大量的复杂面状图形可以通过简化后构建其简单多边形,进而获取简单多边形内的最长对角线作为注记配置的基准线,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地图面状地物汉字注记自动配置的新算法。  相似文献   

2.
面状地物自动注记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详细地介绍了面状地物注记的自动配置算法,应用多边形的形状因子和多边形的长轴对多边形进行度量,在此基础上把多边形分为五咎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配置注记,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面状地物名称注记的自动配置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杜瑞颖  刘镜年 《测绘学报》1999,28(4):365-368
本文介绍了作者自行开发的地图汉字自动注记系统中,面状要素注记的自动配置算法。重点讨论了点水平切割中线法求多边形骨形算法。试验证明,该算法简单实用,对大多数多边瑶的处理结果较理想,最后作者也给出了对一些特殊多边形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基于栅格数据的面状地物主骨架线的提取算法。该算法具有较快的处理速度和较强的适应性及内存需求少的优点 ,同时用该算法所提取的主骨架线为最优 (最长 )骨架线 ,可用于面状地物注记的自动配置。  相似文献   

5.
小比例尺地图面状水系名称注记自动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丰富面状水系的注记配置规则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其名称注记自动配置中两个关键算法,即要素主骨架线求取和注记配置方案的设计,并提出了基于单调链化简思想确定面状水系主骨架线的改进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面状水系名称注记自动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电子地图动态注记自动配置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类实现了数据库中点、线、面状要素名称注记的自动配置,重点实现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的注记自动配置,并提出了适合屏幕浏览的动态注记自动配置算法。最终将算法应用于地图自动综合软件GenTools中,旨在提高电子地图动态注记自动配置的自动化程度与注记质量,促使注记自动配置研究成果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积分图像的面状图形注记自动配置算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积分图像的面状注记配置的核心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快速准确地定位待标记注记的位置,合理而又美观地实现面状图形注记的自动配置.该算法已成功应用于深圳市地籍测绘大队的房产测绘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面状注记的自动定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状注记的自动定位算法杜瑞颖,刘镜年,胡启平,曾平(武汉测绘科技大学430070)面状注记是自动注记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水域、行政区域或统计区域等的注记。这些区域都是由多边形组成的,因此对面状注记算法的研究也就是对多边形的研究。结合我国图式规范中面...  相似文献   

9.
Delaunay三角形法实现面状要素自动注记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代俊  耿留勇  兰燕 《测绘科学》2007,32(4):81-82,68
地图自动注记是自动制图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阐述了根据Delaunay三角形的逐点自动生成算法原理进行面状要素自动注记的方法。重点论述了图斑多边形的预处理算法和求取注记定位线的算法。在与长对角线法和水平切割中点线法相比后证明,这种算法不但能够处理所有常规形状的多边形,而且能够适应诸如凹形多边形等具有特殊形状的多边形。  相似文献   

10.
中心阵列法实现面状地图要素的自动注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耿留勇  余代俊 《测绘科学》2007,32(2):36-37,63
本文阐述了中心阵列法进行面状要素自动注记的原理、多边形预处理算法、求取阵列旋转中心的方法和求取注记定位线的算法。另外,还对中心阵列法进行了验证其可行性的试验,其结果证明这种算法不但能够处理所有常规形状的多边形,而且能够适应一些不规则特殊形状的多边形的注记。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直观的方法进行多边形区域之间的运算。首先将需要计算的多边形区域的边进行自动拓扑构建,利用多边形区域的边将平面划分为n个小多边形区域;然后生成这些多边形区域的内点,通过判断小多边形区域的内点是否在原始多边形区域内来确定小多边形区域是否选取;最后合并选取的小多边形即为所求。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思路清晰、鲁棒性强,在GIS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变矢量多边形数据的存储结构,建立多边形内点匹配搜索树,根据搜索树的逻辑思维方式,提出一种多边形内点匹配程序的设计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减少内点匹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克服双重约束的面目标位置聚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莉  甘淑  袁希平  李佳田 《测绘学报》2016,45(10):1250-1259
面目标的聚集模式识别是空间聚类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因多边形几何信息和空间障碍阻隔的双重约束,目标的位置相似性难以快速而准确地计算。扩展点目标多尺度聚类方法,通过构建面目标的强度函数计算目标与邻近目标的位置聚集程度,提出了有效作用于双重约束下的面目标位置聚类法,并以判断相邻尺度下同一面目标类的强度函数阈值相等作为算法的收敛条件。经试验分析与比较发现,算法无须自定义参数,能够识别密度不均、任意形状分布,以及"桥"链接的面目标集群,同时能够准确判断障碍约束对面目标簇的阻隔和划分。  相似文献   

14.
多边形点符自动填充是数字地图制图、电子地图制作和 GIS中不可缺少的功能。文中总结了多边形点符填充过程中几种特殊情况的自动判别与处理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自动点符填充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矢量多边形的栅格化算法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算法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认为边标志算法于众多栅格化算法中最为适合地理信息系统,并通过简化边界标志过程进行了改进,使得处理流程更为简单清晰,实现更为方便,算法更为精确有效。该改进算法使用统一的相加方法进行边界标志,无需对特殊顶点、尖锐多边形、带岛多边形等进行判断和边界转换,便可一次性正确标志,且无需顾及多边形边的存储顺序,更加适合地理信息系统矢量多边形的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一种多边形交、并、差运算的有效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周培德的Z5-4算法为参考,提出了一种简单多边形交、并、差运算算法——IBO算法。该算法能够处理二维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情况,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EVC3.0实现PDA对全站仪的操作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DA与全站仪之间的串行通讯规则,实现PDA对全站仪的操控是掌上测图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块。文中探讨利用嵌入式开发工具EVC3.0实现PDA与TOPCON全站仪实时数据通信的关键技术,实现了PDA对全站仪的操作控制。  相似文献   

18.
点、多边形拓扑关系与多边形顺、逆判断优化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点与多边形拓扑关系判断是空间拓扑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以往算法不可靠和过于复杂的缺点,本文提出了面积判断法,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且对于含有孤岛的多边形仍然有效。矢量多边形坐标存储顺、逆时针的判断是数据验证、数据转换必不可少的一项,但对于此种算法少有提及,为此本文提出了外围判断法,可以较为简单地完成此项任务,填补了此类算法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解决地形图处理中拓扑多边形自相交问题的方法。首先在原多边形内部构建新多边形,通过判定新多边形的顶点是否为原多边形内点实现了多边形自相交的判断。最后利用三种方式对存在自相交的多边形进行纠正。基于VC++6.0实现相关功能,并以实例验证了这一方法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PDA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土地变更调查周期长、精度低、现势性差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S GIS PDA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外业调查前,把需要的工作底图,如遥感数据源、土地利用现状图,配准后存入PDA中,外业调查时在PDA上现场绘图、记录、更新数据库,完成变更调查工作,并以EVC3.0作为平台,利用eSuperMap5.0类库完成系统的开发,本系统已应用于某市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