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河冰塞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河冰塞往往导致凌洪泛滥成灾,研究冰塞的形成及其演变规律,防治江河冰凌灾害,进而因势利导,转害为利,是寒冷地区国家发展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乙烯颗粒为天然冰模拟材料,对桥墩影响下的冰塞水位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性试验研究.试验发现,有桥墩时,冰塞演变可分为冰塞越过桥墩和未越过桥墩两种情况;冰塞动态演变过程中,桥墩附近冰塞底部存在冲刷现象,由此产生的冲刷输冰流量会引发较为复杂的冰塞水位演变过程.研究表明,有桥墩条件下,水力及来冰量条件对平衡冰塞时的水位增值影响规律与无桥墩时基本一致;水流条件和来冰流量相同条件下,当冰塞能越过桥墩达到平衡时,墩径较大时水位增值也较大,在断面阻塞程度相同条件下,双墩水位增值大于单墩.  相似文献   

3.
黄河河曲段冰塞水位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觉义  方达宪 《水文》1994,(2):18-24
本文根据黄河河曲段6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冰塞河段冰期水位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该河段冰塞水位的变化与冰塞演变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冰塞水位变化的参数关系式,基于原型的观测研究,对试验室模拟冰塞的水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试验室模拟冰塞水位的变化规律与天然河道中冰塞水位的变化规律相同。由此,可以进行冰塞水位的计算及其预报。  相似文献   

4.
冰塞水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纬度地区河流冬季常形成冰塞,冰塞堵塞过流断面,使湿周增加,致上游水位升高,常因此产生凌洪灾害,冰塞的解体、溃决又常使下游产生灾害。冰期水位是冰塞演变和发展的重要结果之一,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依据实验室资料和黄河河曲段的实测资料,针对直道和弯槽,对比分析了不同冰流量、不同初始水深和流速时模拟冰塞和天然河道冰期水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万家寨水库冰塞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喜祥  熊运阜 《冰川冻土》2003,25(Z2):250-254
通过对冰塞体的受力分析找出影响冰塞河段稳定流速的因素, 利用万家寨水库冰塞实测资料建立了稳定流速计算的经验关系式.稳定流速计算公式与有压管流能量方程联解求出各断面测压管水位和冰盖底部高程, 根据浮力原理求出冰塞河段的冰面高程.经实测资料验证, 结果精度较好, 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冬季,北方流冰河流的水庫回水末端或河道上,往往容易形成冰塞,严重时堆积的冰花可厚达10余米。因此,要測出入庫流量或研究冰塞变化规律时,必須进行冰花层下过水面积內流速的测驗。但遇到厚  相似文献   

7.
天然河道冰塞演变发展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河流动力学和热力学等原理,建立了冰塞形成及演变发展的冰水耦合的综合动态数学模型,并利用黄河河曲段原型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冰塞体厚度和水位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河道封冻过程中冰塞体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弯槽段冰塞形成及其厚度分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流冰塞是寒冷地区河流的共性问题,弯槽段易于卡封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对其形成机理的认识尚有待探索.借助于实验室的试验水槽,通过改变水流条件和冰流量条件,研究了弯槽段冰塞形成和厚度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当弯槽段先铺有模拟冰盖时,初始冰塞头部向下游推进的速度随水流的Fr增加而增加;当在弯槽尾部加上模拟的初封条件时,水流条件的变化可以产生冰塞发展的两种不同顺序,提出了实验室条件下的弯槽段冰塞体形成与否的临界Fr数.  相似文献   

9.
冰盖下的输冰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塞或冰盖下输冰受热力、水力以及边界条件等影响,计算河道在稳封期的冰流量对计算冰塞厚度及冰期水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对实验室试验数据的分析,提出平衡输冰形式的回归公式。同时对比了黄河河曲段稳封期的实测资料,结果显示这一计算输冰量公式的结构形式是合理的,可为天然河道稳封期输冰流量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冰塞的出现使上游水位壅高,极易诱发凌洪灾害。桥墩墩型是影响桥墩附近冰塞壅水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模型试验,对不同墩型影响下的平衡冰塞水位增值过程进行研究,并与无桥墩条件和明流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冰水流量比条件下,当Fr≤0.145时,无桥墩条件下平衡冰塞水位增值小于有桥墩;当Fr>0.145时,无桥墩条件下平衡冰塞水位增值大于有桥墩;桥墩墩型引起的平衡冰塞水位增值由大到小排序为长方形桥墩、尖端形桥墩、圆端形桥墩和圆柱形桥墩。易发生冰塞的河段,建造桥梁时应当尽量选用圆柱形、圆端形桥墩。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弯道段冰塞壅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寒冷地区河流冬季常形成凌洪灾害,冰情的预报和预测大致可分为冰塞出现的位置、上游水位升高和开河冰塞的预报.依据实验资料,分析了弯槽段冰塞壅高上游水位和佛汝得数以及冰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采用BP网络对水位壅高及弯槽断面水位进行了模拟预测并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对水位的模拟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13日开始,伊犁河支流特克斯河自恰甫其海水库上游喀拉托海和喀拉达拉河段发生严重冰凌.受两次强降温天气的影响,冰塞封冻长约15 km.封冻面积达 13 km2,河水漫溢,造成两个牧业村受灾.  相似文献   

13.
陆正毅  李彬 《水文》1996,(3):50-53,65
发生冰塞和冰坝要具备物质、动力及边界三个条件。黄河中游上段河道比降大,河道不完全封冻,当该河段的万家寨水电站建成后,库区将封冰,为冰塞及冰坝的发生提供了边界与动力条件,大大增加了特殊冰情发生的机率。经分析计算,冰塞的回水淹没影响超过正常的淹没赔偿线1.2m;冰坝壅水将高出20年一遇洪水位,回水长度达50余km,如果水库运用不当,其影响更大。万家寨水电站建成后,下游的天桥电站的冰情可大大改善,电站可  相似文献   

14.
黄河干流龙口至天桥70km的河曲段,历年12月初前后从石窑卜弯道卡口处插凌封冻,同时形成封河冰塞,常出现冰灾。例如,1982年1~2月,该河段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冰塞,给沿岸村庄农田、厂矿、商店等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万家寨水库凌情特点及初始封河期调度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家寨水库蓄水运用以后已渡过 2个凌汛期,这 2个凌汛期各具代表性.通过对库区河道进行凌期实地查勘,根据 2个凌汛期的实际资料和水库运用情况,对库区河道的凌汛特点、冰塞冰坝形成及溃决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水力学原理研制了初始封河期水库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记者王艺静报道为加快推进江河治理工程建设,确保如期实现建设目标,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近日,水利部制定并发布《加快推进江河治理工程建设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明确要求,各地应放开勘测设计市场,积极引入本地区以外的勘测设计单位参加江河治理工程设计工作。《细则》明确了江河治理工程建设年度投资计  相似文献   

17.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防凌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向阳  李旭东  蔡彬 《冰川冻土》2003,25(Z2):241-244
黄河下游属于不稳定封冻河段, 凌情变化复杂, 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难以防治而著称.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 凌情有很大程度减轻.但由于凌汛的发生带有很大的突发性,冰塞、冰坝难以预测, 加之河道持续淤积萎缩, 弯道和浮桥众多, 影响凌汛的热力因素无法控制等, 黄河下游防凌仍将是长期任务, 今后防凌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两个黑龙江省江河堤防生态护坡试验工程为例,介绍了几种寒冷地区江河堤防的生态护坡技术措施,既能提高堤防工程的行洪安全性,又修护了河流的生态环境,且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江河断面旱限水位(流量)是流域干旱预警的重要指标,可作为启动流域抗旱应急响应、指导水利工程开展抗旱调度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江河断面旱限水位的相关概念和技术问题,完善了江河断面旱限水位(流量)的内涵,指出其是表征河流进入低枯状态即将产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缺水风险的水位(流量)阈值。考虑不同干旱程度及干旱期用水规律,从分级分期的角度提出适用于不同类型河段的江河断面分级分期旱限水位(流量)确定方法。通过对渭河临潼断面和抚河廖家湾断面的实例应用,验证了算法对资源约束型和综合约束型断面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本研究为水旱灾害防御部门制定江河断面旱限水位(流量)提供了通用算法,能够为干旱预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魏占起 《水文》1998,(4):33-34
为了提高大江河洪水预报精度,结合本地大江河洪水特性,提出利用涨落洪规律建立洪水预报模型。该模型可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大江河预报河段上游站不能通过降雨径流关系推求入流过程,而需要作下游站洪水过程预报问题;二是按马斯京根法进行河道流演算的没有预见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